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酚酸A(SA-A)的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对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_4诱导大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期间予SA-A灌胃治疗,另设秋水仙碱组、丹参组作对照,6周后进行肝组织病理学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羟脯氨酸(Hyp)、血清ALT、AST和白蛋白含量测定,并以RT-PCR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ASH模型组、丹酚酸B治疗组,每组20只。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2组以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2周复制NASH模型。第13周开始治疗组每天以浓度为1 mg/ml的丹酚酸B溶液20 ml/kg灌胃,模型组以20 ml/kg蒸馏水灌胃。治疗12周后,处死大鼠,取血及肝组织,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ALT、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C(Cyt C)、caspase-3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p53、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指数、ALT、AST、TG、TC较对照组增高,肝组织炎症明显;Cyt C及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值均0.01);Bcl-2 mRNA表达降低,p53、Bax mRNA表达增高(P值均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肝指数、ALT、AST、TG、TC降低,炎症减轻;Cyt C及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P值均0.01);Bcl-2 mRNA表达升高(P0.05),p53 mRNA表达降低(P0.05),Bax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丹酚酸B可通过调节Bcl-2、p53、Bax mRNA表达,降低Cyt C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对NASH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薛冬英  袭渤人  张洁  叶军 《肝脏》2016,(3):183-190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对游离脂肪酸诱导大鼠肝细胞脂质沉积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肝脏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油酸:棕榈酸=2:1造模。原代肝细胞和HepG2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丹参酚酸B组、模型+山楂黄酮组、模型+丹参酚酸B+山楂黄酮组、模型+SP600125组、丹参酚酸B组、山楂黄酮组、丹参酚酸B+山楂黄酮组、SP600125组、DMSO对照组。游离脂肪酸刺激原代肝细胞的浓度为250μmol/L、刺激HepG2的浓度为500μmol/L;丹参酚酸B的浓度为1μmol/L;山楂黄酮的浓度为5μg/mL;SP600125的浓度为10μmol/L。观察1油红O染色: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对游离脂肪酸刺激的肝细胞内脂滴变化的影响;2ELISA法: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的影响;3高内涵筛选Hoechst33258染色: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的影响;4Western blot: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对游离脂肪酸刺激的肝细胞内p-JNK表达的影响。结果 1油红O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游离脂肪酸作用于原代肝细胞、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内脂滴含量显著增加(P均0.01)。丹参酚酸和山楂黄酮可显著减少游离脂肪酸诱导的原代肝细胞、HepG2细胞内脂滴的含量(P0.01,P0.05)。2ELISA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游离脂肪酸组原代肝细胞及HepG2细胞吸光值[Absorbance(A405 nm-A490nm)]显著增高,细胞凋亡明显(P均0.01);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显著抑制游离脂肪酸诱导的原代肝细胞、HepG2细胞凋亡(P均0.01)。3高内涵筛选Hoechst33258染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游离脂肪酸组细胞核平均荧光强度值及凋亡率明显增高(P均0.01)。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刺激的原代肝细胞细胞核平均荧光强度值及凋亡率(P均0.01)。HepG2细胞检测结果与原代肝细胞趋势一致。4Western blo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游离脂肪酸刺激原代肝细胞24 h时可显著促进p-JNK的表达(P均0.01)。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对游离脂肪酸刺激原代肝细胞24 h时p-JNK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均0.01)。HepG2细胞p-JNK结果与原代肝细胞趋势一致。结论 1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合用能够抑制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内脂滴增加及肝细胞凋亡。2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合用能够抑制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内JNK的活化。二者是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合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酚酸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舒缩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及血栓素/前列环素(TXA2/PGI2)系统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的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损伤模型,放射免疫方法 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丹酚酸B对ECV-304细胞培养液中NO、ET-1及TXA2、PGI2的含量的影响.结果 丹酚酸B能够提高内皮细胞损伤时NO的含量,同时降低ET-1的含量,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丹酚酸B 可明显减少ECV304细胞培养液中TXA2的含量,各浓度的丹酚酸B均可明显增加ECV-304细胞培养液中PGI2的含量,且低浓度的丹酚酸B作用较好.结论 丹酚酸B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代办处从而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5.
