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明确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UT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5月至2008年11月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90例,筛选出1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11个可能对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有关的因素,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尿路感染率,单因素分析确定影响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0例患者总的尿路感染率为44.29%,单因素分析表明:脊髓损伤程度、尿管留置时间、尿管冲洗频率、膀胱区理疗、康复介入时间、尿路感染前抗生素使用和使用时间,以及有无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脊髓损伤程度(P=0.001)、尿管留置时间(P0.05)是影响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损伤程度、尿管留置时间是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院收治的 8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即危险因素、病原体分析及药敏实验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率为 90 .91% ,其中主要为泌尿系感染(4 6.5 9% ) ,其次为呼吸道感染 (3 2 .95 % ) ;基础疾病、抗生素应用、侵袭性操作、年龄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是引起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减少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并接受康复治疗的773例SCI康复期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跌倒分为跌倒组及非跌倒组,总结跌倒的特点并对可能影响患者跌倒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22例发生过跌倒,其特点是:跌倒发生时间多在下午7点到10点(11例,50.0%);发生地点包括病室内(8例,36.3%)、户外(6例,27.3%)及训练室(4例,18.2%);跌倒多致严重损伤,其中骨折多见(9例,40.9%);跌倒致伤部位多为头颈部(11例,50.0%);跌倒方式多为轮椅驱动跌倒(10例,45.5%).单因素分析显示SCI患者跌倒与跌倒史、步态、辅助器具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认知状态、陪护状况、药物(降压降糖药、精神类药物、抗痉挛药物)以及合并多系统疾病疾患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I患者跌倒与抗痉挛药物、精神类药物、辅助器具使用、陪护状况显著相关(P<0.05).抗痉挛药物(OR=8.571)、精神类药物(OR=5.486)、辅助器具使用(OR=16.977)是SCI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OR均>1),其中,辅助器具使用(OR=16.977)是最危险的因素.而良好的陪护是保护因素(OR<1).[结论]在纳入本研究的跌倒危险因素中,使用辅助器具、服用抗痉挛药物及精神类药物是影响SCI患者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使用辅助器具是最危险的因素.而陪护是跌倒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4):225-226
脊髓损伤患者主要的问题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及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功能障碍,其中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0~2003年期间,对9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发现术后疗效满意,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丽白玉龙吴毅胡永善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6)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105例SCI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入院和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院和入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SCI积分,对影响患者出院时ADL能力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出院时,SCI患者ASIA运动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CI分级、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入院时ASIA针刺觉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院时MBI评分密切相关,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入院MBI差值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康复训练,各年龄阶段、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ADL能力都可得到改善。入院时运动能力较好、康复疗程足够长、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者改善幅度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际康复机构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理念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96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我院CARF认证的时间节点,分为认证前1年(第1组)、认证后第1年(第2组)及第2年(第3组)。第1组行常规康复治疗,第2、3组在CARF理念指导下行康复治疗。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5d后,第2组ASIA运动评分、MBI评分较第1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第3组MBI评分较第1组明显提高(P<0.05)。出院时,第2、3组ASIA运动评分、MBI评分较第1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第3组MBI评分更高于第2组(P<0.05)。第3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第1组(P<0.05),3组间治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RF理念可以改善胸腰段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康复流程,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了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住院康复患者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相关危险因素,为SCI患者UTI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576例SCI患者。收集入院时信息包括:自变量[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部位、ASIA分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标准,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是否手术、是否保留导尿、是否并发症(肺部感染及神经源性膀胱)、是否贫血(女:血红蛋白<110g/L,男:血红蛋白<120g/L)和血常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因变量(是否并发UTI)。根据是否并发UTI分为两组,比较基线资料情况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结果:405(70.31%)例患者并发UTI。并发UTI者血红细胞计数(P<0.001)要低于无UTI者。并发UTI者手术治疗、保留导尿、神经源性膀胱及肺部感染比率高于无UTI者(P<0.001)。两组患者SCI损伤原因(P<0.001)、ASIA分级(P<0.001)、性别(P=0.008)构成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损伤部位(P=0.080)、年龄(P=0.102)和是否贫血(P=0.648)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保留导尿(OR=3.718)和神经源性膀胱(OR=4.559)是UT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增加血RBC计数(OR=0.675)、ASIA-D级(相对于ASIA-A级)(OR=0.515)以及损伤原因为非外伤(相对于外伤)(OR=0.587)是UTI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行康复治疗的SC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UTI可能与保留导尿、神经源性膀胱、ASIA分级较高及损伤原因为外伤有关。拔除导尿管,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以及促RBC生成治疗可能会有助于降低UTI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5例SCI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入院和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院和入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SCI积分,对影响患者出院时ADL能力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出院时,SCI患者ASIA运动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CI分级、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入院时ASIA针刺觉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院时MBI评分密切相关,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入院MBI差值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康复训练,各年龄阶段、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ADL能力都可得到改善.入院时运动能力较好、康复疗程足够长、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者改善幅度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5例SCI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入院和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院和入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SCI积分,对影响患者出院时ADL能力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出院时,SCI患者ASIA运动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CI分级、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入院时ASIA针刺觉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院时MBI评分密切相关,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入院MBI差值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康复训练,各年龄阶段、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ADL能力都可得到改善.