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3):264-269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隙入路的椎管减压技术治疗伴有双侧侧隐窝狭窄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单节段双侧侧隐窝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0例,采取单侧经皮椎板间隙入路,通过改变内镜的倾斜角度并利用角度椎板钳和镜下磨钻行双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270°减压,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分析术后疗效参数如VAS评分、ODI评分、Macnab分级评分、单次连续行走距离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影像学证实所有患者进行了有效的中央椎管和双侧侧隐窝的减压。术后ODI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cnab评分,80%的患者取得了满意或良好的疗效;单次连续行走距离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单侧经皮椎板间隙入路双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270°减压术,具有良好的中央椎管和双侧侧隐窝手术视野显示,可有效减压,是微创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特别是合并双侧侧隐窝狭窄的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KS-I型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2例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采用KS-I型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双侧“开窗”、多阶段局部“开窗”减压术等。术中通过“C”形臂X线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于后正中做l-3个长约1.5cm互不相连的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直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2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77例,良9例,可l例,差2例。优良率为96.6%(86/89)。3例转为开放式手术。结论:本术式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本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单侧开窗、双侧开窗、多节段局部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定位,于腰部后正中做1个长约1.8 cm的小切口,安全钻在椎板开骨窗,置入工作通道,在电视监视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神经根和硬膜的压迫。结果56例患者均有明显改善。本组病例随访1~42个月,其功能恢复按照参考文献标准评定效果,本组优47例(83.9%),良6例(10.8%),可3例(5.3%)。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德国Storz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俯卧位,病变椎间隙中线旁1cm做1.8cm纵形切口,安全骨钻开骨窗进入椎管后,沿神经根的走向即侧隐窝进行充分减压,松解神经根,合并椎间盘突出则行髓核切除。结果54例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21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50~210ml,平均80ml。术后住院7~14d,平均9d。54例随访3~37个月,平均18.5月,按脊柱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定标准,优良率90.7%(49/54);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良率96.3%(52/54)。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时应重点进行神经根管的减压,对于发育性或中央管严重狭窄患者应选择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腰椎中央管狭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损伤撕裂硬膜囊,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一过性肌力下降,1例术后出现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症状。住院时间(6.4±2.1)d。腰痛术前VAS评分(7.5±0.8)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3.4±0.6)分和术后12个月(1.7±0.7)分(P均=0.000)。腿痛VAS评分术前(7.3±0.8)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4.0±0.7)分和术后12个月(1.7±0.7)分(P均=0.000)。术前ODI(77.8±4.6)%,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45.4±4.6)%和术后12个月(8.8±2.9)%(P均=0.000)。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2.3%(24/26)。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手术风险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2月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59~77岁,平均为(66.3±2.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和腰骶部疼痛。单纯腰痛合并间歇跛行的中央椎管狭窄24例,腰痛合并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存在下肢根性分布感觉、运动障碍的神经根管狭窄8例。手术需减压节段1~3节(1.6±0.8节),其中单纯L4减压4例,L5减压17例,L4~L5减压9例,L3~L5减压2例。采用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分。结果随访12~22个月,平均14.6个月。其中随访时间大于等于6个月者32例,术后1个月、术后1年腿痛VAS和ODI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结论采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简单、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或双侧开窗彻底解除硬脊膜及神经根的压迫.术中通过C臂机或拍摄侧位X线片定位.在局麻或浅硬外麻醉下于腰后部正中做大约1.5 cm的切口,逐级扩张后置人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减压神经根管,彻底解除其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 本组共治疗183例,随访5个月至3年,按Nakai标准评定,优168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为96.7%.结论 本方式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在保证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前提下,能尽可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本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椎管狭窄症及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2月--2001年12月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42例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开窗减压术。结果:应用后路椎间盘镜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松解充分。82例随访平均18月,优良率92.7%(优58例,良18例)。无并发症。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后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10.
11.
