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东 《海峡药学》2016,(6):263-264
目的:分析丹参素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尿药法研究丹参素的测定及其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本文选取C18小柱对尿样中的丹参素进行净化和富集,然后再采用ODS柱上以乙腈-0.01mol? L -1磷酸二氢钾溶液(pH为2.8)为流动相,再进行280nm检测。结果健康人体po含丹参素20mg的复方中药颗粒剂B和丹参水煎剂后,丹参素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0.93±0.16)h、(0.94±0.24)h,8h内体积丹参素尿药累计排泄率分别为(6.21±2.79)%、(14.01±4.02)%。结论正常剂量下的丹参素可以由胃肠道直接吸收,并且可以经过原型从肾脏排泄。但是服用复方制剂后,丹参素的尿药累计排泄率与单用丹参煎剂对比显著降低,但两者的消除半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氯比格雷抵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将氯比格雷抵抗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氯比格雷+复方丹参滴丸组及单服氯吡格雷组,每组29例。干预2周后分别复查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干预后氯吡格雷+复方丹参滴丸组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28.25%,较干预前的37.78%下降9.53%(P〈0.01);而单用氯吡格雷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增强患者对氯比格雷的敏感性,减轻氯比格雷抵抗,两药有协同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制川乌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抗炎药效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比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及配方颗粒对其抑制作用。结果 在抗炎药效等效性研究中,在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22.51%~38.65%共同效应范围内,1/2、1、2倍临床等效剂量(195.00、390.00、780.00 mg/kg)制川乌标准煎剂等效于0.07、0.20、0.46倍临床等效剂量(27.36、77.67、178.29 mg/kg)制川乌配方颗粒所产生的抗炎效应,制川乌配方颗粒等效剂量DEE制川乌配方颗粒=-22.950+0.258× DEE制川乌标准煎剂R2=0.958,r=0.979,P<0.01),回归系数b0=-22.950,95% CI为(4.549,41.351),与总体均值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数项b1=0.258,95% CI为(-0.218,0.299),与总体均值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制川乌配方颗粒与制川乌标准煎剂药剂量在1/8~1倍临床等效应剂量范围内(48.75~390.00 mg/kg)具有可比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的等剂量效应EED制川乌配方颗粒=2.963+1.573×EED制川乌标准煎剂(R2=0.923,r=0.961,P<0.01),回归系数b0=2.963,95% CI为(-5.373,11.300),与总体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数项b1=1.573,95% CI为(1.230,1.915),与总体均值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抗炎方面制川乌配方颗粒和制川乌标准煎剂的等效应剂量不具有等效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等效应剂量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小。在抗炎方面制川乌配方颗粒和制川乌标准煎剂的等剂量效应不具有等效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等剂量效应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8例,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对血小板聚集性以及HBV—DNA进行检测。结果:受试者在经过阿德福韦酯和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性有所增强[用药前VS用药后(54.8±6.23)%VS(68.2±7.71)%,P〈O.05]。同时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拷贝数下降,所有受试者用药前均高于106copies/ml,而用药后均低于104copies/ml。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治疗可增加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小板的聚集性。血小板的聚集性的增强可能与HBV复制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中丹参素(tanshinol,TSN)、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PCA)、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及丹酚酸D(salvianolic acid D,SAD)的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检测特性,为开展复方丹参滴丸药代研究,建立灵敏可靠的定量分析血浆样品中丹参酚酸浓度的方法。方法:研究丹参酚酸的电离模式及效率、二级质谱的碎片离子及打碎效率;建立有效可靠的从血浆样品中提取被测丹参酚酸物质的前处理方法;优化色谱条件、减少分析干扰、促进质谱检测;围绕准确性、精密度和提取回收率等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电喷雾(ESI)负离子模式能有效实现丹参酚酸被测化合物的电离。以下离子对m/z197→135、137→108、493→295、717→519、417→197分别为被测化合物偈N、PCA、SAA、SAB、SAD提供最佳的选择离子对监测(SRM)检测条件。为取得可靠的分析结果,建立了两个分析方法:其一用于测定血浆样品中的TSN;其二用于测定血浆样品中的PCA、SAA、SAB和SAD。两个分析方法均以HCI酸化血样后用乙酸乙酯提取的方法处理血浆样品,其中,TSN的提取回收率在57.7%~61.6%之间;PCA、SAA、SAB和SAD的提取回收率在38.0%~58.9%之间。偈N的线性范围为2.7~2000.0ng/mL,相关系数r为0.999,最低检测限(LLOQ)为2.7ng/mL;PCA、SAA、SAB及SAD的线性范围为1.4~1000.0ng/mL或4.1~1000.0ng/mL,相关系数r〉0.99,LLOQ分别为1.4ng/mL(PCA)和4.1ng/mL(SAA、SAB和SAD)。两个分析方法的日内准确性和精密度分别为90%~112%和2.5%~14.5%;日间准确性和精密度分别为91%~110%和0.7%~9.8%。结论:成功建立了能够灵敏可靠地测定血浆样品中5种丹参酚酸化合物浓度的分析方法,此方法可用于复方丹参滴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明秀 《海峡药学》2011,23(7):168-16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惠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治疗后第28d,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96。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19:80:1),检测波长为279nm。结果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分别在10~80mg/L和2~16mg/L线性范围关系良好,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和99.5%,RSD分别为1.6%和1.5%。