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在经络、腧穴、压痛点上注射适量液体药物,以防治备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此法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临床疗效得以大幅提升。我部自2000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对1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络和穴位的结构本义及针刺基本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起源于“缝隙”,首先是对人体血气(以血为主)流通路径的空间综合;穴位来源于点性空隙,经络穴位系统的相关功能是人体所有缝隙和调节功能的综合,所以经络穴位系统的“实质”和功能不是一一对应关系。针刺治疗是以经络和穴位系统为媒介,是利用人体自体免疫态势,以针作为工具和信息介导,因势利导、扶正祛邪以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穴位是“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就是说,穴位是内脏与体表联系的特殊部位。现代医学观察到穴位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我们在针灸治疗中证实穴位是经络上的敏感点,是治疗内脏疾病有效的刺激点。另方面,内脏有病时,在穴位出现反应。但是对这种内脏体表联系规律的研究。目前尚少文献报导。为了给针麻原理研究提供资料,我们今年观察了胃病患者96例、肝病患者40侧的穴位反应,并以10例无胃、肝病症状的患者作对照。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穴位敷贴法是流传久远的一种外治方法,将穴位应用贴敷方法以及贴敷药物综合运用治疗疾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原则,选用适当药物根据经络理论,在患者相应的腧穴上进行敷贴,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疾病是采用针和艾条进行刺或灸的方法,选取一定的经络腧穴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因此,正确选取穴位对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运用针灸治病时,必须根据中医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运用四诊合参方法,依据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质、确定出相应的治疗法则,在此基础上,以经络穴位的调理功能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是基于祖国医学经络理论,选用中西药物注射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刺激与肝病相关的穴位,可激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调节免疫作用;通过中医的经络体系注射给药,药物剂量虽小,但穴位注射后起到明显的放大作用,使药物的作用显著增强。穴位注射治疗性乙型肝炎,发挥的是针、穴和药的协同作用,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现就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地位确定、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与作用机制将近几年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经脉、穴位-脏腑相关是脏腑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改变往往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有所反应(即:脏腑-经穴相关);反之,刺激体表一定穴位也能引起相应内脏功能的改变,起到治疗和调整的作用(即:经穴-脏腑相关)。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这种特定联系,小仅是经络生理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医病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针灸临床治疗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搜集灸疗治病的方法,建立了疾病与穴位的数据库。首先,建立疾病穴位网,并对疾病穴位网的数据进行度中心性分析,发现在治疗疾病中经常用到的三个穴位,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结合中医理论,说明复杂网络中的度可以作为判断人体经络网中穴位重要性的一个量。然后,通过投影构造穴位合作网,研究此网络节点度分布、介数,并结合复杂网络理论,说明从整体上看,人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通过处于介数中心的穴位,将人体各个部位的穴位连接在一起,共同维持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一定的中西药注射液注入相关穴位,通过针刺、药液和经络三者的协同作用,调整机体的机能,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研究经络穴位与脏腑相关问题,是研究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选用了经络示波器、探测脏腑病证在经络穴位上,重点是耳部穴位上反映的波型。大量的临床实践,包括我们自己的工作,证明经络穴位与脏腑是密切相关系的,脏腑病证在耳部定位穴位的波型反映有45.9%是相符合的。符合率这样比较集中再一次证明经络学的客观存在和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于全身各部。穴位是分布于经络上的气血聚集点,穴位通过经络与机体某个部位或脏腑、组织、器官保持内在的联系,穴位注射药物,一方面通过针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平衡机体阴阳,另一方面使药物沿着经络系统迅速直达病所,充分发挥药效,因此达到了经—穴与药效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了二者的共同治疗作用,达到治病目的。同时,因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内存留时间较长,故可加强和延续穴位的治疗效能。1 穴位选择11 辨证取穴 即按照传统针刺法的取穴原则选穴成方。亦即在中医学整…  相似文献   

12.
<正>穴位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物注入穴位,通过机械刺激与药物的化学作用的综合效应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穴位注射后药物沿经络循行直达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充分发挥经络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存在这样的误  相似文献   

13.
刘书坤  姜旻  王妍妍  边涛  周丽  王朝阳 《中医学报》2016,(12):2015-20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22部古代典籍和11本现代中文期刊,对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文献进行整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穴位进行归纳。结果:筛选出古代文献108条原文,涉及11条经脉,32个穴位,157穴次;现代文献79篇文章,涉及14条经脉,100个穴位,651穴次。经过分析,初步总结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本病的取穴规律,即经络诊察的取穴规律:常用经脉有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常用部位是头面部、上肢部和下肢部;常用穴位有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水突。结论:初步得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取穴规律,同时也可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经络诊察的取穴规律。将经络诊察结合四诊,能快速且准确地找到患者经络系统上的阳性反应点,指导经络辨证和治疗,有助于掌握疾病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灸在治疗不少的疾病上有着显著奇特的效果,针刺一定经络的穴位就能治疗一定的疾病.二千五百年以前的内经就有比较详尽的有关针灸疗法的记载,所以针灸的疗效是经过数千年实践所证明了的.但是经络、经穴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它的物质基础,针灸疗法又是通过那些机制完成的,这些问题都急待我们解决.只有明确了针灸疗法的机制以后,才能更准确而广泛的应用针术进行对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是指对冬天易发生的疾病或寒冷季节症状加重的疾病在疾病相对缓解的夏季,尤其是酷暑的三伏天选以大辛大热之药敷在相应的经络穴位施以治疗的一种方法。儿科敷贴疗法是冬病夏治的一种,即选用一些药物在特定的时间(三伏天)对小儿特定穴位进行敷贴,从而达到预防、治疗"冬  相似文献   

16.
<正> 《医药信息论坛》1992年11月12日报道了经络场能平衡仪是一种磁疗与热疗相结合的治疗仪。它发出的磁束和热可作用于直径15mm的穴位中,经辨证取穴,可达平衡经络、调整阴阳而治疗疾病的目的。我们对9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未见副作用。依中医辨证施治和经络学说原则,分别取太冲、曲池、三阴交等17个穴位。如肝阳上亢  相似文献   

17.
穴位贴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疾病已有多年历史.它是在传统针灸医学基础上应用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法[1].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注射疗法是按照穴位主治功能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采用小剂量中西药注人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刺、穴位和药物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及兽医疾病的治疗中.但是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临床应用,近十几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开始结合现代药理学方法,生物化学分析手段、经络理论以及针刺原理等来探索穴位注射的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薄氏腹针是薄智云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明的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其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基本理论,采用中医针灸的理、法、方、穴,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经络系统自我调控的潜能,使机体逐渐趋于稳态来治疗全身疾病。  相似文献   

20.
踝管综合征病因多为踝关节反复扭伤或骨折而引起,病程比较长,反复发作,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作者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及传导穴位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总结出治疗踝管综合征的点穴按摩治疗方法,经48例验证,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