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家驹  蒋冬成 《针刺研究》1992,17(2):123-125
<正> 内脏的感觉由植物性神经传入,其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脊神经节中。这早在1914年Chase和Ranson等已有研究,并被神经解剖学者所公认。70年代初,Kri-  相似文献   

2.
用HRP法探讨胃各部的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神经解剖学家Peele认为胃和肠的感觉纤维位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中,但痛觉冲动主要由交感神经传导,恶心感觉则由迷走神经传递,饱满感和胃充实感亦然。Ca-rpenter叙述了内脏有许多传入纤维(包括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种),内脏痛从腹部至盆腔脏器主要是通过交感神经传入的,迷走神经感觉纤维则关系到内脏运动和分泌反射等。此外,Ranson和Billingsley等神经解剖学家对内脏感觉纤维的论述和Peele及Carpenter等是一致的。至于交感感觉纤维的胞体位于脊神经节的问题已为诸学者所公认。从临床实践证明内脏的痛觉及  相似文献   

3.
针刺是传统中医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治疗机制尚不清楚。针刺体表产生的酸、麻、胀、痛、木都是躯体感觉信号,借助躯体感觉纤维传入中枢。针刺产生的治疗效应主要包括对心肌、血管平滑肌和内脏平滑肌运动状态的调节,和对内、外分泌腺分泌状态的调节,这些治疗效应恰恰是内脏运动信号借助内脏运动纤维影响效应器的结果。如果来自体表的躯体感觉信号与来自体表或体内病灶的内脏感觉信号传入相同的脑神经节、脊神经节或中枢的感觉核,躯体感觉信号可易化/闭塞内脏感觉神经元,后者产生的内脏感觉信号更容易/更困难地兴奋内脏运动神经元产生治疗效应,故躯体—内脏反射可能是针刺疗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足三里穴区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HRP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足三里穴为临床治疗腹部脏器疾病的主要穴位。在针麻手术中,如胃大部切除,胆囊切除,阑尾手术等也都是作为主穴。对于足三里穴区的研究,以往多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如对传入神经纤维组成的研究,认为有髓传入纤维多于无髓传人纤维,针刺镇痛显效动物的足三里穴区中,有髓与无髓传入纤维的数目比例为2.7:1,无髓传入纤维在针刺镇痛中似不起主要作用,对“足三里“穴针刺镇痛点的传入纤维的速度及传入纤维的直径的研究,认为针刺“足三里”“显  相似文献   

5.
内脏大神经传入冲动诱发猫丘脑后核单位放电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丘脑是多种特异感觉的投射区。曾有人认为,丘脑是痛觉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丘脑后核(PO)与躯体痛觉的关系密切,但对PO与内脏痛觉的关系的报道却很少。内脏信息可通过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盆神经以及其他分布于内脏的神经中的传人纤维传入中枢。但大多数人认为,内脏痛觉主要由内脏大神经中的传入纤维传导。关于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向丘脑的投射,很早就有人研究。1958年MeLeod报道了内脏大神经传入路在猫丘脑后腹核(VPL与VPM核)中存在代表区,其后于1972年Langenstein又发表了类似的报道,相继肯定了后腹核为内脏大神经传入路的丘脑代  相似文献   

6.
内脏大神经A类和C类纤维传入诱发体感皮层的电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内脏大神经是传导腹腔内脏感觉的主要神经。它有多种类型的传入纤维,分别传送不同的内脏传入信息。本文探讨不同的内脏传入信息是否都能到达大脑皮层,诱发电反应,为阐明“针刺与内脏-皮层相关的关系”提供资料,也将有助于内脏痛觉和牵拉感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曾报道,电针内关穴可抑制内脏大神经引起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和大脑皮层后乙状回的内脏痛放电。由于腹腔内脏痛信息主要由内脏大神经C类纤维传导,因此,C类纤维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更能准确地反映内脏痛。本文拟用内脏大神经C类纤维传入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C-CEP)作为内脏痛指标,观察电针内关穴及镇痛剂对内脏痛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以前报道过,强刺激内脏大神经时,在猫对侧丘脑后核区可找到产生诱发放电的单位,说明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投射到丘脑后核区。并且,用静脉注射杜冷丁(5毫克/公斤)的方法证明了该诱发放电具有内脏痛放电的性质。有关内脏大神经不同类型纤维传入冲动在猫丘脑VPL等核引起相应的诱发单位和诱发单位放电已有报道,但丘脑后核由内脏大神经传入冲动引起的诱发放电与其不同类型纤维兴奋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此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硬脊膜外注射辣椒素对大鼠痛阈及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晏平  张志坚 《针刺研究》1990,15(2):130-135
<正> 一般认为,伤害性刺激的一级传入纤维主要为含P物质(SP)的C类纤维,其胞体是脊神经节内的B型细胞。关于C类纤维在电针信息传入中的作用,至今仍存在争议。众多资料表明,辣椒素对脊神经  相似文献   

10.
疼痛的解剖和生理. 疼痛是通过感觉神经包括有髓A&纤维和无髓的C纤维传递致痛物质其介子包括前列腺素、缓激肽、5-羟色胺、组胺、白三烯、神经肽、钾离子、P物质和其它细胞因子.机体疼痛表现不同程度的躯体和内脏疼痛,通过内脏神经、躯体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水平汇合,引起相应的疼痛.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它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调查发现,约95%的手术病人会对疼痛的惧怕而引起担心、焦虑和不安,有些则引起心慌、血压增高.术后因疼痛而不敢用力呼吸、咳嗽及转动体位,分泌物不易排出,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  相似文献   