入院时运动能力较好、康复疗程足够长、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者改善幅度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H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SCI患者112例,入院时完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HA组和非HA组,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损伤节段(四肢瘫与截瘫)、损伤程度(完全性脊髓损伤与非完全性脊髓损伤)、有无并发症(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临床资料,并在入院第2日清晨完善血糖、肌酐、血清镁浓度、淋巴细胞数量等检查。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CI患者并发H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四肢瘫、完全性脊髓损伤、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糖及淋巴细胞数量可能与SCI患者HA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SCI患者并发HA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SCI患者并发H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以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确诊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有无并发低钠血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年龄、性别、损伤平面、完全截瘫、损伤严重程度、精神状态、甘露醇使用、激素使用、高热、腹泻、合并感染、合并颅脑损伤及血糖、血钾值等指标对其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热、合并颅脑损伤是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热和合并颅脑损伤是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早期加强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降低急性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患者在运动疗法训练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医疗安全.本文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为使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早日恢复,伤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发现康复实施越早,功能恢复的程度越高,并发症越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泌尿系感染(UT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病程在7~60 d SCI患者138例,根据是否发生UTI分为UTI组(58例)和无UTI组(8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SCI程度、SCI分期、有无脊柱骨折、前期治疗、合并症、排尿方式、膀胱管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SCI患者发生UTI的危险因素。 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OR=2.365,P=0.016)、留置导尿2~6周(OR=2.746,P=0.032)、SCI后UTI病史(OR=13.306,P=0.015)、大剂量激素应用(OR=3.767,P=0.026)、脊柱骨折(OR=5.872,P=0.037)、完全性SCI(OR=4.450,P=0.004)、脊髓休克期(OR=3.501,P=0.020)与早期SCI患者发生UTI有关。 结论 年龄>50岁、SCI后UTI病史、脊髓休克期、完全性SCI、脊柱骨折、大剂量激素治疗、留置导尿2~6周是早期SCI患者发生UT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88 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周内,50 例),对照组(3个月,38 例).康复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Ba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康复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及其他物理因子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 Bathel指数评分及FIM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于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47-24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早期康复的意义。方法:选择108例脊髓损伤患者于早期和中晚期接受康复治疗进行回顾性对照比较。3个月内就诊为早期,定为观察组68例;3个月后就诊为中、晚期,定为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系统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B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MBI(观察组80.21±3.12;对照组:49.72±3.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76.5%达到生活基本自理;而对照组仅有20%达到生活基本自理。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张世民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8-209
压疮是脊髓损伤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85%的SCI病人在其生命岁月中将发生至少一处压疮,且在发生一处压疮的病人中,70%将发生多处压疮。压疮导致的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是7%-8%SCI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现就其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5月—2002年12月290例脊髓损伤患者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得的L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资料,按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标准差)及骨量丢失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t值≤-1.0标准差),然后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4的骨量丢失只与性别(OR值为0.336,P<0.01)和体重指数(OR值为0.911,P<0.05)相关;与股骨近端(包括全部、股骨颈、Wards三角及股骨转子共4个部位)的骨量丢失相关的因素是:病程(4个部位,OR值为1.028—1.054,P<0.05或P<0.01)、ASIA残损分级(除股骨颈外的3个部位,OR值为0.682—0.764,P<0.05或P<0.01)、年龄(Wards三角,OR值为1.032,P<0.05),以及体重指数(股骨转子,OR值为0.898,P<0.01),而脊髓损伤平面和肢体痉挛程度与L4和股骨近端的骨量丢失无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脊髓损伤患者L4和股骨近端骨量丢失的因素不同;病程和ASIA残损分级是脊髓损伤患者股骨近端骨量丢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康复医学科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由江苏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分院收治的12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类型、部位及护理干预等信息,分析康复科脊髓损伤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特点。按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皮肤损伤,分为皮肤损伤组(33例)和对照组(87例)。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损伤和功能情况、合并症、康复和护理措施等资料,比较上述因素的组间差异,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康复科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时发生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 结果 120例脊髓损伤患者中,有33例(27.5%)发生皮肤损伤,共发生46次皮肤损伤,其中擦伤发生27次(58.7%)、压力性损伤10次(21.7%)、撕裂伤5次(10.9%)、烫伤4次(8.7%)。皮肤损伤发生部位多集中在肢体(65.2%),其次是臀部和骶尾部(34.8%)。47.8%的皮肤损伤护理干预时间达到7 d以上。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功能障碍、入院方式、压力性损伤风险、营养和辅助排尿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未发现脊髓损伤节段和严重程度分级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康复科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皮肤损伤与住院时间[OR=1.015,95%CI(1.005,1.025),P=0.003]、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OR=15.129,95%CI(1.370,167.066),P=0.027]、营养水平[OR=6.181,95%CI(1.185,32.243),P=0.031]有关。 结论 康复科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长、有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和营养水平差是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住院时间较长、入院评估有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和营养差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加强皮肤管理的宣教,减少皮肤损伤对康复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针灸、按摩、脉冲电场刺激和PT、OT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对5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FIM功能独立测量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5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地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