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与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相关的临床及血管影像学特征,以期对脑AVM的出血倾向作出评价和预测。方法:应用Cox回归模型,对59例脑AVM进行出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59例脑AVM中,观察期内出血48例(占81%),年平均出血率为2%;病灶大小、供应动脉支数以及引流静脉支数是决定脑AVM出血倾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小型AVM、多支动脉供应的AVM以及仅有单支静脉引流的AVM最易破裂出血。结论:建议脑血管造影时着重对此三项指标进行描述;对于出血风险较大的脑AVM应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急性脑梗塞早期MRI表达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阻断狗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观察早期MRI表现及其病理性改变。方法 将16只成年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6只)。经颞开颅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MCA),造成MCA供应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术后4、6、8、12h行MRI薄层扫描;取出动物大脑观察病理改变,测定不同时相梗塞区T2时间和组织水含量。结果 梗塞2hMRIT2加权可见尾状核头部、豆状核信号增高;6hMRI可见了尾状核  相似文献   

3.
TCD诊断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循环障碍的实用价值。方法用TCD检测16例一侧颈内动脉(ICA)颅外段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结果发现这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改变,14例存在侧枝循环,其中10例以前交通动脉为主,4例后交通动脉参与,且有7例眼动脉同时参与,2例未见侧枝循环。侧枝循环良好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MCAVm)为50.3±6.2cm/s;侧枝循环较差的患者,患侧MCAVm为43±6.8cm/s。随访发现,侧枝循环良好者,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侧枝循环较差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TCD可准确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判断侧枝循环的建立情况,对脑循环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卒中并发多器官衰竭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器官衰竭(MOF)是急性脑卒中(ACV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死亡率高、预后差。我科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收治ACVD患者147例,其中并发MOF36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讨论。资料一般资料:ACVD患者147例...  相似文献   

5.
X-刀临床意义初步探讨──附144例治疗报告胡威夷,曾力,匡永勤,严利春,袁忠勋,张国才,骆建华,刘焕义我院1995年8月至1996年10月X-刀(Radionics/RSA放射外科系统及Varian2100C直线加速器)治疗颅内肿瘤及AVM共144...  相似文献   

6.
巨大脑动脉瘤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16 例巨大脑动脉瘤(≥25mm) 作回顾性分析。方法 近10 年来收治16 例巨大脑动脉瘤, 颈动脉系12 例: 外伤性右侧颈内动脉(ICA) 瘤2 例, 左侧颈总动脉(CCA) 夹层动脉瘤1 例, 右侧大脑中动脉(MCA) 瘤2 例, 前交通动脉(AcoA) 瘤1 例,右(左) 颈内动脉(ICA) 瘤6 例; 椎基动脉系4 例: 右侧小脑上动脉(SCA) 瘤1 例; 右侧椎基动脉连接处动脉(VBJA) 瘤1 例, 右侧大脑后动脉(PCA) 梭状动脉瘤2 例。根据临床表现和神经放射学(CTDSAMRI) 评估。结果 14 例治愈,2 例死亡。14 例生存者随访7 月至5 年, 按Sundt 标准,结果满意9 例, 良好4 例, 差1 例。结论 巨大脑动脉瘤的治疗, 特别是有占位效应者, 以闭锁瘤颈,切除膨大的瘤囊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AVMs)。方法:本组18例脊髓AVMs,14例采用干燥硬脑膜粒栓塞,2例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粘合剂经微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另2例用3个0真丝线段栓塞。结果:病灶完全栓塞15例,栓塞80%~90%3例。肢体瘫痪症状明显改善16例,其中2例有手术切除史者症状未改善,平均随访32个月,有14例症状完全恢复正常,2例多支供血者经再次栓塞治疗后症状改善,另2例无变化。结论:血管内治疗脊髓AVMs优于手术治疗,应首先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8.
静注山莨菪碱与口服尼莫地平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1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结合临床表现发现有脑血管痉挛(CVS)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山莨菪碱(80~180mg/日),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90mg/日。用药12小时、3天、10天分别测定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并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MCA平均血流速度由166±56cm/s降至93±24cm/s;对照组由172±53cm/s降至121±37cm/s;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用药起效快(1小时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对应用山莨菪碱治疗CVS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闭塞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短暂闭塞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s)凋亡。方法大鼠MCA经腔内导入单线闭塞不同时间后再灌流24h,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程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Evans蓝(EB)渗出量评价,凋亡细胞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结果EB外渗量、凋亡的BCECs数显著高于对侧,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EB外渗量与凋亡的BCECs数显著相关。结论BCECs凋亡可能参与了VBE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perdensemiddlecerebralarterysign,HMCAS)曾被认为是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最早期CT表现(见图1),但尚未被普遍接受。有人观察了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MCAS发生率为34.5%(19/55...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急性脑梗塞早期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阻断狗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观察早期 M R I表现及其病理改变。方法 将 16 只成年狗随机分为实验组(10 只)和对照组(6 只)。经颞开颅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 M C A),造成 M C A 供应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术后 4、6、8、12h 行 M R I薄层扫描;取出动物大脑观察病理改变,测定不同时相梗塞区 T2 时间和组织水含量。结果 梗塞 2h M R I T2 加权可见尾状核头部、豆状核信号增高;6h M R I可见尾状核、豆状核形成明确梗塞,并出现占位征象。2h 电镜下已有缺血水肿改变,4h 光镜下出现脑缺血水肿改变,电镜下见到血脑屏障受损。相关分析表明:病灶区 T2 时间变化与组织水含量变化在时序上有密切关系(r= 0.9537, P< 0.01)。结论  M R I可用于脑梗塞早期的诊断。急性脑梗塞早期 M R I表现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DA耗竭对缺血性纹状体CaM KⅡ活性及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DA耗竭对纹状体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CaM KⅡ的参与有关,建立了损毁大鼠黑质+四动脉阻断前脑缺血的复合模型,采用同位素^32P掺入法、放射自显影和CaM KⅡ及磷酸化CaM KⅡ(p-CaM KⅡ)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DA耗竭对纹状体缺血CaM KⅡ活性、自身磷酸化、含量和细胞内分布的影响。发现损毁黑质、耗竭DA可逆转由缺血引起的纹状体CaM KⅡ酶活性及免疫活性下降,减  相似文献   

