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吴炳煌  吴明霞 《中国针灸》1997,17(7):389-390
采用隔姜炎神阙治疗支气管哮喘27例,治疗前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T3、T4、T4/T8值及杀伤细胞(NK)含量均低于正常值。灸治后复检T3、T4、T4/T8值及NK细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同时观察到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说明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与T3、T4、T4/T8比值及NK细胞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变态反应性神经炎的机理.方法: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针刺组取"L4夹脊""足三里""悬钟"穴,药物组用泼尼松灌胃给药.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模型组CD8 细胞数降低,CD4 /CD8 比值明显升高.针刺组能显著提高CD8 细胞数,使CD4 /CD8 比值接近正常,而对CD3 、CD4 细胞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调整T细胞亚群的紊乱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补肺化痰法对哮喘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西药组、玉屏风散组、健脾补肺化痰方组、健脾补肺化痰方加西药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五组大鼠分别制成支气管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第8天开始给药,连续7天。然后采外周血进行检测,观察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情况。结论健脾补肺化痰法可以调节哮喘大鼠免疫功能,进而降低气道的高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哮平方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哮平方口服,对照组采用玉屏风颗粒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用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组3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低于正常组(P0.05),CD4/CD8比值低于正常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3、CD4、CD8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有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正常值比较,CD3、CD4、CD8均趋于正常。结论哮平方能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症状,降低哮喘发作频率,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且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抗致敏红血球玫瑰花五实验,对1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25例正常儿童进行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幽会的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儿童相比,支 管哮喘患儿CD8细胞降低,CD1细胞和CD4/CD8比值增高,而CD3细胞无明显变化,提示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变化,探讨三伏天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三伏天"组)、对照组("非三伏天"组),另设正常空白对照组30例。在纳入时及治疗周期结束3天填写ACT问卷并抽取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哮喘控制水平(P<0.05),CD4+(P<0.05),CD8+、CD4+/CD8+(P<0.01);对照组与空白组进行比较(P<0.01)。同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观察组哮喘控制水平(P<0.05),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CD8+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CD8+降低(P<0.05),CD4+/CD8+明显降低(P<0.01)。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哮喘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CD4+、CD8+数量,纠正CD4+/CD8+细胞之间的失衡,从而一定程度上调整Thl/Th2细胞失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周建伟 《中国针灸》1998,18(1):15-16
采用扶正健脾、益阳益气中药与艾绒混合制成药物灸条施灸治疗脾虚证 ,以患者血清胃泌素、D-木糖排泄率和 T细胞亚群检测值为观察指标 ,并与单纯艾绒灸条施灸治疗对照。结果提示 ,治疗后两组脾虚证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 .0 1 ,P<0 .0 5 ) ,但改善的程度 ,以药灸组较艾灸组更为显著 (P<0 .0 1 ,P<0 .0 5 )。表明本药条灸具有改善脾虚证患者消化道分泌、吸收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单抗致敏红血球玫瑰花环实验,对1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25例正常儿童进行外用血CD3(成熟T细胞),CD4(辅助/诱导T细胞)、CD8(抑制/杀伤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儿童相比.支气管哮喘患儿CD8细胞降低,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增高,而CD3细胞无明显变化,提示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安肺饮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免疫球蛋白E(IgE)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等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予以安肺饮口服(黄芪、白术、防风、女贞子、肉桂),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口服,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及外周血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gE、CD4+水平显著降低(P<0.01),CD8+水平显著升高(P<0.01),CD4+/CD8+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安肺饮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降低血清IgE水平,从而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元建国  周呜生 《针刺研究》1993,18(3):174-177
本研究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51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 细胞及其亚群进行了针刺前后的观察。实验设计了三个组:恶性肿瘤患者的针刺组和对照组,及正常人对照组。以 OKT_3、OKT_4,OKT_8及OKT_4/OKT_8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针刺治疗能够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率,尤以 OKT_4~+细胞受针刺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观察肾上腺切除(ADX)大鼠哮喘模型针刺后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变化,并与ADX大鼠哮喘模型非针刺、ADX大鼠哮喘模型捆绑处理、普通大鼠哮喘模型和空白组作对照。结果表明,针刺能明显降低ADX大鼠哮喘模型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血清皮质酮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针刺对哮喘能从减少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方面发挥其治疗作用,亦表明针刺对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减少不依赖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支气管哮喘血清学及白三烯D4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钜  潘忠 《中国针灸》1996,16(12):5-6
本文对20例外源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血清IgG。、IgE水平变化和白三烯D_4(LTD_4)对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疗法对血清IgG_4和IgE水平影响不大,而引起LTD4对LAI的影响显著,阳转阴率达74%。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方法:将60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取穴为双侧双行间、风池、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口复方降压片1片,每日3次,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及15天以后取血,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治疗组治疗15天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方法:将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取穴为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胃俞、脾俞、太冲、气、关元、天枢。对照组选用吗丁啉10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结果:针刺组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83.3%,差异有显著性差义(P<0.05)。两组在胃电图、胃动素、口--盲通过时间3项试验亦为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具有促进并协调FD患者胃肠动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取得了大量进展。脑血流图是早期研究采用的方法。彩色多普勒和单光子发射CT(SPECT)观察针刺研究结果更精确和直观。动物实验表明,针灸可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和改善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表明,针炙确实可以增加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功能活动。神经系统调节是针灸产生效应的基础,今后应进一步紧密结合临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44  
目的研究针刺对肥胖者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方法高脂致肥饲料喂养SD大鼠,制作实验性肥胖模型.应用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对实验性肥胖大鼠针刺治疗,观察下丘脑外侧区(LHA)饥饿中枢、腹内侧核(VMH)饱食中枢神经细胞单位时间内电活动(Hz).结果针刺能够明显降低LHA的兴奋性(P<0.01),提高VMH的电活动频率(P<0.01),抑制肥胖鼠亢进的食欲,减少热卡的摄入,达到减肥目的.结论针刺对肥胖动物中枢神经核团的调整作用是针刺减肥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了针刺“水沟”、“内关”穴后,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脑细胞核蛋白质及染色质NHCP的电泳图谱,经光密度扫描仪扫描,测定蛋白区带峰面积比值。结果显示,针刺可以降低膜蛋白(细胞核蛋白中分子量为62KD的蛋白区带)含量;增加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中分子量为24KD的蛋白区带)含量。研究表明,针刺“水沟”、“内关”穴对一些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增龄性变化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石良  陈汉平 《中国针灸》1997,17(7):405-409
本研究对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铺片进行了观察。与以往结论不同,本实验在3个月病程的糖尿病大鼠即发现其具有毛细血管曲张、管径不规则、微血管瘤和无细胞毛细血管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特征,病程至6个月时,各种病变进一步加重。针刺后观察,其微血管病变得到改善。有关机理研究的结果表明:针刺防治DRP的作用机理是改善微循环、减轻血栓形成倾向、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血糖等综合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免疫细胞因子、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血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本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药物组(对照组)和常规药物加针刺治疗组(加针刺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胰岛素敏感指数及体外血栓长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酶原活性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治疗前后的量值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加针刺组能显著降低免疫细胞因子和血高凝状态指标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呈现重要的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表明针刺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对靶细胞的敏感性和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20.
温针加中药治疗小儿寒哮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秀华  任勤 《中国针灸》1994,14(6):13-14
温针加中药治疗小儿寒哮临床观察马秀华,任勤(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300193)主题词哮喘/针灸疗法,寒证/针灸疗法,温针疗法ClinicalObservationonCold-syndromeofChildren'sAsthmaTre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