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刺内麻点超前镇痛在四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庚申  马克昌 《针刺研究》2001,26(3):181-182
超前镇痛就是在病人没感觉疼痛之前所使用的镇痛方法。我们将针刺内麻点用于骨科手术后疼痛的超前镇痛 ,效果良好。6 0例择期四肢骨科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针刺镇痛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手术时间基本相同 ,均在常规药物麻醉下施行手术。针刺镇痛组在麻醉前取双侧内麻点针刺 ,通电刺激 30min后拔针行常规药物麻醉 ,两组麻醉方法、使用药物基本相同。术后用盲法观察疼痛情况 ,参考WHO术后疼痛评级标准 ,将术后疼痛分为四级。认真观察记录术后 2 4hr疼痛性质、生命指征、表情变化、镇痛药用量、用法等情况 ,结合病人术后 2 4hr…  相似文献   

2.
Ding LX  Xing QZ  Sun JJ  Li Y 《中国针灸》2011,31(8):738-742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60例)和药物组(60例).针刺组给予电针刺激内麻点(位于小腿的内侧,内踝上7寸,胫骨后缘约0.5寸处)治疗,药物组给予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安全性、镇痛效果及β-内啡肽含量.结果:两组术后2、4、8、16、24、48 h各时点VAS评分比较,针刺组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术后2、4、16、24 h各时点镇痛疗效比较,针刺组均优于药物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8、16、48 h各时点β-内啡肽含量较治疗前都有增高(均P<0.05),针刺组较药物组增加更明显(均P<0.05).针刺组术后安全等级高于药物组(P<0.05),其中针刺组有2例患者因惧怕针刺而停止治疗,药物组共有24例出现不良反应,3例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脑钠素水平的变化及黄芪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入选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治疗前后测定心衰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脑钠素水平,同时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心衰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脑钠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后黄芪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脑钠素水平下降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黄芪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脏指数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心衰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因子异常,黄芪治疗心衰有效,可改善这种神经内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注线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7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注线法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各85例,4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降压效果。结果:注线法能明显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且注线法治疗组显效例数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P〈0.01)。结论:注线法可能是通过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麻醉复合针刺促进移植肾早期功能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肾移植术中和术后早期泌尿功能的影响。方法:终末期肾衰病人作肾移植手术44例,男女各22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接受常规剂量硬膜外阻滞,初量12-14mL (硬外I组),小剂量给药硬膜外阻滞,初量为7-8mL(硬外Ⅱ组),针刺复合常规剂量硬膜外阻滞(针硬I组)和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针硬Ⅱ组)。针刺取穴:次体、三阴交、太溪、足三里、均为双侧。诱导30min。每组11例。麻醉平面T6-T8,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而追加局麻药。麻醉管理:常规鼻导管供氧,监测心电图、SPO2、无创血压和呼吸。术中静脉输液用乳酸林格氏液和5%葡萄糖液,根据血压输液速度。必要时补充胶体液或输血。麻醉前和术中移植肾血管开放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浓度(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检测器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观察移植肾恢复血液循环后的泌尿开始时间、尿流速度和术中尿量。术后连续观察4天循环功能、尿量、输液量、血浆悄素氮、肌酐和血钾等肾功能指标。结果:①硬膜外阻滞的局麻药用药量:硬外I组>硬外Ⅱ组>针硬Ⅰ组>针硬Ⅱ组,分别为28、24、21和14mL。②硬膜外阻滞复合针刺的两组病人于术中移植肾血管开放时动脉平均压高于硬外Ⅱ组。③移植肾开始泌尿时间、术中尿量和尿流速度以两组复合针刺者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④各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针刺复合硬膜外阻滞的两组病人术中肾血管开放时肾上腺素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显著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两组病人。⑤术后各组血压、心率除术后24hr针硬I组动脉收缩压高于硬外Ⅱ组外,其余各组各时间点组内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⑥硬外Ⅱ组术后第一天尿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术后第二天仍低于硬外I组(P<0.05)。硬外Ⅱ组术后第一天补液量也低于两组复合针刺组。⑦术后各组病人肌酐水平逐日下降趋势,以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组最为明显。尿素氮水平两组复合针刺组下降明显,在针硬Ⅱ组为著。血钾水平术后各组均有所下降,也以复合针刺的两组下降明显。结论:在肾移植的病人硬膜外麻醉复合针刺,能明显减少硬膜外阻滞局麻药的需要量,有助于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可改善术中和术后早期肾的功能,可明显提高血浆肾上腺素浓度, 而对去甲肾上腺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针刺麻醉复合气管内全身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针刺麻醉对机体的调理作用,将针刺麻醉与气管全身麻醉结合应用于开胸手术,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ASAI~II级,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组)为针灸麻醉复合气管内全身麻醉,对照组(B组)为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每组各20例,A组先选双侧合谷、内关穴针刺,诱导时间为20min,然后行气管内全身麻醉,术中继续通电针刺至术毕。结果:对照组气管插管后1min,剖胸探查时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药物流产大鼠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采用早孕大鼠灌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流产模型,测定药物流产后各组大鼠血浆和子宫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结果:桂枝茯苓胶囊组子宫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孕鼠组和药流组。各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桂枝茯苓胶囊降低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不同麻醉诱导期血浆内阿片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63例外科手术病人在不同麻醉诱导期间血浆β-内啡肽、亮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麻醉诱导期血浆β-内啡肽和亮啡肽量增加,提示针刺可以增加机体内阿片肽释放,且在外周血液中也有所反映;全麻和硬膜外麻醉期间血浆β内啡肽和亮啡肽有下降趋势,提示它们对机体的阿片肽释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针刺麻醉诱导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变化不明显,与全麻和硬麻组无明显差别,说明针刺麻醉期间植物神经系统稳定,针  相似文献   

