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住院者5例,门诊49例;其中女24例,男30例;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23岁;病程最长者反复发作19年,最短者21天;病情最重者持续乳糜尿2年半。(二)病例选择及诊断辨证标准:1.病例选择均为乳糜尿发作期。2.诊断标准为乳糜尿(尿乳糜试验阳性)加流行病学史及既往确诊病史。3.辨证多为虚实夹杂。偏实者为湿热下注;症见乳糜血尿、或带血丝、血块或粉红色,尿时  相似文献   

2.
我们重用苦参配以其他药,制成口服液,用于临床治疗乳糜尿,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乳糜尿属中医的膏淋、尿浊等范畴。其病因多为过食肥甘,湿热下注,或脾虚气陷,肾虚不固,精微下注,或感染虫毒所致。《唐本草》说:“苦参治胫酸,疗恶虫。”《别录》载,“养肝理气,  相似文献   

3.
<正> 1976年以来,我们对83例乳糜血尿进行了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5例,女性48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15岁,30~60岁为78例,占94%,农民患者为76例,占92%。病程最长者21年,最短者20天,大多呈间歇发作,诉有丝虫病史者35例,膀胱结石手术后并发者一例。83例患者就诊时均作尿常规及乳糜定性检查。蛋白尿均在(+~+++)之间,红细胞在(++~++++)之间,白细胞在(少许~+)之间;乳糜定性全为阳性。治疗方法按中医辨证的原则,属于湿热下注者19例,属于脾肾双虚者64例。1.湿热下注型:症见小便赤浊,或有条  相似文献   

4.
答:在正常状态下,成人日间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排尿0~2次。如果排尿次数明显超过上述范围,则称之为尿频。因气温降低,出汗减少,饮水过多所致者,称为生理性尿频;非上述原因所致者,称为病理性尿频。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症分为湿热下注、肾虚不固、脾虚失摄、气血瘀滞、肝气郁结五型,运用自拟尿频系列方治疗,颇能得心应手。1 湿热下注型:湿热下注,膀胱不藏,导致尿频。以尿短尿赤,尿道灼痛,尿末滴白,尿中带血或尿道口流脓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lop年起辨证分型治疗%例慢性下肢溃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至一般资料%例中,男54例,女32例;单腿溃疡74例,双腿溃疡12例;年龄最小刀岁,最大76岁,以中老年居多;病程短者2个月,最长者8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辨属湿热下注型46例,脾虚湿股型门例,气虚血瘀型对例。2治疗方法2.l辨证分型论治湿热下注型:症见溃疡疮面色黯,附着脓苔,脓水浸淫,秽臭难闻,患肢肿胀,疮周伴有湿疹,舌苦黄腻,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渗湿,以二炒丸加银花、连翘、蒲公英、丹皮、赤在冬、生苞米、泽泻、木通、…  相似文献   

6.
1997年以来,笔者用逍遥散加味治疗阴痒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36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8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30天,最长3年。临床表现为心烦易怒、纳差、阴部瘙痒,或伴有胸胁胀痛及月经不调等。辨证属肝郁脾虚,郁而化热,湿热下注,风热下行,厥阴绕阴器所致阴痒。  相似文献   

7.
黄华丽  王敏英 《陕西中医》2009,30(9):1159-1160
目的:探究肛门坠胀的病因及辨证治疗方法。方法:本文通过对60例以肛门坠胀为主诉的患者的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医辨证及中西医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按辨证分型分为脾虚气陷型,气滞血瘀型,湿热下注型,总有效率为96%。结论:对肛门坠胀患者需辨明疾病轻重,或行手术治疗,或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均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出血辨证施护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少珊 《河北中医》2001,23(10):781-782
上消化道出血属祖国医学的血证范畴。大多为脾虚不能统摄或湿热下注大肠损伤血络所致。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 1993~ 2 0 0 0年 ,我科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 10 6例 ,经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辨证施护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不同证型的辨证施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6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 87例 ,女 19例 ;<2 0岁 6例 ,2 0~ 4 0岁 5 5例 ,4 0~ 60岁 2 9例 ,>60岁 16例 ,年龄最大 83岁 ,最小 11岁 ;出血量 4 0 0~ 15 0 0ml。辨证分型 :脾胃虚寒型 5 4例 ,胃热型 2 2例 ,肝胃郁热型 2 2例 ,气滞血瘀型 8例。2 一般护理病室保…  相似文献   

9.
痔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痔诊治的相关文献中寻找痔的中医辨证分型依据,为痔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证据。方法:以中文数据库-中医药在线所有48个数据库为平台,以"痔"和"痔疮"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中药内服治疗痔的文献,分别根据文献中方剂用药或治则归纳痔的中医证型分类。结果:共检索出方剂447首,可有效分型321首,其中治疗风伤肠络证157首,治疗湿热下注证41首,治疗气滞血瘀证64首,治疗脾虚气陷证41首,治疗热毒炽盛证18首;共检索出文献246篇,可有效分型166篇,其中风伤肠络证34篇,湿热下注证40篇,气滞血瘀证34篇,脾虚气陷证9篇,热毒炽盛证26篇,其他23篇。结论:根据文献,痔的中医证型有: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和热毒炽盛证5型。  相似文献   

