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195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557例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50年来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逐渐降低,由1955~1964年的(56.27±8.45)岁降至1995~2004的(43.81±8.90)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构成比由3.42%升至24.91%。同时,临床早期(Ⅰ~Ⅱ期)的比例和非鳞癌的比例则逐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病例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年轻人宫颈癌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具有非鳞癌比例高、淋巴结转移率高和临床晚期(Ⅲ~Ⅳ期)比例高等显著特点。针对宫颈癌发病的新趋势和临床特点,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探索相应的治疗新方法十分必要。结论 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具有明显年轻化、及临床早期比例和非鳞癌比例逐步升高的趋势。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年轻人宫颈癌具有显著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对于生育年龄宫颈癌的治疗应充分考虑其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保留问题。新辅助动脉化疗是现代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英  张瑞  朱虹  於明丽 《四川医学》2007,28(4):430-43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巨块型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17例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82.35%,化疗后手术率100%。结论对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宫颈癌患者术前经PMF方案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同期28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旁浸润程度及阴道切缘癌残留情况.结果28例术前化疗者化疗后,宫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总有效率为67.9%(19/28);术中出血量为342±20 ml,明显低于对照组(610±36)ml,P<0.01;盆腔淋巴结转移率(5/28)低于对照组(10/28),P<0.01;术前化疗组宫旁浸润率(0/28)低于对照组(3/28),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切缘均无癌残留;3年生存率为89.3%(25/28).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局部肿瘤缩小,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75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分为2组,术前放化疗组(A组)40例和新辅助化疗组(B组)35例。A组放疗采用单纯腔内后装放疗,A点总剂量为20~28Gy(5~7Gy/次,1次/周,共4次),同期行TP方案化疗2个周期;B组化疗方案剂量与A组相同。术前治疗结束后2~4周进行手术,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7.5%和71.4%(P<0.05),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A组37.5%,B组11.4%(P<0.05),两组总有效率和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放化疗毒副反应均能耐受,Ⅲ~Ⅳ级毒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较新辅助化疗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宫颈鳞癌新辅助动脉化疗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得到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选取巨块型宫颈鳞癌经新辅助动脉化疗有效的患者18例。其中8例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化疗前后的宫颈鳞癌组织的差异蛋白点,然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在另外10例患者中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兴趣蛋白质Peroxiredoxin 1和Galectin-1在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结果建立了宫颈鳞癌有效组化疗前后蛋白差异表达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化疗前后存在3倍以上量差表达的蛋白点共有116个(P<0.05),其中31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的检索得到了鉴定,其中化疗后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15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点有16个。West-ern blot方法验证了两个兴趣蛋白在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结论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可寻找到宫颈鳞癌新辅助动脉化疗敏感性相关蛋白,从而实现在化疗前预测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评价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和组织学疗效。方法:对31例肿块直径≥4cm的IB-ⅡB期宫颈癌患者给予以顺铂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交地其中28例化疗后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31例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4例,总有有效率为67.7%(21/31);盆腔淋巴结转移10例,转移率32.3%(10/31)。组织学观察发现,28例患者化疗后宫颈癌原发性灶内组织学变化达Ⅱ、Ⅲ者13  相似文献   

7.
邱俊源  李莉  雷筝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0):1083-108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2月-2008年10月在新洲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行病理确诊的67例宫颈癌患者,采用5-FU联合DDP方案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观察近期疗效。结果临床近期有效率达83.6%,其中完全缓解15例(CR),部分缓解41例(PR)。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缩小。63例完成化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化疗后行放疗。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为根治性手术和放疗创造条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晓玲 《重庆医学》2006,35(13):1204-1205
目的探讨单疗程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例手术前的治疗作用。方法用MBP方案对59例Ⅰb2~Ⅱb期宫颈癌进行术前单疗程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14~20d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在55例化疗后手术患者中,完全缓解者(CR)6例,部分缓解者(PR)33例.有效率(CR+PR)为66.10%,其中2例达到镜下完全缓解。结论单疗程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有利于Ⅱb期宫颈癌完成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Ⅰb2 -Ⅱb期宫颈癌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观察组51例术前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2-4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直接手术;2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基线资料均衡.比较2组治疗后癌块消退情况及术后病理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51例患者行NACT治疗有效率为86.27% (44/51),其中完全缓解9例(17.65%),部分缓解26例(50.98%),轻微缓解9例(17.65%);观察组术后病理示宫颈深肌层浸润(35.29% vs 69.05%)、宫旁浸润(27.45%vs 59.52%)、盆腔淋巴转移(11.76%vs30.95%)、阴道切缘阳性(0% 14.29%)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术前NACT治疗可缩小Ⅰb2- Ⅱb期宫颈癌癌块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0.
