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碧月 《海南医学》2002,13(12):202-203
我科自 2 0 0 1年 2 0 0 2年 9月共行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5例 ,现报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1例 ,女 4例 ,年龄 2—10岁 (平均 7岁 ) ,体重 9~ 2 7kg(平均19.2kg) 5例患者术前均经心脏彩超确诊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PDA属漏斗型4例、管型 1例。PDA最窄处直径 2 .5mm~9.5mm(平均 5 .18mm) ,5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封堵术 ,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封堵后即刻造影示 :有少量残余分流2例 ,无分流 3例。2 护理2 .1 术前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患儿及家属不了解该手术治疗的过程、疗效和预后 ,易…  相似文献   

2.
成年人 (30岁以上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 sus,PDA)往往继发肺动脉高压 ,且动脉导管管壁组织脆弱 ,可伴有粥样变或钙化斑块 ,结扎导管时易断裂、大出血 ,而危及患者生命[1] 。因此 ,应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6年 1月~ 2 0 0 2年 5月收治的 4 8例30岁以上动脉导管未闭 (PDA)患者 ,现将其主要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PDA患者 ,男 15例 ,女 33例 ,年龄 30~ 5 2 (平均 37.7± 4 .5 )岁 ;胸骨左缘 2 ,3肋间连续性杂音 2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方法和疗效。方法:PDA最狭窄处1.7~4.0mm(3.15±0.52mm)PDA长度3.0~12.6mm。采用Jackson可控制脱离,回收弹簧圈,经皮穿刺封堵动脉管未闭(PDA)。结果:封堵术后PDA完全闭塞,无并发症发生;3~12个月随诊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发生,疗效满意,结论:本方法是一安全,少创,有效的非开胸手术治疗PDA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1987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经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3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30例,男13例,女17...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创伤大 ,恢复时间长 ,对患者造成长久的肉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介入性心导管术 ,可通过特制的导管和装置从外周血管将封堵器送达缺损部位 ,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单〔1〕。现介绍我院成功地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1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 ,以便该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 ,女 ,17岁 ,因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 2~ 3年 ,于 2 0 0 1年 10月 16日入院。查体 :体重 4 0kg ,Bp 16 / 9 3kPa ,发育正常 ,无紫绀 ,颈静脉无怒张 ,HR 70次 ,律齐 ,P2亢进 ,胸骨左缘 2…  相似文献   

6.
1996年Amplatzer发明了一种蘑菇型的新型封堵器,同年应用于临床[1]。初步结果表明其具有既往各种封堵材料的优点和避免了其他封堵器的缺点,是一种理想的封堵材料。1998年5月开始我院在上海地区首先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成功治疗了7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7例中男2例,女5例,年龄3~38岁(平均16.6岁)。术前均经临床体检、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主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逆行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狭窄处直径2.2~4.…  相似文献   

7.
吴学明  魏福祥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73-1173,1175
报告经静脉鞘管放置Amplatzer封堵 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结果2例造影分流完全消失。术后3d超声心动图示1例微量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另1例无残余分流。揭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爱英  孟亚玲  何晓燕  沈静  马荣 《医学争鸣》2000,21(7):S160-S160
0 引言 动脉导管未闭 (PDA)非开胸封堵术 ,成功应用于临床 ,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使 PDA封堵术成为国内外许多心脏医疗中心的常规治疗方法 ,我院自 1998年采用 Amplatzer封堵器成功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2 0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全组 2 0 (男 7,女 13)例 ,年龄 0 .8~ 12 (平均6 .4)岁 ,体质量 6~ 2 6 (平均 16 ) kg,本组均经临床、ECG、心脏 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 PDA,均经降主动脉证实 ,肺动脉压正常 10例 ,轻度增高 5例 ,中度增高 2例 ,重度收稿日期 :2 0 0 0 -0 5 -0 8; 修回日期 :2 0 0 0 -0 6-18…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及临床初步评价。方法: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共堵闭3例PDA患儿,年龄分别为3岁、4岁半及12岁。体重15~21kg(平均17kg),全部为单纯PDA病例,均为漏斗型。结果:3例堵闭成功,术后10min心血管造影,2例完全无残余分流,1例显示少量云雾状分流,术后48h复查彩超,3例均无残余分流。近期无任何并发症。结论: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PDA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的非开胸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104-109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1~46岁;在影像学引导下应用封堵器行导管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 d行心电图(ECG)、胸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后1、3、6、12个月、2年进行随访。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手术成功,术后为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右心腔缩小,肺动脉压降低,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