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绵窦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海绵窦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2例海绵窦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其中CT检查47例,CT血管造影(CTA)27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7例。结果1)血管性病变:海绵状血管瘤7例,动脉瘤2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7例;2)炎症性病变: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副鼻窦炎症侵及海绵窦2例,硬膜外脓肿侵及双侧海绵窦1例;3)肿瘤性病变: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瘤3例,肺癌海绵窦转移2例,侵袭性垂体瘤累及海绵窦25例,垂体癌1例,鼻咽颅底恶性淋巴瘤1例,蝶窦腺样囊性癌侵及1例,脊索瘤侵及3例。结论海绵窦血管性病变以CTA诊断最为满意,可以行DSA检查同时给予介入治疗。海绵窦肿瘤和炎性病变,则以MRI多方位成像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8例报告黄红红,赵玉宾关键词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诊断,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THS)。本院自1980年至今共收治THS病人8例,另有1例颈动脉海绵窦屡被误诊为THS,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即Tolosa-Hunt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15mg/d,疼痛明显缓解后改用强的松片1mg/(kg.d)口服,逐渐减量,总疗程维持2~3个月,同时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外周血象升高者应用抗生素。结果经头颅MRI(以海绵窦为中心)平扫11例,患侧海绵窦形态改变7例,增强扫描海绵窦病灶明显强化。72h内头痛消失者14例,1周内消失3例,效果欠佳2例。眼肌麻痹1个月内完全恢复13例,随访3个月均显著缓解。结论痛性眼肌麻痹可根据头痛及眼肌麻痹症状,结合MRI增强扫描海绵窦可确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特效。  相似文献   

4.
邓晓清  郑金瓯 《广西医学》2005,27(10):1554-1556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损害部位与病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67例眼肌麻痹的病变部位与病因的关系.结果眼外肌病变病因包括肌营养不良,甲亢性肌病,老年性眼睑下垂;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病因包括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周围神经损害病因包括Tolosa-Hunt综合征,海绵窦区动脉瘤,海绵窦区肿瘤,眶部血栓性静脉炎,脑炎,后交通动脉瘤,糖尿病性眼肌麻痹,Miller-Fisher综合征,癌性多颅神经炎,眼肌麻痹型偏头痛;核性损害病因包括脑干梗塞,脑干出血,脑干脑炎,脑干肿瘤,多发性硬化,Wemick脑病,放射性脑病;核间性损害病因包括多发性硬化,脑干梗塞,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核上性损害病因包括脑干梗塞,脑干出血,脑干脑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病因包括脑干肿瘤,脑叶肿瘤,脑叶梗塞,脑叶出血,脑炎,动静脉畸形;眼内肌麻痹病因包括脑干梗塞,肺癌.结论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与损害部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Tolosa-Hunt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绍超 《四川医学》2006,27(12):1238-1239
Tolosa-Hunt综合征(THS)又称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moplegia),是一种伴有头痛和眼肌麻痹的特发性眼眶和海绵窦炎性疾病。Tolosa[1]于1954年报道了第1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左侧眼眶周围疼痛,同侧眼肌麻痹及角膜反射减退,脑血管造影显示左颈内动脉的海绵窦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海绵窦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结合所见病例,检索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海绵窦综合征的各方面的情况,并结合本科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论:海绵窦综合征是以痛性眼肌麻痹表现为主,海绵窦区受累影响其邻近多根(组)颅神经的临床症候群。其解剖结构复杂且有特征性,故病因多样化,临床表现特点化,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可较明确诊断。由于其临床表现常可能是原发疾病的的首发且唯一症状,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容易误诊,漏诊。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工作中,需结合自身特点,掌握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临床病因。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脑神经损害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对患者行神经影像学、生物电学、脑脊液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多发性脑神经损害病因。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78%、脑干肿瘤2.78%、格林一巴利综合征2.78%、海绵窦血栓形成5.56%、脑干梗死2.78%、颅内动脉瘤16.67%、结核性脑膜炎2.78%、脑干脑炎2.78%、痛性眼肌麻痹5.56%、海绵窦动静脉瘘5.56%、鼻咽癌脑神经侵害22.2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4例11.11%、多发性脑神经炎16.67%。结论多发性脑神经损害患者病因较多,其中鼻咽癌脑神经侵害、多发性脑神经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是造成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主要病因,同时临床上在鉴别诊断疾病时,应该多加注意,避免出现误诊、漏诊情况。  相似文献   

8.