高巧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20-2221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5例宫颈癌患者,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且均在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化疗前后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组织病理学:化疗前后患者nm23、p53、c-erbB-2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化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给予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表皮生长因子(EGF)阳性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1年间前列腺癌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随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状况的进步,前列腺癌分期、发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等临床特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7~2007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且具备较完整临床资料的前列腺癌患者784例,根据诊断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1997~2001年)、中期组(2002~2004年)和近期组(2005~2007年),对各组初次诊断时的分期、年龄、Gleason评分、PSA水平进行统计,比较其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局限性前列腺癌进行D’Amico风险分级,分析各组局限癌中风险级别的构成。结果:早期组与中期组相比,在年龄、Gleason评分、分期转换评分、肿瘤局限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期组与近期组相比,在Gleason评分、分期转换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肿瘤局限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与近期组相比,在Gleason评分、分期转换评分、肿瘤局限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低危、中危组前列腺癌在各组的局限癌中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随经济社会发展及医疗卫生状况的进步,前列腺癌住院患者诊断时的PSA水平及分期呈下降趋势,但年龄无显著变化。低危、中危组前列腺癌在局限性前列腺癌中所占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广东地区近20年大肠癌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Xu AG  Jiang B  Zhong XH  Yu ZJ  Liu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72-275
目的了解近20年来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南方医院和广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985-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3870例资料。将20年资料按每5年为一时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1989年段与2000-2004年段比较,大肠癌收治率增加102.0%,平均每年上升5.1%;发病中位年龄从50.2岁上升至58.6岁,上升了8.4岁;男女比例逐渐下降,从1.50下降到1.35;发病部位直肠癌比例从64.8%下降到49.7%,右半结肠癌比例则从18.0%上升到28.7%;组织学类型中,中高分化者占的比例从70.1%上升到80.6%,低未分化者比例则从29.9%下降到19.4%;诊断Dukes A期的大肠癌比例从3.2%上升到9.8%。结论近20年来广东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发病中位年龄上升;男女比例下降;直肠癌比例下降,右半结肠癌上升;组织学类型高中分化者占的比例上升,低未分化者下降;诊断Dukes A期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993-2008年北京市宫颈癌的发病率、发病趋势及发病年龄,了解北京市宫颈癌的发病特点.方法 根据北京市肿瘤登记处提供的1993至2008年全部宫颈癌病人的肿瘤登记资料,对宫颈浸润癌病历做回顾性调查.采集每份病例的流行病学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发病趋势计算采用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Joinpoin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预测.结果 1993-2008年间,北京市平均宫颈癌粗发病率为3.54/100 000人口;WHO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91/100000人口.1999-2008年发病率上升明显,以每年19.58%的速度快速上升.1993年中位发病年龄是67岁,2008年下降到45岁.40~49年龄组的发病率增加最明显,60~69年龄段和7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率持续下降.结论 宫颈癌发病率的明显上升和年轻化是北京市宫颈癌发病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Context  Prior estimates of long-term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stroke have varied; trends in lifetime risk have not been reported. Objective  To determine long-term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lifetime risk, severity, and 30-day mortality of clinical stroke.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based Framingham Study original and offspring cohorts. Participants were 9152 men and women free of prevalent stroke and undergoing follow-up for up to 50 years over 3 consecutive periods (1950-1977, 1978-1989, and 1990-2004), with biennial ascertainment of stroke risk factor data and active surveillance for incident clinical strok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Main Outcome Measures  Incidence (age-adjusted, sex-specific), severity, 30-day mortality, and mortality-adjusted 10-year and lifetime risk of stroke in each of the specified periods. Results  There were 1030 incident clinical strokes (450 [44%] in men, 629 atherothrombotic brain infarctions [61%]) in 9152 persons 55 years or older over 174 917 person-years of follow-up. The age-adjusted incidence of first stroke per 1000 person-years in each of the 3 periods was 7.6, 6.2, and 5.3, respectively, in men (P = .02 for trend) and 6.2, 5.8, and 5.1 in women (P = .01 for trend). The lifetime risk at age 65 years decreased from 19.5% to 14.5% in men (P = .11) and from 18.0% to 16.1% in women (P = .61). Age-adjusted stroke severity did not vary across periods; however, 30-day mortal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men (from 23% to 14%; P = .01) but not significantly in women (from 21% to 20%; P = .32). Conclusions  In this cohort of men and women free of prevalent clinical stroke at initial examination, incidence of stroke has decreased over the past 50 years but the lifetime risk has not declined to the same degree, perhaps due to improved life expectanc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improved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has lowered stroke incidence but emphasize the need for continued primary prevention efforts.   相似文献   

16.
英国癌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如今确诊恶性肿瘤的患者有一半将会存活10年以上,然而40年以前只有1/4的患者可以这样。作为慈善机构的英国癌症研究院公布这项数据是为了展示他们正发起的一项雄心勃勃的10年计划,以加速攻克癌症的漫漫征途,他们同时设定了未来20年内的目标,即让至少3/4的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后可以生存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