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氟马西尼、纳洛酮及二者合用对羟丁酸钠麻醉小鼠的催醒作用,研究羟丁酸钠催眠机制与阿片受体,苯二氮卓艹类受体的关系。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分成4组(每组n=10),腹腔注射2.5 g.kg-1羟丁酸钠,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 g-1、纳洛酮2 mg.kg-1、氟马西尼1 mg.kg-1、纳洛酮2 mg.kg-1+氟马西尼1 mg.kg-1,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即睡眠时间(sleepingtime,ST)。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纳洛酮和氟马西尼单用组小鼠的睡眠时间有缩短的趋势,但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药合用组与单独用药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羟丁酸钠催眠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苯二氮卓艹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与引起中枢抑制的乙醇之间的量效关系。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2个大组(n=25),分别用15ml/kg的45%、60%乙醇溶液灌胃。将低浓度乙醇组随机分成5个小组(n=5),待翻正反射消失1min后,分别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20ml/kg的生理盐水、0.01mg/ml、0.05mg/ml、0.08mg/ml、0.1mg/ml的氟马西尼溶液。高浓度乙醇组操作同低浓度乙醇组。观察小鼠的反应,以及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即睡眠时间(sleepingtime,ST)。结果:氟马西尼对低浓度乙醇组的ST影响无明显趋势,氟马西尼对高浓度乙醇组的ST较生理盐水组缩短,但无显著性。结论:不能完全否认苯二氮卓受体在乙醇中枢抑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氟马西尼对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麻醉小鼠无催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对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麻醉小鼠有无催醒作用。方法给小鼠分别腹腔注射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min,腹腔注射氟马西尼,并设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各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以下简称睡眠时间)的变化。结果在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麻醉小鼠模型上,氟马西尼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的睡眠时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氟马西尼对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麻醉小鼠无催醒作用。结论安氟烷、异氟烷和乙醚的催醒作用与苯二氮革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催醒药对氯胺酮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临床常用催醒药对氯胺酮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5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纳洛酮组、氟马西尼组、氨茶碱组、盐酸多沙普仑组.腹腔注射氯胺酮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各组再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纳洛酮(2 mg/kg)、氟马西尼(0.5 mg/kg)、氨茶碱(15.5 mg/kg)、盐酸多沙普仑(100 mg/kg)和生理盐水(10 ml/kg),观察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恢复时间).结果 纳洛酮组恢复时间短于NS组(P<0.05),其他各组的恢复时间与NS组相似(P>0.05).结论 纳洛酮可以缩短氯胺酮麻醉持续时间,常用剂量的氟马西尼、氨茶碱、盐酸多沙普仑则不能明显影响氯胺酮的麻醉持续时间,氯胺酮的麻醉作用可能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物对地西泮小鼠的催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地西泮催眠作用的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分成5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地西泮25 mg.kg-1,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分别腹腔注射纳洛酮2 mg.kg-1、氨茶碱15.5 mg.kg-1、多沙普仑100 mg.kg-1、氟马西尼0.5 mg.kg-1与生理盐水(NS),观察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睡眠时间)。结果氟马西尼、氨茶碱组小鼠的睡眠时间明显短于NS组(P<0.01),纳洛酮组和多沙普仑组与NS组相似(P>0.05)。结论地西泮的催眠作用与苯二氮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氨茶碱对咪唑安定小鼠无催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咪唑安定小鼠的催醒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分成3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咪唑安定75mg/kg,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min,3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氨茶碱25mg/kg、氟马西尼0.8mg/kg与生理盐水(NS)0.1ml/g,观察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睡眠时间,sleepingtime)。结果氟马西尼组小鼠的睡眠时间明显短于NS组(P<0.01),氨茶碱组与NS组相似(P>0.05)。结论氨茶碱对咪唑安定小鼠无催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遗忘作用的影响,揭示异氟烷遗忘机制与苯二氮[艹卓]受体的关系.方法 将48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采用避暗实验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氟马西尼(0.5、1.0 mg/kg)对异氟烷处理小鼠步入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影响.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氟马西尼单用组小鼠的步入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异氟烷单用或合用组步入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5 或P〈0.01).与异氟烷组相比,两药合用组步入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遗忘作用无明显影响,提示异氟烷遗忘作用与苯二氮[艹卓]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腔注射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和(或)其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对异丙酚致小鼠翻正反射消迭持续时间及ED50的影响。方法:①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蝇蕈醇0.5mg/kg、荷包牡丹碱4mg/kg。蝇蕈醇0.5mg/kg 荷包牡丹碱4mg/kg,15min后静注20mg/kg异丙酚,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②57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如下腹腔注射药物后,测定异丙酚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ED50值。结果:腹腔注射0.5mg/kg蝇蕈醇明显延长异丙酚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P<0.05);并降低ED50值(P<0.05);4mg/kg荷包牡丹碱对异丙酚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和ED50值皆无明显影响,但可部分拮抗蝇蕈醇对异丙酚麻醉的增强作用。结:GABAA受体可能不是异丙酚全麻作用的主要靶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胺酮(Ket)能否对利多卡因(lidocaine,Lid)引起的惊厥,此抗惊厥作用是否与阿片受体有关。方法将10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NS组)、利多卡因惊厥模型组(Lid组)、氯胺酮组(Ket组)、纳洛酮(Nal组)、氯胺酮与纳洛酮合用组(Ket+Nal组),每组20只。各组小鼠依次给药后观察惊厥发生率、惊厥持续期、睡眠时间和死亡率。结果Ket能降低Lid引起的惊厥率(P〈0.05),缩短惊厥持续期(P〈0.05),却延长睡眠持续时问(P〈0.05)和增加死亡率(P〈0.05);Ket+Nal组的上述4种观察指标与Ket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Ket能够对抗Lid引起的惊厥,但此作用与阿片受体关系小大。  相似文献   

10.
