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房室阻滞(AVB)的心电图临床常见,AVB是指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电活动从心房下传心室的过程中出现了传导延缓或传导中断的现象。根据传统概念,房室阻滞分为不全性和完全性AVB,前者包括一度AVB,二度AVB和高度AVB,而完全性AVB又称三度AVB。房室传导阻滞总述一.AVB的心电图分类人体心脏有着完整的特殊传导系统(图1),自主心电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先激动心房,再经房室结、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指的阻滞是在房室交接区允许正常下传的频率范围内,室上性激动发生下传中断,不是下传延缓。就体表心电图而言,以室上性激动下传阻断个数的多少。表示阻滞的严重程度。心电学专著中对高度房室阻滞(AVB)定义的叙述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①高度AVB是指在“合适”的房速(≤135次/分)时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连续的室上性激动不能下传心室.这种传导障碍必须是阻滞引起;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常常将二度(含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伴干扰(即混合性房室脱节),误诊为三度AVB。多数学者认为,诊断三度AVB必须同时具备:①心房(含窦性P波或异位房性P波,交接性P波,下同)频率不能太快,不应超过文氏阻滞点(135~150次/min)数值;②心室率要足够的慢(符合房室交接性起源为40~60次/min,心室起源为25-40次/min)。有人形象地表述为:在两个QRS波之间有3个P波时,三度AVB的诊断方为可靠。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1岁。因头晕憋气3d入院。临床诊断:三度房室阻滞(AVB),心功能不全(Ⅳ级),Ⅱ型糖尿病。心电图(图1A 7月14日)Ⅱ导示:心房率107次/min,心室率48次/min,QRS波增宽、切迹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即心室激动依赖右束支传导维持,P与QRS完全无关,心电图诊断:三度AVB。  相似文献   

5.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任何一个部位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使激动传导延迟或中断。称为心脏传导阻滞。根据部位可分为窦房、房内、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临床上以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多见。按阻滞程度又可分为三度,一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延迟。传导时间延长。二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部分受阻,出现间歇漏搏,(一般分为二型)Ⅰ型又称文氏型,为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发生漏搏;Ⅱ型在漏搏之前无传导时间延长现象。三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完全受阻。所有激动均不能下传。第一、二度心脏传导阻滞又称不完全性或部分性心脏传导阻滞,第三度心脏传导阻滞称为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可分为暂时性、间歇性或永久性,以前二者多见。  相似文献   

6.
隐匿性传导是指一个激动(窦性异位激动)兴奋了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部分,但未能到到心房或心室,这种不完全性的异常传导,在体表心电图上不能直接显示P波或QRS波群,但可由于其对下一次激动的形成或传导的影响而被间接证实。从理论上看,隐匿性传导可以发生在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部位为房室交接区。无论是室上性激动下行传导过程中或是交接性、室性激动逆行上传过程中,当其通过房室交接区时可产生隐匿性传导。由于隐匿性传  相似文献   

7.
杨兴季  杨杰 《山东医药》2002,42(23):55-56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然后按一定的频率、速度、方向和顺序 ,由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 (希氏束 )、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抵达心室。如心脏激动不能循正常顺序或速度下传至心脏各部位时 ,称为传导阻滞或传导障碍。按其发生部位不同 ,分为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1 窦房阻滞窦房阻滞为窦房结起搏点与其周围的心房肌之间发生阻滞。正常窦房结激动发出后经窦房传导入心房产生 P波 ,窦房阻滞时 ,窦性激动传入延迟或不能传入心房。窦房阻滞分为三度 :一度窦房阻滞为窦性激动传入心房延迟 ,即窦房结传导时间延…  相似文献   

8.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出现延缓或中断称为房室传导阻滞(AVB)。体表心电图上P—R间期在希氏束电图上包括:1、P—A间期:代表窦房结到房室结传导时间;2、A—H间期:代表房室结的传导时间:3、H—V间期:代表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顷野氏纤维传导时间;其中BH时间代表希氏束本身传导时间。当上述间期超过正常时,示该部位发生病变,为传导阻滞的病变部位。AVB可为暂时性。间歇性或永久性。从发生机制上可为  相似文献   

9.
1例男性,36岁,活动劳累时反复心悸、胸痛一月余。运动试验诱发胸痛伴V1导联ST段上抬4~5 mm,恢复早期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机制可能为冠状动脉病变导致房室结供血不足,影响房室传导功能而导致AVB;1例女性,52岁,活动时心悸、胸闷二月余,加重伴乏力十天。运动试验诱发Ⅲ度AVB,发生机制可能因先天性的房室传导障碍或传导系统及房室结心肌组织退行性改变。运动时频率增快的窦性激动在通过房室结下传过程中可连续落入房室结不应期,不能下传心室而产生房室传导的延缓或中断。  相似文献   

