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嵘  郭东林 《针刺研究》1996,21(4):54-58
本实验是将1%CB-HRP5μl分别注入大鼠一侧“足三里”或“乳中”穴区皮下,追踪不同节段脊神经节内被标记细胞,观察穴区皮下感觉传入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及循经电针刺激对此节段性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足三里”穴区皮下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投射至L4、L5两脊神经节,“乳中”穴区皮下感觉神经主要投射至T4、T5、T6脊神经节;循经电针刺激可激活“足三里”或“乳中”穴区皮下感觉神经末梢,使其摄取HRP能力增强,因而同一脊神经节阳性标记细胞数增加,不同脊神经节出现阳性标记细胞的节段扩大。以上结果为循经感传的跨神经节段性传入提供了一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鼠“内关”穴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的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克仁 《中国针灸》1998,18(8):491-493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与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d)相结合方法 ,观察大鼠“内关”穴区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纤维的来源。结果 :当 HRP注入“内关”穴后 ,在脊神经节的颈 6至胸 1 (C6-T1)节和脊髓前角观察到 HRP-NOS双标记神经元。结论 :“内关”穴区有 NOS阳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分布。  相似文献   

3.
不同腧穴的神经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阐明不同腧穴的神经是否存在于脊髓胶状质。方法应用CB-HRP跨节追踪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支配足三里穴的传入纤维投射于L6-L7节段的背角胶状质内侧;支配合阳穴的传入纤维投射于L6~L7节段的胶状质的中1/3偏内侧;屋翳与风门穴传入纤维投射于C7-T2节段的胶状质,其中屋翳穴主要定位于内侧,而风门穴主要定位于偏外侧,以上两对穴位各自之间存在部分重叠。结论不同经脉的不同穴位在胶状质有其固有占位区,这种占位区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穴位、经络相对特异性的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麻行甲状腺手术常用穴位扶突穴、合谷穴及内关穴的感觉传入及其与甲状腺感觉传入在颈脊神经节的汇聚与整合,揭示针麻行甲状腺手术的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合谷穴、内关穴、扶突穴和甲状腺4组(每组6只),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上述穴区及甲状腺内,观察穴位和甲状腺的感觉传入。②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甲状腺-扶突穴组、合谷-甲状腺组、内关-甲状腺组(每组6只),分别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双苯甲亚胺(Bb)注入上述3个穴位和甲状腺,观察穴位和甲状腺的传入感觉在脊神经节的汇聚及神经节细胞的分支投射。③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针刺组(每组12只),手针针刺以上穴位及"足三里"和非穴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穴区局部缝隙连接蛋白43(Cx 43)表达。结果:①HRP结果显示,3个穴位与甲状腺的感觉传入在C 3-C 5脊髓节段存在汇聚与重叠。②扶突穴注入PI、甲状腺注入Bb,合谷穴注入PI、甲状腺注入Bb,内关穴注入PI、甲状腺注入Bb后,3组出现的单标记神经元分布的部位部分不同,但均在C 3-C 6的脊神经节观察到双标记神经元。③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不同穴位针刺组Cx 43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穴位处Cx 43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穴位处(P<0.05);非穴位处针刺后Cx 43表达的变化与非针刺非穴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突穴、合谷穴、内关穴及甲状腺的传入投射在颈脊神经节存在汇聚与分支投射,为针麻行甲状腺手术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同时也证实穴位针刺可以调节穴位局部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以影响局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5.
