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校护理专业教师心理弹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湖北省四所高校67名护理教师的心理弹性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教师心理弹性总分(3.45±0.36)分,三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职称教师心理弹性得分高于中级职称教师(P0.05),研究生学历教师心理弹性得分高于本科及以下学历教师(P0.05);社会支持、教龄能显著预测心理弹性。结论:护理教师心理弹性状况不够乐观,不同职称、学历教师心理弹性有差异,社会支持和教龄是护理教师心理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于2005-10-12/25从安阳市小学教师新教材岗位培训班中,随机整体抽取150名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另于2005-10-15/16从安阳市中学教师岗位培训班中,随机整体抽取100名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压力感受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分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结果小学教师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中学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试卷86份。①68.4%的中小学教师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有25.8%的中小学教师有较大或很大的心理压力。②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之间在心理压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总分及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431,-0.371,-0.276,-0.283,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较大,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压力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护理教师工作压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护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提供实证依据并为护理院校管理和教师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高职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新疆15个地、市、州抽取的10所护理院校在编在岗的256位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工作压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专职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分为(2.436±0.576)分,大于2分,说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教龄、婚姻、兼职情况及教学工作量不同的教师因社会因素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水平不同,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因学校管理及制度因素产生的压力水平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教学工作量不同的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所带来的压力水平不同,性别、教龄、每周课时量等在护理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教学工作量不同的教师因人际关系产生的工作压力水平不同,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婚姻、教学工作量、收入水平及兼职情况不同的教师因工作负荷压力水平不同,性别、职称、婚姻、教学工作量、担任教学课程不同的教师因个人特质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职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来源是多方面的,学校管理制度和社会因素带来的压力最大,因此应尽快改变社会各界对护理教育认识上的不足和偏见,明确护理教育的定位,加大国家对护理教育的投入,同时护理教师应提高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产房助产人员心理压力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因素缓解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产房工作的19名助产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量表方式调查其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应对策略。结果产房助产人员心理压力各维度得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引起的压力维度(2.87±0.89)分、产妇/家属纠纷带来的压力(2.46±0.85)分、护理专业及工作(2.79±0.56)分、管理和人际关系(2.56±0.75)分、不良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2.91±0.8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是产房助产人员心理压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助产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其心理压力受多因素影响,医院应当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压力源,如定期对助产士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助产士的工作环境及待遇;采取正念减压干预,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增强心理弹性与应对能力,有效维护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我院急诊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及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总结我院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将其分为易怒、紧张或忧郁、焦虑、对前途无信心和对家庭负疚五种类型,分析各种类型的处理对策,并应用戴晓阳等评分方法比较急诊科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压力来源。结果:心理压力来源方面依次是紧张或忧郁、焦虑、对前途无信心、易怒和对家庭负疚,与普通病房护士压力来源比较,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病人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护士。结论:急诊科护士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娴熟急救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稳定的心态,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护士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普通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普通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感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对象:①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于2006-06/09根据年龄、性别、教龄及是否担任班主任等对重庆市200名普通教育教师、100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的现状进行调查。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包括22个条目共3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共27个条目,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各个维度总分相加形成总效能感。两个量表/问卷各题项均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倦怠感越严重,教学效能感越强。②计量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结果:普通中小学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占91.7%;特殊教育学校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为80%。①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评分差异:普教与特教教师之间的职业倦怠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t=2.837,P<0.01),普教教师与特教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衰竭维度上[普教:(3.16±0.71)分,特教:(2.63±0.65)分,t=5.535,P<0.01];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普教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特教教师[(3.40±0.66),(3.70±.57)分,t=-3.391,P<0.01]。②职业倦怠感和教学效能的人口学差异:除5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外,普教与特教教师在性别、教龄及是否班主任等方面存在着情感衰竭方面的显著差异(P<0.05~0.01)。除6~10年教龄的教师之间外,普教与特教之间的一般教育效能感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0.01),普教低于特教。同时,女教师之间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存在着显著差异,普教女教师高于特教女教师。