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癌组织中脱-γ-羧基凝血酶原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量分析癌组织和非癌组织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的浓度,探讨它们在血清DCP升高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定量测定41例肝癌患者血清、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DCP的含量.结果:癌组织DCP浓度平均为84447.7(7.1-2098623.7)mAU/g,非癌组织DCP浓度平均为888.1(0-23299.2)mAU/g.细胞膜上的DCP浓度明显高于细胞质中DCP浓度(P<0.001),癌组织DCP浓度明显高于非癌组织(4926.5vs195.2mAU/g,P<0.001).血清DCP浓度对数与癌组织DCP浓度对数(P=0.019)、非癌组织DCP浓度对数(P=0.020)均存在明显相关性,癌组织DCP浓度对数和非癌组织DCP浓度对数间也存在相关性(P=0.011).HCV感染的肝癌组癌组织和非癌组织DCP浓度均明显高于HCV感染阴性的肝癌组(6336.6vs1799.1mAU/g,248.0vs102.5mAU/g,P<0.05).门脉浸润的肝癌组癌组织DCP浓度明显高于没有门脉浸润的肝癌组(P=0.028),而肝静脉浸润组癌组织DCP浓度明显低于无肝静脉浸润组(P=0.042).伴有肝内转移的肝癌组非癌组织DCP浓度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P=0.023).结论:癌组织产生过量DCP是肝癌血清DCP的主要来源,是一预后标志物,但肝癌血清DCP浓度是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产生DCP浓度的整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3.
脱γ-羧基(异常)凝血酶原(DCP)是一新发现的肝细胞癌(HCC)标志物。1984年Liebman等报告约90%HCC患者血浆中含有DCP。此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例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大量腹水患者,传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筛查指标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阴性,但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升高达正常值的48倍,最终通过影像学确诊为HCC并腹膜转移。提示DCP在HCC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弥补AFP在HCC筛查的不足,尤其是酒精性肝病导致的HCC。 相似文献
5.
6.
7.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6)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肝病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诊断HCC组56例,非HCC组26例。罗氏cobas~? e 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AFP,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IVKA-Ⅱ。全部患者接受MR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各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结果 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为34.5(4.5,594.9) ng/ml和63.5(25.0,2082.0) Mau/ml,显著高于非HCC组[分别为3.4(2.2,11.6) ng/ml和23.0(18.8,28.0) Mau/ml,P0.01];血清AFP、PIVKA-Ⅱ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单独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15和0.907;在单项诊断HCC时,血清AFP和PIVKA-Ⅱ的最佳临床诊断截断点分别为14.4ng/ml和40.5 Mau/ml,其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4.3%、84.6%、67.4%和62.5%、100.0%、74.4%,Gd-EOB-DTPA增强MRI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9%、88.5%、91.5%,以Gd-EOB-DTPA增强MRI诊断的效能最高;采用联合试验Ⅰ诊断HCC,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61.5%,准确率为86.6%,采用联合试验Ⅱ诊断HCC的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50.0%。联合试验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但降低了灵敏度。结论应用血清AFP和PIVKA-Ⅱ检测联合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可提高诊断HCC的效能,综合应用三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HCC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c fms癌基因异常表达规律及结构变化 ,探讨其异常激活机制与点突变在肝癌中的关系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取病理学证实的同一人份肝癌及癌旁肝组织 30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2 .5岁。正常肝组织 5例 ,胎肝组织 5例。2 .选择c fmscDNA第 386~ 40 8位氨基酸间亲水性密集片段 ,以固相法合成多肽 ,经高效液相色谱仪纯化后 ,致敏新西兰兔 ,制备抗c fms癌基因抗体 ,免疫印迹法检测抗体效价为 1∶12 0 0。3 .按免疫组化法 (ABC法 )进行组织标记。4.提取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的肝癌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4-3-3基因家族成员表达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用TRIzol一步法提取肝癌组织、硬化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总RNA并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的cDNA探针与含有14-3-3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芯片杂交,用GenePix Pro3.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不同病变肝组织中该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差异,行半定量RT-PCR对结果进行验证并探讨差异表达基因的临床意义.结果:在肝癌组织中14-3-3基因家族成员呈差异表达,其中14-3-3γ在肝癌组织中明显下调,与肿瘤包膜的完整性相关.14-3-3η在肝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与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14-3-3γ与14-3-3ηmRNA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γ=-0.403,P<0.05).结论:14-3-3基因家族调控机制的紊乱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其中14-3-3γ和14-3-3η与肝癌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不同肝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手术或肝穿刺患者61例,其中肝癌30例,肝硬化患者23例,正常肝组织8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组织Ezr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肝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的肝癌组织;肿瘤直径大于3cm的肝癌组织Ezr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小于3cm的肝癌组织;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Ezr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结论Ezrin的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TAT3和p-STAT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90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特征参数之间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进行曲线间比较;运用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STAT3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而p-STAT3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STAT3和p-STAT3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与卫星灶(P=0.033,P〈0.01)、血管浸润(P=0.046,P〈0.01)及AJCC分期(P〈0.01,P〈0.01)有关,与患者的性别(P=0.280,P=0.403)、年龄(P=0.432,P=0.844)、肿瘤大小(P=0.762,P=0.161)、肿瘤数量(P=0.301,P=0.326)、肿瘤的分化程度(P=0.753,P=0.910)及甲胎蛋白(P=0.441,P=0.0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织中STAT3和p-STAT3蛋白高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结论 