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异体神经段皮下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异体周围神经段皮下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 30只 ,雄性。 6只为供体 (C组 ) ,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A组 ) 12只 ,于右大腿后侧皮下行异体坐骨神经 (15 mm)包埋 ,2周后取出 ,修整为 10 mm的片段移植于左侧新鲜的坐骨神经缺损处 (10 m m)。对照组 (B组 ) 12只 ,于右腿相应部位皮肤切口直接缝合 ,左侧新鲜坐骨神经 (10 mm)原位吻合。术后 2、4、8和 14周行组织学观察 ,14周作电生理测定和电镜观察。 结果 术后 2周 ,A组炎性反应稍重于 B组 ;至 4周时两组的炎性反应程度相似 ,近端少许胶原纤维增生 ;8周时两组的炎性反应基本停止 ,胶原纤维增生稍明显 ;14周时两组神经外膜构成完整 ,束膜、内膜结构无明显差异。再生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及少量的无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完整。再生轴突数目、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束膜厚度、分布及范围相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峰值及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皮下包埋的异体周围神经段虽有一定的炎性反应 ,但仍具有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神经再生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胎兔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自体神经移植作为比较、桥接长度分别为缺损神经直径的4倍、8倍和12倍。术后1、2及3个月神经传导速度,单位面积髓鞘数,平均灰度值和面积密度值实验组与对照组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胎兔神经异体移植与自体神经移植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3.
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设计用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试图克服单纯骨骼肌修复神经缺损中缺乏雪旺氏细胞的不足.选实验用大白鼠4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造成坐骨神经缺损2cm,分别用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及单纯骨骼肌桥接.经2个月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电生理测定,证实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所再生的神经纤维在直径、髓鞘厚度、数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单纯骨骼肌桥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段使用他克莫司(FK506)纳米微球在同种异体移植后促进神经的再生作用.方法 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O/W)制备FK506纳米微球,同种异体移植大鼠胫神经.A组术后立即局部应用FK506纳米微球,B组24 h给药,C组3 d后给药,D组不给药;于术后第4、8和12周行移植神经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有髓纤维图像分析、小腿三头肌湿重测定、荧光素逆行标记神经元、双侧胫神经电生理比较.结果 FK506纳米微球降解快、吸收好.A、B组神经再生效果相似,都明显要比C、D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K506纳米微球释药速度符合神经损伤后再生规律,局部应用有良好的促进神经再生作用,而且早期(24 h内)给药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断面神经束组吻合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各组大鼠均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后立即在显微镜下左侧施行不同断面神经束组吻合(实验侧);右侧行同一断面神经束组吻合(对照侧)。分别于第2、4、6、8周检测两侧坐骨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有髓神经纤维数。结果 各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术后第2周,实验侧和对照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6、8周实验侧各项指标优于对照侧。结论 不同断面神经束组吻合在神经恢复后期有加速神经再生作用,优于同一断面神经束组吻合。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对于骨科医务工作者都是一个难题。临床上,用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尤其足长段损伤或缺损的方法中,自体神经移植术仍是最可靠的治疗手段,但足供区神经功能损失及可供缝合神经长度及直径有限是不可克服的缺点。硅胶管等各种合成材料和自体骨骼肌、静脉等生物源性材料可引导神经再生,但其结构与神经基底  相似文献   

7.
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长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神经长度是否影响化学去细胞神经的质量及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犬神经缺损的适当长度范围。[方法]切取犬的坐骨神经全长,截取直径近似段长度12cm,去除神经外膜的脂肪组织及血管,在5.0%Triton X-100和5.0%脱氧胆酸钠中重复消化得到化学去细胞神经;部分神经用于组织学评价,将12cm神经按顺序切割为6段,石蜡包埋制备切片,厚度5μm。HE染色和Fastblue染色,观察去细胞程度、神经细胞外基质结构完整性、髓鞘染色强度,观察每段神经的差异。在体内实验中,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桥接犬的坐骨神经缺损,缺损长度分别为8、10cm组,每组各有6条成年犬,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动物肢体功能恢复、肌电图变化及再生神经组织学表现,包括HE染色、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去细胞神经全长各段在去细胞程度、结构完整性及残余髓鞘染色综合评价中无差异。体内移植实验结果显示8cm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的犬在术后12个月踝关节可直立行走,而10cm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犬12个月时踝关节不能直立行走。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动物的手术肢体均可记录到诱发的运动和感觉电位。肌电图波幅、时限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显示,8cm移植组明显高于10cm移植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8cm移植组再生的神经轴突通过移植段神经到达远侧的神经中,并与所支配的肌肉建立新的运动终板联系,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中有大量新生的运动终板形成。在10cm移植组有部分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移植段神经进入远端的神经,小腿三头肌中新生的运动终板数量和大小明显低于8cm移植组(P〈0.05)。[结论]在化学去细胞神经的制备中,神经的长度对去细胞的质量无影响;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长度若不超过8cm可取得较满意的功能康复结果。  相似文献   

8.
