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学生外向人格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强迫性倾向的影响.方法 根据方便取样的原则,在武汉市3所大学抽取在校大学生276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r=-0.231,P<0.0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r=-0.147,P<0.05)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r=-0.135,P<0.05)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r=0.19,P<0.01)、父亲拒绝否认(r=0.14,P<0.05)、父亲过度保护(r=0.192,P<0.01)、母亲惩罚严厉(r=0.162,P<0.01)、母亲拒绝否认(r=0.184,P<0.01)、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91,P<0.01)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外向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强迫倾向影响时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人格与各种教养方式交互项回归系数对应的P都大于0.05).结论 外向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强迫倾向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但这2个因素是相对独立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外向人格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强迫性倾向的影响。方法根据方便取样的原则,在武汉市3所大学抽取在校大学生276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r=-0.231,P<0.0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r=-0.147,P<0.05)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r=-0.135,P<0.05)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r=0.19,P<0.01)、父亲拒绝否认(r=0.14,P<0.05)、父亲过度保护(r=0.192,P<0.01)、母亲惩罚严厉(r=0.162,P<0.01)、母亲拒绝否认(r=0.184,P<0.01)、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91,P<0.01)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外向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强迫倾向影响时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人格与各种教养方式交互项回归系数对应的P都大于0.05)。结论外向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强迫倾向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但这2个因素是相对独立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初中生成就动机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河北省两所初级中学316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1追求成功与自尊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352,P0.01);回避失败与自尊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254,P0.01);合成动机与自尊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385,P0.01);2父母的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与追求成功呈正相关(r=0.371,0.269,0.153,P0.01),母亲的严厉惩罚与追求成功呈负相关(r=-0.123,P0.05);父母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与避免失败呈正相关(r=0.166,0.163,0.125,0.112,P0.01或P0.05);父母温暖与合成动机呈正相关(r=0.275,0.195,P0.01),父母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与合成动机呈负相关(r=0.-0.190,-0.202,-0.175,-0.160,P0.01)。父母温暖与自尊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315,-0.286,P0.01),父母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与自尊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223,0.248,0.148,0.165,P0.01);3父亲温暖、自尊、父亲过分干涉对追求成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1);自尊、母亲严厉惩罚对回避失败动机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1);自尊、父亲温暖、母亲严厉惩罚对合成动机有明显地预测作用(P0.01)。结论自尊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子女成就动机间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黄石市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r=0.152,P0.01),与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0,P0.05);2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亲严厉惩罚(r=-0.143,P0.01)、过度干涉(r=-0.150,P0.01)、拒绝否认(r=-0.179,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严厉惩罚(r=-0.132,P0.05)、过度干涉(r=-0.164,P0.01)、拒绝否认(r=-0.183,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显著。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年制医学本科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本人的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使用量表调查法对某医学院校160名5年制本科医学生做问卷调查。结果:(1)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成就动机、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母亲偏爱外,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1);(2)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成显著正相关(r=0.378,0.362,0.522;P0.05),与父母惩罚严厉(r=-0.671,-0.666;P0.01)、父亲过度干涉(r=-0.459,P0.01)、父亲偏爱被试(r=-0.216)、父母拒绝否认(r=-0.698,-0.602;P0.01)、父亲过度保护(r=-0.188,P0.05)、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88,P0.05)呈显著负相关;成就动机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有显著正相关(r=0.261,P0.01),和父母惩罚严厉(r=-461,-0.481;P0.01)、父亲过度干涉(r=-0.323,P0.01)、父母拒绝否认(r=-0.485,-0.446;P0.01)、父亲过度保护(r=-0.208,P0.01)呈显著负相关;(3)父亲拒绝否认、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4个因素进入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均有显著性,能解释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56.1%。结论:医学生的成就动机和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医学生个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父母养育方式对中学生创造力倾向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中学生创造力倾向和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二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6例在校初、高中生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结果女生、男生的教养方式在父亲惩罚、严厉(t=-3.55,P=0.00)和父亲拒绝、否认(t=-2.47,P=0.01)二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创造力的想象力因子上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0),其余各因子男、女生得分差异不显著。