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瘫指面部肌肉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亦叫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歪邪”、“口僻”等。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临床以周围性面瘫为多见。周围性面瘫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法,可成为顽固性、难治性面瘫。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加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面瘫现在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超过1个月以上可以考虑为顽固性面神经麻痹。2001年至今,笔者用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78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透刺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透刺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9%(26/31),对照组为61.3%(1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刺法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敖虹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33-133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临床以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等症状为主。目前临床尚未对顽固性面瘫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将病程在2个月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仍留下了如额纹变浅、眼睑下垂、口角歪斜等后遗症者,称为顽固性面瘫,亦有称之为难治性面瘫、重症面瘫。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闪罐盒灸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等,是临床常见病,针灸治疗本病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在治疗过程中,有部分患者经2个疗程以上针刺及电针等治疗后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针对这一部分顽固性面瘫病例,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火针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顽固性面瘫。笔者采用电针配合TDP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8个月。  相似文献   

7.
面瘫作为临床常见病,15%~20%的患者经过常规处理后仍会有各种不同的遗留症状。面瘫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仍会留下如眼睑下垂、面肌痉挛、口角歪斜等后遗症,称为顽固性面瘫或难治性面瘫、重症面瘫。对于那些长期治疗无效,或由于外伤、炎症、肿瘤等手术后所造成的不可逆性面神经麻痹,称之为永久性面肌瘫痪(permanent facial muscle paralysis).现对1例外伤半年的面瘫病例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唱僻”,现代医学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将面瘫的康复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面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僻",现代医学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将面瘫的康复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属“面瘫”,又称“口眼歪斜”或“口僻”。此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系中风范畴,发病急。合理的早期治疗,是治疗面瘫的关键。针灸为治疗面瘫之首选。  相似文献   

11.
陈滨海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73-1974
<正>难治性面瘫,又可谓顽固性面瘫,是指经过1~3个月的常规西医或针灸治疗,仍未见恢复或显著恢复。中医学归之于"口僻"、"吊线风"等证,西医则诊断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等,其病因为面神经受到外来病原体(通常为病毒)侵袭导致面  相似文献   

12.
<正>周围性面瘫是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是面神经损伤的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上又称为贝尔麻痹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一般为单侧受累,但也有累及双侧,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本病的病因。一般将病程在2个月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仍留下了后遗症者称为顽固性面瘫,亦称为难治性面瘫、重症面瘫。顽固性面瘫给病人  相似文献   

13.
童青  郭婷婷 《河南中医》2016,(10):1835-1837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顽固性面瘫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平衡针刺法加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效率为61.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经络导平推拿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导平推拿法治疗顽固性面瘫(225002)扬州市红十字医院邱为蔚面瘫即面神经麻痹。顽固性面瘫多指病程较长、针灸服药等治疗效果不佳的面瘫。近年来,我科运用了AUTO-3型自增遥控多功能经络导平治疗仪对23例顽固性面瘫患者进行了经络导平推拿,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5.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6.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多发病.临床上将经过三个月各种治疗尚不能得到完全恢复的称之为顽固性面瘫,该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往往很难奏效.自2000-2008年,笔者采用毫针透刺配合细火针点刺治疗顽固性面瘫27例,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面瘫,又可谓顽固性面瘫,是指面瘫经过1~3个月的常规治疗,仍未见恢复.一般认为此类患者因其神经损害层面较深、程度较重,或复因患者本身素体较弱,故常规治疗的效果欠佳,临床恢复过程较慢.西医则诊断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等,中医归之于“口僻”、“吊线风”等证.对于此类患者,笔者结合自身体会予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面瘫,俗称口僻,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临床上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中枢性面瘫多继发于脑血管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中以面神经  相似文献   

19.
浅谈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是由于不少患者缺乏正确的认识,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导致效果差或产生后遗症.笔者认为经治疗2个月没有明显好转或虽病程较短但(呐)斜较重,眼裂较大,伴随症状较多(如较严重的乳突处疼痛、耳鸣、听觉过敏、外耳道疱疹、泪液分泌减少),可定为顽固性面瘫.……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面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所称面神经麻痹。有中枢性及周围性之分,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副作用少而深受患者欢迎。笔者5年来治疗此病4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