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4例单肺移植术后患者在ICU期间机械通气的护理,包括尽可能保持低的气道压力,防止气压伤;压力控制通气中,重点监测动脉血气、氧合指数(PaO2/Fi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及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及生命体征等参数;严格液体管理,保持液体负平衡,维持CVP≤0.9 kPa(7 mmHg);做好体位护理、胸部物理治疗,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认为:对于单肺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液体平衡管理,积极预防和监测肺水肿、气压伤、感染等并发症,是术后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肺移植术后的存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体位护理在小儿呼衰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体位变更在小儿呼衰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的效果 ,并探讨其机理和护理。方法 将 32例呼衰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 2 0例在机械通气时行体位变更 ,每4h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变换。对照组 12例行常规持续仰卧位机械通气 ,2组均在通气后 1,5 ,9,13h ,做血气分析 ,观察 2组患儿相同时间段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结果 试验组PaO2 和PaO2 /FiO2 高于对照组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患儿呼衰机械通气中变更体位与传统仰卧位比较 ,可有效提高氧合状态和治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保证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实施。方法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序贯治疗20例中死亡3例;未采取序贯治疗相同年份21例死亡13例。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顺利实施,能显著降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保证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实施.方法 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序贯治疗20例中死亡3例;未采取序贯治疗相同年份21例死亡13例.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顺利实施,能显著降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围术期序贯性体位变更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11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拟行手术治疗,并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体位指导,研究组实施序贯性体位变更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视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术期实施序贯性体位变更护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视力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杨侠  辛玲芳 《中国临床护理》2012,4(4):313-313,314
<正>食道癌、肺癌等手术采用双腔插管单肺通气麻醉,能使术侧肺组织充分塌陷,手术视野开阔,操作方便,并可以有效防止患侧分泌物流入健侧,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单肺通气因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氧血症及手术牵拉、挤压等,导致肺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各种术后并发症,甚至引起急性肺损伤及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2009~2011年收治46例行开胸单肺通气手术患者,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加重期(AE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9例AE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实施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干预。结果 29例患者中,24例好转出院,5例无效。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并发呼吸衰竭,必须进行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严格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认真评估病情,准确无误判断肺部感染控制窗及精心周到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效果.通过对16例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各类指标变化的动态观察.认为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COPD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脱机过渡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细心护理和严密监测是保证COPD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ICU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6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各1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序贯组使用有创加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持续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结果序贯组拔管后改用无创机械通气24h及48h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撤机后有关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单肺机械通气的危害和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单肺机械通气的危害和防治吴恒义白涛程多今苏磊邢锐卢勇程亚明杨自力杨春华彭鹏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常用方法之一,在治疗中出现单肺通气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我们曾诊治11例单肺通气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平卧位、站立位两种体位改变对脑卒中卧床患者心率、血压、左室排血功能、心肌收缩功能、心脏前负荷、后负荷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利用无创心输出量检测系统,监测30例脑卒中卧床患者和20例正常受试者在平卧位、站立位两种不同体位改变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BP)、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收缩力指数(CTI)、左心做功指数(LCWI)、前负荷率(EDFR)、外周血管阻力(SVR)。每个体位连续监测2min,取以上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观察结果。结果:①平卧位时脑卒中卧床患者的SV、CTI较正常受试者显著下降(P<0.01),HR显著上升(P<0.01);②脑卒中卧床患者在不同体位下的比较:HR、SV、CI、CTI、LCWI均呈现平卧位<站立位(P<0.01),且站立位HR升高最大幅度10次/分左右(76.36±8.54 VS 86.12±12.57);SVR比较结果为平卧位>站立位(P<0.01);③正常受试者不同体位间的比较:HR表现为平卧位<站立位(P<0.01);SV表现为平卧位&g...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改变插入胃管效果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插入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把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插入胃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去枕头后仰卧位的体位方法插入胃管。结果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66%,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后一次插入胃管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护士掌握呼吸机参数调节对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士掌握呼吸机参数调节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了解心内科和CCU病房的30名专科护士掌握呼吸机参数调节情况,针对调查情况进行全面培训、反复多次考核,直至熟练掌握。培训后观察其对机械通气患者运用效果,并与培训前实施对照。结果培训前后护士掌握呼吸机参数调节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及机械通气患者自主呼吸、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和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呼吸机撤机时间、抢救患者成功的例数、患者康复情况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护士掌握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可缩短呼吸机撤机时间,加快机械通气患者全身功能恢复,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侧卧位通气和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体位通气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将ICU2005年收治的23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侧卧位通气(15例)和俯卧住通气(8例),监测仰卧位时,体位改变后1、2、4h及转复为仰卧位后1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体位改变后1、2、4h及转复为仰卧住后1h,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舍指数均较仰卧位时升高(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气道峰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氧分压升高10mmHg为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侧卧位组73.3%,俯卧位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ARDS机械通气治疗手段,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有效率接近。但侧卧位实施更容易,护理更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伴脑内血肿的早期体位摆放。方法完成患者急性期在床上渡过体位摆放的护理,杜绝不良卧位给病人造成的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严重后果。结果正确的体位摆放过渡到移位是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可靠保障,并为肢体恢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打下基础。结论实践证明,体位摆放—移位—肢体恢复,不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并把残疾损害降到最低程度,积极努力地帮助患者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达到生活自理,最后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16.