初中、高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t=-2.07,P=0.04),父亲过度干涉(t=-2.57,P=0.01),父亲过度保护(t=-2.32,P=0.02),3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0),其余各因子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P>0.05)。中学生父、母情感温暖分别与除想象力之外的创造性倾向和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呈正相关;父、母亲的拒绝、否认与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呈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创造力总分、冒险性和好奇心呈正相关;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与创造力倾向总分、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呈正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与自我调整学习呈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创造力倾向和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恋爱压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70名大学生的恋爱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恋爱压力在父母管教方式、父母陪伴情况、童年生活状况等变量上的差异,并将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大学生恋爱压力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民主型和非民主型教养方式大学生的恋爱压力在家庭压力维度上有显著差异(t=2.94,P0.01);不同童年生活状况的大学生的恋爱压力在伴侣压力(t=-2.11,P0.05)、异性压力(t=-3.6,P0.01)、学业压力(t=-2.86,P0.01)、家庭压力(t=-2.41,P0.05)4个维度上差异显著;恋爱压力总分以及恋爱压力的6个维度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恋爱压力总分以及6个维度与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恋爱压力总分、伴侣压力、异性压力、失恋相关压力、家庭压力与母亲过干涉过保护维度呈正相关(r=0.174,0.184,0.137,0.220,0.155;P0.01)。结论:大学生恋爱压力与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可基于家庭教养方式视角对大学生恋爱压力进行分层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翻译并修订英文版情绪调节策略问卷,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修订的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36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的频率高于使用表达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2,P<0.01);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应用表达抑制策略(t=3.842,P<0.01);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父亲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r=-0.133,P<0.05),与母亲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r=-0.130,P<0.05);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与父亲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r=0.135,P<0.05),与父亲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r=0.117,P<0.05).结论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亲越多地使用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大学生使用表达抑制策略越多;父亲母亲越多地使用惩罚严厉教养方式,大学生越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挫折承受力的基本状况,并探讨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中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对山东省某农村中学15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农村初中生挫折承受力总体上年级差异不显著。女生与男生的挫折承受力间差异显著(t=2.208,P0.05);2温暖理解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挫折承受力呈正相关(r=0.195,0.240),严厉惩罚(r=-0.331,-0.302)、过分干涉(r=-0.262,-0.266)、拒绝否认(r=-0.311,-0.310)、偏爱被试(r=-0.237,-0.230)等父母教养方式与挫折承受力呈显著负相关;3父亲严厉惩罚(R~2=0.110)和母亲温暖理解、关心(R~2=0.025)的教养方式能够预测农村初中生挫折承受力。结论:农村初中生中女生挫折承受力高于男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挫折承受力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少年心理韧性的特点,探讨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分别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00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差异检验表明:心理韧性总分在年级(t=3.804,P0.01)、独生子女(t=2.023,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心理韧性总分和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均有显著正相关(r=0.356~0.408,P0.01),和父、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均有显著负相关(r=-0.223~-0.273,P0.01);3回归分析表明,父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韧性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对韧性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大学生危机人格测查问卷、危机脆弱性问卷和自我压弹量表对823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大学生在心理弹性总水平上,大四高于大二、大三(P0.05),自我压弹大四高于大二(P0.05)、城市高于农村(t=-2.372,P0.05);2除精神影响因素外,心理弹性其他因素及总分与危机人格各因素及总分、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104~-0.518,P0.01),与自我压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18~0.558,P0.01),高、低心理弹性者在危机人格(t=12.203,P0.01)、危机脆弱性(t=12.134,P0.01)、自我压弹(t=-13.017,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理弹性、自我压弹分别与危机人格、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达到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离异家庭初中生个性特征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初中生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1 1 0例研究对象作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养育方式、亲子关系、离异时间、抚养对象等调查 ,作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与常模比较 ,56%的研究对象在个性上有显著偏离。男生个性问题显著高于女生。