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康  周莉 《安徽医学》2003,24(5):59-59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 应用MedilogExcel三通道Holter分析系统 ,对 3 8例健康人 ,3 0例稳定型心绞痛 ,3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健康人 ,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结论 心绞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迷走神经张力下降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显著 ,而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2.
神安煌 《吉林医学》2013,(27):5575-5575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指标评价冠心痛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情况,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变异性(HRV)与室性心率失常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将100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分组临床试验,并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和UA组HRV明显减低。心律失常发生率AMI最大(P<0.01),UA次之(P<0.01),SA和OMI较小(P<0.05)。结论:HRV指标与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 4 0例健康人和 7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甘油三酯 (TG)水平及血浆Ⅶ因子活性 (FⅦc)检测 ,结果表明 :冠心病组FⅦc高于对照组 ,急性心肌梗塞 (A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FⅦc明显升高 (P<0 .0 1) ,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及稳定性心绞痛 (SAP)FⅦc亦明显升高 (P <0 .0 5) ,全部受检测者FⅦc与TG呈正相关 (r=0 .4 2 1,P <0 .0 0 1)  相似文献   

4.
D—二聚体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DD)在诊断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DD含量 (AMI患者发病后进行连续测定 ) ,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2 0例健康对照组DD为 0 .40±0 .31mg/L ,18例心绞痛患者DD为 0 .5 6± 0 .35mg/L ,16例OMI患者DD为 0 .6 1± 0 .47mg/L ,8例未接受溶栓的AMI患者DD为 1.0 1± 0 .5 2mg/L。 15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DD为 2 .92± 1.0 3mg/L(其中 12例溶栓有效者为 3.0 5± 1.0 5mg/L)。 结论 血浆DD测定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指标 ,对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心肌梗死 (MI)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2 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OMI)和 2 5例健康体检人员的HCY水平 ,同时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 :AMI组与OMI组的HCY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 ,而AMI组高于OMI组 (P <0 .0 5 )。三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测定HCY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病人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①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L)与冠心病 (CHD)发病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1 0 0例CHD病人和 4 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CL的变化 ,并计算ACL的平均结合指数 (BI)及其阳性率。 1 0 0例CHD病人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1 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1 9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2 2例 ,稳定性心绞痛 (SA)4 1例。③结果 CHD病人ACL平均结合指数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2 .5 2 9~ 3.92 1 ,P <0 .0 5 )。CHD病人 (包括AMI、OMI、UAP、SA病人 )的IgG ACL、IgM ACL、IgA ACL阳性率分别为 2 4 .0 %、1 8.0 %、6 .0 % ,而对照组均阴性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9.0 5 1~ 1 1 2 .6 72 ,P <0 .0 1 )。AMI病人的IgG ACL、IgM ACL阳性率分别为 5 5 .5 %和 4 4 .4 % ,明显高于UAP和SA病人 (χ2 =4 .5 4 7~ 8.6 2 9,P <0 .0 5 )。④结论 CHD病人ACL明显异常 ,且与病情变化有关。检测血清ACL对预测CHD病情变化及防止UAP发展到AMI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技术定性检测三组分别确诊为AMI、不稳定性心绞痛 (UA)、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病人血清中的CTnI ,同时检测病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结果  3 0例AMI病人CTnI均为阳性 ;3 0例UA病人 3例阳性 ;3 0例OMI病人均为阴性。对应的CK -MB增高分别为 2 0例、9例和 4例。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 10 0 % ,CK -MB为 66.7% ,χ2 =8.1,P <0 .0 1。结论 CTnI对诊断AMI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脂蛋白α[Lp(α) ]与血浆D -二聚体 (DD)水平的变化特点 ,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2 4例CHD患者和 2 6例正常人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Lp(α)浓度和DD水平。结果 CHD患者中 ,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患者Lp(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和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患者Lp(α)浓度亦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AMI组患者DD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UAP组患者DD水平亦有所升高 (P <0 .0 5 )。组间比较发现 ,Lp(α)水平在OMI与SAP、UAP与AMI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DD水平在OMI与SAP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UAP与AMI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 ,后者高于前者 ;UAP、AMI组与SAP、OMI组比较 ,前两组患者DD水平高于后两组 (P <0 .0 5 )。12 4例CHD患者相关分析显示 :Lp(α)与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5 79,P <0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Lp(α)显著升高且与反映继发性纤溶增强的指标DD有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胆红素代谢与陈旧性和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红素代谢与陈旧性心肌梗死(OMI )和急性心肌梗死(AMI )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OMI、AMI患者血清甘油三脂(TG)、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OMI组TBIL、I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 ,AMI组TBIL、IBIL高于对照组(P <0 .0 5 ) ,AMI组TBIL、IBIL明显高于DMI(P <0 .0 1)。结论:OMI(稳定期)时,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胆红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AMI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其可能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对1 5 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测定HCY水平。冠脉造影显示3支冠脉中至少1支血管病变狭窄≥5 0 %者为CHD组( 1 0 5例) ,3支血管中任一血管狭窄程度均<5 0 %者为对照组( 4 8例)。CHD患者进一步分为1支病变组( 2 5例) ,2支病变组( 31例)及3支病变组( 4 9例)。