STAT3和p-STAT3蛋白可能参与了肝癌的浸润转移,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肝癌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肠钙粘连蛋白(LI—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不同类型肝癌组织和5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LI—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和相关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例肝癌组织中LI—cadherin阳性表达39例,总阳性率为55.7%,5例正常肝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LI—cadherin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结论LI—cadherin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生、转移和浸润有关,LI—cadherin可能成为诊断肝癌发生、转移及临床分期的新生物学标志物,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其发生、发展是由于环境、遗传和生活环境等因素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原癌基因、抑制抑癌基因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调所致.NPRL2(nitrogenpermease regulator-like 2)是新发现的人抑癌基因,位于人基因组3p21.3区域[1].它通过多个途径抑制肿瘤的形成,而其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3].其表达量与癌组织大小、血清人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水平密切相关[3].本研究选取肝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肝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PRL2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了解NPRL2基因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肝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Glypican-3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Glypican-3(GPC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CC患者27例和肝良性病变患者28例的术前1d空腹血清及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GPC3蛋白,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标本中GPC3的表达情况.结果:27例HCC患者HCC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肝组织中GPC3蛋白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81.5%,0%和0%(HC:23.4689,P<0.001),术前血清中GPC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5.6%;28例肝良性病变患者组织和血清中阳性率均为0%;GPC3蛋白对HCC诊断的敏感性为55.6%,特异性为100%,误诊率为0%.HCC患者血清中GPC3蛋白表达与其瘤体大小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HBsAg及AFP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PC3蛋白在HC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对诊断HCC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northern杂交分析60例原发性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TEN mRNA及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TEN在原发性肝肝癌中的意义。结果 PTEN蛋白明确定位于肝细胞胞浆内。60例HCC的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48.3%(29/60),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100%)。PTEN蛋白在肝癌组织内的表达阳性率与肝癌的病理学分级、有无癌栓有关,PTEN蛋白在肝癌组织的Ⅰ~Ⅱ级、Ⅲ级、Ⅳ级的阳性率分别为84.0%、23.8%、21.4%,无癌栓形成组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5.56%,有癌栓形成组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26.7%。Northern杂交显示,PIEN基因在肝癌细胞内存在四个转录子,其大小分别为5.5、4.4、2.4、1.8 kb。患者肝癌组织内PTEN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PTEN 5.5 kb和4.4 kb的转录子表达水平的降低与血清中AFP水平、有无癌栓、有无卫星灶及病理学分级有关;2.4 kb的转录子表达水平降低与患者有无癌栓、有无卫星灶有关;1.8 kb转录子表达水平的降低与临床病理学指标无关。结论 PTEN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反映肝癌进展和预后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APK在5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DAPK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2%及正常肝组织100%(P<0.05);DAPK低表达与HCC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DAPK表达下调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肝细胞癌(HCC)中3种耐药基因MDR1、MRP、GST-π的检测,探讨肝细胞癌中耐药基因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种耐药基因在51例肝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MDR1、M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0.55±0.27、0.62±0.29、0.64±0.31,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23±0.10、0.25±0.07、0.26±0.12,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耐药基因的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呈正相关(P〈0.05);(3)MRP与GST-π的表达相关。结论肝细胞癌中存在有原发性耐药的现象,且多种机制并存。MDR1、M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有较高的表达。联合检测对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中microRNA-145(miR-14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30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例正常肝组织中miR-145表达量,以及Hep G2肝癌细胞、L-O2胎肝细胞中miR-145表达量并计算miR-145相对表达量。结合采集组织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HBV感染、AFP浓度等临床病理参数分析miR-145表达水平有无明显差异。[结果]肝癌组织中miR-145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ep G2细胞中miR-145表达明显低于L-O2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5在肝癌中的表达异常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HBV感染、AFP浓度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R-145在肝癌患者中低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担任了抑癌基因的角色,对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Pokemon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及其癌旁组织,用逆转录酶聚合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从核酸及蛋白水平检测标本中Pokemon基因的表达,并对其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的TNM分期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T-PCR检测肝癌和癌旁组织mRNA表达的相对强度分别为0.71±0.03、0.17±0.01.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10.64±0.92、1.06±0.1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Pokemo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TNM分期等无关.结论 Pokemon的表达上调在肝癌的增殖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