母亲拒绝否认 ( MF3r=0 .38) ,父母严厉惩罚 ( FF2 r=0 .36,MF4 r=0 .2 2 ) ,父亲干涉过度 ( FF3r= 0 .1 ) ,母亲干涉过度 ,过度偏爱 ( MF2 r=0 .2 5,FM5 r=0 .2 0 ) ,不良亲子关系 ( r=0 .2 3)与精神质 ( P)呈显著正相关 ;有显著贡献的是母亲拒绝否认 ( MF3) ,( B=0 .39,P<0 .0 1 ,P<0 .0 5)。父母严厉惩罚 ( FF2 r=0 .2 3,MF4 r=0 .30 ) ,母亲拒绝否认 ( MF3r=0 .2 8) ,父亲干涉 ,保护过度 ( FF3r=0 .1 7,FF6=0 .2 3) ,不良亲子关系 ( r=0 .2 4 )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 ,有显著贡献的是母亲严厉惩罚 ( MF4 ) ( B=0 .2 7,P<0 .0 0 1 )和不良亲子关系 ( B=0 .2 0 ,P<0 .0 5)。父母养育方式对内外倾向性( E)形成无显著作用。离异时间等因素对研究对象人格无显著影响。结论 研究对象个性问题发生率高 ,与父母不良养育方式相关 ,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母亲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的养育方式以及不良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考察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989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强迫、敌意、偏执和抑郁;女生心理健康较男生差,高中生较初中生差,高一年级最为严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父母的拒绝与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惩罚与严厉、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结论: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社会支持和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农村初中生数学焦虑现状展开调查,探讨农村环境下初中生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对农村数学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数学焦虑量表,对临沂市沂南县某农村初级中学224名学生的数学焦虑及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展开调查。结果:1农村初中生存在较为普遍的数学焦虑现象,中高数学焦虑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87.05%;2数学焦虑程度与数学成绩的高低呈显著负相关(r=-0.523,P0.01);3数学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4数学焦虑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农村数学教师应重视初中生数学焦虑的现状,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鼓励女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亲子关系和朋友关系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自编大学生亲子关系问卷和朋友关系问卷对57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对亲子关系影响朋友关系特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找出重要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与朋友关系之间的相关。结果:1回归方程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与父亲关系的平等性、与母亲关系的密切性和与母亲关系的控制性3个自变量可以解释朋友关系方差的7.8%,对朋友关系有独立的效应;2与父亲关系的平等性和与朋友关系的友爱性、亲密性和不冲突性显著相关(r=0.263,0.211,0.109;P0.05);与母亲关系的密切性和朋友关系的友爱性、亲密性显著相关(r=0.264,0.143;P0.01);与母亲关系的少控制性与朋友关系的友爱性和排他性有显著的负相关(r=-0.122,-0.101;P0.05)。结论:大学生与父亲关系的平等性、与母亲关系的密切性和与母亲关系的控制性对大学生良好而密切的朋友关系有独立的效应,亲子关系的良好特性和不良特性也许都有助于大学生发展良好而密切的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艺术类职校生社会适应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人格三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283名艺术类职校生进行调查,数据结果应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职校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量表上得分集中在一二等级;2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r=-2.69,-0.404;P0.01);3精神质和神经质对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04,P0.05;β=-0.208,P0.01),共可以解释社会适应能力19.3%的变异。其中,精神质对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最重要的预测作用。结论:艺术类职校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与其人格特征相互印证,不同人格类型艺术类职校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恐惧型(44.6%),其次是冷漠型(26.1%),安全型(15%)和专注型(14.3%)比例较低;2城镇学生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农村学生(t=-2.304,P0.05),独生子女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3.492,P0.01);城镇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2.408,P0.05),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3,P0.01);3依恋回避与亲合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51,-0.326,-0.160,-0.381,-0.229,-0.214;P0.01),依恋焦虑与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效能和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79,-0.249,-0.347,P0.01),与亲合效能、利他效能和沟通效能不相关(r=-0.103,-0.076,-0.078;P0.05);4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F=15.431,P0.01),其中安全型高于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冷漠型高于恐惧型(P0.01);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够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R2=0.221,P0.001)。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幸福感的差异。方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和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对湖南省130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女教师的综合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F=4.01,P0.05);小学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学教师(F=12.46,P0.01);在友好关系这一维度上,性别和教师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6.93,P0.01);2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F=14.49,P0.01);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F=12.93,P0.01),主要体现在领导管理(F=11.14,P0.01)、工资待遇(F=8.44,P0.01)、自我实现(F=8.11,P0.01)、工作本身(F=9.67,P0.01)、学生家长(F=33.37,P0.01)、整体幸福(F=10.29,P0.01)上;在同事关系这一维度上,性别和教师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6.73,P0.01)。结论:1性别和教师类别是影响教师幸福感水平的因素;2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具有更高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