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期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灶性癫(癎)(EBCC)的临床发作形式,动态脑电图(AEEG)不同类型的改变,追踪临床、AEEG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36例不同年龄、不同发作特点、不同发作类型进行清醒、自然睡眠或药物诱导睡眠AEEG描记.结果: 本组36例临床发作表现多为部分型,AEEG特点;其中21例(58%)局限于一侧的中央-颞区,15例(42%)呈双侧基本以一侧为主的中央-颞区为起搏点播散到额顶区,但仍以中央-颞区波幅最高.结论: 本病6~10岁为多发年龄,AEEG浅睡期阳性率最高,并以中央-颞区为主的散发、阵发单个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间断或连续为发作特点.另外药物治疗比末治疗预后要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期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灶性癫痫(EBCC)的临床发作形式,脑电图(EEG)不同类型的改变,追踪临床、EEG及预后情况。方法:对36例不同年龄、不同发作特点、不同发作类型进行清醒自然睡眠或药物诱导睡眠行EEG描记。结果:本组36例临床发作表现多为部分型,EEG特点;其中21例(58%)局限于一侧的中央—颞区,15例(42%)呈双侧基本以一侧为主的中央—颞区为起搏点播散到额顶区,但仍以中央—颞区波幅最高。结论:本病5~10岁为多发年龄,EEG浅睡期阳性率最高。以中央—颞区为主的阵发单个间断或连续棘尖波或棘尖一慢综合波为发作特点。另外用药治疗比未治疗预后要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录像脑电图(视频脑电图,VEEG)和临床治疗的结果。方法:对139例BECT患儿的脑电图(EEG)表现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2~12岁134例,占总数的96%,13~14岁5例,占总数的4%。只在睡眠中发作122例,清醒和睡眠均发作者15例,仅在白天觉醒时发作者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CPS)3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SPS)34例,继发全身性发作(SGS)42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1例,或兼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发作类型合计22例,无法分类6例。剥夺睡眠后V-EEG描记发现:发作间期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棘(尖)波。经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2~5年后有69例临床完全不发作。结论:BECT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发作间期EEG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中颞区棘(尖)波。睡眠期EEG阳性率显著高于清醒期EEG。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BECT)的价值。方法:使用MB8000型8道AEEG仪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监测的36例BECT患儿的AEE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间歇期常规脑电图(REEG)与AEEG样波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16.15,P<0.001。发作间歇期AEEG睡眠期样波与清醒期样波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184,P<0.05。发作期一侧中央-颞区有样放电(尖、棘波)者26例(72.2%),双侧中央-颞区有样放电者10例(27.8%)。结论:BECT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部分性癫,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癫,具有特殊的发作症状和EEG放电,AEEG睡眠期发作对BECT诊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的价值.方法:使用MB 8000型8道AEEG仪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监测的36例BECT患儿的AEE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间歇期常规脑电图(REEG)与AEEG(癎)样波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16.15,P<0.001.发作间歇期AEEG睡眠期(癎)样波与清醒期(癎)样波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184,P<0.05.发作期一侧中央-颞区有(癎)样放电(尖、棘波)者26例(72.2 %),双侧中央-颞区有(癎)样放电者10例(27.8 %).结论:BECT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部分性癫(癎),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癫(癎),具有特殊的发作症状和EEG放电,AEEG睡眠期发作对BECT诊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4例BECT的临床和同步录像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同步录像脑电图监测(V-EEG)在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4例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和V-EE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组发病年龄为3~10岁。14例发病均与睡眠密切相关。14例发作间期脑电图(EEG)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顶区和(或)中、后颞区棘波或棘慢复合波发放。结论:BECT的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发病年龄尤以学龄儿童为多见,发作间期EEG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顶区和(或)中、后颞区棘波或棘慢复合波发放。  相似文献   

7.
