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方法  对 3 0例危重新生儿 (危重组 )及 18例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对照组 )于第 3~ 7天 (其中 18例危重新生儿于恢复期复查 )取静脉血检测T3、T4 、FT3、FT4 、rT3和TSH。 结果  危重新生儿T3、T4 、FT3、FT4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rT3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TSH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恢复期危重新生儿T3、T4 、FT3、FT4 可基本恢复正常 ,但仍略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危重症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损害严重 ,疾病恢复后甲状腺功能自行恢复 ,无需甲状腺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 (NS)患儿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 2 2例NS患儿活动期及治疗后 3个月缓解期血、尿中sIL 2R浓度 ,并同时测定 2 5例健康儿童血、尿中sIL 2R浓度作对照。结果 NS患儿活动期血、尿中sIL 2R分别高于治疗后缓解期组 (P <0 .0 1)和对照组 (P <0 .0 1) ,而NS缓解期组血、尿中sIL 2R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尿中sIL 2R可用于NS患儿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浆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 PGF1α)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 30例哮喘患儿在哮喘发作期及其中 2 4例处于喘息缓解期的血浆TXB2 、6 K PGF1α和PAF水平 ,并以 2 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哮喘患儿喘息发作期血浆TXB2 、TXB2 / 6 K PGF1α(T/P)和PAF较对照组及喘息缓解期明显升高 (P分别 <0 .0 1,0 .0 5 ) ;喘息缓解期血浆TXB2 、T/P和PA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而各组间 6 K PGF1α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TXA2 、PAF是导致哮喘发作的重要炎性介质 ,在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45例哮喘患儿血免疫球蛋白E(IgE)、T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细胞因子与IgE之间的关系 ,为长期防治和规范管理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T细胞亚群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gE及白细胞介素 (IL) 2、IL 4、IL 6、IL 8、干扰素 γ(IFN γ)等细胞因子测定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分析方法。结果 哮喘发作期、缓解期CD3 、CD4 、CD4 /CD8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1,P <0 .0 5) ;CD8 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发作期IL 2、IFN α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0 1,P <0 .0 5) ;IL 4、IL 6、IL 8、IgE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P <0 .0 1,P <0 .0 1)。哮喘缓解期IL 2、IFN γ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IL 4、IL 8、IgE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5,P <0 .0 0 1)。IL 6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变应性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仍存在免疫失衡状态 ,表现CD4 T细胞增多 ,功能亢进 ,CD8 T细胞数量和 (或 )功能不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是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 ,提示哮喘患儿在缓解期也应继续进行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FT4)变化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清蛋白(Alb)及尿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活动期NS 60例患儿血清FT3、FT4、TNF、Alb及尿蛋白,2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肾病组血清FT3、FT4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1),NS组血FT3、FT4与Alb呈正相关,与TNF,尿蛋白呈负相关。结论NS患儿活动期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为小剂量甲状腺素(TH)佐治N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和 40例正常新生儿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甲状腺激素 ,即游离T3 、T4(FT3 、FT4)及TSH值 ,并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窒息新生儿FT3 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t=3 90 9,P <0 0 0 1) ,且以重度窒息组更甚 ,FT4及TSH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窒息患儿血中FT3 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 ,重度窒息患儿血中FT3 更低 ,提示甲状腺激素降低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可作为窒息新生儿病情判断 ,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液中足细胞检测在肾病综合征(NS)和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足细胞特定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 ELISA检测试剂盒对89例儿童清晨首次尿标本进行检测.其中75例采自本院儿科住院患儿,包括NS活动期患儿21例、NS缓解期患儿14例、HSPN缓解期患儿14例、HSPN活动期患儿16例、轻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10例;另选14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NS和HSPN疾病活动期及缓解期患儿尿PCX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9);轻型HSP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54).2.NS活动期患儿尿PCX水平与缓解期患儿比较差异显著[(0.593±0.271) μg/L vs (0.162±0.093) μg/L P=0];HSPN活动期患儿尿PCX水平与缓解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1.822±1.342) μg/L vs (0.236±0.141) μg/L P=0.004];轻型HSP患儿尿PCX水平为(0.089±0.061) μg/L,与HSPN活动期及缓解期患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3.NS活动期患儿尿PCX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r=0.785 P=0.01).结论 NS与HSPN患儿发病过程中存在足细胞损伤与脱落,且疾病活动期足细胞脱落明显增加.尿足细胞检测对预测急性期肾小球损伤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IL-13、SccAg与毛细支气管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3(IL 13)、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及免疫球蛋白E(IgE)与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毛支 )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36例毛支患儿、2 6例哮喘患儿、4 0例肺炎患儿及 33例正常儿童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毛支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10 4 91± 18 0 5 )ng/L及SccAg(2 4 9± 0 38)ng/ml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85 15± 17 98)ng/L ,(2 30± 0 34)ng/ml及正常对照组 (77 2 7± 18 16 )ng/L ,(2 2 9± 0 34)ng/ml(P<0 0 5 ) ,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毛支发作期患儿血清IgE水平(370 91± 6 9 2 6 )kU/L显著高于缓解期 (189 4 6± 70 36 )kU/L(P <0 0 5 ) ,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5 1 6 6± 70 17)kU/L(P <0 0 5 )。 (3)毛支发作期患儿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显著低于哮喘发作期 (14 7 0 0± 2 3 78)ng/L ,(3 0 1± 0 37)ng/ml,(6 5 9 5 2± 70 5 1)kU/L(P <0 0 0 1)。 (4 )毛支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显著高于肺炎组 (80 74± 18 0 8)ng/L ,(2 31± 0 35 )ng/ml,(15 2 87± 6 6 91)kU/L(P <0 0 5 )。 (5 )毛支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水平与SccAg、IgE及SccAg与IgE水  相似文献   

9.
肾病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T细胞亚群、IL-1、IL-6及IL-8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25例NS活动期和缓解期患儿检测血清和尿液sIL-2R和血清IL-1、IL-6和IL-8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1.NS活动期组血清和尿液sIL-2R分别高于缓解期组(P<0.01);2.NS活动期组血清IL-1、IL-6和IL-8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1);3.NS活动期组CD3^ 、CD4^ 、CD4^ /CD8^ 、NK[CD(16 56)^ 细胞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1)。结论 N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减低,促进IL-1、IL-6和IL-8的产生,血和尿sIL-2R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可作为NS活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P物质与哮喘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动态研究哮喘患儿血浆及哮喘豚鼠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和肺组织中P物质(SP)含量及SPmRNA表达变化 ,探讨SP与小儿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 ,动态测定 35例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其临床症状缓解期的血浆SP含量变化 ;并在豚鼠哮喘模型上同期进行了不同严重程度哮喘豚鼠血液、BALF和肺组织中SP含量的对比研究 ,利用RT -PCR方法研究肺组织SPmRNA表达变化。结果:①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浆SP含量较其自身症状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症状航馄谘 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SP含量 ,较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含量显著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③哮喘豚鼠血液、BALF和肺组织中SP含量较正常豚鼠均显著增高 (P <0 .0 1) ,反复诱喘豚鼠各组织中SP含量均显著高于诱喘一次豚鼠 (P <0 .0 5 ) ;④哮喘豚鼠肺组织内SP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 ,反复诱喘豚鼠SPmRNA表达显著高于诱喘一次的豚鼠 (P <0 .0 1)。结论:哮喘患儿及哮喘豚鼠SP含量增加 ,哮喘豚鼠肺组织中SP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 ,均与病情呈显著正相关。SP与小儿哮喘关系密切 ,可能参与了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