丹酚酸A抗肝细胞过氧化损伤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丹酚酸A(SA-A)抗肝细胞过氧化损伤时在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丙二醛(MDA)刺激HSC,通过氚标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观察对HSC增殖作用,以及SA-A对损伤肝细胞MDA含量及促HSC增殖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MDA有促进HSC增殖的作用;损伤肝细胞MDA含量明显增加;SA-A可抑制损伤肝细胞对HSC的促增殖作用,并可降低损伤肝细胞MDA的含量。结论:SA-A可通过抗肝细胞过氧化损伤抑制H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44/42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预处理细胞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体内和体外肝脏缺血预处理模型,应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和MAPK抑制剂,通过检测p44/42MAPK磷酸化水平,细胞活力,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变化,同时观察光镜细胞形态学损害,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体内和体外的缺血预处理两部分实验都观察到相似的结果。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组的p44/42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肝细胞结构损伤改变较小,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组的ALT、AST水平分别为(762.8±130.5)U/L和(820.9±111.3)U/L,预处理组的ALT、AST水平分别为(281.0±35.6)U/L和(407.7±73.7)U/L;和缺血预处理组相比,PKC抑制剂组和丝裂原蛋白激酶(MEK)抑制剂组相应的观察指标呈相反的变化,p44/42 MAPK磷酸化激活显著减少,肝组织细胞结构出现较明显的损伤改变,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KC抑制剂组和MEK抑制剂组的ALT、AST水平分别为(645.61±90.4)U/L、(678.6±136.5)U/L和(466.2±82.8)U/L、(732.9±91.1)U/L。 结论 肝脏缺血预处理细胞保护作用中,p44/42 MAPK通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人肝细胞系L02中细胞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核转位及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15μmol/L和30 μmol/L姜黄素干预102细胞,用RPMI1640培养作为对照,干预6 h和12 h,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核转位水平;将人肝细胞102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三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未给予葡萄糖氧化酶(GO)和姜黄素干预,模型组仅加入100U/L GO干预2 h,制备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干预组加入最佳浓度的姜黄素干预12 h,然后给予100 U/L GO干预2 h.免疫荧光法观察102细胞Nrf2核转位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MDA、GSH水平,速率法检测细胞培养液AST和ALT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的变化.结果 姜黄素能够诱导Nrf2的核转位,其中30 μmol/L的作用优于15μmol/L,各浓度时12 h作用优于6 h.模型组MDA、AST、AL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MDA、AST、ALT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GS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干预组GSH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ROS阳性细胞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阳性细胞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姜黄素通过促进肝细胞102的Nrf2核转位,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进而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炎症因子P-selection、E-selection的影响。方法培养HUVEC细胞,设空白对照组、凝血酶损伤模型组、丹酚酸/丹参酮配伍50μg/L组、丹酚酸/丹参酮配伍100μg/L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selection、E-selection含量。结果丹酚酸/丹参酮配伍50μg/L、100μg/L均可显著降低经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P-selection含量(P<0.01),丹酚酸/丹参酮配伍100μg/L可显著降低经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E-selection含量(P<0.05)。结论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P-selection、E-selection表达而抗凝血酶诱导的HUVEC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漏芦提取物对CCl_4诱导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分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_4损伤组及漏芦大、中、小剂量组。培养24 h以后,向漏芦大、中、小剂量组分别加质量浓度为5、2.5、1mg生药/ml的漏芦提取物,向其他组加等量RPMI-1640培养液;培养6 h,向CCl_4损伤组及漏芦大、中、小剂量组加入50%CCl_4-DMSO溶液(CCl_4终浓度为5 mmol/l),正常对照组加等量RPMI 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6 h,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丙二醛(MDA)、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l_4损伤组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均<0.01);与CCl_4损伤组,漏芦大、中、小剂量组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DA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SOD、GSH-Px活性显著增加(P均<0.05),且里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漏芦提取对物CCl_4诱导的大鼠原代肝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果糖诱导L02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方法,并对该细胞模型脂质合成进行评价。方法体外培养L02肝细胞,以不同浓度的果糖处理24 h诱导细胞脂肪变性。Cck-8法检测果糖对细胞的活性影响,检测培养液中ALT、AST含量变化以确定果糖对肝细胞的损伤。油红O染色观察胞内脂滴沉积情况,并测定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确定最佳模型浓度;同时利用蛋白印迹检测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蛋白表达,并与游离脂肪酸(FFA)干预相比较。