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动脉灌注及栓塞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选择性动脉灌注及栓塞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头颈部肿瘤进行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插管,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化疗药灌注或灌注加栓塞,联合放疗或手术治疗。结果 43例总有效率(CR+PR)为86%,其中完全缓解(CR)8为9例。结论:对头颈部肿瘤进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及栓塞并联合放疗及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肝动脉内化疗加碘油乳剂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105例原发性肝癌,共行230次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送入5F或6F肝导管超选择至肝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加碘油乳剂和明胶海绵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105例原发性肝癌1~2年生存率为38%,单结节巨块型和富血肿瘤疗效(1~2年生存率48%)好于多结节弥漫型及乏血肿瘤(1~2年生存率1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栓塞微粒球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方法:对62例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行选择性供血动脉造影,确定为富血供肿瘤后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栓塞术,先行联合化疗药物灌注,再用栓塞微粒球经微导管超选择性栓塞病灶供血动脉。结果:62例患者中供血以支气管动脉为主者54例,以其它动脉为主者8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率为82.3%(51/62)。结论:栓塞微粒球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学一免疫疗法治疗脑胶质瘤是在全身肝素化下,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至眼动脉分支以上或至肿瘤供血动脉开口处,注入化学药物(ACNU)和TIL/IL-2(被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一2)。它集介人疗法、化学疗法和免疫疗法于一体,能有效地增加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和被激活的淋巴细胞的数量,最大限度地杀伤胶质瘤细胞,是治疗脑胶质瘤的有效新途径之一。我们1996年8月~1997年12月,对34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化学一免疫治疗,经护理的配合,治疗顺利,疗效显著,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三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超选择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14例经CT和CTA诊断并为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侧颈内、外动脉血管造影.肿瘤均为颈外系统供血,术前使用300~510 μm多聚乙烯醇颗粒(PVA)及明胶海绵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栓塞后1~3天行手术切除.结果 14例患者,其中颌内动脉分支供血9例,颌内动脉和咽升动脉分支供血5例.所有患者颈外动脉供血分支用Cobra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栓塞后,13例肿瘤染色完全消失,1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无临床并发症出现.结论 术前血管内超选择栓塞供血动脉是治疗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颅内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加超选择灌注VM-26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颅内恶性肿瘤病人先行颅内手术,再采用Magic导管技术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或肿瘤区供血动脉,以一定的速率灌注一定剂量的VM-26,并作CT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超选择灌注VM-26可使肿瘤病灶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73.7%病人瘤体缩小明显,临床症状改善也较为显著.半年生存率达68.4%.结论:采用先手术切除后加VM-26局部灌注化疗,可以较显著缩小肿瘤病灶体积,改善临床症状以及延长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时间,并减少眼部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滋养叶细胞肿瘤的介入治疗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5-11~2006-11,我科共介入治疗滋养叶细胞肿瘤22例,其中恶性葡萄胎18例,绒毛膜细胞癌4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2.5岁。以介入技术的经导管肿瘤供血动脉灌注或经导管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以Seldinger穿刺技术穿刺单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4~5F血管鞘后,引入4~5F特选导管行肿瘤供血血管超选择,超选成功后造影证实肿瘤染色后,视肿瘤染色情况行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恶性葡萄胎病人化疗药物以5-Fu(单次用量不超过1.0g)为主,绒毛膜细胞癌病人以5-Fu+甲氨蝶呤(单次用量5-Fu不超过1.0g,MTX不超过100mg)。需要行经肿瘤供血血管栓塞的病人以超液态碘化油(5.0~10mL)+表阿霉素(40mg)+5-Fu(1.0g)+顺铂(100mg)(或MTX50mg)乳化。结果 22例病人以介入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1次性治愈的15例(恶性葡萄胎12例,绒毛膜细胞癌3例),其余7例行2次灌注好转治愈的5例,2例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后好转。结论 滋养叶细胞肿瘤的介入治疗疗效确切,见效快.创伤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石教华  余开湖  杨德平 《当代医学》2009,15(29):558-56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寄生性供血情况,提高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本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寄生血管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30例患者共见32条肝外寄生血管,其中膈下动脉(10/32),肠系膜上动脉(8/32),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胃网膜动脉(6/32),胃左动脉(4/32)占多数。5条寄生性血管因细小迂曲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插管只给予化疗灌注治疗,其余27条寄生血管均行超选择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一月后复查,CT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完全。结论原发性肝癌寄生性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认识原发性肝癌寄生性供血的特点及规律并进行双重血管栓塞,能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胃癌肝转移的化疗和化疗栓塞,评价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81例胃癌肝转移,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胃动脉造影及化疗和化疗栓塞后再行肝动脉造影,观察肝转移瘤血供类型,并进行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和化疗栓塞。结果 富血供转移15例(18.52%),有效率86.67%;少血供转移66例(88.48%),有效率48.48%,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富血供中位生存期11个月,少血供中位生存期7个月。结论 动脉内灌注化疗及化疗栓塞对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有效,富血供的胃癌肝转移治疗效果较少血供的胃癌肝转移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2例,男9例,女13例。对2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一次或分次输注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碘油聚积于肿瘤内,肿瘤血管消失,供血动脉闭塞,1~6个月后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50%以上者15例,不足50%者7例。