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三维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阴道方式三维超声对子宫不规则出血30例患者进行宫腔内生理盐水灌注后扫查,并与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7例诊断粘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增生,2例子宫内膜癌。宫腔造影敏感度100%,特异度93%。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内灌注显影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宫腔造影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法采用超声宫腔造影检查,对32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进行观察,取得不同切面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例(占25%),子宫内膜息肉14例(占43.8%),子宫粘膜下肌瘤9例(占28.1%),子宫内膜癌1例(占3.1%)。经临床及宫腔镜证实,仅1例内膜息肉误诊为粘膜下肌瘤(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刮宫后出血、凝集导致周边显像不清所致),准确率达96.9%。结论 经阴道宫腔造影操作简便、易行、准确率高,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腔及静脉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法明确病灶或定性有困难的患者30例进行宫腔及静脉超声造影,将不同方法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宫腔造影可显示病变是否存在,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基底部的状况及其与肌层的关系,诊断准确率可达86.7%;静脉超声造影见不同的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不同的灌注特点,不同病变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及增强强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诊断准确率93.3%.结论 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宫腔及静脉超声造影,有利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现及定性,能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联合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腔内病变的价值。方法对83例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常规经阴道超声(TVUS)检查,发现异常者进行阴道超声宫腔造影(SHG)及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下取组织活检并送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将阴道超声造影与宫腔镜两种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正确符合率为96.2%,明显高于阴道超声造影(72.0%)。宫腔镜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正确符合率为90.0%,明显高于阴道超声造影(60.0%),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于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这两种方法的诊断正确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超声造影是一种操作简单易行,患者无痛苦,易接受的检查方法 ,而联合宫腔镜诊断效果明确,且克服以往手术的盲目性,两者联合应用产生较好的互补效应,优于单一检查,是准确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良恶性病变与正常肌层灌注时间差值,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68例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42例,恶性26例,两者在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中的始增时间、峰值强度、病变与正常肌层始增时间差值、达峰时间差值、始消时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得出以上五个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03、0.875、0.904、0.878、0.889,以病变与正常肌层始增时间差-840 ms为诊断界点时,曲线下面积最大,其灵敏度(99.1%)和特异度(88.9%)最大,说明始增时间差值对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诊断价值较好.结论 子宫内膜病变与正常肌层始增时间差值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8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观察患者的内膜变化,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通过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子宫内膜增生患者32例,子宫膜息肉患者2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与普通的阴道超声相比,对于子宫内膜的病变类型的鉴别明显优于普通的阴道超声诊断。结论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法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宫腔内的病变,能够提高宫腔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是鉴别和诊断绝经后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4例患者均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统计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金标准)结果进行比较,统计两种检查手段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同时分析其联合诊断情况.结果:阴道超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宫腔声学造影经阴道检查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法 应用美国HP8500多商业区协彩色诊断仪和国产子宫造影导管Q/GHXL37双腔管,在实时扫查下向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使宫腔逐渐扩张,以显示子宫内膜和病灶。结果 受检32例均为月经不规则和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就诊患,检查结果仅3例患子宫内膜正常,其余29例均属异常病人,子宫病变检出率为90.6%。结论 宫腔声学造影术对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疾病系妇科常见病,以往诊断主要依赖妇科检查及诊刮后的病理组织切片。由于子宫腔通常处于闭合状态,常规经腹或阴道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回声异常,而难以辨认其确切的病变。本文通过超声监测下的宫腔灌注法声学造影对33例B超发现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的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目的是探讨子宫内膜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及诊断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在子宫宫腔病变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宫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子宫宫腔病变54例,分析其常规彩超和超声造影表现,比较常规彩超和超声造影对各种宫腔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子宫内膜癌及宫腔内血块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并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息肉、宫腔内残留诊断符合率提高,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显示子宫宫腔病变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结合常规彩超能进一步提高子宫宫腔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张韬  赵峰  陈悦  朱海润  田博  王云  薛雅静 《上海医学影像》2012,21(2):113-115,12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官腔造影对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检查疑有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6例经阴道超声,进行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检查,观察病变的大小、数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内部回声及血流等情况,与宫腔镜结果比较。结果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的成功率96.4%,其与宫腔镜诊断方法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但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检查与宫腔镜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阴道超声官腔造影超声检查对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且具有简便、价廉、无创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987例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子宫内膜癌11例,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符合率为90.90%;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4例,符合率为64.28%;子宫颈癌3例,符合率为75.00%。