王皎 《当代医学》2010,16(9):100-100
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MEI特征及激素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描述性分析回顾6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MRI特征。结果6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均有头痛和眼肌麻痹症状;MRI检查发现4例患者海绵窦病变,2例未发现异常。所有病例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痛性眼肌麻痹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托洛萨/亨特综合征是具有特征性的眼肌麻痹,表现为与海绵窦或眶上裂肉芽肿性炎症相关的单侧重症球后疼痛。病因仍不明确,在类固醇临床治疗有效的基础上排除肿瘤、外伤、动脉瘤、感染和炎症性疾病后作出诊断。病例描述:1例43岁男性左侧急性球后疼痛发作病史1周,继而第Ⅵ脑神经麻痹。磁共振成像正常,怀疑为托洛萨/亨特综合征,经类固醇治疗疼痛控制、眼肌麻痹缓解。4个月后,治疗仍然很有效,而磁共振成像揭示左侧海绵窦病变扩大,与T1加权序列的灰质强度相同,低于T2加权像的强度,钆注射后均匀增强。2个月后眼痛和第Ⅵ脑神经麻痹复发,磁共振…  相似文献   

10.
Tolosa—Hunt氏综合征亦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是一种可缓解和复发的一侧性ⅢⅣⅥ颅神经之一或同时累及而造成眼肌麻痹的综合征。出现眼球后的疼痛或同侧头痛。病因不明,可能是一种海绵窦及其附近的非特异性炎症。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现报道二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isolated cranial nerve palsies a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ultiple simultaneous cranial neuropathies are rare. We report a 48-year-old man, a known case of diabetes mellitus, who presented with facial palsy, foot drop and painful ophthalmoplegia of the left eye. The initi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cluded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septic cavernous sinus thrombosis, mucormycosis and the Tolosa Hunt syndrome.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Tolosa Hunt syndrome. The patient had a remarkable complete resolution of his ophthalmoplegia after four weeks of steroid treatment, with repeat MR imaging showing resolution of the initial changes.  相似文献   

12.
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病人,使用0.5T的MRI机,选用自旋回波行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T1WI,轴位或冠状位PDWI、T2WI,增强后行矢状位、轴位或冠状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多为等T1等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10例MRI示0级浸润病例,术中证实均无海绵窦侵犯;14例MRI示1级浸润病例.3例证实肿瘤侵犯海绵窦,并包绕颈内动脉;20例MRI示2级海绵窦侵犯病例,15例证实有海绵窦侵犯;9例MRI示3级浸润病例,8例证实肿瘤侵入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外侧间隙;5例MRI示4级浸润病例,术中证实均有海绵窦侵犯,并包绕颈内动脉。结论 MRI可为术前诊断垂体瘤的侵袭性提供依据,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153-155
Tolosa-Hunt综合征是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附近硬脑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或肉芽肿相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后及眶周顽固性疼痛,疼痛数日后出现眼肌外肌麻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均可受累。由于活检限制及MRI敏感性及特异性问题,THS的诊断较为困难。本文通过个案报道分享痛性眼肌麻痹的诊疗思路,采用病史及体格检查尽可能精确定位、辅助检查手段验证及排除相关疾病的方法,尽可能的节约医疗费用及提高阳性病灶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治疗上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辩证论治,针药并用,能起到扶正驱邪、减轻激素副作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及调理全身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SICCF)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ICCF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SICCF主要症状有眼结膜充血、头痛、视力障碍、眼球突出、眼肌麻痹及颅内血管杂音等。