氟马西尼对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小鼠的催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氟马西尼对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小鼠有无催醒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等分成依托咪酯和丙泊酚两大组(n=20),每大组再随机等分为氟马西尼组和生理盐水组两亚组(n=10).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依托咪酯(15 μg·g-1)和丙泊酚(200μg·g-1),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min,腹腔注射氟马西尼(0.5μg·g-1),观察各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以下简称睡眠时间)的变化.并设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1ml·g-1)作为对照组.结果 依托咪酯组中氟马西尼组的睡眠时间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丙泊酚组的睡眠时间与生理盐水组相差不大(P>0.05).结论 氟马西尼对依托咪酯麻醉小鼠有催醒作用,对丙泊酚无催醒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苯二氮(艹卓)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上苯二氮位点激动剂咪达唑仑(Mid)和(或)其拮抗剂氟马西尼(3-羟甲基-β-咔啉,FZ)对小鼠静脉注射异丙酚时不同时程大脑皮质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6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10ml/kg、咪达唑仑1mg/kg和(或)氟马西尼0.5mg/kg后8min,静脉注射20mg/kg异丙酚(Prop),于翻正反射消失时及翻正反射恢复40min时断头取脑,并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结果Mid+Prop组和Mid+FZ+Prop组与NS+Prop组相比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2组相比,后者有明显缩短(P<0.05).NS+Prop组、Mid+Prop组、FZ+Prop组及Mid+FZ+Prop组翻正反射消失时大脑皮质cAMP含量分别是翻正反射恢复40min时的134.3%、129.8%、125.2%和125.1%,均明显升高(P<0.05);在翻正反射消失这一时点,Mid+Prop组小鼠大脑皮质cAMP含量为NS+Prop组的115.7%,有升高倾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学上,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具有协同效应,氟马西尼可部分拮抗该效应;静脉注射异丙酚时大脑皮质cAMP含量的升高,在其全麻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咪达唑仑和氟马西尼对异丙酚引起不同时程大脑皮质cAMP含量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氟马西尼与纳洛酮在急性苯二氮革类药物(BZDs)中毒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费用。方法随机选择我科70倒急性BZDs中毒患者,将其分为氟马西尼组、纳洛酮组各35例,均进行常规洗胃、导泻、维生素C解毒、利尿及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氟马西尼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氟马西尼0.25—0.5mg静脉注射,随后根据情况给予氟马西尼10gg/min静脉泵入维持,纳洛酮组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0。8mg静脉注射,随后0.4mg每30min、1h静脉注射,疗效采用Glasgow-Pittsburgh评分,t检验,P<0.01。结果开始治疗前两组的Glasgow—Pittsburgh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0min、1h和4h氟马西尼组的Glasgow-Pittsburgh显著高于纳洛酮组,氟马西尼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3.54&#177;1.5)dvs(2.34&#177;1.4)d]纳洛酮组。结论氟马西尼在快速催醒方面优于纳洛酮,且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曾剑  肖小培  周咏梅 《四川医学》2011,32(12):1933-1934
目的讨论氟马西尼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安定中毒的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Ⅰ组给予氟马西尼+醒脑静治疗;Ⅱ组给予氟马西尼治疗。结果Ⅰ、Ⅱ组意识恢复时间在轻度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重度患者中Ⅰ组与Ⅰ/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马西尼与醒脑静在治疗急性安定中毒时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用氟马西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芬太尼的镇痛作用与GABA。受体的关系,探讨芬太尼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雌性36只)按完全随机设计分成4组(n=9):生理盐水组、一叶秋碱组(10mg/kg)、芬太尼组(O.3mg/kg)、一叶秋碱(10mg/kg)+芬太尼(0.3mg/kg)组。用热板法测定各组小鼠用药前后的痛阈。结果一叶秋碱提高芬太尼的痛阈(P〈0.05)。结论芬太尼的镇痛作用与GABA。受体部分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药催眠作用与α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小鼠10只,侧脑室注入(icv)10μl酚妥拉明(phentolamine),观察其翻正反射是否消失。另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异氟烷(isoflurrane)、丙泊酚(propofol),待其翻正反射消失后1min,再将每大组均分为两亚组,每组10只,分别icv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或人工脑脊液10μl,观察2组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简称睡眠时间)。结果酚妥拉明icv不能引起小鼠翻正反射消失。