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2 5例初诊患者 ,1 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患者和 1 0名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 (CD95)、胞浆内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结果 IRP初诊患者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正常人 (P均 <0 .0 5) ,后两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三组B淋巴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初诊患者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 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均 <0 0 5)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各组间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指数(CD1 9+ CD95+ /CD1 9+ bcl 2 + )比较 ,初诊组显著低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对照组 (P均 <0 .0 1 )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B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治疗起效时间呈正相关 (r =0 .69,P <0 0 1 )。结论 IR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凋亡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2.
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免疫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raves'病(GD)合并粒细胞减少的机制。方法测定并比较102例粒细胞正常范围GD和52例粒细胞减少GD的血FT3、FT4、TGA、TPOAb、IgG、IgA、IgM水平和血ANA和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结果两组的血FT3、FT4、IgM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粒细胞计数和血FT3、FT4水平无相关性,TGA、TPOAb水平在两组也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的血IgG、IgA水平和ANA、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GD合并粒细胞减少的机制和全身免疫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他巴唑(MM)与丙基硫氧嘧啶(PTU)在引起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副作用方面是否有交叉。方法:4例Graves病患者在服用PTU后引起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后,换用MM继续治疗。结果:4例患者在换用MM治疗观察2周~1个半月后血象不但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小结:MM与PIU之间可能不存在交叉反应;MM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副作用方面是否多于PTU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观察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28例与免疫异常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方法回顾三年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142例,选择其中与免疫异常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28例,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其骨髓增生活跃或减低,但红系比例不低或增高,网织红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低,常规溶血试验阴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为主的治疗方案反应良好。结论该组疾病与免疫异常介导的造血细胞破坏或功能异常有关,应诊断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较为合适,目前有人提出IRP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提高对IRP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注意IRP与AA、MDS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树突状细胞(DC)亚群和数量,并探讨DC在IRP发病中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IRP(37例初治、28例恢复)患者及17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Lin-HLA-DR+CD123+细胞)、髓系DC(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Lin-HLA-DR+CD11c+细胞)数量、亚群。结果显示,IRP初治组外周血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比例为(0.91±0.64)%,明显高于恢复组(0.39±0.11)%和正常对照组(0.29±0.13)%(均P<0.01),恢复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恢复组mDC占PBMNC的比例分别为(0.21±0.20)%、(0.34±0.21)%,与正常对照组(0.29±0.09)%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pDC/mDC比值为6.75±7.11,明显高于恢复组(1.55±0.93)和正常对照组(1.07±0.43,均P<0.01),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IRP组外周血pDC占PBMNC的比例与Th1/Th2呈负相关(r=-0.347,P<0.05),与骨髓单个核细胞膜表面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606,P<0.05),与CD5+B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709,P<0.05),与血红蛋白(r=-0.381,P<0.01)和血小板水平(r=-0.343,P<0.01)均呈负相关;mDC占PBMNC的比例与Th1/Th2呈正相关(r=0.595,P<0.05),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292,P<0.05);pDC/mDC与Th1/Th2水平呈负相关(r=-0.395,P<0.05),与骨髓单个核细胞膜表面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421,P<0.05),与CD5+B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423,P<0.05),与血红蛋白(r=-0.304,P<0.05)和血小板水平(r=-0.287,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IRP患者外周血pDC数量增多,可能与IR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50例患者分为A组(未明确诊断组)和B组(明确诊断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正常人)。A组:22例拟诊为IRP。B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对照A组和B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核红细胞、髓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对正常对照组仅进行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检测。结果表明:A组22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20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90.90%。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其次为IgM型,IgA型较少;B组中2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7.14%。前者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A组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检测能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而且还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我们应用131I治疗61例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甲状腺功能及白细胞的变化.