结论 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技术,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能早期确诊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对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宫腔镜检查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使用价值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术前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检查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33例宫腔镜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0例,诊断符合率为90.9%;32例诊刮术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7例,诊断符合率为5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宫腔镜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5.8%、100.0%;诊刮术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70.8%、7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估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判断癌灶浸润肌层与宫颈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68例异常子宫出血或(和)溢液的病人,应用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并定点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确诊内膜癌者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进行对比,并与单纯分段诊刮进行对比。结果诊断符合率:B超与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96.4%、漏诊率为3.6%,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诊刮组(68.7%)P〈0.01;漏诊率明显低于诊刮组(3113%),P〈0.01。对肌层及宫颈浸润程度的判断: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判断宫颈浸润的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0%,明显高于诊刮组63.6%和88.2%,P〈0.001;判断子宫肌层未受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的符合率分别为92.7%、81.8%和66.7%。而诊断性刮宫则无法判断宫壁浸润情况。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结合病理可明显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术前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对肌层浸润及宫颈浸润判断的准确性高,为选择合理的手术范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正确识别子宫内膜癌宫腔镜下图像特征,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5月~2007年11月接受宫腔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宫腔镜图像.结果 宫腔镜疑诊子宫内膜癌18例,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17例,另1例为子宫内膜血管瘤.内膜癌基本图像特征:弥漫型病灶多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杂乱凹凸不平乳头样改变,组织糟脆、易出血,可见怒张或异型血管,灌流液多混浊,可见絮状及小块状物翻滚;局灶型病灶可呈息肉样、舌样、结节样、菜花样改变,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多可见伪足,病灶色泽多样,表面血管丰富、杂乱、怒张,走向不规则,多呈粗大的树枝状、部分呈螺旋状.结论 该组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率94.4%.子宫内膜癌有其典型的镜下特征,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14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分别于白光和NBI模式下观察子宫内膜,对可疑病灶行靶向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白光与NBI模式对不同分类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低危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表现以Ⅱ型微血管为主,高危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以Ⅲ~Ⅳ型微血管为主。宫腔镜白光及NBI模式诊断低危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65.52%及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09);NBI模式诊断低危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与病理学诊断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617)。宫腔镜白光、NBI模式诊断高危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81.08%及89.86%(χ~2=4.60,P=0.032),敏感性分别为57.14%及92.86%(χ~2=14.29,P=0.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及96.91%(χ~2=9.43,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特异性分别为90.57%及88.68%(χ~2=0.20,P=0.65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59%及76.47%(χ~2=0.37,P=0.5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BI模式诊断高危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与病理学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66)。结论宫腔镜NBI可清晰地观察子宫内膜表面及深层的微血管形态变化,有助于减少低危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漏诊,提高诊断高危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准确率。NBI在诊断不同分类子宫内膜病变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经阴道超声、宫腔镜诊断与病理学诊断子宫内膜息肉(EMP)的符合情况。分析宫腔镜诊断及治疗EMP的临床效果,了解宫腔镜检杏在诊断EMP方面的优势。方法分析125例经超声诊断为EMP患者的临床表现、宫腔镜诊断及病理学诊断。结果125例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其中宫腔镜诊断为EMP者103例;病理学诊断为EMP者96例。经阴道超声与病理学诊断EMP的符合率为76.8%,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学诊断EMP的符合率为93.2%。结论宫腔镜检查是确诊EMP安全、有效的方法,与超声、病理学检查相结合,诊断EMP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治疗结核引起的重度宫腔粘连1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宫腔镜治疗由子宫内膜结核引起的重度宫腔粘连(IU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5月间该院行经宫颈宫腔粘连切除术(TCRA)治疗由结核所致的14例重度IU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手术均在B超或B超联合腹腔镜监护下完成,术中出现子宫穿孔2例,术后患者宫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平均随访38个月,所有患者均再次形成重度IUA,无1例妊娠。结论 宫腔镜治疗IUA是安全的,但由子宫内膜结核引起的重度IUA,经TCRA及相关治疗后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应用于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该院10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诊断性刮宫)和观察组(宫腔镜),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腔病变检出率,以及诊断各种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等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宫腔镜能够有效、准确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其简单、快速、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2次及以上、且子宫内膜相对薄弱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在患者月经黄体中、后期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参数、内膜分型,采用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DI)观察血流分型,采用宫腔镜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形态学分型,采用电镜观察患者胞饮突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和搏动指数(PI)较术前显著升高,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分型以高回声型和三线型为主。手术后患者PDI血流分型主要为Ⅱ型和Ⅲ型。手术后患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学分型为佳型者占80%,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子宫内膜胞饮突数目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手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