结果 L02肝细胞在0~32 mmol/L果糖干预下活性无显著改变,细胞无显著损伤。果糖浓度为4 mmol/L时,L02肝细胞内即有大量脂滴形成。且细胞内TG含量显著增加,为正常对照的1.5倍。4 mmol/L果糖能显著上调ChREBP、SREBP-1和ACC1蛋白表达。相对于FFA,果糖对SCD1和ACC1蛋白表达上调更显著。结论采用4 mmol/L果糖可成功诱导L02肝细胞脂肪变性,该模型适用于高果糖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合成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体外观察肝细胞四氯化碳过氧化损伤后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并观察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的干预效果,以研究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和丹酚酸A的作用机理。方法 肝细胞分离后分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丹酚酸A以及对照药维生素E,同时以四氯化碳熏蒸24h并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ALT、AST活性后,换液培养24h并测定MDA含量,再以此上清液作为“肝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于HSC48h,观察H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急性损伤肝细胞的功能变化和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蒸熏法造成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急性肝损伤,检测其释放ALT、AST活性,分泌白蛋白及细胞内外胶原生成率的变化,同时通过添加体内给药后分离的药物血清,观察扶正化瘀方对急性损伤肝细胞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CCl_4体外急性损伤肝细胞后,其培养液中ALT、AST活性及胶原生成率显著升高,增殖能力明显降低,Alb变化不明显,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能显著促进损伤肝细胞的增殖,有效地抑制损伤肝细胞培养上清波中ALT、AST活性,抑制损伤肝细胞的胶原生成率。结论:在急性损伤肝细胞状态,胶原合成已被启动,扶正化瘀方适当剂量具有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花丹水煎液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造模,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0.25 mg/kg),白花丹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8、4、2 g/kg).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及紫外-苹果酸脱氢酶法分别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 S T)的含量,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观察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3NP)、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CⅣ)的含量.H E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肝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花丹水煎液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TBIL、DBIL及IBIL含量,同时也能显著降低血清HA、P3NP、L N、CⅣ的含量;H 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白花丹水煎液能显著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白花丹水煎液能明显降低大鼠肝脏内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和α-SMA的含量.结论:白花丹水煎液具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抑制胶原合成与沉积,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沉积和促进ECM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依次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D-氨基半乳糖(D-gal)急性肝损伤模型和氯化铵(NH4Cl)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探索肝衰竭中高血氨再次诱导肝细胞损伤机制.方法 (1)大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建立:将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等渗盐水对照组(n=10),12h急性肝衰竭模型组(n=10),24h急性肝衰竭模型组(n=16);D-gal 400 mg/kg+脂多糖50μg/kg混合剂量给予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分别在给药后12h或24h处死各组大鼠.(2) NH4C1所致肝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将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3组:NH4Cl模型组(n=20),D-gal肝脏损伤组(n=10)和等渗盐水对照组(n=10);NH4C1模型组每8h给予NH4C1 10 ml/kg灌胃,急性D-gal肝脏损伤组则于大鼠腹腔每6d注射1次D-gal (800 mg/kg),对照组为等渗盐水10 ml/kg灌胃,30d后处死各组大鼠.(3)分别检测大鼠血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2);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比率(PT-A),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肝脏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指数;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在大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中,12h后出现转氨酶升高[ALT和AST分别为(1202.51±282.00) U/L和(1560.14±298.98) U/L],血氨随之升高[(165.9±23.6)μmol/L],24h检测ALT、AST和血氨分别为(774.40±207.65) U/L、(967.60±121.94)U/L和(143.4±18.1)μmol/L,与等渗盐水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24h后转氨酶和血氨下降,但未发现AFP(除急性肝衰竭24h组外)、GGT变化;肝脏病理检查显示各组肝细胞出现片状弥漫性出血性坏死,淤血,并有灶状出血,伴随细胞凋亡指数逐渐上升.但在NH4C1所致急性肝脏损伤中,6h后即检测到血氨升高,ALT和AST同比增加,30d后检测血氨,ALT和AST进一步升高,但AFP,GG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HE染色未见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无肝细胞再生或纤维组织增生.另外,30 d NH4Cl模型组和D-gal肝损伤组内肝组织均见较多的凋亡细胞,但D-gal肝损伤组可见明显炎性细胞侵润.除血氨外,其余检测指标与NH4C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肝衰竭模型中,血氨随着肝细胞坏死而升高,相同血氨浓度可以导致大鼠肝脏再次损伤,但这种损伤与D-gal诱导肝损伤明显不同:不是通过肝细胞坏死,炎症细胞侵润实现,而是可能通过细胞凋亡途径,抑制肝细胞再生,进一步导致肝细胞功能受阻.  相似文献   

15.
