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 THR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 0 .5 %~ 12 % [1 ]。我院 1990~ 2 0 0 0年8月共行 THR手术 76例。术后髋关节脱位 4例。发生率为5 .3% ;本文对 4例髋关节脱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与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有关的护理原因及预防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4个关节 )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46~ 76岁 ,平均 6 2岁。 4例患者均为初次行 THR,其中国产关节 3例 ,进口关节 1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 ,骨水泥内固定。术后髋…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切开复位,pemberton截骨和粗隆下短缩旋转接骨术一期完成并术后短期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晚期负重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从而降低术后关节僵硬、再脱位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方法:自1993年~2002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Pemberton截骨和粗隆下短缩旋转接骨术一期完成并术后短期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晚期负重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大龄儿童(7~15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6例(51髋),随访3个月~8年,平均6年2个月。结果:髋关节屈曲活动小于90°者6髋,占11.8%,脱位2髋,再脱位2髋,占3.9%,按照Cat-terrell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36例(51髋)中,股骨头坏死8髋,占15.67%,明显降低了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再脱位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结论:切开复位,Pemberton截骨和粗隆下短缩旋转接骨术一期完成并术后短期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晚期负重的综治疗方法是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找理想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2008年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29例(137个髋关节)术后复发的7例患者施以再手术治疗,根据其脱位原因相应纠正,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7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随访1~3年,未发生再脱位,髋关节功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5.7%。结论引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主要有局部因素:髋臼因素、股骨因素、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因素以及年龄因素(年龄越大复发的可能性越大)、手术技术原因、植骨被吸收、术后过早下地等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先天性髋关节脱术后再脱位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4.
邱华骥  韩大为 《中外医疗》2010,29(11):89-89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Salter手术与经典Salter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60例、76髋、1~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分为2组:(1)改良Salter手术组,3例、41髋。(2)经典Salter手术组,30例、35髋,完全按Salter手术进行治疗。(3)术后均采用改良贝氏石膏固定,不固定髋关节。结果随访时间1~10年,平均7年。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定标准,改良组髋的优良率为90%,经典组为76.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Salter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明显优于经典Salter手术。  相似文献   

5.
朱华 《当代医学》2008,(7):48-49
目的 总结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方法 以采用髋臼造盖,股骨上段缩短截骨和髋人字石膏固定等到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6例、42髋.结果 36例经1~4年随访,按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2%.结论 术前牵引、联合手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该术式较以前我院采用别的术式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方法 以采用髋臼造盖,股骨上段缩短截骨和髋人字石膏固定等到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6例、42髋.结果 36例经1~4年随访,按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2%.结论 术前牵引、联合手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该术式较以前我院采用别的术式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正>采用骨盆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改良Chiari骨盆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共6例7髋,取得了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7髋中,男2例,女4例,其中一例为双髋。左侧5髋,右侧2髋。年龄5~9岁。随访时间最短1年10个月,最长5年4个月,平均2年8个月。术前采用胫骨上端骨牵引,重量4~8kg,牵引时间最长达8周。术后去除石膏固定时间12周。 手术方法 在全麻下,采用髋关节前暴露S—P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Salter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alter截骨手术进行治疗的15例3~10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结果:随访1~9年,平均随访时间5.7年,按照周永德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结论:Salter髂骨截骨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联合截骨术式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联合截骨术式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童(7~18岁)30例(36髋).结果 本组36髋术后均获得满意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42个月.采用国外通用的Mckay临床评定标准,优10髋,良19髋,可5髋,差2髋,优良率达80.6%.结论 联合截骨术式是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对24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6例,单侧18例.年龄45~67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疗效评价根据Harris评分而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2±8.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4)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7.6714(P<0.05),其中评定为优13髋、良14髋、可2髋、差1髋,术后优良率达90.00%.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9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及方法。方法:自2003年~2008年对20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23髋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3名患者进行双侧置换)。对10名脱位严重的患者术前进行骨牵引治疗2周,术中在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及髋关节功能。术后评估肢体延长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有1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个~到72个月,Harrris评分由术前32.9分转为术后85.3分,髋关节疼痛消除。未出现坐骨神经牵拉症状,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失败情况,有两例有坡行,其他患者髋关节恢复正常,可以从事正常生活和体力劳动。结论:通过手术松解延长,选择合适的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改善关节功能,使之成为无痛性关节,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院 1991~ 1998年应用自行研制的伸延式蛙式固定装置治疗 6个月~ 3岁的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30 0例 ,失败19例 ,治愈达 93 7%。本文回顾治疗过程及失败后手术治疗的术中所见 ,总结出造成失败的原因。1 器具简介我科于 1990年末 ,成功研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伸延式蛙式固定装置器具。本器具由固定两侧腰部的托板及中间可自由伸延的支杆组成 ,分为小、中、大 3种型号 ,治疗 6个月~ 3岁的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操作无需在麻醉下进行 ,自然屈曲外展双髋关节后安放此装置 ,并逐日延长支杆长度 ,直至达到复位 ,持续固定 6个月即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一种新的造盖方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的疗效.方法将臼窝上缘造一弧形骨槽,嵌入3块~4块楔形骨块治疗185例(237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双下肢改良贝氏石膏固定4周~6周.结果经过1年~8年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优良率94%.结论该术式既缩小了髋臼指数,又增加了对股骨头的同心包容,也避免了用一块骨块平行造盖对股骨头的点状持重所致的骨性关节炎和做Salter手术再次拔针的痛苦.该术式对患儿侵袭小、出血少.术后功能亦好.  相似文献   

14.