结果131I治疗2周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稍有增高,白细胞稍降低;1个月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开始下降,白细胞有所回升,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服131I后3个月、6个月、1年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白细胞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131I治疗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策略,提高对IRP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2021年9月收治的1例的I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为69岁男性,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伴发热1周,伴嗜睡、下肢活动障碍、血尿2 d入院。因患者出现发热、脾大、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噬血细胞、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可溶性CD25水平增高,初步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经过全面的相关检查及小剂量激素治疗有效,排除HLH,最终确诊IRP。后在本院治疗并随访7个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血常规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IRP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IRP患者骨髓涂片可以出现噬血现象及病态造血,需要与HL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他骨髓衰竭性疾病进行鉴别区分,并且IRP患者对皮质类固醇和免疫球蛋白反应良好,其可被用于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全血细胞减少症25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血液内科1993~2003年收住的全血细胞减少症25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与异常免疫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53,自引:15,他引:53  
目的 报告一组与异常免疫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方法 分析29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的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 该组患者大部分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绝大部分患者骨髓增生良好,少部分增生减低,但红系比例不低或增高;常规溶血试验阴性;无造血原料缺乏证据;无异常克隆造血证据;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试验性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该组疾病与异常免疫(特别是自身抗体)介导的造血细胞破坏或功能异常有关,暂称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将其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区分出来,患者可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且可减少误诊的AA、MDS。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变化(ΔCD4^+T)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变化(ΔTLC)的相关性。探讨用ΔTLC预测ΔCD4^+T在监测HIV/AIDS患者疾病进展以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确诊的9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ΔTLC与ΔCD4^+T呈直线正相关(r=0.809,P〈0.01),好于TLC与CD4^+T的相关性(r=0.712,P〈0.01)。分别用ΔTLC170、330、630、910个/μL细胞预测ΔCD4^+T50、100、200、300个/μL细胞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各项评价指标符合率基本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相同时间下用TLC预测CD4^+T计数的价值。结论应用ΔTLC预测ΔCD4^+T,可比TLC更加直观、准确的反映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评价AIDS患者HAART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Graves病的指导治疗及预后价值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通过测定Graves病(GD)未治组17例及缓解组9例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FV),发现两组患者甲状腺上、下动脉的PF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甲状腺上动脉的PFV有显著差异,但甲状腺下动脉的PFV无差异性。以上结果提示:(1)甲状腺PFV的恢复迟于甲状腺功能恢复,或甲状腺的血流状态不仅取决于甲状腺的功能状态;(2)GD的药物治疗应长于12个月;(3)甲状腺下动脉PFV恢复较慢,对GD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Graves病新认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甲亢声像图血流特点不具备既往所认识的表现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地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本文观察76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Graves病患者,应用ACUSON128XP/10M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0MHz),对其二维声像图、血流特点及甲状腺重量进行检测。结果:声像图表现与传统观点有不同之处,其中甲状腺双侧不对称的有7例(7/76占9.2%)。CDFI血流特点不完全表现为“火海征”或“海岛征”,部分甲亢患者的血流可不丰富,表现为“火海征”的只有28例,占36.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声像图和(或)血流特点不典型的甲亢,准确地做出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有同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胆石症手术患者CIC(循环免疫复合物)、Ig(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和胆石中IgG型IC(免疫复合物)及细菌的变化。方法胆石症患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6岁。术前、术后5d测定CIC、Ig、T淋巴细胞亚群,并培养结石细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胆结石患者术前血中CIC(u/L,5.3±1.5vs1.2±0.8,P<0.01)增高,IgG(g/L,8.7±2.0vs11.2±3.2,P<0.05),CD3+(%,52±5vs66±10,P<0.01),CD4+(%,29±4vs44±9,P<0.01)和CD8+(%,20±3vs31±7,P<0.01)则降低,但术后恢复正常。胆石中IC阳性率为82%,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5%,主要是大肠杆菌。结论胆石症术前、术后血CIC、IgG、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明显的改变,结石中IC阳性率高,培养主要为大肠杆菌。且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西他塞(docetaxel)联合顺铂(CDDP)的治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47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塞25mg/m2,第1、8、15d静脉滴注1h;CDDP25mg/m2,第1~3d静脉滴注;28d为一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治疗两个周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C04 、CD8 、CDl6 56 、CD19 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多西他塞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化疗后CD4 、CD4 /CD8 、CD16 56 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5);CD3 、CD8 、CD19 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塞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化疗可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不同病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时40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息性加重期和缓解期,采用红细胞-酵母菌免疫粘附试验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g)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采用生物素-链亲合素(S-P)一步酶染色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并与30例健康人对比.