荞麦花叶芦丁对乙醇所致小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荞麦花叶芦丁(RBFL)对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从荞麦花和叶中提取RBFL。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小鼠肝细胞行原代培养,乙醇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以不同浓度的RBFL干预。检测损伤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ST、ALT、MDA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RBFL75~300 mg/L干预后AST、ALT、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提高,呈剂量依赖性,P〈0.05、〈0.01。结论 RBFL对乙醇所致的肝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RBFL能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改善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激酶B1(LKB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通路及肝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26.25 mg·kg-1)、丹栀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13只。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8周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水飞蓟宾组和丹栀逍遥散各剂量组大鼠开始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进行取材和相关指标的检测。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状况、毛色、饮食、活动等一般状态,记录给药前后大鼠体重变化;取大鼠肝、肾、脾脏并称重,计算脏器指数;生化法检测肝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LKB1、AMPKα1、AMPKα2、ACC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毛色发黄暗淡,精神萎靡;体重增量、肝脏指数、肝组织中ALT、AST、TG、TC、NEF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排列紊乱,胞界不清晰,较多的脂肪空泡;肝细胞中LKB1、p-LKB1、AMPKα1、p-AMPKα1、AMPKα2、p-AMPKα2、p-AC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CC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组和丹栀逍遥散高、中剂量组大鼠一般状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体重增量、肝脏指数、肝组织中ALT、AST、TG、TC、NEF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肝细胞中LKB1、p-LKB1、AMPKα1、p-AMPKα1、AMPKα2、p-AMPKα2、p-AC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CC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可能通过LKB1/AMPK/ACC信号通路,降低脂肪的合成,改善肝功能,减轻NAFLD模型大鼠肝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 类甘草甜素药物对半乳糖胺( D-GalN)和四氯化碳(CCl4)损伤培养人肝细胞(L-02)的保护作用及差异.方法:培养L-02, 用复方甘草酸单铵(compoundammonium glycyrrhizin, CAG)和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MI)分别进行保护后, 再经D-GalN或CCl4处理. 观察肝细胞生长状态、测定AST、LDH酶活力、及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 从而评价CAG和MI对D-GalN和CCl4损伤L-02的保护作用差异.结果:浓度为1 g/L的CAG和MI均能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显著抑制D-GalN和CCl4所致的AST及LDH释放. CAG抑制D-GalN和CCl4所致的AST与LDH效果显著好于MI(均P<0.05);浓度为1 g/L的CAG和MI均能显著抑制2种化学损伤细胞内的GSH降低(CCl4损伤:7.59±1.27, 5.23±0.70 vs 3.33±0.40; D-GalN损伤:7.93±0.36, 5.40±0.52 vs 3.77±0.45, P<0.01或0.05), CAG效果明显好于MI.结论:1 g/L的CAG和MI 2种药物对D-GalN和CCl4致人肝细胞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抑制GSH降低相关. 2种甘草甜素药物相比较,CAG保护肝细胞效果好于M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C(VC)和维生素E(VE)对CCl_4引起化学性肝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5组,设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VC保护组、VE保护组、VC VE保护组,饲养10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p 1.5 mL/L CCl_4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及肝细胞中MDA,GSH,SOD,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结果:VC和VE保护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和AST(2277.12±1187.90,2163.76±1412.11 nkat/L vs 4527.07±1019.37 nkat/L,P<0.01)以及肝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4.37±0.49,3.26±0.71μmol/g vs 9.25±2.74μmol/g,P<0.01).镜下观查肝损伤明显减轻,体外抗氧化实验能显著性的抑制脂质过化物MDA生成,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结论:VC和VE对化学性肝损伤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MSCs)减轻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BMscs分离培养及经门静脉移植到BALB/c小鼠肝脏,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3 mo后测定ALT、AST、透明质酸酶(HA)和层黏连蛋白(LN)浓度,及肝脏羟基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脏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荧光原位杂交鉴定移植的BMSCs向肝细胞的分化.结果: BMsCs在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能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与模型组相比.移植BMscs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HA和LN的水平以及肝脏Hyp含量和α-SMA的表达(208±44 U/L 341±66 U/L,372±84 U/L vs 506±81 U/L,289±74μg/L vs 362±83 μg/L,178±48 μg/L vs 232±63 ug/L,900±141 mg/g liver vs1255±205mg/g liver,,均p<0.01).荧光原位杂交显示DEN诱导的损伤肝脏中有骨髓来源的肝细胞,3 mo后10%的肝细胞来源于BMSCs.结论: 在肝纤维化模型中,经门静脉移植的BMscs能分化为肝细胞,有效地恢复肝功能和减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选择性激动剂Wy14643对原代大鼠肝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两步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将培养细胞随机分成6组:C组(正常组)、H/R组(缺氧复氧组)、D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Ⅰ组、Ⅱ组、Ⅲ组均在缺氧前2 h加入Wy14643(终浓度分别是10、30、100μmol/L)再行复氧处理。将肝细胞缺氧4 h、复氧10 h诱导细胞损伤,然后分别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肝细胞,测定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和细胞内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存活率,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H/R组ALT、AST、MDA增高(P〈0.01),SOD、GSH下降(P〈0.0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Wy14643处理后,肝细胞上清液ALT、AST活性降低,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肝细胞内SOD、GSH活性增强(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电子显微镜显示H/R组肝细胞比C组损伤明显,Wy14643处理后损伤逐渐减轻。结论 Wy14643对肝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肝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