刘创源  陈恩宏  黄训生 《当代医学》2012,18(21):150-151
目的 探讨使用中医联合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及对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08年3月汕头市潮阳区中医院收治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典型病例56例,使用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后2~4年进行随访,评价联合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效果.结果 根据髋关节的临床评定的相关标准,26例为优(46.43%),27例为良(48.21%),3例为差(5.36%),总优良率为94.64%.结论 中医联合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十分有效,非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髋脱位石膏固定后髋关节挛缩3例报告青海省儿童医院外科张发智,张源,李继贤笔者自1987~1994年采用闭合复位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82例(247)髋,其中三例治疗后出现髋关节挛缩畸形。本文将这三例进行总结,并就其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减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Ferguson术并发症的发生,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34例47髋CDH患儿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11髋,占23.4%,再脱位4你5髋,股骨颈骨折2例,结论 有效地降低髋关节后上方软组织对复位后股骨头的牵张力,掌握合适的复位后髋关节外展固定角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自1986年至2003年,我们对20例(2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依据脱位程度分型I~Ⅲ度,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手术对策;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进行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平均6.7年的随访,本组病例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35.8分改善到术后88.6分。其中7髋施行了1次翻修术、1髋施行了2次翻修术。结论:成人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存在的病理改变严重,手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与平衡,髋臼成形,股骨短缩,臼与股骨上段假体的个体化设计。良好的术前准备设计及术中对各种不同病理情况的分析判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本文总结分析71例(72髋)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治疗经过,目的是要确定有无放射学及手术方面的指征可预示反复脱位的发生,以及是否有急需手术处理的引起脱位的原因.本组71例中,女性43例(60%);男性28例,平均年龄61岁(25~81岁),平均体重163磅(103~351磅).37个髋关节脱位发生于首次全髋置换术后;35个髋脱位发生在翻修术后.首次全髋术后脱位者中有13例髋关节以前有髋关节手术史,因此,全部病例中共有48例(67%)有髋关节手术史.23%的髋脱位发生在术后1月;54%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23%发生在术后2年以上.脱位的原因有:(1)与位置有关的(X线检查无异常);(2)股骨或髋臼部件安放位置错误;(3)软组织不平衡(由于髋关节长度及位置的变化所造成);(4)同时存在假体位置不良及软组织不平衡.与引起脱位的原因相对应,脱位的治疗亦分为:Ⅰ类:经闭合复位治疗成功的脱位;Ⅱ类:经再次手术解决的脱位;Ⅲ类:经再次手术后又脱位但经闭合复位成功解决的脱位;Ⅳ类:需多次手术解决的脱位.我们认为任何原因引起的任何脱位都可能通过闭合复位得以解决,因此,闭合手法复位是治疗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如果麻醉下闭合复位后检查髋关节仍不稳定,为避免多次治疗应立刻手术.髋关节如有软组织不平衡及外展肌无力等情况,无论其假体安放位置是否正确,其需要多次手术治疗的风险很大.故这些髋关节适合于使用限制性的髋臼置换在术中达到机械稳定.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髋脱位患儿年龄越小其治疗方法越简单 ,疗效也愈满意 ,但对于年长儿先天性髋脱位 ,因髋关节受非生理刺激 ,其臼、头及周围软组织都发生相应严重病理改变 ,手术后易发生再脱位、关节僵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如果术式选择得当 ,手术准确也可收到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96 4~ 2 0 0 0年间共收治先天性髋脱位 392例、4 94髋 ,其中年长儿 114例 ,15 0髋 ,男 18例 ,女 96例 ,随访 2~ 3 5年。年长儿 (7~ 14岁 )先天性髋脱位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见表 1。2讨论2 1 先天性髋脱位其病理改变是多方面的 ,髋臼的改变主要是臼盖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自1986年至2003年,我们对20例(2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依据脱位程度分型Ⅰ~Ⅲ度,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手术对策;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进行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平均6.7年的随访,本组病例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35.8分改善到术后88.6分.其中7髋施行了1次翻修术、1髋施行了2次翻修术.结论成人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存在的病理改变严重,手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与平衡,髋臼成形,股骨短缩,臼与股骨上段假体的个体化设计.良好的术前准备设计及术中对各种不同病理情况的分析判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