1958年Nayrac和Beaussart首先报道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又称罗兰多(Rolando)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Rolandic spikes)或良性罗兰多癫痫(benign Rolandic epilepsy)或外侧裂发作(Sylvian seizure),患病率为1:1000。1989年ILAE公布诊断标准:临床方面为短暂、单次、部分性发作,以一侧面部运动发作为主,  相似文献   

8.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BECT)患儿的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2例临床明确诊断的BECT患儿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52例患者中,癫癎样波形出现在清醒描记时39例,出现在NREMⅠ—Ⅱ期13例。其中仅出现棘波者31例,尖波者16例,棘、尖波均出现者5例。癫癎样波形仅出现在中央和(或)颞区者43例,除见于中央、颞区外亦散在性出现于其他脑区者9例,其中双额区明显者1例,一侧枕区明显者1例。有2例在清醒描记时出现典型中央颞区棘波,过度换气时出现广泛性双侧同步性3~4 Hz棘慢波综合。结论:大多数BECT患儿有典型的特征性脑电图表现,但少数患儿可出现其它脑电图异常,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体温、年龄和发作次数与 AEEG 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58例小儿热性惊厥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24h-AEE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体温记录139例中,低热组(37.5~38℃)46例,高热组(>39℃)32例,AEEG 阳性率分别为56.5%和18.7%,两者间差异有显著(P<0.01);年龄组:≤2岁34例,5~6岁48例,AEEG 阳性率分别为23.5%和56.2%,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发作次数:首发33例,6次以上51例,阳性率分别为15.1%和56.9%,两者间差异亦显著(P<0.01)。脑电图特征:在清醒状态下不易捕捉到异常波,睡眠尤其浅睡眠期中央区、颞区和枕区可见较多非特异性尖波、慢波节律,个别患儿中央、枕、颞区可呈阵发尖(棘)-慢波放电。结论:FC 患儿发热温度越低、年龄越大、发作次数越多 AEEG 阳性率越高,与体温、年龄和发作次数有密切关系。对低热、大龄、发作次数较多的患儿定期进行 AEEG 跟踪监测,对指导治疗、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10月-2007年10月经临床诊断和AEEG监测的28例LGS进行总结。结果:常规脑电图(REEG)正常8例(25.0%),异常20例(75.0%),临床发作4例。AEEG28例(100%)出现全导暴发高幅1.5—2.5Hz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清醒期2例(7.1%),睡眠期22例(78.6%),清醒期、睡眠期均有4例(14.3%)。临床发作16例(57.1%)。12例睡眠期出现双侧10~12Hz高幅快波节律。AEEG与REEG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作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AEEG清醒期与睡眠期异常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LGS综合征具有特定的脑电图表现,是构成综合征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睡眠中有10—12Hz快波节律,通常提示该病。进行睡眠中脑电图描记是必要的。而AEEG延长了描记时间,弥补了REEG的不足。并通过自然睡眠诱发提高了癫痫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方法对1986年以来确诊的246例患儿的临床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患儿发作间期都有特征性的EEG改变,即在正常的背景活动基础上,中央一中颞区出现成串或单一的高波幅的棘波。这种改变可局限于一侧半球,也可从一侧半球转移至对侧半球或双侧半球。患儿临床上伴面部、半身或全身的强直-阵挛性抽搐。年龄超过15岁后癫痫发作几乎全部停止。结论EEG是诊断本症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中央-颢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的临床及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46例BECT患儿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发病年龄为2.5~12.5岁;31例(67%)的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8例(17%)于睡眠和觉醒时均有发作,7例(15%)只在觉醒时发作;24例(52%)表现为部分性发作,13例(28%)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9例(19%)表现为混合发作和不典型发作.发作间期EEG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颢区尖波或棘波,清醒EEG阳性率为33%,睡眠EEG阳性率为85%.结论:BECT是与年龄相关的癫(癎)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良性癫(癎),认识其临床和EEG演变的特点及规律,可提高对BECT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108例临床明确诊断儿童良性癫癎的患儿进行清醒或睡眠EEG分析。结果:本组患儿EEG显示,棘波或尖波均出现在中央颞区或以颞区为主的部位,清醒时较为局限,入睡后放电频率明显增加,患儿临床发作停止时间要比EEG放电消失的早。结论:儿童良性癫癎是与年龄相关的癫癎综合征,EEG特征对该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及时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对晕厥与癫痫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以昏倒就诊,但常规脑电图(REEG)和心电图(ECG)均阴性的患者做24小时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观察。结果:46例AEEG检测到多次阵发性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等痫样放电而诊断为癫痫,24例诊断为晕厥(心源性晕厥占58.3%,脑源性晕厥占25%,反射性晕厥占16.7%),6例不能定性,16例正常,总阳性率为82.6%。结论:24小时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能帮助鉴别临床以昏倒发作的晕厥与癫痫,并能区分晕厥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期良性癫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的相对改变。方法:对46例临床及脑电图表现符合儿童期良性局灶性癫的患儿,在同一时间进行了常规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电图在中央-颞区有阵发性尖波者,临床发作为单侧面颊部抽动,脑电地形图显示放电多在中央区形成最高电位,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附近传播,不波及其他区域;而脑电图表现为额-中央-颞区频发尖波者,临床发作常常为全身性、运动性发作或发作始于双上肢,脑电地形图则显示放电于前额区形成最高电位,并以此为中心向中央区、前颞区及顶区传播。结论: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的这种相对改变将有助于典型儿童期良性癫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伴有脑电图枕慢波的儿童良性癫痫10例报告王翠欣伴有中央—颞区脑电图棘波灶的小儿良性癫痫(BECCT),是儿童期颇为常见的癫痫,临床上多为部分型发作,脑电图表现为中央—颞区为主的局灶性痫样放电。我院发现10例脑电图中央—颞局灶性放电与双侧枕区爆发性3~...  相似文献   

17.