NA虽可使异氟烷、丙泊酚小鼠睡眠时间延长,但与人工脑脊液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α受体不是全麻药催眠作用的主要靶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应用氟马西尼在抢救急性酒精安定混合中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酒精安定混合中毒124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洗胃、心电血压监护、补充水电解质等常规处理,同时相应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氟马西尼联合治疗,比较治疗2d后两组的有效率、平均见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2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见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应用氟马西尼治疗急性酒精安定混合中毒疗效显著,且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侧脑室分别给予纳洛酮、催产素(oxytocin,OT)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阿片受体在OT影响小鼠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方法按分层随即区组设计将小鼠分成4组(n=7):生理盐水组(NS组)、纳洛酮组(Nal组)、OT组、Nal+OT组。采用避暗实验分别测定给药后第1天、第2天小鼠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结果用药后第2天,与NS组相比,OT组错误次数增加(P〈0.01),潜伏期缩短(P〈0.05);与OT组相比:Nal+OT组的错误次数减少(P〈0.05),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侧脑室微量注射OT能损伤小鼠的记忆功能,而侧脑室给予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后,可逆转OT所致的记忆损伤,提示OT损害记忆的作用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 drug,BZD)中毒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急性BZD中毒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补液、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氟马西尼首剂0.2—0.5mg静脉注射,如果未转醒,每间隔1分钟追加0.1mg静脉注射,直至苏醒或总量已达2.0mg,对照组给予乙甲哌啶二酮(美解眠)50mg缓慢静脉推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昏迷程度评分及治疗后清醒时间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氟马西尼后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和平均清醒时间上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氟马西尼可作为治疗急性BZD中毒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预适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离体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ff灌流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缺血-再灌组(I/R组);(3)雷米普利预处理组(Ramipril 0.05mg/kg);(4)雷米普利预处理组(Ramipril 0.1mg/kg):(5)HOE140+雷米普利预处理组(HOE1400.1mg/kg+Ramipril 0.1mg/kg)。每组7只。记录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率(HR),定时收集冠脉流出液测量冠脉流量(CF)和肌酸激酶(CK)活性。再灌注结束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I/R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降低LVP和+dp/dt max(P〈0.01),升高LVEDP(P〈0.01),降低CF(P〈0.01),缺血-再灌注后10、20min显著降低HR(P〈0.01);(2)与I/R组比较,Ramipril 0.05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20、30min可显著升高LVP(P〈0.01)及增加CF(P〈0.05);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升高+dp/dtmax(P〈0.01),降低LVEDP(P〈0.01);(3)与I/R组比较,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升高LVP(P〈0.01),升高+dp/dtmax(P〈0.01),降低LVEDP(P〈0.01);增加CF(P〈0.05);(4)与Ramipril 0.1mg/kg组比较,HOE1400.1mg/kg+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降低LVP(P〈0.05);降低+dp/dtmax(P〈0.05);升高LVEDP(P〈0.05);降低CF(P〈0.05);(5)I/R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CK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Ramipril 0.05mg/kg组及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CK与I/R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HOE1400.1mg/kg+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CK与Ramipril 0.05mg/kg组及Ramipril 0.1mg/kg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6)实验前24h舌下静脉注射雷米普利0.05mg/kg或0.1mg/kg均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MDA含量。结论雷米普利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离体大鼠心肌损伤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激活缓激肽B2受体,减少缓激肽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吸入麻醉药乙醚、安氟醚、异氟烷和七氟醚催眠作用与GABAA 受体的关系。方法 给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麻醉剂量的乙醚、安氟醚、异氟烷、七氟醚 ,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后 1min ,静脉注射一叶秋碱 5mg/kg或侧脑室注射荷包牡丹碱每只 0 .5μg /10 μl,对照组分别注射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或人工脑脊液 ,观察并记录各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结果 一叶秋碱和荷包牡丹碱对上述 4种麻醉药的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均无明显影响 (P >0 .0 5)。结论 GABAA 受体并非乙醚、安氟醚、异氟烷和七氟醚催眠作用的主要靶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