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桂芹 《中原医刊》2009,(23):48-49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2例BICE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2例发病年龄8~32个月;冬春季发病23例(71.9%);1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2.5次;惊厥发作在病程前4d(100%);全身性发作25例(78.1%);发作间期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及血生化检查均无异常;18例大便送轮状病毒检测,10例阳性(55.6%);一次惊厥发作者给予安定或水合氯醛止惊,2次以上惊厥者给予安定和(或)水合氯醛及苯巴比妥止惊治疗。结论本组BICE好发于8~32个月的婴幼儿;冬春季多见;无热惊厥发作在病程前4d;全身性发作为主;无癫痫家族史;所有病例粪便检查均符合病毒感染的特点,且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安定、水合氯醛、苯巴比妥止惊效果好;预后良好,不需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收集保定市儿童医院BICE患儿32例,对其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惊厥发作27例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5例呈部分性发作泛化为全面性发作;血清电解质及血糖结果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头颅影像学检查正常;发作间期24 h动态脑电图21例轻度异常。结论 BICE惊厥以3日内发作最为常见;轮状病毒为主要致病原;发作期所有脑电图均起源于局部,随后向全导泛化,考虑惊厥发作形式可能为部分性发作泛化为全面性发作;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是小儿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它可以造成严重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临床上,由胃肠炎引起的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可以引起惊厥,但是由轮状病毒胃肠炎引起的无热惊厥并不伴有脱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或低血糖,称之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CwG)。我院2006~2009年共诊治此病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25例6~36个月的轻度胃肠炎无热或低热惊厥的住院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因急性胃肠炎住院的患儿中,确诊为BICE的患儿25例,均于病程1~5天突发惊厥,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8例发作期脑电图轻度异常,发作间期25例患儿脑电图未发现异常。其他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生化、肾功、电解质、血糖、尿常规均正常,17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6例做脑脊液检查、23例做头颅CT检查、2例做MRI检查结果均正常。出院后随访25例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1)1~2岁高发,秋冬季多见,婴幼儿既往体健,无家族史;2)患儿无热或低热,惊厥于病程1~5天发作,全身性发作为主,无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3)血生化、脑脊液、脑CT和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正常;4)观察病例均未见复发,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21例轻度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患儿平均年龄13.7个月,秋冬季发病13例,占61.90%,3天内发生惊厥18例,占85.71%,整个病程惊厥发作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达5次,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2.2次,发作间期脑电图、脑影像学、脑脊液、血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全部病例无长期抗癫痫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平均间隔1年3个月)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BICE具有以下特点:①1~2岁高发,秋冬季多发,无家族史;②无热惊厥多见于发病3天内,全身性发作为主,早期频繁发作多见;③无脱水及酸中毒,血电解质、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④不需要长期抗癫痫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15例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将15例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出院后6个月随访,总结其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特点。结果 15例患儿年龄均小于3岁,最小年龄8个月,其中男9例,女6例;秋冬季发病11例,惊厥全部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间期血生化、脑脊液、头颅CT或MR I、脑电图检查正常,未予抗癫痫治疗。出院6个月后随访12例无惊厥发生,生长发育正常,失访3例。结论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为一良性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因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住院并诊断为BICE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2年以上随访。结果 78例患儿诊断为BICE,发病月龄3~40个月,平均17.1个月;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76例发作时间在5min之内,2例发作时间长达15 min;56例患儿发作次数≥2次,平均1.95次,均在24~48 h内反复;56例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均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72例正常,6例异常;颅脑核磁共振检查68例无明显异常,7例轻度异常,3例拒做。随访中有3例复发,2例出现热性惊厥,1例转化为癫痫。结论 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惊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1月共收治62例BICE的临床资料,结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2例BICE,发病年龄在12~24个月占72.6%,中位数是13.2个月;其中男35例,女27例;52例在3 d内发生惊厥,惊厥持续时间均在5 min以内;51例在一次病程发作1~2次。出院后随访3~12个月,2例患儿腹泻时再次出现惊厥,所有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后遗症。结论 BICE多发生在12~24个月的婴幼儿,惊厥持续时间短,一次病程中绝大多数发作1~2次,预后良好,但尚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25例6~36个月的轻度胃肠炎无热或低热惊厥的住院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 因急性胃肠炎住院的患儿中,确诊为BICE的患儿25例,均于病程1~5天突发惊厥,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8例发作期脑电图轻度异常,发作间期25例患儿脑电图未发现异常.其他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生化、肾功、电解质、血糖、尿常规均正常,17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6例做脑脊液检查、23例做头颅CT检查、2例做MRI检查结果均正常.出院后随访25例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 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1)1~2岁高发,秋冬季多见,婴幼儿既往体健,无家族史;2)患儿无热或低热,惊厥于病程1~5天发作,全身性发作为主,无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3)血生化、脑脊液、脑CT和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正常;4)观察病例均未见复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发的良性婴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因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的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儿诊断为BICE,发病年龄56天~48个月,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天内,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血生化、脑脊液检查均正常,粪轮状病毒抗原检测22例阳性;发作间期EEG大多数正常,仅有3例在正常背景下可见散在尖波、棘波、尖慢波发放,32例头颅CT均无明显异常.