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RBC,C3bRR、RBC.C3bRR/RBC.ICR比值、CD4、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RBC,ICR,CDB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比较亦差异显著(P〈0.01)。经直线回归分析。RBC.C3bRR与CD4和RBC.ICR与CDB呈显著正相关(r=0.678、0.592、0.554、0.613,P均〈0.01),RBC.C3bRR与RBC.ICR和CD4与CD8呈显著负相关(r=-0.484、0.563,O.575,0.508,P均〈0.01)。结论高原慢性肺心病存在明显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降低,二者有显著相关性,且随病情的进展更明显。提示红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均参与了高原慢性肺心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检测其可作为选择免疫治疗的依据和判断疗效厦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白塞氏病合并结核感染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  尹耕  舒英 《华西医学》2008,23(1):125-126
目的:分析白塞氏病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至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免疫科收治的初诊为白塞氏病且合并结核感染的病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37例首诊为白塞氏病的患者中有10例(29.7%)合并结核感染,4例(10.8%)既往有结核病史,经抗结核或/和抗白塞氏病治疗后好转。结论:应警惕白塞氏病与结核感染并存,结核感染的临床表现可能和白塞氏病相混淆,需做好鉴别诊断并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董建玲  杨静  张羽  邹晋梅  田岚  李思吟 《华西医学》2012,(11):1621-1624
目的探讨"5.12"地震后北川羌族人群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RA患者细胞免疫之间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对98例北川羌族RA患者、112例健康对照,以及同期绵阳郊区84例RA患者、120例健康对照进行分析。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RA疾病活动性采用DAS28测定,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调查RA人群中的PTSD患者,应用PTSD检查表平时版(PCL-C)检查对PTSD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北川羌族与绵阳郊区RA活动组患者(分别为58例、39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8+T淋巴细胞数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川羌族RA活动组与绵阳郊区RA活动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川RA患者中PTSD者(38例)与非PTSD者(60例)比较,PTSD组CD3+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PT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C对北川RA患者中PTSD的测定发现,PCL高分组CD3+T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PCL低分组(P〈0.05)。结论 "5.12"地震后一部分RA患者出现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且免疫功能异常与PTSD有关,对合并有PTSD的进行RA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2月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就诊的轻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轻型组)35例、重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型组)11例,以健康体检者(NC组)20例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检测三组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CD4+T,CD8+T,CD4+/CD8+)、B淋巴细胞数及NK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数(比例)、CD4+T细胞数(比例)、CD8+T细胞数(比例)、B淋巴细胞数(比例)、NK细胞数(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774~0.121,P<0.05),且重症组比轻症组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852~1.208,均P<0.05);两组患者的CD8+T细胞数和CD4+/CD8+较对照组有所升高(t=-0.142~0.256,P<0.05),但轻症组与重症组组间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淋巴细胞数及B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0.065,-0.352,P<0.05),且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t=-0.744,-0.1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K细胞比例在重症组可见明显升高(t=0.011,P<0.05),而在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0.059~0.201,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患者机体细胞免疫水平降低,重症患者可见免疫监视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流行性腮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在腮腺炎病毒感染情况下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共97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29例;年龄2~44岁;7岁以下年龄组21例,7~12岁年龄组35例,12岁以上年龄组41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患者及95例健康对照者(7岁以下年龄组38例,7~12岁年龄组31例,12岁以上年龄组26例)外周血CD3+,CD3+ CD4+和CD3+ CD8+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量的变化,计算CD3+ CD4+/CD3+ CD8+比值,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7岁以下患者组CD3+,CD3+ CD4+,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和CD3+ CD4+/CD3+ CD8+分别为2 272±1106个/μl,953±440个/μl,1 191±683个/μl和0.87±0.25;对照组分别为2 035±715个/μl,1 260±499个/μl,723±281个/μl和1.85±0.71.7~12岁患者组分别为1 642±768个/μl,674±343个/μl,885±454个/μl和0.81±0.30;对照组分别为1 627±633个/μl,903±371个/μl,674±269个/μl和1.36±0.29.12岁以上患者组分别为1 528±510个/μl,630±225个/μl,833±309个/μl和0.79±0.24,对照组分别为1 403±432个/μl,762±223个/μl,592±199个/μl和1.31±0.23.各年龄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与其对照组比较,CD3+ T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1.037,P>0.05);CD3+ CD4+ T细胞数量降低,CD3+ CD8+ T细胞数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3.876,P<0.05);CD3+ CD4+ /CD3 CD8比值明显低于其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8.758,P<0.001).结论 腮腺炎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明显改变,可能引起患者抗病毒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