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疗效,并分析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01/2020-01我院收治的渗出型ARMD患者60例60眼临床资料,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30眼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组30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mo时患者BCVA、CRT、脉络膜新生血管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1、2、3mo,两组患者BCVA(LogMA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CR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组治疗1、2、3mo的CRT显著低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P<0.05); 两组脉络膜新生血管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RMD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二者在改善视力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RMD在降低CRT方面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与单纯激光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10/2015-03我院临床检查确诊的RVO继发ME的患者48例5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激光治疗者28例31眼,为A组; 单纯激光治疗者20例22眼,为B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wk,3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

结果:随诊3mo,治疗后1wk时,A组和B组的平均BCVA分别是0.44±0.25、0.56±0.24; 平均CMT分别是330.50±121.71、354.67±102.79μm,两组患者BCVA和CMT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术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mo时,A组和B组的平均BCVA分别是0.24±0.18、0.39±0.20; 平均CMT分别是252.62±83.01、332.67±102.33μm,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优于B组。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和单纯激光治疗RVO继发性ME均有效,ME明显减轻,视力稳定并提高。但对于水肿严重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先减轻视网膜水肿,再联合激光治疗疗效肯定,优于单纯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选择性激光光凝对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眼科66例66眼CRVO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0例患者仅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照组),另外36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选择性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BCVA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眼CMT、BCVA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 6mo观察组患者CMT、BCVA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联合治疗方案对CRVO疗效更加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王晓波  吴国基  刘丛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0):1717-1721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联合抗VEGF药物与抗VEGF药物单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9-06/2020-12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或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133例133眼,其中CRVO-ME患者48眼,BRVO-ME患者85眼。将纳入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单药治疗组66眼接受每月注射康柏西普1次,连续3mo,之后每月复诊; 联合治疗组67眼接受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注射1次,1wk后注射康柏西普1次,之后每月复诊。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央视网膜厚度(CRT)改善情况,记录康柏西普注射次数及与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相关的眼部及全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1、2、3、6mo,两组患者BCVA和CR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两组间BCVA和CRT改善程度均无差异(P>0.05)。首次玻璃体腔注射至治疗6mo时,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分别为3.56±0.12、2.96±0.17次,联合治疗组注射次数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P=0.004)。随访期间,联合治疗组高眼压和白内障发生率均高于单药治疗组。

结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联合抗VEGF药物是治疗RVO-ME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视力,降低CRT,该治疗方案可在减少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的同时达到与抗VEGF药物单药治疗相似的疗效,但需要监控眼压变化及白内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06/2019-12我院眼科收治的因高度近视导致CNV的患者56例56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28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28例28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末次治疗后随访3mo,记录患者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定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采用OCT仪水平线性扫描测量CNV面积。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mo两组患者眼压、CNV面积及CM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8%)。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CNV疗效优于雷珠单抗,可有效改善BCVA,降低CMT,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疗效及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本院于2014-03/2017-12收治的213例345眼湿性ARMD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6眼176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107例169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脉络膜厚度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注射前BCVA、黄斑中央区厚度(CMT)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第3次注射后的BCVA优于对照组,且CMT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的中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无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6mo的中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mo(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7%、7.7%(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注射曲安奈德的效果同样好,不仅可以改善和稳定患者视力,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中央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由雷珠单抗转为康柏西普治疗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治疗后视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

方法:选取2016-01/2017-08我院收治的因雷珠单抗治疗疗效不佳转为康柏西普治疗的新生血管性ARMD患者20例29眼,比较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前和治疗第4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比敏感度(CS)、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治疗第4mo,患者BCVA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CT检测CR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空间频率CS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NEI VFQ-25评分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ARMD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79例79眼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54眼,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non-iCRVO)16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iCRVO)9眼],采用3+PRN方案治疗,随访6mo,记录基线、治疗后1d,1、2、3、4、5、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等变化。

结果:三种不同类型RVO治疗后6mo BCVA均较基线提高(0.22±0.23 vs 0.70±0.32; 0.24±0.19 vs 0.73±0.27; 1.20±0.37 vs 1.92±0.23; 均P<0.05),OCT显示黄斑CMT明显降低(199±27 vs 422±162μm; 195±16 vs 550±158μm; 231±55 vs 583±152μm; 均P<0.05)。三种不同类型RVO在不同就诊时间组内治疗后各时间CMT均较基线下降(P<0.05),不同就诊时间组间CMT均无差异(P>0.05)。BRVO、non-iCRVO患者在不同就诊时间组内治疗后BCVA均较基线改善(P<0.05),iCRVO患者>90d组视力几乎无提升。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治疗RVO引起的黄斑水肿。对于RVO患者,早期及时的进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有助于其远期视力的提高并维持稳定; 延迟抗VEGF药物治疗可能会降低其视力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32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0.5mg的康柏西普注射联合532激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2015-05/2016-03住院治疗的RVO病例122例12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58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4例24眼,分支静脉阻塞患者34例34眼)和对照组64例64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6例26眼,分支静脉阻塞患者38例38眼)。两组患者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术。研究组注射药物前行532激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mo复查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隆起的面积。

