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肠X线检查的价值是提供小肠形态和粘膜异常的资料,正确诊断取决于好的检查技术,传统的钡餐追随检查法对于小肠病变容易忽视,因其钡剂到达小肠时水份吸收一部分,只能呈现部分小肠粘膜影像,加之钡剂通过小肠下段时,上段小肠钡剂易堆积,这样就使小肠一些早期微小病变容易疏漏。如果采用上消化道插管法检查小肠,由于繁锁,费时,手续复杂,又使一些病人难于接受。所以,我们根据上述原因,从1993年元月至1994年6月改用双向低张小肠钡餐双对比造影,观察50例,提高了小肠病变的早期诊断,给病人提供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现将临床操作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双向注气小肠双对比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向注气小肠双对比造影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单对比钡剂小肠造影未见异常,但有腹部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辅以高、低张药物,口服产气粉胶囊及硫酸钡加经肛门逆行注入空气进行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68例小肠造影患者中,62例成功地用该方法进行了造影检查,造影失败6例.62例中发现病变21例,阳性率34%,病理及临床资料证实17例,阳性符合率81%.结论:(1)本项检查简便易行,对小肠黏膜形态及病变特征的显示明显优于传统口服钡剂造影.(2)对小肠腔内及肠壁受累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病变起自肠壁且向腔外生长者需结合B超及CT方能做出诊断.(3)不能应用高、低张药物和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用此法检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小肠疾病比较少见,特别是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约占胃肠道肿瘤的3%~6%,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较理想的检查手段,易漏诊,诊断较困难。目前,在诸多检查方法中,插管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小肠病变检查方法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插管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小肠病变的直接和间接征象,为小肠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佐证,本文收集了52例插管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西沙比利在小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3 0例小肠双对比造影中一次服用西沙比利2 0mg。 结果  3 0例中 ,服钡后 2 0min内完全充盈小肠的 2 9例 (占 96.7% )。 2 1例发现小肠病变 ,服药后 60min服钡剂最佳 ,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 西沙比利是一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促胃肠动力药 ,应用于小肠双对比造影中 ,能缩短检查时间 ,减少检查次数及X射线对病人的损害 ,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简便有效的小肠病变检查方法,提高克罗恩病的检出率。方法用浓度为20%-30%的稀钡2000-3000ml口服,观察小肠黏膜及结肠,诊断克罗恩病。结果用改良的快速小肠双对比法更能准确发现克罗恩病的节段性、非对称性病变,卵石征,纵行溃疡X线征象。结论快速小肠双对比法是有效的观察小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欣  陈福真 《临床》1997,4(1):21-22
本文报道中山医院血管外科1995年6月至1995年12月18例36条肢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检查平面包括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Go动脉及其三个分支,同时作踝肱指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动脉造影和手术探查所见(两者结果完全一致)作黄金标准,结果发现:82个动脉节段有79个MRA和动脉造影术中所见相同,符合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于小肠曲折冗长,一直缺乏有效检查手段。小肠病变以隆起性病变为主,目前影像学检查以小肠双对比造影为主,近年随着多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仿真内镜在空腔脏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两者的价值比较需要进一步明确。目的:评价CT仿真内镜与双对比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取离体猪小肠标本,于内壁模拟大小分别<5mm及5~10mm,10~15mm类圆形隆起性病变,先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CT仿真内镜成像,然后进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由资深医生采用单盲法评价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自信度及正确率。结果与结论:对标本<5mm组的病变,小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自信度级别优于CT仿真内镜技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较大病变的小肠息肉,两种诊断方法的自信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T仿真内镜与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对小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各有优势,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由于小肠曲折冗长,一直缺乏有效检查手段。小肠病变以隆起性病变为主,目前影像学检查以小肠双对比造影为主,近年随着多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仿真内镜在空腔脏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两者的价值比较需要进一步明确。目的:评价CT仿真内镜与双对比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取离体猪小肠标本,于内壁模拟大小分别〈5mm及5-10mm,10-15mm类圆形隆起性病变,先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CT仿真内镜成像,然后进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由资深医生采用单盲法评价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自信度及正确率。结果与结论:对标本〈5mm组的病变,小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自信度级别优于CT仿真内镜技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c0.05)。而较大病变的小肠息肉,两种诊断方法的自信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T仿真内镜与小肠双对比造影检奁对小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各有优势,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低毫安X线诊断机(200—500mA)做胃肠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的能力和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1984—2005年资料齐全接受胃肠X线检查患者共计638例,其中常规钡餐检查214例,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424例,其中两种方法都进行了检查的214例,检查的范围从食管入口至十二指肠蔡氏韧带,将两种检查方法的造影摄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钡餐检查的214例中,阳性率为33.64%,低张气钡双重造影424例中,阳性率为72.64%。先做常规钡餐检查,隔10~20天再做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的214例中,阳性率为64.49%,阳性率提高30.85%。本组患者638例,阳性380例,总阳性率为59.56%。结论目前钡餐对胃肠道的检查仍然是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应用低毫安X线机熟练开展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检出阳性率和诊断疾病准确率均较高,是其他检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很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伟民  刘静  吴云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1):1028-1029