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可作为复方丹参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剂量口服布洛芬颗粒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1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受试试剂或参比制剂布洛芬颗粒600mg,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洛芬颗粒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2.56±0.51)和(2.56±0.51)h,fmax(42.81±8.00)和(42.76±7.84)μg/mL,t1/2(1.79±0.17)和(1.75±0.21)h,AUC0~15(105.10±12.90)和(105.67±10.32)μg·h·mL^-1,AUC0-∞(105.99±12.94)和(106.60±10.33)μg·h·mL^-1。结论: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29±4.66)%,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颗粒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方法:给大鼠前列腺注射角叉菜胶造模,给药7日后观察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及卵磷脂小体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丹参颗粒可明显抑制大鼠前列腺湿重(P〈0.05),降低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P〈0.05),增多大鼠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数(P〈0.05)。结论:复方丹参颗粒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明显效果,对前列腺增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单用及联合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筛选出AR及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患者共52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和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干预2周后复查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干预前后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3.8±3.9)%、(68.6±3.7)%、(22.8±2.4)%、(18.5±2.3)%;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分别为(74.2±3.8)%、(61.3±4.2)%、(23.1±2.6)%、(12.7±2.2)%.2组干预后各指标均较干预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干预后各指标较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组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单用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均可降低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但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芒果苷滴丸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鸥  陈壮  邓家刚 《中国药师》2009,12(9):1184-1187
目的:研究芒果苷滴丸(MDP)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MDP对小鼠灌胃给药,对MDP进行最大耐受量(MTD)测定;采用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D—GaI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联合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切片法检查。结果:①以MDP对小鼠灌胃给药,其MTD为180g·kg^-1,相当于原药材36g·kg^-1。②MDP能显著降低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P〈0.01),能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匀浆MDA含量(P〈0.01),升高肝匀浆SOD、GSH—PX活性(P〈0.01),病理结果表明MDP能减轻免疫性小鼠肝损伤的肝损伤程度。结论:MDP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一复方血栓通颗粒、片、滴丸和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Thermo Syncronis(5μm,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甲酸:水(10:25:1:64),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86nm。结果:丹酚酸B的量在0.0541-5.410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结果均能满足分析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为复方血栓通品种中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的统一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研究不同剂量厚朴汁炙远志炮制品对胃间质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分成空白组、远志组、厚朴组、厚朴汁炙远志高、中、低剂量组、远志配厚朴1:2组七个不同剂量组对培养的胃间质细胞进行干预,24h后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考察厚朴炮制远志的水煎液及其含药血清对胃间质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厚朴汁炙远志炮制品水煎液对胃间质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味生远志20g·kg^-1组比较,空白组、单味厚朴10g·kg^-1组、炮制高剂量30g·kg^-1组、远志配厚朴1:2(30g·kg^-1)组的胃间质细胞OD值均显著增高(F=2.750,P=0.024);厚朴汁炙远志炮制品含药血清对胃间质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炮制高剂量30g·kg^-1组、远志配厚朴1:2(30g·kg^-1)组的含药血清的胃间质细胞OD值均显著高于空白组(F=10.22,P=0.000);且单味厚朴10g·kg^-1。组、炮制高剂量30g·kg^-1。组、远志配厚朴1:2组(30g·kg^-1)的OD值均显著高于单味远志组(F=10.22,P〈0.05)。结论:远志有抑制胃动力起搏细胞活性趋势,单味厚朴组、厚朴汁炙远志炮制品组、远志配厚朴1:2组均能极显著促进胃间质细胞活力,从而促进胃动力,故推测厚朴能通过促进胃问质细胞的活力,在配伍和炮制过程中降低远志对胃间质细胞造成的伤害,而达到缓解胃肠动力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咖啡酸对阿糖胞苷(Ara-C)诱发小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体积(MPV)变化的影响。方法:参照徐国良等方法诱发Ara-C致小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MPV变化模型,分为咖啡酸600、300、150mg·kg^-1·d^-1剂量组、复方阿胶浆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给Ara-C造模同时连续灌胃用药12d,分别于给药6、8、10、12d自小鼠尾部取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MPV,观察咖啡酸对小鼠白细胞及血小板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咖啡酸300mg·kg^-1·d^-1组给药6dWBC为4.8±1.2,600、300mg·kg^-1·d^-1剂量组给药10dWBC为(909±179)、(1056±135)×10^9/L;咖啡酸各剂量组给药12dMPV分别为(6.00±0.23)、(5.90±0.20)和(6.03±0.21)fL,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咖啡酸可用于治疗临床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保护血小板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王颖 《中国药师》2010,13(11):1581-1583