结果:1 CHD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 ,且CHD组中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 ;2 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清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0支病变组与其它各病变组间比较均相差非常显著( P<0 .0 0 1 ) ,1支、2支、3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急性心肌梗死( AMI)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稳定型心绞痛( SAP)>其它( Other) ,其中AMI组与UAP组相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AMI与SAP组、AMI与Other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显著( P<0 .0 0 1 )。结论:CH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高HCY血症所占比例较大,且血清HCY浓度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CHD活动性病变较稳定性病变HCY浓度增高,提示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直接关系,是CHD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 2 8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和 2 1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入院时即予抽肘静脉血 1.0ml ,放入有EDTANa2 抗凝管中 ,摇匀后应用瑞典产AC -90 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 (PLT )和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并与对照组 3 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UAP、AMI患者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SAP、UAP和AMI患者的MPV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 ,其中UAP和AMI增大更显著 (P <0 .0 1)。提示冠心病患者PLT和MPV变化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冠心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 ,传统的药物治疗疗效差、易复发 ,介入治疗(PCI)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措施。我院自 1996年 4月~ 2 0 0 1年 12月共治疗 2 2 8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 2 2 8例 ,男 163例 ,女 65例 ;年龄 30~ 78岁 ,平均 (5 6.3± 9.6)岁。 162例为心绞痛患者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86例 (包括劳累合并变异型心绞痛 14例 ) ,合并陈旧性心肌梗塞(OMI)者 2 5例 ;66例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共有 314支病变血管 ,338处病变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先兆性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5 3例AMI患者根据AMI前48h内有无先兆性心绞痛分为观察组 92例和对照组 61例 ,测定入院后肌酸磷酸激酶 (CPK )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 ,观察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CPK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t =2 .685 ,P <0 .0 1) ,而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t =2 .64 0 ,P <0 .0 5 ) ,此外 ,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 .0 5 )。结论 AMI前先兆性心绞痛可产生心肌缺血预适应 ,在AMI后的人类心脏同样存在心脏保护作用 ,有利于减少心肌梗塞面积和保护左心室收缩功能 ,并减少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IRA)晚期再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和1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IRA作了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和/或冠脉支架术后4~71月进行临床随访;比较术前和随访期心绞痛发作情况、QTc变化、心脏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EF)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心绞痛治愈率:AMI恢复期组83.3%;OMI组64.9%.治疗有效率:AMI恢复期组95.8%;OMI组100%.两组随访期左室EF和运动做功量较术前显著增加.AMI恢复期组随访期QTc显著缩短(P<0.01).结论 IRA晚期再通可使心绞痛持久缓解;增加患者对运动的耐受性;改善运动时心肌灌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对于改善MI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1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ldMyocardialInfarction,OMI)患者凝血、纤溶分子标记物及血栓弹力图,并与正常人及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作了比较。结果表明:OMI患者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及血纤维蛋白肽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低于AMI组(P<0.05),OMI组纤溶指标D—D二聚体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低于AMI组(P<0.05)、OMI组其TEG之r值及k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而与AMI组无差异。OMI组Ma值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与AMI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26例与陈旧性心肌梗塞(OMI),不稳定性心绞痛(VA)及正常人各20例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测定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MI初3日内,FN下降,且与梗塞范围呈负相关,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F2显著下降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作者试图研究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心肌纤维化和血浆、心肌内羟脯氨酸(HOP)的改变。并且测定了25例原发性心肌病,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14例冠心病心绞痛、10例心肌炎后心律失常、4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血浆HOP浓度。20例正常人血浆HOP浓度为5.2~7.9微克/毫升(6.8±0.78)。持发性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血浆HOP浓度较高。AMI患者于发病一周时,血浆HOP开始升高,二周时达高峰。心绞痛和OMI患者血浆HOP轻度升高。急性心色炎患者血浆HOP明显增高。最后作者讨论了血浆HOP测定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史广伟 《中原医刊》2004,31(12):9-10
目的 :观察心梗后心衰经积极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74例患者其中 4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 ,3 2例陈旧心肌梗死 (OMI)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 ,微量泵泵入硝普钠联合多巴胺 1.0~ 3 .0ug/ (kg·min)小剂量滴注 ,维持血压在 90~ 12 0 / 60~ 80mmHg之间 ,观察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MI组有效率92 .85 % ,OMI组有效率 93 .75 % ;总有效率 93 .2 4%。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无 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梗后心衰 ,既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又增加心肌收缩力 ,协同增加心输出量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2周)心率变异性(HRV)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AMI患者,按修正Lown分级标准分类,分成2组:AMI组(23例,LownⅡ级以下)和恶性组(37例,LownⅢ级以上合并AMI),发病后第2周作Holter检查和HRV分析;另选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AMI组HRV多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组HRV明显低于AMI组。结论HRV的下降反映了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7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50例心绞痛及其它各类疾病患者的血清丙酮酸激酶(PK)活力的动态变化,在发病24h内住院的54AMI血清PK浓度全部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开始升高时间为2h,峰值时间为22~24h,恢复为对照组水平时间在56h内。PK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