华启天 《陕西中医》1991,12(1):44-45
实验用HRP 逆行神经示踪法,观察了兔、猫子宫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其传入的脊髓节段,与命门、脊中、秩边、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区感觉神经传入的脊髓节段,有广泛的重叠;且兔、猫子宫初级感觉神经元均以小细胞为主。从而提出,在针刺抑痛进行子宫切除手术时,脊髓水平初级抑痛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示踪技术揭示太溪穴区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性联系。方法:将5μL1%HRP分别注入10只雄性SD大鼠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相当于人体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36 h后将动物灌流固定,取出大脑、延髓、脊髓和L1-L6双侧的背根神经节,然后将各部位的组织切片进行四甲基联苯胺组织化学染色来显示HRP标记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终末。结果:所有HRP标记均出现在示踪剂注入侧的相关神经组织中。被HRP标记的神经节细胞分布在L4-L6的背根神经节,数量依次为L5L4L6,而被HRP标记的运动神经元呈柱状分布在L4-L6节段脊髓前角第Ⅸ层的后外侧部和中外侧部;同时,被HRP标记的跨神经节细胞中枢端神经纤维投射集中分布在L4-L6节段脊髓后角第Ⅰ、Ⅱ层的中间部,并散在分布于薄束核的中间部。结论:应用HRP神经示踪技术证明,与"太溪"穴区相关的初级神经元传出及其中枢传入在背根节、脊髓和薄束核的对应部位分别表现为节段或区域性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神经示踪技术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揭示"三阴交"穴区神经支配的显微结构,探讨腧穴的神经解剖学和化学特征。方法:以5只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在其后足内踝尖上相当于三阴交穴区的部位注入荧光素488结合霍乱毒素亚单位B(AF 488-CTB),3d后将大鼠灌流固定,分别取出穴区局部组织及其神经支配相对应节段的脊神经节和脊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显示P物质在相关神经组织和穴区局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F 488-CTB仅在穴区局部皮下和肌肉组织中极小的范围内扩散。AF 488-CTB标记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分别存在于示踪剂注入侧腰(L)3至L 6节段的脊神经节和脊髓前角,主要集中在L 4和L 5节段。P物质免疫阳性标记主要集中在脊神经节中的小型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背角浅层的神经纤维终末以及穴区局部皮下的游离神经纤维。对比发现,有一部分(24.1%)AF 488-CTB标记的感觉神经元同时呈P物质免疫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从显微结构角度揭示了与"三阴交"穴区相关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呈节段或区域性分布,其中部分感觉神经元为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这进一步从感觉神经通路方面提供了针刺可能影响P物质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脊髓功能磁共振影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研究中,血管外质子信号增强fMRI(signal enhancement by extravascular protons-fMRI, SEEP-fMRI)较血氧水平依赖的fMRI (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 BOLD-fMRI)具有更高的信噪比。文章基于SEEP-fMRI技术,利用组块设计对1例健康受试者进行任务态观察。采用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ast recovery fast spin echo, FRFSE)序列,分别观察电针天枢穴和足三里穴时脊髓胸腰段功能的激活改变。发现针刺右侧天枢穴时,脊髓T_8~T_9节段灰质出现后角、侧角和前角区域的功能激活;针刺右侧足三里穴时,脊髓T_(12)节段灰质出现前角功能激活。电针天枢穴和足三里穴能够激活脊髓不同节段;SEEP-fMRI技术可用于针刺效应的低位脊髓fMRI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林文注  徐明海 《针刺研究》1997,22(4):287-291
应用CB-HRP逆行跨神经节追踪法观察家兔胃经解溪、足三里、伏兔、水道、承满、乳根、屋翳、颊车和膀胱经合阳、风门、天柱等穴区传入神经在脊髓胶状质等部位和低位脑干的分布节段和区域定位。结果表明,脊髓脑干胶状质内可能存在一条与体表胃经相对应的贯穿脊髓全长直达三叉神经脊束核等的神经网络链。胃经与膀胱经的穴区传入神经在脊髓胶状质可能形成既有不同占位区,又有部分重叠的相对特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本文应用辣根过氧化酶(HRP)法,研究大白鼠"曲泽穴"的神经支配和在脊髓的节段分布。材料和方法取大白鼠16只,参考人体穴位解剖图谱,确定大白鼠"曲泽穴"的位置,在肘横纹舷二头肌内侧缘。模拟针刺的刺入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30%HRP(西德产,RZ,3.3)2μl注入肌内。将动物分成三组:第一组用8只动物,在"曲泽穴"注入HRP。第二组用2只动物,在穴位注射 HRP 前,于臂  相似文献   

11.
