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第2、14天及26例健康正常人血清NSE含量。结果:3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NSE水平的变化与梗死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梗死发生的第2天,血清NSE水平达到峰值;第14天时明显下降,与第2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可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动态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血浆中NSE、ET、CGRP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低频电刺激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ADL评分显著改善,对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后14 d血浆中NSE、ET的水平显著下降,21 d CGRP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电刺激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梗死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改善局部脑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在小儿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浆CGRP和ET含量,并计算出ET/CGRP比值。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浆CGRP较正常对照值明显升高(P<0.05),ET及ET/CGRP也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缓解期CGRP降至正常,ET及ET/CGRP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值(P<0.05)。结论:ET和CGRP两者的综合效应为ET占优势,ET在哮喘患儿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制备能中和体内ET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受体拮抗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组织因子(TF)、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凝固法及均相竞争法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血浆D-Dimer、TF及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D-Dimer、TF、ET水平均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期D-Dimer、TF、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的显著意义分别为P<0.01,P<0.05及P>0.05;与恢复期比较前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后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恢复期D-Dimer,TF及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是脑梗死急性期及预后评价的敏感指标。同时检测血浆D-Dimer,TF及ET水平变化可能对研究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病及作用机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 (endothelzhe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hgene re latedpepticle ,CGRP)含量 ,探讨其疾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RIA) ,对4 1例脑梗死患者和 4 0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 ,分别作ET和CGRP分析 ,并用 33例健康对照者作比较。结果 脑卒中患者血浆ET含量 ,在 2 0天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但治疗后有所下降 ;血浆CGRP含量在疾病的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第 2 0天恢复正常。结论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 ,血浆ET及CGRP均升高 ,并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提示两者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 (ET)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ET 1和IL 6水平 ,并与 2 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ET 1和IL 6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 (P <0 .0 1 )。恢复期血清ET 1仍高 ,而IL 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急性期血清ET 1和IL 6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ET 1和IL 6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脑缺血、缺氧、脑组织损伤及应激反应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血清ET 1和IL 6升高的重要机制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728-3729
选取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设为试验组,并根据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梗死病灶将其分为大面积梗死组32例和中等以下面积梗死组38例。另选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人员血清NSE水平。结果大面积梗死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中等以下面积梗死组以及对照组(P0.05),中等以下面积脑梗死组血清NSE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NSE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重型组患者NSE水平较中型、轻型及对照组均明显增高,中型组较轻型组及对照组NSE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NSE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可为梗死病灶情况及脑损伤程度评估给出客观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评估.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NSE水平,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情况;选择同期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起病第1、3天NSE浓度较正常对照组[(7.58±1.40)μg/L]显著升高(P<0.05);发病3、7、14天各时间点预后不良脑梗死患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SE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监测血清NSE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情况,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期和恢复期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的变化,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2002-06/2004-06甘肃省人民医院脑系科收治的50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脑出血患者、50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清、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NS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NSE质量浓度是(26.82±7.03)μg/L,脑脊液NSE质量浓度是(33.28±11.34)μg/L;脑出血组急性期血清NSE质量浓度是(22.44±6.06)μg/L,脑脊液NSE质量浓度是(28.48±8.97)μg/L;并且病情越重、血清和脑脊液中NSE的质量浓度越高。急性期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SE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脑出血组r=0.920,P<0.01;脑梗死组r=0.865,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SE质量浓度与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脑出血组r=0.893,P<0.01;脑梗死组r=0.736,P<0.01)。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NSE的质量浓度能反映脑损害的程度,是判断脑损害程度的定量信息,对预测患者出院后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恢复程度也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思。方法对72例CI患者及55例MID患者血清中NSE浓度进行测定。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考DSM-Ⅳ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评分。结果MID急性发作组及CI急性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I恢复期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NSE的浓度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NSE的含量变化可动态反应MID患者的脑组织功能状态。但是NSE并不是一种智能因子,并不能直接反应MID患者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尿酸(UA)的浓度变化,了解NSE、U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入院当天把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影像学检查提示的梗死病灶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组(50例)、小面积梗死组(64例),以健康对照组(100例)为对照,分别测定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NSE、UA;按神经功能缺损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分别测定各组NSE、UA浓度,对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SE、UA浓度在大面积梗死组与小面积梗死组、健康对照组间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UA浓度与入院时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存在正相关。