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例68岁女性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口服利奈唑胺0.6 g,2次/d,半个月后感觉疲乏、倦怠,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4.18×109/L,红细胞3.23×1012/L,血红蛋白76 g/L,血小板40×109/L,遂停药。11 d后血象恢复正常,再次口服利奈唑胺0.6 g,2次/d,用药14 d复查血常规,白细胞3.50×109/L,红细胞2.51×1012/L,血红蛋白71 g/L,血小板36×109/L,遂再次停药。停药后患者连续5 d发热(体温最高时38.5℃),伴咳嗽、咯黄痰及鼻塞,遂入院。入院后未给予抗感染药物,先后3次输注浓缩红细胞(每次400 ml)。血常规示:白细胞5.90×109/L,红细胞3.33×1012/L,血红蛋白95 g/L,血小板158×109/L,故在入院第21天给予利奈唑胺0.6 g静脉注射,2次/d。入院第36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30×109/L,红细胞2.21×1012/L,血红蛋白61 g/L,血小板29×109/L,遂再次停用利奈唑胺。先后3次输注悬浮红细胞(每次400 ml),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1次/d,共4 d。应患者要求准予出院。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相关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6岁男性患者因心肌梗死入院,并立即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术后当日规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阿司匹林首剂量300 mg,之后100 mg,1次/d;氟伐他汀20 mg,1次/d;福辛普利钠10 mg,1次/d。1个月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03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037×1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13 g/L,血小板119×109/L。骨髓穿刺及活检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对症治疗,血常规各项水平继续下降。入院第4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6×109/L,中性粒细胞0.36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954×1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13 g/L,血小板84×109/L。立即停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改用华法林2.5 mg,1次/d口服,西洛他唑100 mg,2次/d口服,其他药物继续服用。随后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计数下降至最低值后逐渐上升。再行2次骨髓穿刺检查,结果示骨髓象逐渐恢复。入院第102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5.8×109/L,中性粒细胞0.55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202×109/L,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170×109/L。再次加用氯吡咯雷50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1周后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计数明显下降,2周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4×109/L,中性粒细胞0.34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87×109/L,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33 g/L,血小板176×109/L。随后,仅停用氯吡咯雷,改为西洛他唑100 mg,3次/d口服。1周后血象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正>患儿女,1岁。因腹泻3d,咳嗽、发热2d,呕吐1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心率130次/min,呼吸32次/min。诊断"轮状病毒肠炎并脱水、急性支气管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32×109/L,中性粒细胞:0.689,淋巴细胞:0.24,血红蛋白:101.7g/L,血小板:242×109/L,中性粒细胞:9.8×109/L;降钙  相似文献   

4.
硝苯地平致严重剥脱性皮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例87岁老年女性患者因高血压自行服用硝苯地平10 mg,3次/d.第2天,患者颈、躯干、腹背出现潮红伴瘙痒,四肢肿胀及体温升高.入院查体:T 38℃,R 98次/min;局部皮肤出现脱屑,占体表面积1/4.实验室检查:WBC 17.5×109/L,中性粒细胞数14.8×109/L.诊断为药物性剥脱性皮炎.给予左西替利嗪、葡萄糖酸钙、西米替丁、地塞米松治疗.8 d后患者T 36.8℃,R 20次/min,WBC 9.7×109/L,中性粒细胞数8.25×109/L,皮肤潮红、瘙痒减轻,肢体胀肿消退而出院.  相似文献   

5.
卡马西平相关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58岁女性患者因枕大神经痛入院.入院后血常规:WBC 4.90×109/L,PLT 273×109/L.给予患者卡马西平0.1 g,2次/d.次日,卡马西平改为0.1 g,3次/d,并合用氯硝西泮、罗通定及兰索拉唑.2 d后,头痛症状加重,卡马西平加量至0.2 g,3次/d,且加入氨酚双氢可待因片联用.8 d后患者躯干可见散在皮下出血点;复查血常规:WBC 2.87×109/L,PLT4×109/L.停用卡马西平,其他药物继续使用,并给予酚磺乙胺、甲泼尼龙及血小板等治疗.治疗5 d后,血常规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万古霉素相关白细胞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52岁男性患者因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给予头孢呋辛与克林霉素联用3 d,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3 d.治疗效果欠佳.第7天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给予万古霉素0.5 g,3次/d静脉滴注.治疗10 d后,患者出现发热,T 40.2℃.血常规:WBC 2.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8×109/L.停用万古霉素,改为美罗培南0.5 g,3次/d静脉滴注及对症治疗.2 d后血常规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首先单独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1、次/12 h静脉滴注4 d,然后改为万古霉素1.0 g1、次/12 h静脉滴注3 d,最后单独应用利奈唑胺600 mg1,次/12 h静脉滴注44 d。应用利奈唑胺前实验室检查示患者外周血白细胞12.00×109/L,红细胞3.92×1012/L,血小板158×109/L,血红蛋白115 g/L。用药第19天血常规示白细胞2.81×109/L,红细胞3.39×1012/L,血小板74×109/L,血红蛋白102 g/L。其后血常规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最低值如下:白细胞2.69×109/L,红细胞2.51×1012/L,血小板48×109/L,血红蛋白69 g/L。由于病情需要未停用利奈唑胺,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琥珀酸亚铁及红细胞悬液等对症治疗。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共44 d。停药后18 d血常规恢复正常:白细胞5.07×109/L,红细胞3.02×1012/L,血小板156×109/L,血红蛋白102 g/L。  相似文献   

8.
孙莹  王晓琨 《中国医药》2012,7(4):470-470
患者男,65岁,因发热1周于2011年7月5日人院.患者入院前1周反复出现发热,有畏寒症状,体温最高40.2℃,曾外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上述症状无改善.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食道癌手术史1年,术后贫血,血红蛋白为90 g/L;患者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过敏.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8℃,呼吸20次/min,脉搏80 次/min,血压14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贫血貌.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1×109/L,中性粒细胞70%,血红蛋白98 g/L,血小板240×109/L,血白蛋白28.9 g/L,C反应蛋白897.5 mg/L.  相似文献   

9.
1例29岁男性患者因克罗恩病给予英夫利西单抗300 mg静脉滴注,首次给药后第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6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39×109/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计数138×109/L。第2次给药后25 d患者肢体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紫色瘀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07×109/L,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计数10×109/L。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间断输血,但外周血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结合骨髓涂片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美罗培南、氢化可的松、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孢素、司坦唑醇、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更昔洛韦等治疗。约2个月后复查:白细胞计数2.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62×109/L,红细胞计数2.51×1012/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计数24×109/L。患者出院,继续环孢素治疗。次日患者出现发热,7 d后双上肢、背部散在出现紫红色瘀点。患者再次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5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80×109/L,红细胞计数2.45×1012/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计数56×109/L。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尽管全力救治,但患者终因重度贫血(血红蛋白降至38 g/L)、重症感染、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1例17岁女性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2 g,3次/d)和阿米卡星(0.4 g,1次/d)。用药6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3.4×109/L,中性粒细胞0.9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1.6×109/L。用药第13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6.6×109/L,中性粒细胞0.7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6×109/L。第14天停用阿米卡星,继续原剂量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用药第28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6×109/L,中性粒细胞0.3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停用头孢美唑钠,更换为万古霉素粉针0.5 g,1次/8 h静脉滴注。更换药物后第7天,血白细胞计数6.1×109/L,中性粒细胞0.6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7×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