10.
<正>心动过速是常见心脏科急症,通常根据QRS波时限将心动过速分为窄QRS波心动过速(QRS时限0.12s)和宽QRS波心动过速(QRS时限≥0.12 s)。窄QRS波心动过速大多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起源于希浦系统近端的室性心动过速;而宽QRS波心动过速中80%为室性心动过速(VT),20%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或差异性传导、伴旁道前传或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一次适时的室早可触发持续性折返而引发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从左图可以看出,单次室早发生后,在其逆向传导过程中落入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逆传的有效不应期而被阻滞,而室早经沿旁路逆传引起了有效逆传引起逆向激动的心房波,逆向激动的心房P波再经房室传导系统的前传激动心室,周而复始形成持续的室上速。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资料,观察房室传导的情况。393例因持续性Ⅲ度AVB植入起搏器,46例起搏器不具有计算心室起搏比例功能的患者被除外。341例分为心室起搏比例≥90%组(NAVC组,n=300)和心室起搏比例90%组(AVC组,n=41)。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心律及合并疾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VC组QRS波群时限小于NAVC组(P0.05)。QRS波时限120 ms是持续性Ⅲ度AVB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OR 11.060(95%CI 2.396~51.050),P=0.002]。结论:约有12%的持续性Ⅲ度AVB患者出现房室传导,QRS波群时限小于120 ms可能是持续性Ⅲ度AVB患者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有时可表现为单向阻滞,即室上性冲动被阻滞于房室结或希氏束中,而交界区或室性逸搏冲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正常传导途径,逆传至心房,产生逆行的P波,或逆行隐匿激动房室结,影响下一次窦性冲动的传导,在希氏束  相似文献   

14.
房室阻滞程度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快递专栏编辑 :近期我遇到一位女性患者 ,2 8岁 ,因咳嗽、流涕、低热一周 ,伴心悸胸闷 ,心电图发现二度房室阻滞住院。住院时心电图 (图 1 )。住院后检查血常规、心肌酶学正常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给予抗病毒、营养心肌药物等综合治疗 5天后症状缓解 ,心电图证实二度房室阻滞消失 (图 2 ) ,仅留一度房室阻滞。临床心电图中房室阻滞分成不完全性及完全性两种 ,完全性房室阻滞是指窦性或其他室上性激动频率低于 1 35次 /分不能下传心室 ,心房及心室由各自独立的节律点激动。不完全性房室阻滞包括 :1、仅…  相似文献   

15.
陈士良  冯胜强  沙杭  张清华 《心脏杂志》2000,12(5):377-378,38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 (AVB)病变过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 1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 AVB的形式和演变过程 ,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 度 AVB1例 , 度 型 AVB3例 , 度 AVB12例。房室传导障碍出现的过程多数为 度、 度 型、 度 型、 度 AVB,发生时间6 4± 45 h;而恢复过程多数为 度、 度 型、 度 型、 度 AVB,恢复时间 2 2 1± 12 7h。AVB发生期 8例中有 7例优势型冠状动脉完全阻塞 ,而 AVB恢复期 8例中仅 2例优势型冠状动脉完全阻塞 (P<0 .0 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的产生与恢复是优势型冠状动脉阻塞与再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例V_1导联见窦性P-P规则,为0.68s,频率88次/min,有3个窦P其后未跟随QRS波群,房室呈3:2—4:3传导,存在Ⅱ度A-VR.QRS波群有3种形态:(1)左束支阻滞型,如R_(1、3、5、8),其前有窦P,P-R间期固定为0.36s;(2)rS型,如R_(2、4、6),为正常的QRS波群,其相关的P波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顶峰上,P-R间期为0.36—0.38s;(3)QS型,如R_7,其形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P-R间期0.40s.根据P-R间期及QRS波群形态的改变,本例心电图有以下4种可能:(1)Ⅱ度—型A-VB,房室呈3:2—4:3传导.4相左束支阻滞.根据PR间期  相似文献   

17.
邹竞 《心脏杂志》2004,16(2):194-194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征象,但AVB的发展、预后及治疗,不仅取决于ECG诊断的阻滞程度,更重要的是AVB在房室传导系统中发生的部位。所以,根据体表ECG分析判断AVB的阻滞部位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心电图中房室传导功能通常以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作为评价依据。当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且P-R间期正常时,判定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但P-R间期大于正常范围,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P波不能下传心室时,诊断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如下传P-R间期逐次延长,诊断为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如间期固定,诊断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如房室传导比例大于3∶1,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如为不完全性房室分离仅偶有夺获,诊断为几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完全性房室分离),且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心室为逸…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76岁。因心悸来院就诊。既往体健,自诉无心脏病史。查体:血压130/85mmHg,心率75次/分,律不齐,闻及早搏。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清。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可见反复发生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频率约150次/分,节律基本匀齐,宽大QRS波群其后可见逆行P-波,R-P-间期呈现逐渐延长,为0.20s、0.22s、0.25s直至发生逆行P-波脱漏,即室房传导中图1断,完成一次莫氏Ⅰ型周期。继后R-P-间期又缩短至0.20s,上述现象反复出现,形成5∶4或3∶2比例的莫氏Ⅰ型传导现象。与此同时,室房传导的逆行P-波亦有规律变化,即P波形态随R-P-间期延长亦呈现逐渐加深,直到发生室房逆向传导中断。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传导莫氏Ⅰ型阻滞现象。讨论室房传导阻滞是指交接性或室性激动在房室结逆传入心房时发生的传导延缓或中断现象。室房逆传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相似,也可分为一至三度,二度室房逆传阻滞也可分为莫氏Ⅰ型与莫氏Ⅱ型两种,本图表现为莫氏Ⅰ型的室房逆传阻滞。室房逆向传导的莫氏Ⅰ型现象一般见于室性逸搏心律、加速的室性自搏心律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程度的房室阻滞患者,不论属于功能性还是器质性,房室传导系统某部位(多以房室结为例)的不应期有着不同特点。正常时房室结在一次兴奋时,将室上性激动向心室下传的同时,房室结将进入有效不应期,传导性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