磁共振检查显示患侧海绵窦扩大和眼上静脉增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可见瘘口的部位和大小、静脉引流方向、脑循环代偿情况等。血管内栓塞治疗有效。结论DSA为目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的金标准,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与MRI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分析CT、MRI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CT:32例中,上颌窦发病16例,右侧9例,左侧7例;9例蝶窦受累,筛窦7例。表现为窦腔内密度不均软组织影,软组织窗显示非规则窦腔内钙化,受累窦壁骨质可见增生硬化,窦周边界清晰;MRI:与脑实质比较,7例T1WI序列呈均匀低信号,21例等信号,4例伴少量低信号;T2WI病变以低信号为主,伴形态、数量不一高信号;受累鼻窦阻塞性炎症T2WI序列呈高信号,T1WI序列呈等信号,边缘伴明显强化。可侵犯眼眶、海绵窦、脑实质、侵犯颞下窝、翼腭窝,部分可见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可伴硬腭骨质破坏。结论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CT对钙化灶显示率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而MRI在显示病变窦腔受累方面优势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眶炎性假瘤眶外侵犯的途径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眼眶炎性假瘤眶外侵犯并经活检证实的9例患者MRI及CT表现。9例患者均进行了眼眶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进行了增强CT扫描。结果 1例直接向前侵犯眶隔前软组织;其余8例向后蔓延者均通过眶上裂,其中1例同时经视神经管向后蔓延,另1例通过眶下裂蔓延。病变向后侵犯海绵窦6例,其中两例同侧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被病变包绕并狭窄;单独或同时侵犯中颅窝7例;翼腭窝及颞下窝累及1例。眶外病变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增强后有中等度至明显强化。3例增强CT显示眶外病变呈高密度,病变形态及范围分别与其MRI表现类似。结论眼眶炎性假瘤可以发生眶外蔓延,眶上裂是最常见的眶外蔓延途径,海绵窦及中颅窝是两个最常见的累及部位。MRI和CT对眼眶炎性假瘤眶外蔓延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lthough neuroradiological findings of M(o)bius syndrome have been reported as a result of brain and brainstem abnormalitie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now permits the direct imaging o...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RI对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患者,使用0.5T的MKI机,选用自旋回波序列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增强后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8例示侵袭性垂体瘤并瘤体卒中,9例坏死或囊变,9例出血;累及海绵窦15例,突入蝶窦8例。肿瘤多为等、高、低混杂T1信号,增强后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海绵窦受累,颈动脉被包绕,鞍底受侵,部分肿瘤突入蝶窦,突破鞍隔。结论MRI为诊断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提供了依据,对协助临床手术选择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有cT检查。结果11例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海绵窦区,呈单发病灶,右侧4例,左侧7例。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MRI平扫表现为长T,均匀性或不均匀性低信号,明显长T、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8例,中度强化3例,CT和MRI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CT定性诊断正确率为20%(1/5),MRI定性诊断正确率为54.5%(6/11)。结论CT表现与其它实体肿瘤相比无特异性,定性诊断困难;MRI表现呈底向外的哑铃型或类园型长T,长T、信号改变较具特征性,增强表现为非常显著的强化,对定性具有决定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入路切除眶尖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眶尖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经颅入路手术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颅内侵犯,选择合适的开颅骨瓣:单侧额部骨瓣、额-眶上缘骨瓣、翼点-眶上缘骨瓣。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6例有动眼神经麻痹,5例在3个月后恢复;2例患眼失明。无手术死亡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至6年,平均34个月,有1例肿瘤复发。结论眶尖神经鞘瘤易通过眶上裂侵犯海绵窦,经颅入路可获得充分的眶尖减压和肿瘤显露,从而保护眶尖部神经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肿瘤全切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