癫是一组以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脑部疾患。癫的遗传分单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线粒体异常及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等方式。本文就目前已发现有遗传学基础的癫及癫综合征作一综述。1表现为部分性(局灶性)发作的癫1.1伴中央-颞部棘波的儿童良性癫伴中央-颞部棘波的儿童良性部分性癫(be-nign partial epilepsy of childhood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癫综合征,不管治疗与否,在15岁前多停止发作。发作多与睡眠有关,发作时表现为口咽部异常感觉及运动性发作,可有口干或窒息感。运动发作表现为下颌关节不能张开,舌强直性收缩,不能讲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语。肢体抽搐可限于一侧,也可同侧上下肢抽动,常伴有躯体感觉障碍。脑电图表现为背景波正常,在脑中央区或中央颞区有典型的高幅棘波或尖慢波,过度换气或闪光刺激可以诱发。属于复杂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伴年龄依赖的外显率[1]。有作者通过对22例儿童良性癫伴中央颞区棘波家族的连锁分析证实其与染色体15q12有关[2]。1.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8.
对46例BECCT的EEG及BEAM表现进行了对比,发现EEG在中央─颞区有阵发性尖波者,临床发作为单侧面颊部抽动,BEAM显示放电多在中央区形成最高电位,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附近传播,不波及其它区域;而EEG表现为额─中央─颞区频发尖波者,临床发作常常为全身性运动性发作或发作始于双上肢,BEAM则显示放电于前额区形成最高电位,并以此为中心向中央区、前颞区及顶区传播。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迟发性癫Xian发作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迟发性癫Xian发作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人迟发性癫Xian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结果:癫Xian发作的可能因为脑血管病41例(脑梗死30例、脑出血11例),脑肿瘤19例,脑外伤4例,脑萎缩8例。癫Xian发作的类型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8例;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2例,失神发作6例,单纯运动性发作17例,单纯体感性发作7例。脑电图正常7例,异常73例。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活动22例,局限于一侧半球的慢波活动34例,散在或阵发性棘波、尖波或棘慢、尖慢综合波49例。结论: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是老年迟发性癫Xian发作的主要原因。癫Xian发作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脑电图异常率高,主要表现为在弥漫性慢波活动基础上出现癫Xian样放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astaut型特发性儿童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确诊为迟发型枕叶癫痫的15例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随诊并分析其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发病平均年龄为9.1岁,男9例,女6例,临床特征为全部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来就诊,追问病史后,常在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前1~2年有视幻觉、头眼偏斜及偏头痛等症状。简单视幻觉11例(73%),发作性视盲或视力模糊8例(5a%),头痛7例(47%),眼球偏转10例(67%)。发作间期脑电图示枕部导联为主的后头部棘波放电,单侧或双侧枕部导联出现,左右同步或不同步,常为闭眼诱发,睁眼抑制,伴同侧后颞导联棘波活动11例(73%),弥漫性棘波放电3例(20%)。大部分单药治疗有效,部分需要联合用药。13例(87%)服药期间未再出现临床发作,2例服药后发作减少,但不能完全控制发作,其中有4例患儿服药后超过3年以上未再出现临床发作,并有停药后再次复发病史。结论:Gastaut型枕叶癫痫起病较晚,其临床表现较有特征,日间视觉症状突出,大多发作频繁,脑电图以枕导棘波放电为特点,抗癫痫药物控制效果较好,但停药后易复发,其归类为良性儿童癫痫综合征存在一定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