11.
“间使”灾区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间使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针灸学简编中认为在腕上三寸,掌长肌健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突然心痛,心悬如饥”,此外对中风、癫狂及小儿惊厥、精神病等亦可治疗。王雪苔著的针灸学手册认为除治心区痛等病证外尚可治疗急性心包炎、小儿夜啼、神经性呕吐及慢性低热等症。由于间使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主穴,又具有可以主治心痛及心  相似文献   

12.
陶之理  张家驹 《针刺研究》1993,18(4):257-261
用HRP法对心脏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证明,心脏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为颈_(8~-)胸_(10);心神经的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为颈_8至胸_9。用 CB-HRP10微升注入10只猫心中及心下神经干后,心神经传入纤维进入脊髓的节段为胸_(1-5),同时在胸_(1-5)脊髓的Ⅲ-ⅤⅡ板层见到被 HRP 标记的纤维,并与Ⅲ、Ⅳ、Ⅴ、ⅤⅡ板层相联系。上述结果为阐明心脏牵涉性痛及针刺治疗心脏疾患(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的机理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胃副交感内脏运动节前纤维的发端——HRP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支配胃的副交感节前纤维是迷走神经的一部分。关于迷走神经内脏运动节前纤维的起源问题一般均认为是起源于迷走神经运动背核。这是Marinesco首先提出的。以后经Molhant,Husten,Getz,Bell等人用核外染色质溶解的方法证实了。但目前对这一问题仍有很多争论,主要认为这些学者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身是并不十分  相似文献   

14.
耳穴的脑、脊神经节投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耳穴向周围相关神经节的投射情况。方法 采用 HRP分别在 SD大鼠耳廓不同穴位点行皮下注射 ,于脑、脊神经节内观察酶标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结果 耳甲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迷走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 ;耳轮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三叉神经节、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结论 耳穴对脑、脊神经节的投射与其神经支配来源完全一致 ;耳穴对交感神经节的投射是大量的 ,且标记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徐嵘  郭东林 《针刺研究》1996,21(4):54-58
本实验是将1%CB-HRP5μl分别注入大鼠一侧“足三里”或“乳中”穴区皮下,追踪不同节段脊神经节内被标记细胞,观察穴区皮下感觉传入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及循经电针刺激对此节段性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足三里”穴区皮下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投射至L4、L5两脊神经节,“乳中”穴区皮下感觉神经主要投射至T4、T5、T6脊神经节;循经电针刺激可激活“足三里”或“乳中”穴区皮下感觉神经末梢,使其摄取HRP能力增强,因而同一脊神经节阳性标记细胞数增加,不同脊神经节出现阳性标记细胞的节段扩大。以上结果为循经感传的跨神经节段性传入提供了一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追溯周缘神经联系法(资料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简称 HRP),最早由 Richard、Graham 和Karnovsky,(1968年)等人用来研究肾近端小管的早期吸收情况,将 HRP 注入鼠静脉内,间隔一定时间进行观察。在70年代初期,Kristensson 是将 HRP 用于神经系统联系的创始人,他的第一部分工作是在周缘神经腓肠肌内注射 HRP 而观察中枢(前角运动细胞)的 HRP 阳性标记细胞。其第二部分工作是将 HRP 注入舌肌观察舌下神经核内的标  相似文献   

17.
Zhang L  Jiang J  Jin ZG  Liu JL 《针刺研究》2010,35(6):438-42, 447
目的:观察"合谷""内关""扶突"穴区与甲状腺区之间的传入神经联系途径,为针刺该3穴区行甲状腺针麻手术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合谷-扶突穴组、内关-扶突穴组、甲状腺-扶突穴组、合谷-甲状腺组、内关-甲状腺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荧光素碘化丙啶(PI)及双苯甲亚胺(Bb)从上述穴区皮下和甲状腺周围微量注射。PI注射后60 h、Bb注射后12 h将动物以常规方法灌流固定,剥取颈节段脊神经节及脊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I、Bb单双标记细胞。结果:所有组中PI及Bb单标记细胞在C1-T1脊神经节均可见到,其中"合谷"穴与"内关"穴PI单标记细胞集中分布在C4-C8脊神经节,"扶突"穴与甲状腺Bb单标记细胞集中分布在C1-C6脊神经节。合谷-扶突穴组、内关-扶突穴组、合谷-甲状腺组、内关-甲状腺组双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C3-C7脊神经节,甲状腺-扶突穴组双标记细胞分布于C1-C4脊神经节。在脊髓前角也可见少量单标记细胞,约占同一节段脊神经节全部标记细胞数的8%左右,并可见散在的双标记细胞。结论:"合谷""内关""扶突"之间及3穴位与甲状腺之间均存在双标记细胞,即上述穴位之间及穴位与甲状腺之间存在由外周到脊髓的联系途径,为这些穴位组方配伍使用在甲状腺手术针麻过程中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次髎穴(BL-32)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其不仅能治疗盆腔脏器的疾病,而且可以电针次髎穴(改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和剖腹产等,临床用改良次髎穴复合麻醉手术中积累了大量资料,发现其具有镇痛作用。肌肉松驰好、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然而有关这方面的机制探讨和实验报道甚少,究竟针刺次髎穴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达到镇痛和使肌肉松弛的目的?我们应用生理记录的方法发现电针确能使子宫肌肉松驰,肌张力降低,并分析了产生针效的可能途径。本文的目的在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对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