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 (PCT)、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 3 5 0 0血细胞计数仪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静脉血测定PLT、MPV、PCT、PDW。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随PLT减少MPV、PCT、PDW也有相应改变。结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PLT、MPV、PCT、PDW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益气补血升板方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疗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而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毒副反应.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有效治疗.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目前尚无价廉效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水平及它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s,PE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1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仪测定其血小板数,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清IL-1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IL-11水平比对照组稍高,差异无显著性(除再障外)(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L-11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59,p=0.001〈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不明显(r=-0.432,p=0.057〉0.05)。结论:本实验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血小板减少症IL-11的调控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 的表达水平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应 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5-01~ 2017-12 我院收治的 60 例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作为患儿组,同期选择 60 例健康 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新生儿的外周血 PAIg 的表达水平,分析 PAIg 对新生儿血小板减 少症的诊断价值;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并在治疗后检测 PAIg 的表达水平,分析 PAIg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 PAIgA、PAIgM 及 PAIgG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 重症组患儿的 PAIgA、PAIgM 及 PAIgG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患儿( P< 0.05) ; 经治疗后 42 例 ( 70.00%) 患儿有效,18 例( 30.00%) 患儿无效; 治疗前,有效组患儿的 PAIgM、PAIgG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有效 组患儿( P<0.05) ; 有效组患儿的 PAIgA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后,有效组患儿的 PAIgA、PAIgM 及 PAIgG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而无效组治疗前后 PAIgA、PAIgM 及 PAIgG 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 P>0.05) 。结论: PAIg 的表达水平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同时 PAIg M 和 PAIg G 的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密切相关,是判定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巨核祖细胞分化障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亮  王元  陈顺乐  沈南 《上海医学》2004,27(10):739-742,F003
目的 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情况 ,以及患者血清对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 7例SLE血小板减少患者 (SLE血小板减少组 )、11例胸外科开胸手术切除肋骨患者 (正常对照组 )和 4例SLE血小板正常但病情活动患者 (SLE血小板正常组 )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体外巨核祖细胞 (CFU MK)无血清半固体培养 ;并分别加入SLE血小板减少和SLE血小板正常患者的血清 ,观察血清对CFU MK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SLE血小板减少组CFU MK集落数为 (2 7.33± 9.30 )个 /片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6 1.2 2± 2 9.71)个 /片和SLE血小板正常组的 (6 0 .0 0± 2 9.71)个 /片 (P值均 <0 .0 5 ) ;加入SLE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后 ,SLE血小板减少组 (n =7)和正常对照组 (n =7)CFU MK集落数分别减少为(14 .2 9± 6 .73)和 (2 9.4 4± 2 3.35 )个 /片 (P <0 .0 5 )。