骨骼肌包埋神经片段桥接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报道1993年1月-1997年10月应用自体神经移植及骨骼肌包埋本神经片段修复48例60条神经缺损,并根据不同神经,不同缺损长度、修复时间、缺损部位,比较二者间的疗效。方法 其中30例38条神经行神经移植,18例22条神经行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桥接。结果 术后随访12-28个月,按MCRR标准对肢体神经感觉功能评定疗效,优良率神经移植组2-5cm占83.3%,6-10cm上76.9%,11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综合分析脱细胞方法的进展及脱细胞处理后的异体神经移植效果。结果相对于物理方法,化学脱细胞方法可有效降低移植神经的免疫原性,经过脱细胞处理后的异体神经移植后,效果良好。结论目前随着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长度的增加,神经再生效果逐渐降低,宿主雪旺细胞可能存在迁移极限,对长段脱细胞异体神经再细胞化或使用辅助手段提高雪旺细胞迁移能力,可望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索大鼠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取Wistar大鼠坐骨神经 ,经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移植于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分成超低温冷冻同种神经移植组 (A)、新鲜同种神经移植组(B)、及自体神经移植组 (C)。 3组均在术后 3、8、12、16周行大体观察 ,检测形态学、电生理变化及血清IL 2、TNF水平。结果 A、C组的腓肠肌萎缩 ;足无明显畸形 ,趾无缺损、无溃疡。B组的腓肠肌萎缩 ;足部溃疡伴趾部分缺损。A、C组在术后 8周刺激神经移植段近端有动作电位出现 ,B组在术后 12周出现。A组动作电位的波幅较B组高。血清IL 2 ,C组与B组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A组与C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光镜下A组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少。电镜下见髓鞘厚薄基本相同 ,轴突密度高 ,雪旺细胞发育较完善 ,明显优于B组。结论 超低温冷冻保存能降低同种异体神经的抗原性 ,在不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 ,动物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鹿茸多肽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局部给药和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制备厚度为50μm、浓度分别为3mg/g及15mg/g的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取3~6月龄Wistar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重(250±50)g,制备坐骨神经切断模型。模型制备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8只。A组:吻合后不作任何处理;B组:术后每隔1d术侧腓肠肌内注射10mg/L鹿茸多肽1mL;C组:神经吻合口部位包绕3mg/g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D组:神经吻合口部位包绕15mg/g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术后第2、4及6周,大体观察神经断端粘连情况,行电生理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分析、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结果术后各组大鼠行为无明显异常,足底、足趾均无溃疡;神经吻合口处均无神经瘤形成。术后2、4及6周,A组神经吻合处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B组仅有轻度粘连,C、D组无明显粘连。术后各时间点小腿三头肌诱发电位恢复率B、C、D组明显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P<0.05);2、4周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C组优于B组(P<0.05)。再生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TGF-β1、IGF抗原染色:A组轻度着色,B、C、D组随观察时间的延长着色逐渐加深。各时间点B、C、D组TGF-β1、IGF抗原表达均较A组高(P<0.05);术后6周,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P逆行示踪实验:随时间延长,被标记的有髓神经纤维逐渐增多,B、C、D组标记阳性的有髓神经纤维数明显高于A组,D组高于其他组,B组和C组差异不明显。结论鹿茸多肽局部应用和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包绕神经吻合口周围对神经再生均有促进作用,此作用与鹿茸多肽有明显量效关系,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有预防神经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不同组织来源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及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chemically extracted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CEANA)移植物,比较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4周龄SD大鼠3只,体重80~120g,体外培养、扩增和鉴定BMSCs及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诱导BMSCs和ADSCs分化为类雪旺细胞(dMSC,dADSC),并采用胶质细胞标记物p75和抗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 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进行鉴定。取出生3d SD大鼠10只,体重6~8g,分离培养SCs。20只成年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取双侧约20mm坐骨神经制备CEANA。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制备左侧15m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根据神经缺损修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5组(n=8):A组,取自体坐骨神经翻转后吻合;B组,取15mm CEANA吻合后补充5×105个SCs;C组,取15mm CEANA吻合后补充5×105个dMSC;D组,取15mm CEANA吻合后补充5×105个dADSC;E组,取15mm CEANA吻合。