10.
谭新华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床诊治的实例,总结了谭新华教授运用中医中药辨证分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阴虚火旺证、肾虚不固证、湿浊内阻证、肝气郁滞证7型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在临床上以贯众为主治疗乳糜尿,用于临床数十载,颇为效验,现介绍如下。乳糜尿属传统医学中“膏淋”、“尿浊”等范畴。多由湿热下注、脾肾双亏、过度劳累等引起,均可分为血性乳糜尿和非血性乳糜尿两种。对湿热下注型的血性乳糜尿可单独应用,但需生熟两种同用,即:生贯众30克、醋炒贯众炭30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口服,连用5日为一疗程。多数患者两剂好转,1~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及辨证施治的疗效.方法:对110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施治及发病年龄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病以31~40岁为高发年龄,中医分型为:湿热下注、肝郁湿热、脾虚夹湿、肾阴虚夹湿、肾阳虚夹湿五型,其中湿热下注和肝郁湿热占77.2%,中药总有效率89.1%.结论:湿热和肝郁为慢性前列腺炎主要病因,中医辨证施治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许锦青 《新中医》1993,25(3):26-27
采用自拟三黄桂甲汤治疗前列腺肥大症58例,分肾气亏虚、脾虚气陷、湿热下注和气滞血瘀4型,随证加味。结果显效3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3.1%。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多由消化不良或肠炎所致 ,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性质异常的稀水便 ,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发病年龄多在 2岁以下 ,1岁以内约占半数。属中医“泄泻”范畴。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了 15 6例腹泻患儿 ,现将辨证施护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76例 ,其中男 92例 ,女 84例 ;年龄 4月~ 2岁 ;中医辨证伤食泄泻 71例 ,风寒泄泻 68例 ,湿热泄泻 2 4例 ,脾虚泄泻 10例 ,脾肾阳虚泄泻 3例。2 辨证施护2 .1 伤食泄泻症见 :脘腹胀满 ,腹痛时作 ,痛则欲泻 ,泻后痛减 ,大便酸臭 ,或如败卵 ,矢气频作 ,…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中药坐浴、外涂及内服配合电热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156例,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增生型53例,萎缩型69例,混合型34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肾不足型者81例,湿热下注型31例,肝肾不足兼湿热下注型44例。治疗方法蛇桑坐浴方:蛇床子、桑叶各30g,红?..  相似文献   

16.
<正>男,75岁,2013年5月16日初诊。半年前因食道癌行手术治疗,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液浑浊,如牛奶样,伴有腰酸乏力,于外院诊断为"乳糜尿",予硝酸银冲洗2次,效不佳,遂来我院就诊。查泌尿系B超未见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2+,乳糜试验+;刻诊:尿液浑浊,呈乳白色,伴有大量团絮状凝块,红白相间,腰酸乏力,胃纳差,夜寐尚可,大便正常,舌质红,苔白略腻,脉细。辨证为湿热下注,伤及脾肾;  相似文献   

17.
环状混合痔嵌顿近来有逐年上升趋势。我们使用改进环切术,对母痔外剥内扎及对子痔区间断环切缝合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5例,男40例,女45例;年龄23~72岁,平均46岁。病程3天~40年,平均11年。病因:饮食辛辣35例,劳倦过度34例,妊娠生育10例,外感湿热6例。辨证分型:脾虚气陷44例,湿热下注36例,气滞血瘀5例。主要症状:肛门痔肿环状脱出,疼痛剧烈,不能坐行,便秘渗血。肛检:望诊见肛  相似文献   

18.
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加减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4例中,男18例,女1 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9岁,平均45岁;病程在8个月~15年,平均6.2年.主要症状为腹泻、脓血便、腹痛、下坠感.其中湿热内蕴与肝郁脾虚型8例,湿热内蕴兼肝郁脾虚型2例,湿热内蕴兼阴血亏虚型1例,脾胃虚弱与肝郁脾虚型9例,肝郁脾虚兼脾胃虚弱型6例,肝郁脾虚兼脾肾阳虚型4例,脾胃虚弱兼湿热内蕴型4例.均参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诊断.所有病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献中,通常将痔病辨证分型为风伤肠络型、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阴虚肠燥型。《诸病源候论》中关于痔病篇的描述共6卷,其导引法可以归纳为四条,其主要针对气滞血瘀型痔病进行气功导引的治疗。故笔者分别就这四条导引法的原文、操作、原理三个方面对气滞血瘀型痔病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自1995年以来,笔者用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胆囊炎4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门诊29例,住院11例;男12例,女28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1岁,平均37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2个月,平均5年。辨证分型属肝郁气滞者15例,肝胆湿热者14例,肝郁脾虚者8例,气滞血瘀者3例。对照组25例均为门诊病人,男9例,女16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23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3个月,平均4年。辨证分型属肝郁气滞者11例,肝胆湿热者8例,肝郁脾虚者5例,气滞血瘀者1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辨证分型无明显差异,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