目的:观察丹参对高糖环境中系膜细胞所产生的活性氧(ROS)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细胞分为以下6组:对照组(C组,普通MEM培养基,含5.6mmol·L^-1葡萄糖);高糖组(H组,30mmol·L^-1高糖MEM培养基);小剂量丹参干预组(S1组,H组+37.5mg·ml^-1丹参);中剂量丹参干预组(S2组,H组+75mg·ml^-1丹参);大剂量丹参干预组(S3组,H组+150mg·ml^-1丹参);单纯丹参组(S组,C组+150mg·ml^-1丹参)。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和ELISA法检测ROS及TGF—β1水平。结果:H组ROS水平较C组明显增高,分别采用不同浓度丹参干预后,ROS水平均显著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与H组相比,不同剂量丹参干预组TGF-β1表达均降低,但仅S3组TGF—β1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单纯丹参干预组中ROS和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可减少高糖环境中系膜细胞ROS及TGF—β1的产生,而这可能是丹参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孟庆玉  魏云  郑兵  彭志辉  吴爱萍 《中国药师》2009,12(9):1182-1184
目的:观察冠脉宁片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犬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十二指肠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丹参滴丸0.04g·kg^-1;实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冠脉宁片相当于生药0.3,0.6,1.2g·kg^-1,考察心肌缺血范围、心肌缺血程度、血清酶学变化和心肌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冠脉宁片可改善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缺血范围,降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减少乳酸、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脂质的量。结论:冠脉宁片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颅微血管减压术中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耀君  陈琦 《中国药师》2011,14(1):96-9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甘露醇注射液在经颅微血管减压术中对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120例经颅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均分为3组,术中分别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0.25g·kg^-1(A组)、0.5g·kg^-1(B组)、1g·kg^-1(C组)ivd,观察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前(T1)、静滴后15min(T2)和30rain(r13)的ICP、MAP和尿量。术后由手术医生对降颅压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各组在T1时点ICP无统计学差异。在他和,13时点,3组的ICP均有所降低;B和C组降低较A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各时点,各组MAP无明显变化。T1~T2时间段(他.1),各组尿量随给予甘露醇的增加而增多;T1-13时间段(T3-1),B和C组的尿量较A组明显增多,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降颅压效果的主观评价,B和C组的满意例数多于A组,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的甘露醇注射液均可降低颅内压。用药后30min,0.5g·kg^-1和1g·kg^-1组降颅压作用相近,且都优于0.25g·kg^-1组。以0.5g·kg^-1甘露醇注射液用于经颅微血管减压术中,对降低颅内压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梁岚 《中国药房》2012,(47):4444-4445
目的:研究心脑肾康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线栓法复制大鼠MCAO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假阻断(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杏灵(2g·kg^-1)与心脑肾康高、中、低剂量(32、16、8g·kg^-1)组。测定大鼠大脑皮层生化指标与血小板聚集阻率,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病变范围。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心脑肾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显著减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氧、丙二醛、乳酸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三磷酸腺苷水平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阻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心脑肾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厉伟兰  陈国明  邵华  郑向宇 《中国药房》2011,(39):3661-3664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与消渴热清加味丸合用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甲钴胺(0.275mg·kg-1)、二甲双胍(0.28g·kg-1)、消渴热清加味丸(15.0g·kg-1)、二甲双胍+消渴热清加味丸(0.14g·kg-1+15.0g·kg-1)组。ig给药,连续4周,每2周1次监测大鼠体重、血糖。4周时测定大鼠24h进食量、饮水量、排尿量、尿糖含量、痛觉传导时间、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而进食量、饮水量、排尿量、血糖、尿糖含量显著减少,痛觉传导时间显著缩短,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增强、TXB2和6-keto-PGF1α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GSH-Px活性无显著改变;且中西药合用较单独给予二甲双胍在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痛觉传导时间、血浆中SOD活力和6-keto-PGF1α水平方面效果更好。结论:中西药合用在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二者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且能在剂量上降低二甲双胍的用量,减轻二甲双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口服异氟烷、七氟烷对小鼠的麻醉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异氟烷(Iso)、七氟烷(Sev)对小鼠的镇痛及催眠等麻醉作用。方法:按分层随机设计,将180只小鼠分为18组(n=10),分别用于热板实验、扭体实验(各60只):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Iso1、Iso2、Iso3组(1、2、3mL·kg-1),Sev1、Sev2组(5、10mL·kg-1)。催眠实验(60只):对照组(NS组),Iso1、Iso2、Iso3组(6、8、10mL·kg-1),Sev1、Sev2组(20、40mL·kg-1)。小鼠Iso、Sev灌胃后用热板和扭体实验观察小鼠热板痛阈值(HPPT)和扭体次数的变化情况,以评估镇痛作用;用催眠实验的睡眠时间变化情况评估催眠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o(1~3mL·kg-1)、Sev(5、10mL·kg-1)灌胃能增加HPPT值,减少扭体次数(P<0.05,P<0.01);Iso(6~10mL·kg-1)、Sev(20、40mL·kg-1)灌胃后能延长睡眠时间(P<0.01)。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小鼠Iso、Sev灌胃可产生有效的催眠和镇痛等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