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笔者运用中药正胆汤合失笑散治疗 4 2例痰瘀互阻型心绞痛患者 ,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院门诊确诊为心绞痛同时中医辨证属痰瘀互阻证型者共 4 2例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37~ 72岁 ,平均 5 0 .6岁。稳定型心绞痛 2 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7例。2 诊断标准诊断参照国际心脏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 ,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①有心前区疼痛或憋闷发作症状或病史 ;②心电图有S—T改变 ,T波倒置或平坦或运动实验阳性。同时中医辨证具有胸中刺痛、心悸易…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所称的骨质增生 ,也叫骨刺 ,或称骨赘 ,多见于中老年人 ,其病程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之范畴。根据临床的不同症状表现大致可分为营卫不和 ,痰瘀阻络型 ;气虚督衰 ,脉络阻痹型及瘀阻型。笔者本文着重于用活血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骨质增生 ,临床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6 5例中 ,男性 38例 ,女性 2 7例。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78岁。病程最短 1.5a,最长 2 0a。1.2 诊断依据 :6 5例患者主要以临床症状 ,颈椎、胸腰椎 X线摄片判定为依据。 6 5例均为痰瘀阻络型 ,临床症见颈项或背部或…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2006年12月,笔者用中药治疗脑梗死3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病情稳定的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风痰瘀阻14例,痰热腑实证8例,痰热内闭证4例,痰湿蒙神证3例,气虚血瘀证6例,阴虚风动证3例.38例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75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1d,最长14d.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常见的关节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6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长[1]。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畸形等症状。2007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内服石氏经验方痰瘀阻络汤[2]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7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7年6月-2012年6月间,KOA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有"痰瘀"之症状,年龄52~78岁,平均61岁。  相似文献   

5.
正缺血性中风病多因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或脑脉闭阻,具有起病急骤,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急性期以风痰瘀血痹阻络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等标实之证多见。笔者临床观察发现湿热郁阻在缺血性中风病发病中并不少见。笔者2012年10月—2014年6月采用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湿热郁阻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9例患者均来自本院住院病人,其中男38例,女41例;年龄40~78岁,平均61.5岁;病程7~16 d;其  相似文献   

6.
正蒋士生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可表现为反酸、烧心、胃脘痛、吞咽梗阻、咳嗽等,属中医学"反酸""胃脘痛""痰饮"的范畴,病位在脾胃,与肝关系密切,或肝胃郁热,或肝胃不和,或痰浊中阻,或痰热内蕴,治疗当以脾胃为中心,或疏肝和胃、清热解郁,或化痰蠲饮,或清热化痰,辨证论治可获良效。现介绍其临床医案3则如下。1痰饮(痰浊中阻证)曹某,男,68岁,2015年1月14日初诊:主诉:口吐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远期预后。方法入选泰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2017年4月因AMI住院患者290例(完成随访的240例),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最长随访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 04个月,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合并症及预后情况等相关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比较不同类型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AMI患者的中医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血瘀气虚痰浊热蕴气滞阴虚水饮寒凝阳虚;瘀阻心脉证20例、痰瘀互结证19例、气虚血瘀证(或兼寒凝、痰饮证) 180例、气阴虚血瘀证(或兼痰饮) 14例、气阳虚血瘀证(或兼痰饮) 7例; AMI患者的平均生存期(35. 578±1. 141)个月,95%可信区间为(33. 342±37. 814)个月,最小生存率 60%;对不同类型的AMI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发现STEMI组死亡31例,占24. 21%; NSTEMI组死亡29例,占25. 89%; 2组之间在远期生存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素中虚性证素以气虚为主,实性证素以血瘀、痰浊为主;气虚血瘀证在临床中最为常见; AMI患者发病年龄偏大,中远期(0~48个月)死亡率偏高,可达25. 00%。  相似文献   