13.
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建立脑动静脉畸形(AVM)动物模型。方法:以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颅底微血管网(retemirabile)为畸形团,经颈动静脉吻合等建立脑AVM动物模型;用NBCA胶和Embosphere颗粒分别栓塞;模型建立和栓塞前后行血管造影。结果:成功构建了具有供血动脉、畸形团和引流静脉的AVM模型;造影动脉期显示血液经畸形团向引流静脉分流;栓塞时,胶在畸形团(微血管网)里弥散、聚合良好,颗粒可使其显影逐渐变淡、直至消失。结论:本方法对建立脑AVM急性期动物模型更简单经济省时,并且可靠;该模型在血管结构,造影影像和栓塞行为上与人脑AVM相似,适用于有关的研究和介入医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5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及手术探查结果,探讨AVM的深、浅及供血、引流血管数量与出血发生率的关系。经统计比较发现:深部较浅部AVM出血率高;供应动脉条数多于导出静脉条数者及仅有单条导出静脉出血率最高,并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对这些AVM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环孢菌素治疗用激素类药无效的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CsA)治疗用激素类无效的多发性硬化(MS)的效果。方法对激素等治疗5个月以上病情无明显好转或仍在加重的10例MS,用CsA5mg·kg-1·d-1,疗程至少2个月,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最后小剂量维持用药。统计各个治疗期及最后随访(6~32个月后)的扩充致残量表(EDSS)评分和脑MRI病灶数。结果激素治疗前后EDS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0);CsA足量治疗使EDSS评分下降及脑MRI病灶数减少(P<0.05);最后随访EDSS评分进一步下降(P<0.01),其中4例复查了MRI,3例病灶数进一步减少。CsA治疗未见严重毒副作用。结论CsA可治疗用激素类无效的MS。  相似文献   

16.
采用ELISA和APAAP法对32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及40例老年和35例非老年ACVD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疾病各组除CD3外SIL2R和CD8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D4/CD8比值则明显下降,其中以老年ACVD并MOF组变化最为显著,与老年和非老年ACVD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CD4水平老年ACVD并MOF组较老年和非老年ACVD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老年和非老年ACV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上述指标也与老年ACVD并MOF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MRA和TCD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发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发作(VBTIA)的发病机理。方法患者组65例,对照组26例,作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测量VBTIA的脑血流量(CBF)。结果对照组双侧椎动脉(VA)CBF为112.3~278.9ml/min(均值195.6),较患者组48.0~262.0ml/min(均值14.90)高(P<0.01)。15例患者CBF降低,双侧VA广泛迂曲者下降明显,均值为107.5ml/min,VA重、中、轻度狭窄或发育不良者均值分别为120.0、141.3、154.2(ml/min)。三者健侧CBF占双侧CBF的百分比分别为91.5%、82.0%、65.8%。结论通过MRA和TCD可以测量CBF,它是诊断VBTIA的量化指标,对诊断VBTIA和认识其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大鼠右大脑中动脉栓塞(RightMiddleCerebralArteryOclusionR-MCAO)模型,检测局部缺血后不同时间左右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发现R-MCAO10分钟始,缺血脑组织SOD即降低,至30分钟后恢复,而MDA则在R-MCAO60分钟后持续升高。说明缺血后SOD活力下降、致MDA蓄积,是造成脑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6年4月~1997年3月期间,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2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丁螺环酮(buspirone)及多虑平治疗。入组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8分,焦虑量表(HAMA)>12分;年龄20~52岁;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的临床及CDS改变的异同。方法:对患者进行眼底、颈椎X线片、脑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CDS)扫描。结果:VBI组、腔梗组,眼底动脉硬化Ⅰ度、Ⅱ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有无颈椎骨质增生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CDS检查两组均有明显的脑动脉硬化,VBI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减慢,腔梗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异常增快。结论:颈椎病与VBI密切相关;脑动脉硬化确是缺血性脑血管的病理基础;CDS检查有助于VBI和腔梗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