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 ,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 16例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6例均有间歇性跛行 ,10例腰腿痛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4例。影像学检查见腰椎椎体后下缘骨缺损及游离骨块突入椎管内。采用单侧椎板扩大开窗 +骨块切除术 4例 ,优 3例 ,良 1例。双侧椎板扩大开窗 +骨块切除术 12例 ,优 9例 ,良 3例 ,随访 1~ 5年。结论 1、LPMN的形成可能是在软骨板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 ,由于应力和创伤的作用 ,髓核经缺陷破裂的软骨板突出到椎体和骨突环之间 ,引起骨突环撕脱、后移 ,最终骨化。 2、手术时机愈早愈好 ,单侧椎板扩大开窗 +骨块切除和双侧椎板扩大开窗+骨块切除为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病变间隙切除棘间韧带,咬除部分上、下棘突和椎板(1/4~1/3),切除黄韧带,两侧小关节突内缘有限切除(<1/3),前方凿除骨性凸起及摘除突出髓核,伴腰椎不稳者,行保留的上、下棘突劈开自体髂骨植入植骨。结果:20例经12~18个月随访,疗效均达优。结论:腰椎管环形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目的性强,减压较彻底,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采用椎板间蝶形减压加脂肪块移植覆盖硬膜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18例。随访平均2.4年,优12例,良6例。作者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椎板间蝶形减压加脂肪块移植的手术方法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变化及诊断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告146例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其目的在于:探讨腰椎退变与椎管狭窄的关系,退变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问题。本组全部经手术治疗,椎管扩大减压包括侧隐窝扩大,充分暴露受压神经根和硬膜囊是提高治疗效果重要措施,维持腰椎稳定是外科治疗重要内容。132例随访,平均38个月,优良者112例(84.8%)。研究表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除中央椎管狭窄外,神经根管(包括侧隐窝)狭窄更多见。在外科治疗时必须注意这种病理变化特点,避免遗漏,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黄韧带剥离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9例,经术后平均2年10个月的随访,优28例,良9例,可2例,无差级病例,优良率95%。本手术的特点是潜行剥离切除椎板下及侧隐窝黄韧带,达到椎管扩大减压之目的。手术能做到减压彻底、骨性结构破坏小,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及脊柱的稳定。结果显示该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椎管成形术、椎板减压融合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方法 :16例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 ,15例不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椎板减压加后外侧融合术 ,14例不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分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 1年功能改善率 :椎管成形术为 85 .7% ,减压融合术为 84.8% ,固定融合术为 86.2 % ,各组疗效无显著差别 (P >0 .0 5 )。术后 4年功能改善率 :椎管成形术为 84.9% ,减压融合术为 75 .6% ,固定融合术为 84.6% ,减压融合术疗效下降显著 (P <0 .0 5 )。结论 :椎管成形术治疗稳定性腰椎滑脱 ,术后近中期疗效与影像学评估满意。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术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 ,腰椎假关节发生率较高和术后中期疗效明显下降。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 ,术后中期疗效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讨论采用节段性潜行减压这一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对35例病人,根据术前X线,CT,椎管造影等检查,针对性地对一个或两个或多个节段进行潜行减压,对伴有侧隐窝狭窄者同时给予扩大成形。结果:32例病人的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30个月,优良率93.75%,结论:节段性潜行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通过有限的椎板及关节突切除,能够潜行扩大椎管狭窄的中央部及侧隐窝,并能摘除增厚的黄韧带和退变的椎间盘,较好地保留了腰椎的后部结构,既能解除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又能保持后柱的稳定性,该方法对于后柱的稳定性优于传统的椎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5岁以上且获得2~6年随访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62例;年龄65~82岁,平均74.3岁.保留椎板上1/3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共58例;多节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术45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13例.结果 随访2~6年,平均3年11个月.JOA评分从术前(7.5±1.8)分改善至(14.0±1.3)分.94.2%的患者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腰腿痛明显缓解,行走距离明显增加.结论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积极控制并存内科疾病的基础上,依据个体情况采取有限化减压手术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system,MED)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6例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病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55~72岁,平均64岁.患者均在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术.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29分)评分标准和Nahal分级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 26例患者获得6~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术后6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75.17%,按Naha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16例,良8例,可2例,临床优良率为92.31%.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压迫脊髓出现腰腿痛和神经系统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明确责任病变椎间隙,采用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