③相关性:普教与特教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都呈明显负相关(r=-0.515,-0.502,P<0.01),但特教在情感衰竭维度上的相关性不如普教强(r=-0.320,-0.240,P<0.01,0.05)。④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一般教育效能感对普教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对特教教师的低成就感预测性较强(Beta=-0.321,-0.274,-0.404,P<0.01);个人教学效能感同时预测着普教和特教的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普教:Beta=-0.286,-0.360,P<0.01;特教:Beta=-0.480,-0.585,P<0.01)。是否班主任因素对普教教师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预测作用明显(Beta=-0.283,-0.179,P<0.01,0.05),而教龄对特教教师的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的预测作用明显(Beta=0.258,0.212,P<0.05)。结论:①普教与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中的情感衰竭维度和教学效能感中的一般教育效能感有明显差别。②普教与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和教学效能感存在性别、教龄及是否班主任的差别。③教学效能感在普教与特教教师中对职业倦怠各因素的预测作用不尽相同。是否班主任因素对普教教师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预测作用明显,而教龄对特教教师的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的预测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9,自引:17,他引:69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及经常采取的应对方式 ,帮助护理人员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及自评式问卷 ,对2 1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依次为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方面、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家庭方面 ,其中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方面、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 ,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及应对方式上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护理人员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 ,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建立护理人员支持系统 ,帮助她们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怀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66-167
目的 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 于2005-10-12/25从安阳市小学教师新教材岗位培训班中,随机整体抽取150名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另于2005-10-15/16从安阳市中学教师岗位培训班中,随机整体抽取100名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压力感受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分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结果 小学教师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中学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试卷86份。①68.4%的中小学教师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有25.8%的中小学教师有较大或很大的心理压力。②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之间在心理压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总分及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431,-0.371,-0.276,-0.283,P〈0.01)。结论 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较大,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压力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莉  陈烨 《当代护士》2016,(9):34-36
目的了解市级医院急诊护士压力的来源及程度,为减轻护士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宁德市级三家医院共102名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压力源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和护理专业方面,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急诊护士,在工作压力源各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可对急诊护士构成压力,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保障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及经常采取的应对方式 ,帮助护理人员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及自评式问卷 ,对 11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依次为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社会、家庭等方面。其中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方面、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源 ,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及应对方式上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护理人员存在多种心理压力源 ,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建立护理人员支持系统 ,帮助她们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对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压力的建议.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昆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83名全部临床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临床护理实习生压力均值为(1.43±0.60),压力主要表现在患者死亡、找不到工作、传染病、针刺伤、暴力倾向等方面;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焦虑均值为(43.07±9.70),主要表现在容易紧张和着急、容易衰弱和疲乏、心里烦乱或惊恐、经常做噩梦、无缘无故害怕等方面.研究还发现男生的压力小于女生,但焦虑大于女生;学历起点越高,压力越大,焦虑越大;女生的就业压力大于男生;本科生的压力大于大专生.结论 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压力存在差异,并提出改善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压力的建议,应该采取多种积极健康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给予疏导.  相似文献   

12.
师范大学生压力来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师范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及其特征,以期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施测于2005-03-18/04-08在西南师范大学3个校区完成。采用分层抽样,在原西南师范大学本科、专科和高职自考类师范生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40名被试,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师范生进行无记名调查,整个问卷必须在10min内自主完成,当场收回。量表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共包括6个因子:①人际关系。②学习压力。③受惩罚。④丧失。⑤健康适应。⑥其他。分析师范生的主要压力来源,并对不同学制(本科/专科/高职自考)、学科(文/理)、性别(男/女)和户籍(农村/城镇)的师范生压力特点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收回内容详实问卷627份。①师范生的压力来源依次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其他及丧失。造成心理影响的压力事件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考试压力、学习负担重和升学就业压力。②性别、文理科、户籍和学制4个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F=0.002~0.024,P<0.05);且学制和文理科、学制和户籍维度上有交互作用(F=0.002,0.043,P<0.05)。③本科文科生的压力感大于专科和高职自考文科生(P<0.05),本科和专科的文科生压力均显著大于理科生(P<0.05),高职自考的文科生压力小于理科生(P<0.05)。农村学生的压力感均大于城镇学生(P<0.05)。④文科师范生的人际关系压力、受惩罚压力显著大于理科师范生(P<0.05)。男生的其他压力大于女生(P<0.05)。农村师范生的学习压力大于城镇学生(P<0.05)。结论:①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是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对学生造成心理影响的压力事件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考试压力、学习负担重和就业压力。