体位护理在高原呼吸衰竭小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媚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804-805
目的观察体位变更在高原小儿呼衰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并探讨其机理和护理。方法将42例呼衰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2例在机械通气时行体位变更,每3 h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变换。对照组20例行常规持续仰卧位机械通气,两组均在通气后1 h、4 h、8 h、12 h做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相同时间段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SPO2、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患儿呼衰机械通气中变更体位与传统仰卧位比较,可有效提高氧合状态和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传统机械通气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40例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传统机械通气,B组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A组潮气量(VT)10~12ml/kg,气道峰压(PIP)〈25cmH2O,呼气末正气(PEEP)(5.0±1.5)cmH2O,呼吸频率(RR)60次/min;B组VT为5~8ml/kg,PEEP为(7.6±1.5)cmH2O,RR为40~60次/分。结果转归比较:两组所有病人均治愈。呼吸机参数比较:两组在维持SaO2在90%以上且PaCO2〈8.0kPa的呼吸机各项参数,A组的VT(10.11±1.20)ml/kg、PIP(24.01±2.10)cmH2O、PEEP(7.50±1.50)cmH2O,两组VT、PIP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PEE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气比较:pH值A组7.35±0.10,B组7.25±0.15;PaCO2为A组(6.90±0.72)kPa,B组(93.0±2.8)kPa;两组pH、PaCO2、SaCO2(%)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并发症比较:A组肺损伤4例,循环系统并发症3例,B组无。结论传统策略和肺保护性策略通气均能治愈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但后者并发症较少。在维持PH、PaCO2、PaO2、SaO2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肺保护性通气的呼吸机参数VT和PIP较传统通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手术体位改变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观察手术患者体位改变时血压的变化,预防因体位变化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高龄食管癌侧卧位手术患者随机分组,Ⅰ组:手术毕全麻药物停止后,观察患者侧卧位时血压情况及手术毕侧卧位转变成平卧位1 min、2 min、3 min时血压情况;Ⅱ组:手术毕全麻药物停止后,患者侧卧90°位时血压情况,侧卧90°位→侧卧45°位1 min、侧卧45°位→平卧位1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侧卧位转变为平卧时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在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1 min时下降最明显,P<0.05;而由侧卧90°位→侧卧45°位→平卧位逐步转变时,血压变化不大,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全麻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血压有明显波动,尤其是老年患者,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可采用逐步放平身体的方法,即由侧卧90°位→侧卧45°位→平卧位,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19.
Non-drug treatments such as long term oxygen therapy (LTOT) and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 are thought importan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t is reported that LTOT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PD, particularly who have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NPPV attracted attention to avoi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high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In chronic phase of COPD, NPPV ma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ypercapnia, selected carefull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体位的改变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38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记录MAP、HR、PETCO2、潮气量、呼吸频率。结果138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气腹后的MAP、HR、PETCO2、潮气量、呼吸频率均有所增加,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变体位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P〈0.01;改换体位气腹后、恢复体位排气后各项指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气腹前水平。结论腹腔镜手术时,由于体位改变导致的高气腹压力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为明显,术中应避免体位改变,以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