大多数患儿急性期惊厥发作易控制,所有患儿均未给予长期抗惊厥治疗.出院后随访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同正常儿.结论:BICE患儿预后良好,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不需要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对腹泻病伴无热惊厥的3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电解质紊乱20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5例,病毒性脑炎3例,低血糖症2例。结论: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厥原因多样化,与电解质紊乱、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毒性脑炎、低血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院住院治疗的265例惊厥病儿进行病因分析。显示惊厥以低钙血症性最多(30.2%),依次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高热惊厥,颅内出血、癫痫,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因此认为小儿惊厥的防治重点是婴幼儿,应加强对低钙血症、高热惊厥,颅内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观察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等因素对患儿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手术治疗的183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不同发病时间对患儿肠梗阻发生率、肠切除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同发病年龄对患儿血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肠套叠类型对肠切除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套叠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可用来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手术方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检测60例中、重度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M超、B超、多普勒血流显像、多普勒组织显像等技术对心功能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表明,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肥胖儿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均<0001),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累,血粘度的增加与心功能减低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儿童期的单纯性肥胖已出现了血液流变学特性和心血管功能的异常,随着血粘度的增加,心功能渐减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是单纯性肥胖症心血管系统功能受累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智力低下患儿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17例智力低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G带(必要时加作C带、N带)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51例,检出率23.50%,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44例(20.28%),常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2.30%),性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各1例(各0.46%),染色体形态变异(大Y,inv(9),h^ ,S^ )15例,检出率6.91%,其中2例为世界首报核型。结论:先天性智力低下与染色体异常 密切相关,与染色体形态变异有某些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经抗过敏治疗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体液免疫IgA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动态分别检测20例健康对照组和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和经抗过敏治疗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4+和CD8+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查血清IgA水平,探讨其表达与血清IgA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急性期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4+T细胞组PD-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8+T细胞组PD-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Ig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抗过敏治疗可使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清IgA水平逐渐降低,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下降,推测IgA水平与T淋巴细胞表面表面PD-1表达水平变化与患儿免疫调节机制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高压氧治疗下小儿视网膜的变化,评价高压氧疗法在儿科领域应用的安全性及对视网膜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科行高压氧治疗的小儿(含足月产正常体重儿、婴儿、幼儿及儿童)100倒,在不同治疗压力、次数、氧浓度下进行高压氧治疗,在此期闻及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连续进行眼底检查观察其视网膜的变化。结果全部患儿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经眼底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结论只要严格遵循高压氧治疗操作的常规,高压氧在临床儿科痰病上的应用是安全的,并不会产生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的影响。方法:把92例患儿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给与卡托普利、缬沙坦、联合使用卡托普利和缬沙坦治疗。三组患儿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利尿治疗、抗凝治疗等均相同。结果:卡托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在两月时患儿的尿蛋白转阴和血浆白蛋白升高与单用卡托普利或缬沙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缬沙坦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具有明确的疗效,且副作用轻微,值得在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全身麻醉下对20例儿童肱骨干骨折行闭合复位、小切口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和再骨折。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是一种微创方法,固定骨折稳定,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大龄儿童肱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海南学龄前儿童主体格发育进行人体测量学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符合一般规律,但与代表国内较好水平的九市标准和其它城市比较有较大的差距,仍存在着空出的城乡和性别差异,且表现出性别差异大于城乡差异的特点,由于营养及社会因素影响,农村女童发育明显落后。对目前生长速度和6年来农村儿童的变化分析表明海南儿童从长期趋势上仍未进入快速生长期。对儿童体格发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