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简单、有效、其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治疗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9例颅内恶性肿瘤眼动脉远端超选择性化疗谢冬根,彭云英(解放军第184医院)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和应用,经肿瘤供血动脉直接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颅内恶性肿瘤已日益被广泛采用和受到重视。现将颅内恶性肿瘤眼动脉远端超选择性化疗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供血特点对介入治疗选择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58例盆腔肿瘤(男12例,女46例)年龄23岁~63岁,分别作双侧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观察盆腔肿瘤的供血,行供血动脉选择性插管灌注栓塞治疗.化疗药物为阿霉素类、卡铂、5-Fu、MMC,栓塞剂主要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58例盆腔肿瘤中,54例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血管主要供血,仅少数病例是髂外动脉参与供血.并对52例妇科盆腔肿瘤及4例骶(尾)部肿瘤行肿瘤主要供血血管选择性灌注栓塞治疗,介入治疗术后所有病例均有全身情况改善,症状减轻,20例宫颈癌得以二期手术切除,4例子宫大出血得以控制;4例骶(尾)部肿瘤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栓后手术切除清楚,出血量减少。结论:盆腔血管解剖和肿瘤血管特点,是介入治疗选择基础,可作为盆腔肿瘤急诊止血症状,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晚期胃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晚期胃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有效率为92.11%(35/38〉;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84%(33/38)、52.63%(20/38)、21.05%(8/38)。结论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 对本组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癌肝外供血动脉探查,分别超选择插管及化疗栓塞(TACE).结果 25例患者共见27条肝外供血动脉,其中膈动脉供血7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10例,两者占多数.22条肝外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插管和化疗栓塞术,其余5条因未能超选择插管而只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外动脉供血支选择性栓塞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38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双侧髂内动脉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及供应肿瘤的小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显效9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8.9%。表明选择性介入化疗直接向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浓度高,副反应轻,疗效好,为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一步手术或放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癌膈下动脉开放的DSA表现及高度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34~67岁,全部为原发性肝癌。行膈下动脉造影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对向肿瘤供血的膈下动脉分支行栓塞化疗。结果肝脏肿瘤均位于肝脏上部,接近膈肌或/和肝包膜。膈下动脉造影均为膈下动脉以终末支方式参与肿瘤供血,栓塞治疗成功。结论膈下动脉是中晚期肝癌的重要供血侧支动脉,认识其供血特点并正确处理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经介入治疗后肿瘤存活区的CT表现及血供情况,旨在为介入治疗后选择再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240例HCC患者共计288个病灶,经肝动脉灌注碘化油栓塞术(LP-TACE)介入治疗后均行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根据双期增强扫描不同时期的强化表现,统计各血供类型所占的比例,并对比介入治疗前后肿瘤血供情况。结果 1经介入治疗后的肿瘤存活区的CT平扫表现为:肿瘤内均可见不同形状及程度的碘化油沉积,存活区均为低密度,CT值为(37.29±5.40)Hu;2肿瘤存活区肝动脉供血型119例(49.58%)、门静脉供血型9例(3.75%)、双重供血型101例(42.08%)及少血供型11例(4.58%);3介入治疗后门静脉供血型例数19例、肝动脉供血型199例、少血型22例,门静脉供血比例为8.72%(19/218);介入治疗后门静脉供血型例数115例、肝动脉供血型120例、少血型5例,门静脉供血比例为48.94%(115/235),治疗后门静脉供血比例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介入治疗后HCC存活区血供类型以肝动脉供血型及肝动脉、门静脉双重供血型为主,而单纯门静脉及少血供类型较少;介入治疗后门静脉对肿瘤存活区的供血显著增加,从而为介入治疗后采取再治疗的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检塞(BAE)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对35例肺转移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对支气管动脉供血的肿瘤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碘化油检塞或对少血供转秽瘤行支气管动脉灌注。③结果35例97枚结节中70枚(72%)血供来源于支气管动脉,且肿瘤越靠近内、中带。支气管动脉供血越丰富;行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完全缓解(CR)30枚,部分缓解(PR)25枚,无变化(NC)10枚。进展(PD)5枚,总有效率78.6%。27枚少血供病灶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CR3枚,PR5枚.有效率29.6%。④结论肺转移瘤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对支气管动脉供血肿瘤行碘化油栓塞治疗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多血管动脉化疗栓塞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76例胃癌患者行多血管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栓塞(GAE)治疗;对照组176例胃癌患者行多血管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两组化疗药物均为羟基喜树碱20—30mg、5-氟尿嘧啶750-1000mg、奥沙利铂150-200mg;治疗组栓塞用6-15ml碘化油+羟基喜树碱10mg制成乳剂栓塞,并用350-560um明胶海绵颗粒适量栓塞肿瘤供血动脉。28天CT和胃镜联合观察肿瘤大小及主要临床表现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晚期胃癌多血管灌注化疗栓塞近期临床总有效率100%,使用实体瘤评价方法评价其有效率为70.1%;对照组晚期胃癌多血管灌注化疗近期临床总有效率49.2%;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未见胃壁坏死、穿孔、胃癌瘤溃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晚期胃癌的多支供血动脉化疗栓塞与多支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术都是安全的、且晚期胃癌的多支供血动脉化疗栓塞疗效更显著。在进行晚期胃癌介入治疗时,应尽量采用多血管灌注化疗栓塞,以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介入治疗中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和  李军  王运杰  张俊丽 《当代医学》2010,16(17):318-3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动脉供血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 46例患者共见49条肝外动脉血管,其中右膈动脉(18/49)和肠系膜上动脉(15/49)占多数。6条肝外动脉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43条肝外动脉均行超选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动脉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癌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