何晓玲  朱兵 《针刺研究》1993,18(4):271-275
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后爪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观察不同强度及不同穴位的电针对该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低强度(2V)电针与痛刺激近节段的下肢穴“足三里”对会聚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头面部的远节段穴“下关”则没有这种抑制作用。表现出穴位镇痛的特异性。高强度(18V)电针分别给予“足三里”或“下关”对该神元的伤害性反应均可引起明显而持久的抑制作用。表现出穴位镇痛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2.
Zhang L  Jiang J  Jin ZG  Liu JL 《针刺研究》2010,35(6):438-42, 447
目的:观察"合谷""内关""扶突"穴区与甲状腺区之间的传入神经联系途径,为针刺该3穴区行甲状腺针麻手术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合谷-扶突穴组、内关-扶突穴组、甲状腺-扶突穴组、合谷-甲状腺组、内关-甲状腺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荧光素碘化丙啶(PI)及双苯甲亚胺(Bb)从上述穴区皮下和甲状腺周围微量注射。PI注射后60 h、Bb注射后12 h将动物以常规方法灌流固定,剥取颈节段脊神经节及脊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I、Bb单双标记细胞。结果:所有组中PI及Bb单标记细胞在C1-T1脊神经节均可见到,其中"合谷"穴与"内关"穴PI单标记细胞集中分布在C4-C8脊神经节,"扶突"穴与甲状腺Bb单标记细胞集中分布在C1-C6脊神经节。合谷-扶突穴组、内关-扶突穴组、合谷-甲状腺组、内关-甲状腺组双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C3-C7脊神经节,甲状腺-扶突穴组双标记细胞分布于C1-C4脊神经节。在脊髓前角也可见少量单标记细胞,约占同一节段脊神经节全部标记细胞数的8%左右,并可见散在的双标记细胞。结论:"合谷""内关""扶突"之间及3穴位与甲状腺之间均存在双标记细胞,即上述穴位之间及穴位与甲状腺之间存在由外周到脊髓的联系途径,为这些穴位组方配伍使用在甲状腺手术针麻过程中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肾俞"穴与肾上腺相关感觉、交感和运动神经元的分布特征,揭示"肾俞"穴与肾上腺之间的神经解剖学联系。方法:以6只正常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Alexa荧光素488结合霍乱毒素亚单位B(AF 488-CTB)注射在大鼠第2腰椎(L)左侧相当于人体肾俞穴的位置,将Alexa荧光素594结合霍乱毒素亚单位B(AF 594-CTB)注入肾上腺实质。3d后灌流固定,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脊神经节、交感神经链和脊髓标记到的神经元进行观察。结果:被AF 488-CTB和AF 594-CTB标记的神经元均出现在相应神经组织的左侧,与大鼠"肾俞"穴区和肾上腺相关的感觉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胸(T)10至L 2节段脊神经节,并分别集中在T 12—T 13和T 11—T 12脊神经节中,T 12—L 1脊神经节中分布有少量的AF 488/594-CTB双标记神经元。在腰部交感神经链仅观察到由AF 488-CTB和AF 594-CTB各自标记的交感节后神经元,而在T 11—T 13节段脊髓侧角中只有AF 594-CTB标记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在颈(C)7—C 8以及T 11—L 1节段脊髓前角观察到AF 488-CTB标记的运动神经元。结论:大鼠"肾俞"穴区和肾上腺在感觉和交感神经支配方面存在节段性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针刺"肾俞"穴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神经解剖学途径。  相似文献   

14.
穴位是针刺信息的始发部位,某些穴位处皮内有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me,AChE)阳性神经,这类神经末梢的多少和种类与穴位对刺激的反应性有一定关系。“足三里”穴区主要为腓深神经分布。有实验证明切断腓神经可使“足三里”针刺镇痛效应消失,说明腓神经是“足三里”针刺效应的主要传入路径。本研究对腓深神经中 AChE 阳性纤维来源的追踪,旨在为“足三里”穴的针刺镇痛效应及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提供进一步的形态学基础。材料与方法1 动物 SD 大鼠10只,体重200~260g,雌雄不拘,南京动物供应中心提供。分为2组:第一组8只,第二组2只。2 实验方法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麻醉下,在“足三里”穴区作长约1.5cm 切口,分离暴露腓深神经,在15min 内将  相似文献   

15.
