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疾病,钡餐透视检查是最简单、最普遍、最准确的X线诊断方法。本文就我院18例经手术证实的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钡餐透视X线表现进行分析,讨论钡餐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2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钡餐造影的X线征象进行分析,并对产生这些征象的病理征象进行分析。对本病钡餐造影的体位、摄片观察时间及超声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儿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病例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16~52d,中位年龄23d。所有患儿术前均进行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总结其上消化道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3例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可见幽门管变细,幽门管直径为(1.90±0.20)mm,幽门管变长为(15.7±0.3)mm;可见典型的线样征、双轨征、鸟嘴征、肩样征及菌伞征,胃腔扩张,蠕动增强,钡剂排空延迟。结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儿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与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X线与B超检查,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二者各具有特色。互为补充。复习文献,结合我院经手术证实的65例患儿,对术前钡餐与B超检查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婴儿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不常见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儿幽门肥厚性狭窄(IHPS)是导致婴儿期呕吐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系环行肌肥厚引起幽门管狭窄,其最佳诊断手段至今仍数钡餐检查,现报道一组婴儿幽门肥厚性狭窄并侧重其不常见型X线表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形态评估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可疑的幽门肥厚狭窄共33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或随访结果对照。结果33例患儿中确诊28例,3例为先天性幽门痉挛,2例肠狭窄或闭锁(均见于早产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幽门肥厚狭窄做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有助于评价胃腔内容物潴留的严重程度,且在诊断中具有无创性、重复性好、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幽门狭窄X线检查方法及其X线表现的有关病理基础。方法:回顾16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幽门狭窄的患儿的X线检查及X线表现和手术所见。其中有6例有B超检查结果。结果:明显胃扩张14例,胃排空延迟16例。6例B超结果与手术所见相同。其中3例幽门管呈鸟嘴样梗阻。结论:(1)肩样征提示幽门肌肥厚明显。(2)本病必须与其它疾病鉴别。如先天性胃窦隔膜性狭窄。同时还应排除幽门暂时痉挛造成的假象。(3)X线与超声结合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诊断及X线表现的有关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0例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征象及其临床表现。结果X线检查证实,30例患儿中有胃扩张26例,胃排空延迟30例,胃食管反流22例,“线样征”24例,“双轨征”18例,“鸟嘴征”25例,“肩样征”21例,“蕈伞征”17例。多数患儿有4种以上征象并存。结论幽门管细长和环肌肥大压迫征象是诊断本病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6例经X线钡餐及超声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回顾分析超声及X线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X线检查分析引起婴幼儿反复性呕吐的原因,重点探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婴幼儿反复性呕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呕吐遂行X线检查的病例48例,均经手术证实或临床保守治疗痊愈。结果 48例中:先天性食管闭锁6例,食管驰缓症5例,胃扭转7例,幽门肥厚性狭窄20例,中肠旋转异常3例,幽门痉挛3例,食管裂孔疝4例。结论对婴幼儿反复性呕吐,传统X线检查仍是一种首要的检查方法,简便、无创,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克隆病X线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附2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26例克隆病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间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克隆病,并结合大体病理标本和X线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克隆病发病部位回肠最多,其次是空肠和结肠。病理标本与X线胃肠钡餐造影显示节段性局限性环形狭窄占77%,狭窄肠腔多在1cm之内;小肠扩张肠段形成“假结肠征”占61%,扩张肠管横径在5-13cm;病变区裂隙状、尖刺状溃疡均可见,粘膜皱襞变平或消失占54%;本组4例继发肠套迭。结论:克隆病病理改变与X线钡餐造影征象相对应,根据其胃肠钡餐造影、钡剂灌肠造影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完全可以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2.
儿童胃食管返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华兴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2):1511-1513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的检查方法与X线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32例GER患儿临床、X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胃肠钡餐造影或与食管动态造影(35例)相结合诊断GER,并对儿童GER作X线分级。结果GERⅠ级29例,Ⅱ级58例,Ⅲ级21例,Ⅳ级15例,Ⅴ级9例。临床上,132例中102例有呕吐;其他合并症如食管炎27例,食管裂孔疝9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胃炎、十二指肠球炎6例,胃排空延迟22例。结论X线胃肠造影或与食管动态造影(EDR)结合,能对GER直接作出诊断并作X线分级,检查接近生理状态,易为患儿接受,方法简单,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胃幽门环状肌高度肥厚所致,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症状。本病为婴幼儿较常见的先天性的畸形。现将我院经临床、X线检查和手术证实的C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收集2000年2月~2010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7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2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3~65天。均为足月产儿,剖腹产19例,顺产8例。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呕吐物为乳汁或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也是最早采用手术治疗成功的小儿外科疾病[1]。该病主要以幽门壁环形肌增厚为主,各层组织均肥厚增大,形成纺锤形肿物样改变,右上腹部可触及橄榄样肿块是幽门肥厚性狭窄的特有体征[2]。既往临床主要根据病史和上腹部触及肿块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胃窦部隔膜型狭窄,又称胃窦蹼,在临床上以小儿呕吐为主要症状,是由胃窦部粘膜性隔膜造成胃出口部狭窄,X线钡餐造影可明确诊断。我们遇到的两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个月和1岁半。4个月婴儿以反复吐奶就诊。X线造影显示胃窦出口部狭窄(图1)。1岁半婴儿发育差,以进食后呕吐而就诊。X造影显示胃窦远端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碘海醇在新生儿消化道造影检查中对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消化道畸形而无法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的31例患儿采取口服或胃管给碘海醇的方法行消化道病变的检查.结果 消化道畸形26例(3例食管闭锁,2例食管裂孔疝,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例十二指肠闭锁,6例环状胰腺,3例肠旋转不良,2例空肠闭锁),3例吞咽功能紊乱,2例特发性胃扭转伴胃食管返流,其中手术26例.结论 口服碘海醇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拓宽消化道检查的范围,弥补消化道钡剂检查的不足,是一种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检查对小儿顽固性呕吐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27例小儿顽固性呕吐病例行X线平片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其病理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7例中,先天性食管闭锁见于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7例,中肠扭转2例,胃一食管反流(贲门松驰)3例。24例行手术治愈,3例保守治疗。结论常规X线检查仍是患儿顽固性呕吐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我院遇到一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和CT对胃肠间质肿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均行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其中11列行CT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中发病部位位于空肠者6例;良性间质肿瘤5例,恶性间质肿瘤8例;4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钡餐造影表现为黏膜皱襞变平或破坏12/(12/13)例,肠腔偏侧性狭窄7(7/13)例,肿块内出现钡斑或窦道样改变4(4/13)例,CT表现为腔外不规则或分叶状肿块10(10/11)例,肿块内出现明显的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6(6/11)例,增强扫描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强化。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定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沿小肠长轴发展的偏侧性肠腔狭窄、伴有多发性溃疡或(和)不规则腔外肿块内有多处低密度征象对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