8.
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和治疗经验进行探讨和总结,认为其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正气素虚等;病机主要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为外邪、痰浊、肝郁气滞、瘀血阻滞,虚为肺脾肾亏虚;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且虚实互为因果;治疗应注重从痰、气两个方面悉心辨证,准确论治。痰应注意区分痰浊、痰湿、痰饮、痰热、风痰,以及痰瘀阻肺的不同;气应注意气郁、气滞、气逆,以及气虚、气陷的不同。但从临床所见,气的病变往往与痰的病变同时存在,故病证虽以痰为主,但治疗宜痰气并治。分别叙述了慢性支气管炎辨证为痰浊阻肺证、痰湿蕴肺证、痰饮犯肺证、痰热郁肺证、风痰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的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气虚与心肾阳虚,标实为血瘀、水阻、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是心衰的病理特点。临床辨治主要分为个证型即痰瘀互阻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脱证。并举病案2例以验证之。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中药三类新药脑脉泰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 ,中医辨证属中经络之气虚血瘀证和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111例 ,并与偏瘫复原丸 110例作对比观察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 ,依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 和《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2 ] ,并经头颅 CT或 MRI确诊。共观察 2 2 1例 ,治疗组 111例 ,对照组 110例。治疗组中男 88例 ,女 2 3例 ;年龄 48~ 70岁 ,平均 6 1.78± 6 .3岁。对照组中男 85例 ,女 2 5例 ;年龄 49~ 70岁 ,平均 6 1.48± 6 .2岁。 2组在性别、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活血化痰通络方早期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9月30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0例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2周.观察...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症状以咳、痰、喘、胀为特点,可归中医学"咳嗽""痰饮""喘证""肺胀"范畴。笔者运用健脾益气方治疗COPD稳定期中医证候分型属于肺脾气虚型的患者50例,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浙江省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前来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中医证候分型属于肺脾气虚型的患者50例,其中25例纳入治疗组,25例纳入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刘娟  齐霁  王蓓蓓 《北京中医药》2010,29(4):286-28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及西医组(对照组),观察西药联合"慢肺方"对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影响,并与单纯应用西药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及部分肺部体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NO、ET-1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肺方"联合西药可显著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抑制ET-1的产生,提高NO含量,并对患者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娟  齐霁  王蓓蓓 《北京中医》2010,(4):286-28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及西医组(对照组),观察西药联合"慢肺方"对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影响,并与单纯应用西药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及部分肺部体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NO、ET-1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肺方"联合西药可显著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抑制ET-1的产生,提高NO含量,并对患者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眩晕为高血压病常见症状。临床多责之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通常治法又以清肝泻火、平肝潜阳为主。偶有从痰论之,又以风痰居多。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高血压性眩晕患者属痰饮证的并不罕见。笔者通过运用经方从痰饮论治高血压性眩晕患者104例,取得满意疗  相似文献   

16.
俞竹青 《光明中医》2004,19(3):20-20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6例患者中,男2 6例,女3 0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 6年。临床分型:神经根型2 2例,椎底脉型15例,交感神经型11例,混合型颈椎病8例。所有病例均以临床症状,体征或CT检查为依据。1 2 治疗标准 根据1992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的脉型、交感型和其它型等6型。中医辨证分为风寒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气血不足证。肝阳上亢证等5型。经确诊的颈椎病患者,均附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分型。疗效标准按照国家中…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自拟建中振萎汤治疗脾胃虚弱瘀阻胃络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38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6例门诊及住院病例 ,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候以脾胃虚弱、瘀阻胃络为主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8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 7例 ;年龄 32~ 68岁 ,平均 45岁 ;病程 1~ 8年 ,平均 2 .2年。对照组 2 8例 ,男性 1 6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 46岁 ;病程 1 .5~ 8年 ,平均 2 .3年。临床症状可见胃脘痞胀 ,隐痛或刺痛 ,嗳气少食 ,神疲倦怠 ,畏寒肢冷 ,舌质淡或有瘀斑 ,脉弦细。2 治疗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化痰消栓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之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推广提供实践支持。方法:随机将6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消栓方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化痰消栓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新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9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淫为病 ,风为百病之长 ,或寒或热皆以风邪当先 ,故在治疗中发散风寒、温经通络 ,或疏风清热、化痰通瘀为主 ,然而经气亏损 ,脉络空虚又为发病之内因 ,因而临证辨别寒、热、虚、实对于诊断及治疗有极大影响。笔者在临证中一方面注重六淫之因 ,另一方面兼顾脏腑之盛衰 ,选用新九针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7例中男 5 2例 ,女 45例 ;年龄最大者 6 5岁 ,最小者 4岁 ;病程最长者 8浕 ,最短者 1d ;属风寒证 33例 ,风热证 31例 ,风痰证 2 2例 ,风湿证 11例。1 2 临证分型 多数患者于睡醒后一侧面部肌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后雷火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浊中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颈椎病痰浊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探寻出热敏化穴位后予雷火灸艾条悬灸治疗,对照组予雷火灸艾条直接悬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颈椎症状与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根据中医证候的变化评定证候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4%(31/33),对照组为72.73%(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后雷火灸治疗颈椎病痰浊中阻证优于单纯雷火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