加入SLE血小板正常患者血清后 ,正常对照组 (n =7)CFU MK增加到 (115 .6 0± 72 .99)个 /片 ,与未加血清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SLE血小板减少组 (n =7)无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SLE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分化障碍 ,患者血清对骨髓巨核祖细胞的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滨蒿内酯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抑制及其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滨蒿内酯 (Sco)对豚鼠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卵白蛋白 (OA)致敏的豚鼠迟发哮喘模型 ,观察哮喘豚鼠给药后特异性引喘潜伏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白细胞分类计数和支气管形态学改变 ,并检测血浆和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Sco(2 0mg/kg)腹腔注射 ,可明显延长哮喘豚鼠特异性引喘潜伏期 (P <0 .0 1) ,减少BALF中各细胞组分 (P <0 .0 1) ,减轻支气管炎症性改变 ,也可使哮喘豚鼠血浆和肺组织SOD、MDA水平趋于正常 (P <0 .0 1)。结论 :Sco具有明显的平喘作用 ,此作用是通过抗炎和清除活性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对26例肺癌、非何杰金氏病及乳腺癌固化疗所致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短期应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合用健脾补肾活血中药,以观察其协同治疗作用。结果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和/或血小板恢复时间缩短,并可按期进行下周期化疗。认为本法可减轻化疗所致管髓抑制,对升提白细胞和/或血小板有协同作用,并可减少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体外,干扰素对骨髓增殖性疾病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具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等.近10年来,一些学者观察到,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有效,能使血小板数上升,但机制不清.干扰素在体外对CITP骨髓巨核系祖细胞集落的影响如何,报告极少.本文体外培养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观察不同浓度重组干扰素α-2a(rIFNα-2a)对其集落生长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范小红 《吉林医学》2012,33(21):4607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方法:试验采用白细胞介素-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68例。结果:12例出血经治疗3~5 d出血停止,血小板上升至80×109/L,需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者以恶性血液病居多,其次为实体瘤,非恶性血液病少,另有7例需输注血小板,其中血液病6例。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5例肌肉酸痛、2例发力、2例出现注射部位红肿、1例低热,均为轻微,能耐受,未予特殊处理。结论:国产rhIL-11可有效促进外周血小板恢复,减少血小板的输注量,对恶性、非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均有一定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常伴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的发生。本病例患者为1例原发灶不明的多发骨转移瘤且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患者, IL-11对于血小板减少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白介素11对豚鼠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 on the platelet counts and the CFU-Meg of the marrow cell culture. METHODS: Thrombocytopenia models of guinea pigs were made by injecting subcutaneously anti-platelet serum. RESULTS: 200, 100, and 50 micrograms.kg-1 of rHuIL-11 increased the CFU-Meg of the marrow cell culture and the peripheral platelet, 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rHuIL-11 has a significantly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rombocytopenia models induced by anti-platelet serum in guinea pigs.  相似文献   

12.
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巨核系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E-CM)对巨核系细胞体外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纯化骨髓内皮细胞和骨髓成纤维细胞,分别收集其无血清条件培养液,比较两种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对体外扩增成熟巨核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作用。结果: E-CM和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F-CM)对成熟巨核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有体外扩增作用;E-CM对巨核系祖细胞的扩增作用明显优于F-CM(P<0.05);对成熟巨核细胞的扩增作用弱于F-CM(P<0.01)。结论: E-CM对巨核系细胞, 主要是巨核系祖细胞有体外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辐射致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用rhG CSF 10 μg·kg- 1 ·d- 1 和 30 μg·kg- 1 ·d- 1 二个剂量对辐射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鼠皮下注射 ,观察rhG CSF对辐射小鼠脾脏重量、脾表面造血灶 (CFU S)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骨髓DNA含量及骨髓粒 单核系祖细胞 (CFU GM)的影响。结果 :rhG CSF二个剂量对钴6 0 照射小鼠有明显增加脾脏重量和CFU S数 ,加速小鼠骨髓DNA合成速率的作用 ;CFU GM细胞集落形成增多。结论 :rhG CSF对辐射所致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明显促进其造血功能的恢复、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泡桐花浸膏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泡桐花对实验性支气管哮喘 (BA)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泡桐花浸膏 ,分别观察泡桐花浸膏对小鼠耳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卵清白蛋白致豚鼠诱喘潜伏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分类计数及豚鼠肺组织病理学的作用。