足三里穴区不同层次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足三里”穴区不同层次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足三里”穴区皮内、皮下、肌层的感觉运动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略有不同。因此,认为肌层的经穴神经分布可能与经脉脏腑相关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王少军  朱兵 《中国针灸》2007,27(10):761-765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生殖内分泌系统疾病穴位的特异性规律。方法:①在大鼠卵巢内注射0·08mL10%芥子油,造"卵巢炎症"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伊文氏蓝0·25mL,检测血浆渗出点在皮肤的表达区域。观察渗出点分布区域,分析支配卵巢功能的脊髓神经节段与治疗卵巢疾病的针灸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渗出点主要分布在:"关元"-"子宫"穴区、"肾俞"-"命门"穴区、"长强"-"会阴"穴区、"三阴交"-"足三里"穴区、"中脘"穴区、"肝俞"穴区。"关元"-"子宫"穴区渗出点分布最密集,其次为"肾俞"-"命门"穴。结论:"卵巢炎症"在体表的反应区域所属的脊髓神经节段,是与支配卵巢功能的脊髓神经节段相一致的,针刺该区域相对应的经穴对该内脏功能有特异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胫神经中不同纤维成分再生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孔天翰  范天生 《针刺研究》1993,18(3):232-235
本文用HRP法,观察损伤大鼠左侧胫神经,电针患侧“环跳”和“三阴交”穴.在手术后15天,电针组脊神经节及脊髓前角内标记细胞数量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增多。我们认为:(1)电针对胫神经干中感觉纤维及躯体运动纤维终末向各自支配区的再生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2)阳极电极置于环跳穴,阴极置三阴交穴,以电脉冲形式刺激神经干,此电针法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可能具有独特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关元一级感觉神经元在脊神经节的节段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经穴脏腑相关的机理。方法:实验用雌性大鼠18只,将5%辣 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关元穴,HRP神经束路追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脊神经节内的节段分布。结果和结论:关元和子宫的传入投射在腰3到骶5之间的脊神经节内有泄聚与重叠。这可能是子宫与关元联系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人体下肢穴位与非穴位痛阈的差异,探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制定人体随机测量数据表和人体体表图。选无心理和生理疾病的66名成年人,用Von Frey测量小腿和足部感受器阈值,分析对比穴位与非穴位痛阈值的异同。结果:膀胱经承山、昆仑、京骨和束骨的痛阈显著低于非穴位,昆仑的痛阈值最低(P<0.05);足三里同一水平节段穴位足三里、阴陵泉和阳陵泉与同一水平节段的非穴位比较,穴位处的痛阈值明显低于非穴位(P<0.05);下巨虚同一水平节段的穴位下巨虚、外丘、阳交、飞扬、漏谷与同一水平节段的非穴位比较,穴位处的痛阈值明显低于非穴位(P<0.05);解溪同一水平节段的中封、商丘、解溪、申脉相比较,解溪穴的痛阈值最高(P<0.05);分布于趾间的荥穴之间比较,侠溪穴和大都穴的痛阈值较高(P<0.05);位于足少阴肾经的水泉、太溪、筑宾和足太阴脾经的漏谷之间比较,漏谷的痛阈值最高,水泉次之(P<0.05)。结论:穴位的痛阈值明显低于非穴位,且穴位之间的痛阈值也存在差异,表明穴位确实具有相对特异性,从而为临床选穴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夹脊穴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成年大鼠胸髓第10节段造成脊髓横断损伤,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夹脊穴组和电针夹脊穴联合中药组,各组分别给予在脊髓损伤区夹脊穴电针及中药灌胃;在造模后3、7、14 d观察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损伤区的Nestin(巢蛋白)、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BB)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脊髓损伤区的Nestin、GFAP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5);电针夹脊穴组及电针夹脊穴联合中药组BBB评分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脊髓损伤区的Nestin、GFAP阳性表达较模型组增强(P0.05);电针夹脊穴联合中药组以上指标改善较电针组明显(P0.05)。结论:夹脊穴电针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联合中药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