术后12周行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评价及组织学评价。结果 BMSCs和ADSCs表面抗原标志为CD34-、CD45-、CD90+。经诱导后BMSCs和ADSCs形态变化与SCs相似,呈双极、星形结构,SCs标记物p75和GFAP均表达阳性。术后12周,A、B、C、D、E组肢体50%回缩阈值分别为(13.8±2.3)、(15.4±6.5)、(16.9±5.3)、(16.3±3.5)和(20.0±5.3)g,A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E组小腿三头肌收缩力恢复率分别为87.0%±9.7%、70.0%±6.6%、69.0%±6.7%、65.0%±9.8%和45.0%±12.1%,A、B、C、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远端吻合口神经坚牢蓝染色显示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炎性反应。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B、C、D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及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均大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轴突直径大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NA补充dADSC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与补充dMSC和SCs具有类似的修复效果。dADSC来源广泛,可作为组织工程神经理想的种子细胞,在复合CEANA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6mm长的缺损,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的bFGF,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5周作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bFGF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神经纤维密度、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bFGF能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poly-D,L-lactic acid/nerve growth factor,PDLLA/NGF)可吸收性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单纯导管和PDLLA/NGF缓释导管,每根缓释导管含NGF450U。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切除中段坐骨神经10mm之后分别行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导管桥接(B组)、单纯导管加一次性给药(C组)、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D组)修复坐骨神经,除A组外,均保留10m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比较各组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导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松,并开始降解,但外形仍保持完整。再生神经均顺利通过导管腔,组织学观察A组和D组内神经纤维数目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和C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图像分析显示除神经纤维计数D组高于A组外,A组和D组在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DLLA/NGF缓释导管能够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组织学观察指标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5.
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经皮电刺激能否促进周围神经再生,选用36只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的神经断端吻合与钳夹损伤后的神经干瘢痕模型,通过参数为2~5Hz,0.4ms,24~48V的经皮电刺激,分别于术后1~6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电刺激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最大诱发电位波幅、神经纤维生长速度、吻合口轴突通过率、肌纤维截面积及肌重均优于同期对照侧。表明经皮电刺激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6.
免疫抑制状态下的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讨论免疫抑制下的周围神经再生。方法 较全面综述了周围神经损伤与免疫反应的关系、不同免疫抑制剂作用下的实验性神经再生结果及人类异体手移植后的临床发现。结果 免疫抑制状态下周围神经再生加快。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将发生免疫反应 ,从而影响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甲状腺激素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近年来有关甲状腺激素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阐述周围神经的甲状腺激素核受体在生理情况下的表达类型、分布规律、创伤后的变化规律及外源性甲状腺激素促进离断周围神经再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胚胎及产后 2周的大鼠坐骨神经均表达出甲状腺激素核受体 ,但成年大鼠的坐骨神经却不表达。坐骨神经损伤后 ,甲状腺激素核受体重新表达。外源性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结论 甲状腺激素能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不仅是中枢神经系统 ,也是周围神经系统生长发育、修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神经移植段对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神经移植段的方向对神经再生的影响,采用硅胶管桥接Wistar大鼠双侧坐骨神经,一侧硅胶管远端套接顺行神经移植段,另一侧套接逆行神经移植段,术后2,4及6周取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