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特征,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和分类标准,将180例学习障碍儿童分为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和混合学习障碍三个亚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消测验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对阅读障碍型、数学障碍型、混合学习障碍型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认知行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各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的全量表智商、记忆商和数字划消得分均显著降低(P<0.01),Conners量表总分均显著增高(P<0.01).学习障碍不同亚型之间比较,可见混合学习障碍型儿童的全量表智商[(80.65±6.62)]、记忆商[(82.11±6.72)]和数字划消得分[(83.55±12.02)分]均最低(P<0.01),Conners量表总分[(39.22±11.53)]最高(P<0.01).[结论]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均存在认知行为功能损害,混合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受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少年学习障碍的认知特征及非智力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修订版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对深圳市城区小学及初中学生进行了测评分析。结果:学习障碍筛出率12.20%,其中男17.00%,女7.30%,比例2.3:1,性别差异显著;PRS分析发现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听理解及社会行为两大能区;非智力因素对学习障碍的发生影响重大。结论:学习障碍的预防和矫治要制定个性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471名城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小学生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对照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工具为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自编的行为情绪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徐州市城区四所小学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结果 发现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小学生58人,检出率为12.31%,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集中出现的儿童行为问题有多动、分裂样、攻击性行为、社会退缩。骄惯、任性、缺少锻炼现象较普遍。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影响小学生行为和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可能为:孩子与父母间不良的依恋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差、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家庭养育方法不当等.减少和预防儿童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的发生必须重视提高父母素质和改善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视觉认知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有效地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于两组儿童(学习障碍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进行儿童韦氏智力测试、视觉分辨能力测试,视觉-运动整合能力测试以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分析二组儿童的视觉认知特征。结果 与正常组儿童相比,学习障碍组儿童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三项智能分均值都远低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进一步比较了视觉相关因子,尤其在译码分项目上,LD儿童较正常儿童薄弱,两者的差距达到了37%。 LD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视觉运动整合(VMI)的分值分别为:93±16和1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组儿童的视觉分辨失误率平均秩次为62.76,显著大于对照组31.18(P<0.001)。在5个不同的空间频率刺激下,LD组儿童的棋盘格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的P100波的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虽具备正常的认知能力,但在视觉认知能力方面仍较正常儿童薄弱。应对这类儿童进行多方位的视觉认知能力的评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学习障碍儿童自我意识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学习障碍儿童进行系统的认知行为干预12个月,干预前后,采用韦氏记忆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数字划消测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测评,以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儿的认知行为特征和自我意识水平。【结果】干预后,患儿的记忆商、智商、数字划消得分和自我意识水平均显著提高,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得分显著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能力,重塑患儿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6.
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儿童学习障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听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儿童学习障碍的效果。方法:对26例学习障碍儿童采用系统化的视、听认知训练方案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进行综合干预,治疗前后分别运用学习障碍儿童视、听认知训练软件、Conners量表父母症状问卷(PSQ)评估,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接受治疗的学习障碍儿童在治疗后的认知训练测验正确率有明显提高(P<0.01),Conners量表PSQ各因子分明显降低。结论:视、听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能有效地治疗儿童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7.
学习障碍儿童视-听认知训练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视、听认知训练方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有效治疗学习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对26例学习障碍儿童采用系统化的视、听认知训练软件进行训练,并辅以心理指导干预,治疗前后分别用训练软件评估系统和Conners’量表父母症状问卷(Parents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治疗的学习障碍儿童在治疗后的认知训练测验正确率有明显提高(P〈0.01),Conners,量表PSQ各因子分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视、听认知训练软件方法结合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某些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儿童学习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能力、个性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探寻学习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筛查出可疑学习障碍儿童81例,并对其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用)和Adenbach儿童行为表(CBCL,家长用)评价其个性和行为问题。结果学习障碍儿童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与内外倾性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34,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越高个性越外倾,反之个性越内倾;言语得分与多动、攻击性得分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51,言语得分越低越多动、攻击性越强;精神质得分与多动得分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49,精神质越高越多动。结论改善言语能力和非言语能力可能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外倾性,培养言语能力可能减轻学习障碍儿童的多动和攻击性行为,缓解高精神质可减轻其多动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非言语型学习障碍(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NLD)儿童认知方式与行为特征,探讨影响NLD发病的因素。 【方法】 对符合ICD-10和DSM-III筛查诊断标准31名NLD儿童、24名言语型学习障碍(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VLD)儿童和40名正常儿童,采用镶嵌图形测验(EFT)和棒框测验(RFT)测量认知方式,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量行为问题。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 【结果】 NLD儿童的EFT的不同难度的三部分成绩和总成绩都比正常对照组儿童得分低(P<0.01),而VLD儿童仅总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NLD儿童RFT的偏差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和VLD儿童(P<0.05),但VLD儿童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LD男童的社交能力和学校学习情况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VLD男童亦表现出同样的问题;NLD男童各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男童,在分裂样、抑郁、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方面也比VLD男童得分高。 【结论】 NLD儿童认知方式以场依存性为主,其行为问题亦比正常儿童和VLD儿童突出。  相似文献   

11.
