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探讨未参加丧葬仪式的丧亲者哀伤反应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考察丧葬仪式对于丧亲者哀伤修复的功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13名未参加亲友丧葬仪式的丧亲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丧亲者的哀伤反应体现在情绪、认知、行为、生理四个方面。情绪反应包括遗憾、愧疚与自责、恐惧、愤怒、失落、想念、伤心难过、烦躁、抑郁、震惊;认知反应包括不接受、不孝、重新理解死亡、转变对生者的态度、闯入性思维、迷信信念;行为反应包括哭、缅怀过去、精神自虐、暴力宣泄、绩效降低、家庭冲突增多、人际退缩、回避提示物、私下祭拜;生理反应包括浑身无力、身体不适、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抑郁、多梦。结论:未参加丧葬仪式不利于丧亲者的哀伤平复,丧亲者表现出强烈的遗憾与自责;他们的哀伤反应具有普遍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农村丧亲个体的哀伤反应。方法:选取9名江西东北部某农村丧亲个体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丧亲者的哀伤反应主要为四个方面,情感反应有伤心、想念、舍不得、痛苦、愤怒、无助感、孤独感、内疚、后悔、失落感和平静,认知反应有不相信、不公平、羡慕、反事实思维、闯入性思想、感觉逝者存在和对生命和物质的态度的转变,行为反应有退缩、人际冲突增加或减少以及回避提醒物,生理反应有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和失眠。结论:农村丧亲者的哀伤反应有其普遍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丧亲青少年的哀伤过程,为青少年的哀伤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据理论抽样原则选取18名在青少年时期丧亲(父或母去世)的被访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方法分析数据,运用编码分析软件Atlas.ti 5.0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丧亲青少年的哀伤过程有4个共同主题,即面对生活的巨变、体验丧亲的痛苦与失落、在哀伤中继续生活、重新诠释死亡。共同主题还分别有4个次级主题,即强烈的反应、否认与逃避、生活秩序的骤变、卷入家庭系统的重组;承受告别的痛苦、未完成事件的遗憾、强烈的思念与呼唤、承受死亡的真实;独自哀伤的需要、对哀伤的反思、寻找应对方式、哀伤的反复;将死亡合理化、与逝者建立联结、建立死亡的意义、哀伤的超越与转化。结论:青少年从哀伤到复原需经历四阶段的哀伤过程,其哀伤过程具有独特的阶段特征。对青少年进行哀伤咨询时应引导青少年接纳其哀伤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尊重青少年哀伤的独特性,并同时处理家庭哀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极重灾区妇女创伤后应激症状、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99名妇女(47名地震中丧亲妇女,52名未丧亲妇女)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PCL-C)、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8)进行测查。结果:①)极重灾区妇女PTSD总检出率37.4%,丧亲妇女检出率55.3%,未丧亲妇女21.1%,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79.8%,丧亲妇女检出率为89.3%,未丧亲妇女检出率71.2%,丧亲妇女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未丧亲妇女。文化程度不同的妇女PTSD检出率有显著差异。②总体PCL-C与GHQ-28测量结果之间各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③丧亲状况的主效应显著,丧亲妇女和未丧亲妇女之间创伤后应激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分数均存在显著差异。④丧亲是极重灾区妇女PTSD症状和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丧亲中未完成的事务量表(Unfinished Business in Bereavement Scale, UBBS)在中国丧亲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并初步探索这一群体未完成的事务的特点。方法:采用中文版丧亲中未完成的事务量表、哀伤体验问卷的内疚感与羞耻感两个子问卷、压力生活体验整合量表和延长哀伤修订版问卷对755名丧亲的在读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中文版丧亲中未完成的事务量表的28个条目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2)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原量表的二因子结构。(3)未完成的事务与内疚感、羞耻感和哀伤症状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意义建构呈显著负相关。(4)丧亲中未完成的事务量表中文版及2个子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2、0.938和0.917。结论:中文版丧亲中未完成的事务量表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测量学标准,并在我国丧亲大学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从富士康员工系列轻生事件看企业员工心理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富士康发生的多起员工轻生事件,再次让自杀的话题摆在公众面前。以往,比起大学生来,与他们同龄的企业员工却较少受到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影响企业员工自杀意念和行为选择的因素很多,究个体而言主要有不良应对方式、缺乏社会支持、自杀者自身人格缺陷等多重因素。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防御能力、建立心理档案等来预防员工自杀,保护员工利益。  相似文献   

7.
丧亲人群面临各种心理疾病和生理健康的挑战,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支持或干预一直是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难点。表达性写作(Expressive Writing, EW)作为一种便捷、低成本的心理干预方式,其有效性已在多个领域被证实。对于EW运用在丧亲人群中的干预效果还没有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对该领域的全部实证研究进行回顾,梳理了目前已有的干预范式及对丧亲者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干预结果,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为临床工作者在丧亲人群中运用EW提供参考,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武警官兵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方法对某部队自1983年至2007年自杀的21例官兵进行了自杀原因、自杀方式、结果、发生年份、职务、年龄及其他情况分析。结果①官兵自杀有一定预兆;②恋爱、考学、疾病、人际关系、退伍、经济和社会压力是自杀的主要原因。结论健全部队危机干预体系,实施自杀预防策略,可以减少自杀问题对部队及官兵家庭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信效度比较高的自杀意念量表,调查山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488人。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6%;大学生有无自杀意念与应对方式量表中除合理化因子外(t=2.13,P0.05)、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都有差异性(P0.01);结果还显示大学生不成熟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等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显著影响,P值均0.01。结论对不成熟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及预防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的成因,为大学生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个案追踪法、现场访谈和回顾性分析等方法对2001年以来沈阳地区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大学生自杀案例进行调查。结果 从自杀原因来看,情感挫折占首位,其次是心理障碍,再挺是就业压力,其余分别为经济问题、人际关系、身体丧病、学业压力以及家庭变故等原因也是促使大学生选择自杀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年级来看,自杀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一年级和四年级;从死亡类型来看,多采用跳楼自杀,其次是服毒自杀,在个别方式上有所差异;从季节来看,春季和秋季是多发期。结论 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和各高校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