结论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NSE、UA浓度变化可判断梗死面积的大小,同时NSE、UA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的正确评估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时间<24小时)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CI患者109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选择同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H-FABP及NSE,进行NIHSS评分、测量梗死体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FABP、NSE差异,观察ACI组血清H-FABP、NSE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 ①ACI组、TIA组血清H-FABP、NSE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②治疗前ACI组血清H-FABP高于T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CI组轻、中、重3个亚组血清H-FABP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④ACI组血清H-FABP与NIHSS评分、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s=0.338、0.246,P<0.01),血清NSE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s=0.203,P<0.05);梗死体积与治疗前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265,P<0.01);⑤治疗后ACI组血清H-FABP、NSE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治疗前后血清H-FABP、NSE的差值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s=0.665、0.512,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H-FABP、NSE异常升高,并与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ACI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钠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健康对照组50例,测定各组BNP、Hcy水平,并进行比较。脑梗死患者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组(48例)和亚急性期组(40例);按照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24例)、中面积梗死(29例)和小面积梗死(35例);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度(20例)、中度(31例)、轻度(37例)。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BNP和Hcy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具体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BN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Hcy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重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中、轻度脑梗死组(P<0.01),中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轻度脑梗死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BNP、Hcy水平的变化,并且与病程、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急性脑梗死(ACI)早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ACI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00例,50例ACI患者为研究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100B、NSE水平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梗死体积、不同预后ACI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S-100B及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血清S-100B及NSE水平越高(P0.05);患者梗死体积越大,血清S-100B及NSE水平越高(P0.05);预后评估良好患者血清S-100B及NSE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评估不良患者(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S-100B及NSE水平高于健康人群,起病后早期即可预示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可能,且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梗死体积越大、预后越差者,其血清S-100B及NSE中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组织因子(TF)、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凝固法及均相竞争法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血浆D-Dimer、TF及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D-Dimer、TF、ET水平均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期D-Dimer、TF、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的显著意义分别为P<0.01,P<0.05及P>0.05;与恢复期比较前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后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恢复期D-Dimer,TF及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是脑梗死急性期及预后评价的敏感指标.同时检测血浆D-Dimer,TF及ET水平变化可能对研究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病及作用机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90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VILIP-1水平,酶法测定血清UA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然后在患者接受治疗的第1天及第90天分别进行Rankin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VILIP-1、UA、CR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统计学分析,随着脑卒中病情的加重及梗死面积的扩大,血清VILIP-1、UA、CRP、NSE水平升高(P<0.05);预后良好的患者血清VILIP-1、UA、CRP、NSE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ILIP-1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μg/L、0.835、0.807,UA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26.42μmol/L、0.693、0.722,CRP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85mg/L、0.685、0.713,NSE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0.65ng/L、0.785、0.862,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22。结论血清VILIP-1、UA、CRP、NSE异常表达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且与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病情变化及临床预后的意义,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NSE、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Hcy水平,比较不同病灶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NSE、Hcy、DD、CRP水平差异,分析上述4项指标与病灶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NSE、DD、CR P水平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小梗死灶组患者的血清Hc y、 N S E、DD、CRP水平均明显低于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梗死灶组患者的血清Hcy、NSE、DD、CRP水平明显低于大梗死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血清Hcy、NSE、DD、CRP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患者的血清Hcy、NSE、DD、CRP水平均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 y、NSE、DD、CRP水平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r1=0.371,r2=0.408,r3=0.329,r4=0.510,P0.05);血清Hc y、NSE、DD、CR P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1=0.551,r2=0.427,r3=0.291,r4=0.316,P0.05)。结论:血清Hcy、NSE、DD、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四者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血浆凝血因子Ⅶ(coagu lation factorⅦ,F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测定其血清sICAM-1水平及血浆活化的FⅦ(FⅦa)、FⅦ抗原(FⅦAg)、FⅦ活性(FⅦc)水平;另取同期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8例、健康体检者30名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脑供血不足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梗死灶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低于大、中梗死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Ⅶc、FⅦAg及FⅦ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sICAM-1、FⅦc、FⅦAg、FⅦa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梗死程度有关,可作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ET、NO和CGRP的影响。方法:将住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联用组,治疗前后抽血检测NO、CGRP及ET,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NO和CGRP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ET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2组治疗前后NO、CGRP和ET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用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可能为减少ET,升高NO和CGRP。  相似文献   

20.
苑振云  杨涛  靳萍奎 《临床荟萃》2005,20(13):737-73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含量的变化,以及NSE与梗死灶大小、梗死部位、病程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包括大面积梗死23例,小面积梗死38例,腔隙性梗死25例。其中小面积梗死组按梗死部位分为大脑半球梗死10例,基底节区梗死11例,脑干梗死8例,小脑梗死9例。3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其血清NSE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86例患者发病第1、3、7、14天血清NSE含量分别为(9.1±3.2)μg/L,(18.9±5.2)μg/L,(11.7±4.5)μg/L,(8.2±1.6)μg/L,各个不同时间点NS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以第3天NSE最高。②腔隙性梗死、小面积梗死、大面积梗死3组间血清NSE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P<0.01)。③大脑半球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组、脑干梗死组、小脑梗死组4组间血清NSE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含量与梗死灶大小、部位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