目的评价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和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患者行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多排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 26例中,腺癌13例,间质瘤7例,腺瘤3例,淋巴瘤2例,神经鞘瘤1例。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发现10例,检出率37.5%;CT检出率100.0%。结论多排螺旋CT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目前检查小肠肿瘤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双对比造影诊断上胃肠道肿瘤的价值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在当前医疗过程中是否对上胃肠道肿瘤仍为基本的诊断手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1997年来我院临床初诊为上消化道疾病并作双对比造影检查的11840病例,其中胃镜及活检阴性的肿瘤59例,评价双对比造影对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检出肿瘤总数为3443人次,检出率29.1%,其中恶性肿瘤3435例,占肿瘤的99.7%,包括食管癌2708例(78.9%),胃癌701例(20%),十二指肠空肠近段肿瘤34例(1%)。早癌55例,检出率1.6%,多重癌17例,为0.5%。临床内镜及活检阴性的59例肿瘤中,食管癌17例,贲门癌20例,浸润型胃癌11例,溃疡性胃癌5例,空肠癌6例,其中被钡剂双对比检查诊断57例,准确率97.8%。结论:双对比造影仍然是上胃肠道肿瘤敏感的诊断技术,尤其对粘膜下浸润,以管腔狭窄为主的病变以及胃贲门、空肠近侧段的肿瘤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胃镜下插管小肠双重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疾病的检出率随着胶囊内镜、双气囊套管小肠镜的应用而提高,但由于经济、操作等原因胶囊内镜、双气囊套管小肠镜还不能普及。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仍是诊断小肠疾病的最常用方法,传统采用导管法小肠灌肠造影,由于该方法操作烦琐,插管成功率低,临床上难以推广。我们自1998年起...  相似文献   

13.
小肠是消化道X线检查较困难的部份,7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小肠插管钡剂灌注双对比造影法(简称灌注法),虽较传统的“跟踪观察”检查法(简称传统法)有一定优点,亦存在不少缺点。为寻求方法简便,肠道及粘膜显示良好,且易为病人所接受的小肠检查方法,我院自1988年3月至1990年6月探索应用“小肠钡餐、双向充气双  相似文献   

14.
詹欣喜 《临床医学》2004,24(8):11-11
贲门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已引起高度重视。应用胃双对比造影提高了早期贲门癌的检出率。现就本院近年来经胃双对比造影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的15例(其中3例X线检查漏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崔丽  朱习琴  曲艳静  孙燕  李艳红 《护理研究》2002,16(10):587-587
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简称隐疝 ,由于其症状及体征隐晦 ,常诊断不明。疝囊造影术是目前用于诊断隐疝的有效手段 ,可为临床治疗和手术设计提供可靠依据[1] 。由于该项技术属创伤性检查 ,加强对病人的护理工作是保证造影顺利完成和减少副反应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5年 9月— 2 0 0 2年 2月共治疗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病人 35 8例 ,对怀疑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 44例病人施行疝囊造影术 ,其中男 43例 ,女 1例 ,年龄 16岁~ 48岁 ,平均 2 2 .4岁。病程 1个月~ 18个月 ,平均 4.2个月。明确诊断 31例 ,均由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6.
小肠血管畸形临床上较少见 ,却是小肠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小肠在腹腔内位置较游离 ,活动度大 ,长而纡曲 ,常规X线和内镜检查又难以发现病变 ,诊断颇为困难。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 ,本文搜集了本院自1995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 ,经急诊血管造影(DSA)诊断和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合并出血25例 ,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4例 ,女性11例 ,年龄29~72岁 ,平均年龄48.2岁。病史最长7年 ,最短0.5h。24例以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1例急性大出血者以大量便血伴呕血(出血量>1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各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良、恶性胃溃疡的X线表现。结果230例良、恶性溃疡,其中良性溃疡149例(64.8%),恶性溃疡81例(35.2%)。结论胃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输卵管造影155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5年7月~2001年7月本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3700多例 ,作者对资料完整的15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原发不孕552例。年龄20~41岁 ,平均26岁。不孕时间1~14年 ,平均2.9年。继发不孕1000例 ,年龄20~42岁 ,平均27岁。不孕时间1~10年 ,平均3.0年。人流1~6次 ,平均1.5次。1.2方法(1)经净3~7d行造影术 ,术前常规妇科、B超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造影剂选用76%泛影葡胺针10mL(皮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内镜(DBE)在诊断小肠间质瘤中的价值,并比较DBE结果与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法(MSCTE)。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2例经DBE检查确诊为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和不完全小肠梗阻。62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原发于十二指肠者6例,空肠34例,回肠22例;发生远处转移者4例。58例局限性小肠间质瘤中,极低度危险者1例,低度危险者49例,中度危险者3例,高度危险者5例。62例患者经DBE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57例,诊断率达91.9%;23例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法(MSCTE)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20例,诊断率达87.0%。58例局限性病变患者手术完全切除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有2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DBE和MSCTE对小肠间质瘤均有较高的诊断率,两者结合有助于小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消化内镜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不仅是目前国内胰胆疾病的可靠诊断手段,而且是胰胆疾病内镜治疗的重要途径^[1]。通过简单明了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明确ERCP造影检查的目的,了解检查方法,主动按照检查要求配合检查,克服检查中的种种不适,提高ERCP检查的成功率。我院内镜室自2001年10月~2002年6月进行诊断性ERCP术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