9.
陆黎  朱洪生  郭圆  毕宏达 《中国针灸》2001,21(7):417-418
为观察电针对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的影响,随机选择40例施行胆道手术的患者,分为单纯硬膜外组(Ⅰ组)和电针复合硬膜外阻(Ⅱ组)。在麻醉前、麻醉后、术中强烈刺激及术毕测定血糖和血管紧张素(AⅡ),并同时记录心率、血压。结果显示,Ⅱ组患者手术期循环指标稳定,胆心反射发生率低于Ⅰ组。因此,电针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有效降低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针刺麻醉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的镇痛效能.方法:69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23例.针刺麻醉取穴均为足三里、三阴交.Ⅰ组针刺诱导后全麻,Ⅱ组全麻后针刺,Ⅲ组单纯全麻.记录术中最低肺泡内有效浓度(MAC).结果:Ⅰ组MAC平均为(1.35±0.19)Vol%,Ⅱ组为(1.49±0.22)Vol%,Ⅲ组为(1.64±0.27)Vol%,全麻诱导前或全麻诱导后针刺均有降低全麻下行直肠癌手术患者所需MAC约0.29%、0.15%.3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针刺麻醉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辅助作用,且以全麻前加强针刺诱导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11.
针刺麻醉用于颈部中小手术2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宝洪 《中国针灸》2003,23(12):735-736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用于颈部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86例颈部手术的患者取双侧扶突穴,接上海6805针麻仪,诱导20~30min,切皮前10min静脉滴注度冷丁1mg/kg、氟哌啶5mg。手术时间50-165min,平均105min。结果:手术效果Ⅰ级(优)122例(42.7%),Ⅱ级(良)158例(55.2%),Ⅲ级(可)6例(2.1%),Ⅳ级(失败)0例。总有效率100.0%,优良率97.9%。结论:针麻用于颈部中小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刺麻醉在鼻息肉摘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求针刺麻醉在鼻息肉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60例随枘发成针刺麻醉组(针麻组)和药物麻醉组(对照组)各3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针麻组的I级率为36.67%,Ⅱ级率63.33%;对照组的I级率33.33%,Ⅱ级率6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麻达到了药麻的临床效果,表明了针麻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电针治疗脑瘫术后下肢肌力下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针灸原理,运用电针疗法结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双下肢肌力下降的脑瘫患者,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与单一的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作对照比较,两组达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临床实践表明:电针疗法对脑瘫术后“伤筋”引起的下肢肌力下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内麻点用于四肢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内麻点在四肢手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针刺内麻点通电刺激30分钟;对照组口服盐酸曲马多片,观察记录各组24小时内疼痛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内麻点用于骨科四肢手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口服曲马多.  相似文献   

15.
针刺麻醉行鼻息肉摘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针刺麻醉完成鼻息肉摘除与局麻鼻息肉摘除进行麻醉效果比较,方法:针麻组(A组)用上海产G6805针麻仪行针刺麻醉,局麻组(B组)用1%利多卡因10ml行局部麻醉鼻息肉摘除。结果: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局麻。结论:针刺麻醉息鼻肉摘除具有方法简便,易学、经济、安全、麻醉镇痛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常庚申  邢群智 《中国针灸》2002,22(12):11-19
目的:验证耳根阻滞的镇痛作用,减少小儿手术的麻醉药量。方法:对103例择期小儿骨科手术中的52例行耳根阻滞,另51例为对照组,观察麻醉用药量及维持时间。结果;耳根阻滞组的麻醉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根阻滞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减少麻醉药量,从而减少麻醉药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秀丽  李学民 《中国针灸》2005,25(2):129-130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颈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减弱应激反应及增强麻醉作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改良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加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选用双侧合谷和曲池穴,术中连续使用HANS至手术结束.结果:观察组血压、心率差、牵拉反应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结论:HANS可以减轻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时产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同时有强化麻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顾陈怿  胡军  蔡云彪 《中国针灸》2004,24(4):257-259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2例择期腹部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针药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术后第2天及第5天测定 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针药复合麻醉可以减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并且对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也起一定作用.结论:针药复合全麻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运用的良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谭涛  王世成  张贵娟 《中国针灸》2006,26(10):725-728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配合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术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和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F波波幅、时限及阈值的变化。结果颈椎病术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病人治疗前肌电F波均表现为波幅高、时限长、阈值低,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波幅下降(P<0.01)、时限缩短(P<0.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且治疗组F波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阈值均有提高(P<0.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升高明显(P<0.05)。结论经筋刺法及理筋手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肌电F波波幅及时限,提高阈值,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