结果 泡桐花浸膏能明显抑制小鼠耳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 (P <0 .0 0 1 ) ,强度与地塞米松 (DA)相似 ;明显延长豚鼠诱喘潜伏期 (P <0 .0 0 1 ) ,优于DA(P <0 .0 1 ) ;能明显改善BA豚鼠BALF细胞分类计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泡桐花浸膏对实验性豚鼠BA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证实颌下腺是否合成影响造血的细胞因子 ,并探讨其对粒 -单系和巨核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有何影响 ,为重新认识颌下腺的生理功能提供实验证据。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 CD13膜抗原及细胞周期 ,研究小鼠颌下腺组织培养上清液 (SGCM)对小鼠粒 -单系和巨核系造血发生的影响。结果  SGCM对粒 -单系祖细胞 (CFU- GM)集落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能明显促进巨核系造血祖细胞 (CFU- Meg)集落生成 ,而且雄性 SGCM刺激活性高于雌性 SGCM,IL- 3与雌性 SGCM有叠加作用 ,贫血雄性 SGCM对 CFU-GM和 CFU- Meg的刺激活性高于正常小鼠 ,SGCM能促进小鼠骨髓细胞进入增殖活跃期 (S/G2 )。结论 颌下腺能合成与粒 -单系、巨核系造血相关的造血因子。提示颌下腺与造血调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将幽门螺杆菌 (Hp)分别接种于含有新鲜羊血、不同状况人血清或小牛血清的培养基行微需氧培养 ,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结果显示Hp可在含人血清或小牛血清培养基上生长 ,但生长效果略差于含羊血培养基 (P >0 .0 5 )。人血清抗Hp IgG抗体不影响Hp的生长 ,但未经补体灭活的人血清明显抑制Hp生长 (P <0 .0 1)。提示在条件受限的医院可用补体灭活的人血清或小牛血清替代羊血用于Hp培养 ;人血清对Hp的杀伤活性与抗Hp抗体无关 ,而与补体介导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 ,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慢性HCV感染者、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献血员的血清抗GOR ,ANA和TGA/TMA ,另检测部分慢性HCV感染者和健康献血员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 ;用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部分慢性HCV感染者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百分率。结果显示 :慢性HCV感染者抗GOR ,ANA和TGA/TMA的阳性率及血清sFas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均为 P >0 .0 1) ,较慢性HBV感染者的抗GOR和ANA阳性率亦显著增高 (P <0 .0 1和P <0 .0 5 ) ;慢性HCV感染者PBMCs及CD+ 3 T淋巴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其抗GOR阳性者CD+ 4T淋巴细胞及CD+ 19B淋巴细胞凋亡比抗GOR阴性者明显减少 (P <0 .0 1和P <0 .0 5 )。表明 :慢性HCV感染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及淋巴细胞凋亡不均衡现象 ;CD+ 4T细胞及CD+ 19B细胞凋亡的减少在慢性HCV感染诱导的自身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血清sFas水平升高可能是部分淋巴细胞凋亡减少 ,导致自身免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证实激活骨髓 (Activated bone marrow,ABM)具有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 (LAK)细胞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应用重组白细胞介素 - 2 (r IL - 2 )、抗 CD3 单抗体外激活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以 MTT比色分析法测定 ABM、L AK细胞的杀伤活性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进行粒 -巨噬细胞系祖细胞 (CFU- GM)、红系祖细胞 (BFU- E)培养。结果 :r IL- 2 +抗 CD3 单抗激活的 ABM组杀伤活性最强 (6 5 .8± 9.2 ) % ,r IL - 2激活的 ABM组次之为 (5 6 .3± 7.9) % ,活性强于相同条件下的 L AK组 ,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增殖倍数与相同条件下的 LAK细胞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体外激活 3~ 5 d的 ABM与同期培养的未激活的骨髓细胞相比 BFU- E、CFU- GM形成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LAK细胞则不具有造血祖细胞活性。结论 :ABM的杀伤活性和增殖效应明显强于 L AK细胞 ,且能保持造血祖细胞活性 ,抗 CD3 单抗能够促进 r IL - 2诱导的 ABM抗肿瘤活性和增殖效应 ,不损伤造血祖细胞活性 ,是优于 LAK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对哮喘模型鼠骨髓及肺纽织中CD34+、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3)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及布地奈德治疗组(C组),每组10只。B、C组以卵白蛋白(OVA)作为抗原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复制哮喘模型,末次激发后6h处死豚鼠,制备豚鼠肺组织病理标本和骨髓标本,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改变;免疫组化检测CD34+祖细胞、:)taxin及CCR3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布地奈德治疗组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哮喘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可通过下调骨髓及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水平,发挥其抗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