②师范生的心理压力在学制、学科(文/理)、性别和户籍4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③师范生的心理压力在学制和学科、学制和户籍之间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不同学历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现状,探讨针对性措施减轻护士压力。方法 :应用中文版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溃感量表对155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工作疲溃感平均得分(70.64±18.15)分,各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存在差异(P0.01),本科护士得分最高,研究生学历护士最低。结论 :"三甲"医院护士工作疲溃感严重,应针对不同学历护士压力源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压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班级水平、城镇与农村、社会支持与否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探讨大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①于2003-01/2004-12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中小学6所汉语学校进行在岗教师的整群抽样,抽取669名汉族教师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②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评估倦怠情况,共有3个维度22道题目构成,采用4点评分法,从"从未如此"到"经常如此"分别记1 ̄4分。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况,该量表共有90个问题,包括10个症状因子,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纳入669名汉族教师,发放问卷669份,回收填写完整、准确的问卷657份(98.2%),城镇437人,农村220人;大学教师181人,中学教师239人,小学教师237人;年龄22 ̄55岁,平均(38±10)岁。①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教师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3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2.69±0.62,1.79±0.48,3.47±0.44。因采用4级评分,中数为2.5,所以结果显示教师的低成就感较高,情感衰竭程度亦偏高,而去个性化程度并不明显。②大、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三者间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在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上比较,差异明显(F=16.25 ̄27.38,P<0.01),且三者间的两两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q=3.00 ̄9.97,P<0.05 ̄0.01)。小学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去个性化与低成就感均最高,大学教师最低。③城镇与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城镇与农村教师两者比较,在低成就感和情感衰竭方面差异明显(F=1.5298,1.2656,P<0.01,0.05);在去个性化方面无差异。城镇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与去个性化得分均是最高,农村教师最低;而低成就感农村教师最高,城镇教师最低。④社会支持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在是否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在领导是否认可和家人是否理解与支持方面比较,差异明显(F=1.3247,1.3141,P<0.05)。⑤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职业倦怠3个维度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呈明显正相关(r=0.219 ̄0.413,P<0.01)。结论:①大、中、小学教师间职业倦怠差异明显,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最为突出。②农村与城镇教师相比,城镇教师职业倦怠较为严重。③社会支持与否对教师职业倦怠构成一定的影响。④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压力,为更有效地做好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实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对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实习生在人际交往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心理压力这三个维度评分高于评分中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济与地位压力、体能与生活压力这两个维度评分低于评分中点(P〈0.05);女生在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心理压力这两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同时,在学业压力这个维度女生高于男生(P〈0.05);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压力和经济与地位压力这两个维度评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结论护理实习生心理压力比较大,主要是人际交往、学业及就业三方面的心理压力,不同性别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心理压力有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压力的来源,给护理临床带教提供信息,促进护生身心健康。方法立意抽样选择15名在手术室实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入访谈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探寻其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结果手术室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来自以下5个方面:手术室特殊的环境;手术室学习和工作方面的压力;情感方面的压力;社会偏见压力;职业危害压力。结论护理教育者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带教老师专科业务水平,注重标准预防和安全防护的教育,加强护生自身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来源、压力程度,为管理者能有效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某二甲医院全体在职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总体工作压力程度较高,均分2.50;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为护士主要压力来源(平均分为2.95、2.66、2.75);不同学历的护士工作压力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越低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越高(P<0.05)。结论: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需要持续关注,尤其对低学历的聘用护士应当作为重点人群给予持续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肿瘤科护士心理压力状况分析,开展应对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择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肿瘤科护士和普通病房护士各30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评定护士心理压力,并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工作中压力来源。结果:肿瘤科护士心理压力大于普通病房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六大心理压力主要来源,通过心理疏导的各项措施,减轻压力,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选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护理工作压力源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613名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工作压力源总分为(54.64±11.04)分,N3层级护理人员在压力源总分、工作需求维度、工作家庭冲突维度、组织议题维度、职场暴力与霸凌维度、无力感维度中得分最高(P<0.05);N2层级护理人员在未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维度得分最高(P<0.05);回归分析显示科室、层级、健康状况、离职意愿、自我效能、工作投入是护理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层级压力源特点采取个性化干预方式,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医院不同病区的护士特征分布以及护理工作环境情况。方法:该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NWI量表)对181家医院共9698名护士进行调查,在病区层面上描述内科、外科和ICU病区护士特征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病区护理工作环境的差别。结果:ICU的护士较内科、外科护士年轻,工作年限短,男护士及合同制护士比例大、学历高。各类病区得分最高的均是"医护合作关系"维度,得分最低的是"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维度,其次是"护士参与医院事务"维度。ICU护士的PES-NWI量表总分以及各维度均分较内科、外科均低,外科"人力和物力的充足性"维度得分高于内科(P<0.001)。结论:ICU的护理工作环境较内科和外科差;外科在"人力物力充足性"方面好于内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