学习障碍儿童自我意识及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学习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及行为问题状况,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市某小学一~六年级的儿童560名采用学习障碍筛查表和瑞文智力测验,并根据主要课程学习成绩筛出学习障碍儿童35名.选取与学习障碍儿童同年龄、同性别、同班级的学习成绩中等、优秀儿童各35名为对照组,对儿童进行自我意识、行为问题方面的调查.结果方差分析显示,LD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6个因子分及总分显著低于一般组和优秀组儿童,LD组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方面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组与优秀组.结论学习障碍儿童较正常儿童表现为自我意识不良,且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习障碍儿童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LD)儿童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对改善LD儿童心理行为的效果评价。方法 分设干预组,LD对照组,学业一般组,学业优秀组。对各组儿童进行厌学情绪,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测定,并对干预组儿童进行2年心理辅导干预。结果 LD儿童和学业一般,学业优秀儿童在厌学情绪,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心理健康测量总分的差异有显意义(P<0.05),均分结果显示LD组>学业一般组>学业优秀组。心理辅导后,干预组儿童在大学套学情绪,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心理健康测量的总分均明显下降,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居住环境,活动机会性,社会心理状况,社会环境状况,生活质量总分则显提高,且心理辅导前后差异有显意义(P<0.01);干预组与LD对照组比较,在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方面的上述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意义(P<0.05)。结论 LD组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有助于改善LD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结构、生活质量、家庭环境状况与正常儿童的差异,为心理咨询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儿童少年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90对L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智商、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采用自拟家庭环境问卷调查他们的家庭环境状况。结果LD组儿童的知觉辨别能力、类同比较能力、比较推理能力、系列关系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得分及智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P〈0.01);LD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总量表分和认知及情感成份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1),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和焦虑体验的得分亦低于对照组儿童;LD组儿童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且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人际关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结论LD儿童智力结构存在缺陷,主观生活质量较差。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LD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了解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对苏州地区一~六年级小学生 2 1 87名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用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的高亲密度会降低男性儿童 5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高矛盾性会增加小学男生 4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女生家庭环境的高亲密度会降低 5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高矛盾性会增加小学女生 5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必须重视家庭环境各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功能的差异,为心理咨询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合肥市某小学学习困难和学习正常儿童各55名进行测评,比较2组儿童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功能的差异。结果学习困难组儿童知觉辨别能力、类同比较能力、比较推理能力、系列关系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得分及智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而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学习困难组儿童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等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习困难儿童推理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而行为问题、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6.
单纯多动症与伴对立违抗患儿智力和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伴与不伴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力和行为的差异,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BCL)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CR)对单纯多动症患儿37例和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的多动症患儿22例进行评分和对比分析。结果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组患儿的总智商、言语和操作智商及填图、积木、拼图3个分测验评分均低于单纯多动症组;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组行为量表违纪、攻击行为和外化性问题评分高于单纯多动症组患儿。结论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的智商较单纯多动症患儿低,提示共病组存在更为明显的大脑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存在更加严重的违纪、攻击及外化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自我概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自我概念及其自我概念对行为问题的影响,以便为矫治儿童行为问题,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分别测查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自我概念,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1.07%,自我概念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存在年级主效应.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焦虑、合群分量表得分存在性别主效应.自我概念因子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学龄儿童的自我概念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焦虑、合群等自我概念因子对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异常与血铅的关系,为防治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2所小学9~12岁的学龄儿童404名为对象,采指端末梢血40μL,血样经消化、离心,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铅含量。同时采用父母填写的Achen-bach(CBCL)儿童行为量表测查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81.2μg/L,男生血铅水平及铅中毒人数显著多于女生,行为异常组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明显高于行为正常组。结论铅对男童的危害高于女童,高血铅与儿童行为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成功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的关系,方法:选取太原市3所小学419名6-11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感觉统合检核表及环境于正常组儿童,男女儿童共有的6个行为因子与感觉综合各项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觉统合中触觉过分防御,前庭失衡,学习能力不足是影响儿童行为总分的显著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之间关系密切,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愈差,愈易发生行为问题。预防与早期干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可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