结果:治疗后1、3、6mo两组的BCVA均较术前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6mo研究组BCVA提高均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mo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直径3mm2圆内RPE隆起的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直径3mm2圆内RPE隆起的厚度,研究组下降水平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3、6mo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mo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康柏西普注射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RPE隆起的面积,与532激光合用对RVO效果较单纯药物注射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疗效及其对房水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设计。收集2019-03/2022-01就诊于本院的PDR患者100例100眼(双眼发病时取程度较重眼入组,如双眼程度一致则取右眼入组)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48眼仅行PPV,联合组52例52眼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术后随访12mo。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房水炎症因子IL-6、IL-10、IFN-γ及TNF-α水平。

结果:联合组患者PPV术前房水炎症因子IL-6、IL-10、IFN-γ及TNF-α水平、手术时间、术中电凝止血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数及硅油填充眼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BCVA和CRT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6、12mo BCVA和CRT均较术前改善,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术后12mo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5% vs 35.4%,P<0.05)。两组的PDR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治疗PDR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抑制炎症效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更有助于患者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寇豆  郝晓琳  张仲臣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72-2275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因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06/2016-02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眼科因糖尿病继发黄斑水肿( DME )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RVO-ME)收治入院,并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35例38眼,其中DME 23眼,RVO-ME 15眼。患眼接受玻璃体腔雷珠单抗(0.5mg/0.05mL)注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3d,1wk、1mo定期门诊回访观察最佳矫正视力( BCVA )、黄斑中心凹厚度( CRT )、眼压。比较雷珠单抗治疗DME及RVO-ME前后的疗效。结果:DME组及RVO-ME组治疗后1、3d,1wk的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1 mo的BCV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DME组及RVO-ME组治疗后1、3d,1wk,1mo的CR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BCVA及CRT方面比较,雷珠单抗对于RVO-ME及 DME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DME及RVO-ME的治疗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部小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6-09在我院确诊为黄斑小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资料19例19眼,所有患者均按3+按需注射(pro re nata,PRN)的方法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每月随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中央视网膜厚度、注射次数及眼部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治疗后1、2、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1、2、3、6mo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中有3眼出现反复发作的黄斑水肿,FFA检查显示微血管瘤渗漏,给予局部光凝封闭血管瘤后水肿吸收; 治疗及随诊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和眼内炎等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顽固的黄斑水肿建议行FFA检查,如水肿为微血管瘤渗漏造成建议联合局部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视网膜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12眼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剥离视网膜前膜和/或内界膜作为观察组即手术组;另外10例10眼未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收集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CVA和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0.206).观察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5,P=0.048);CRT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31,P<0.01).对照组随访期内1、3、6mo BCVA及CR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3、6mo时,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提高,CRT较对照组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mo时,观察组BCVA及CRT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并降低中央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25G+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10/2022-01本院收治的PDR患者80例87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45眼,行25G+PPV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42眼,行25G+PPV联合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wk, 1、3mo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CMT、血清VEGF水平;随访3mo,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CVA较治疗前改善(P<0.05),CMT、血清VEGF水平下降(P<0.05),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3mo时,观察组的BCVA值、CM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mo时,观察组的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mo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  相似文献   

15.
宫俊芳  王晓莉  孙涛  徐春龙 《国际眼科》2017,10(11):2112-211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膜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疗效。

方法:将2015-01/2016-12就诊的BRVO继发ME患者70例7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35眼。对照组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3mo临床疗效、并发症。治疗1wk,1、3mo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略高于对照组的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显效率为43%,高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wk,1、3mo BCVA水平、CMT均降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1wk,1、3mo LogMAR BCVA水平、CMT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ME可有效降低CMT,提高视力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4/06临床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3例,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对比治疗前后BCVA以及行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血管长度密度和灌注密度的变化。

结果:随访时间为1mo,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提高(P<0.05),CM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中位于中心凹、旁中心凹及总区域的血管长度密度和灌注密度与治疗前均无差异(P>0.05)。

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在短期内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01/2021-12收治的RVO患者90例9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38例38眼采取静脉滴注血栓通+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52例52眼在此基础上行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mo。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3mo,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 vs 58%,P<0.05),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视网膜静脉相对直径、视网膜相对出血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RVO患者加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并治疗眼底病变,改善血流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577 nm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81例81眼,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3例43眼和对照组38例38眼,观察组给予577 nm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577 nm激光光凝,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of macula thickness,CMT),分析观察组BCVA和CMT变化值与初始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随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BCVA、CMT相应改善(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BCVA分别为0.37±0.09、0.44±0.10和0.52±0.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CMT分别为(351.03±41.43)μm、(270.32±40.03)μm和(220.01±32.91)μ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BCVA变化值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治疗前BCVA呈负相关(r=-0.422、-0.410,均为P<0.05);CMT变化值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治疗前CMT呈负相关(r=-0.430、-0.415,均为P<0.05)。结论 577 nm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效果较好,其效果与患者基线BCVA、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