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腰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行矢状位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及T1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包括急性椎体炎、椎间盘炎、滑膜关节炎、附着点炎)。结果 MRI扫描结果显示椎体炎53例,椎间盘炎16例,滑膜关节炎46例,附着点炎45例。腰椎侵犯总阳性率87%(62/71)。椎体炎与附着点炎、滑膜关节炎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炎阳性率与其他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炎后缘明显少于前缘(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腰椎MRI表现包括椎体炎、椎间盘炎、滑膜关节炎及附着点炎。椎体炎最常见,其所在节段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且腰椎前缘是最易受累部位,椎间盘炎最少见。  相似文献   

2.
心肌缺血(MI)损伤后诱发的炎性反应主要分为炎性反应期、纤维增殖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适度的炎性反应可有效清除坏死心肌细胞碎片,是MI损伤病理进程中的必要阶段,但过度的炎性反应则会加剧MI后的损伤,及时控制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已成为抗MI损伤研究的热点。针刺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应,也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能从调控炎性因子、炎性反应通路及胆碱能抗炎通路等方面介导炎性反应调控。因此,从抗炎角度开展针刺促心肌保护研究具有可行性,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炎止痛栓对肛周局部炎症的抗炎、镇痛、促愈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三种试验组,建立炎症模型,抗炎止痛栓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的疗效实验、抗炎止痛栓镇痛作用的实验、局部感染溃疡实验,观察其对抗炎、镇痛、促愈的效果。结果:小鼠耳肿实验抗炎止痛栓三种剂量组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起效剂量为0.15克,抗炎止痛栓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抗炎止痛栓组大鼠的溃疡直径(0.58克组为1.09±0.45毫米)显著小于基质对照组(1.74±0.48毫米)。结论抗炎止痛栓具有抗炎、镇痛、促愈作用。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炎是指发生于椎间盘、软骨终板和相邻近椎体的炎症性病变。曾被称为椎间型感染性脊椎炎、椎间隙感染、化脓性椎间盘炎。主要分为术后椎间盘炎和原发性椎间盘炎两型。我院于2012年5月收治1例原发性椎间盘炎并椎管内脓肿患者,  相似文献   

5.
回顾针灸对呼吸系统和全身免疫炎性反应调控的影响,探讨神经免疫调控对控制炎性反应的可能作用途径以及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作用途径。针灸可能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等途径对新冠肺炎发挥局部和全身抗炎效应。与体液抗炎通路相比,神经抗炎通路启动早、作用迅速、更局限化,在炎性反应的初始关键阶段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新冠肺炎早期进行针灸干预的重要依据。除了胆碱能抗炎通路,针灸还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神经抗炎通路发挥抗炎效应。针灸在炎性反应的不同时期如何通过躯体刺激激活迷走和交感神经等通路来发挥作用,是否依赖于穴位的选择、刺激的方式等,这将是针灸基础向临床转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条神经免疫通路,主要依靠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表面上的α7nAchR相结合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防止组织损伤。α7nAchR是胆碱能递质的主要受体,在胆碱能抗炎通路中起关键作用。针刺治疗有明确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针刺抗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针刺抗炎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该文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概述、α7nAchR结构及功能、α7nAchR的分布、α7nAchR在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作用、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机制等方面对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探究针刺抗炎作用机制提供借鉴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制剂抗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鱼腥草制剂抗炎动物模型。方法耳根皮下注射制剂、小鼠耳二甲苯致炎、耳圆片称重建立炎症模型,检验鱼腥草制剂的抗炎效果。结果二甲苯最佳致炎时间为1 h;鱼腥草制剂在小鼠体内作用约2 h时对致炎鼠疗效最好;给药次数为第6次时,小鼠耳肿胀度最小;以80μl/20 g的剂量给药组肿胀度抑制率最大,建立了鱼腥草制剂鼠耳肿胀法抗炎动物模型。结论鱼腥草制剂鼠耳肿胀法抗炎动物模型可用于鱼腥草制剂药效研究。5种鱼腥草制剂均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其中8号制剂抗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抗炎免疫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近年来抗炎免疫中药的研究概况。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抗炎免疫中药活性成分,按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学结构分类简述其抗炎免疫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抗炎免疫中药和天然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痔炎冲洗灵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痔炎冲洗灵的药效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小鼠,以马应龙麝香软膏为对照药品,痔炎冲洗灵的抗炎、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镇痛、止血四个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痔炎冲洗灵通过9.0,3.0,1.0g/kg3个剂量与马应龙软膏比较,其在抗炎、镇痛、止血均有明显优势;结论:痔炎冲洗灵在治疗痔疮方面有良好的止血和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妇科炎性疾病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通过对妇科炎性疾病病因病机的分析,探讨湿、热、瘀、虫毒之邪以及正气不足在妇科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中的作用和治疗的方药.结果 妇科炎性疾病主要为外感湿、热、虫毒之邪,脏腑功能失调,致内湿、内热、瘀血、瘀浊产生,正气不足在妇科炎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治法为祛湿、清热、祛瘀、杀虫、扶正.结论 中医药治疗妇科炎性疾病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冬梅  李海涛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78-1280
抗炎免疫药物是指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或增强和调节作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由于中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扶正固本等作用与现代医学的抗炎、免疫观念密切相关,因此从中药中寻找抗炎免疫活性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炎免疫研究的热点。笔者就近年来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的进展作一综述。1抗炎中药与免疫功能药理研究表明,很多抗炎中药具有免疫药理效应,抗炎与免疫有着密切的联系。炎症反应大多涉及到免疫机制,首先,炎症细胞属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M)、T细胞、B细胞、N K细胞等均属免疫细胞,均参与…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抗炎免疫药理认识的逐步深入,抗炎免疫药物可以划分为非甾类抗炎免疫药(NSAIDs),甾体类抗炎免疫药(SAIDs)和疾病调修药(DMDs)。疾病调修药包括免疫抑制药、免疫增强药和免疫调节药3种[1]。由于中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扶正固本”等对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与现代医学的抗炎、免疫观念密切相关,从中药中寻找抗炎免疫活性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炎免疫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的药学研究人员对具有抗炎免疫作用的中草药进行广泛研究,对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如苷类、生物碱、多糖、萜类、香豆素、挥发油等的抗炎免疫作用和作…  相似文献   

13.
炎立消微丸抗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炎立消微丸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毛细管通透性法、热板法、冰醋酸扭体法.结果:炎立消微丸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炎症,抑制毛细管通透性;对热板所致的小鼠疼痛和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炎立消微丸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艾灸适应病谱和古代文献记载分析艾灸抗炎的普遍性;从艾灸治疗炎性疾病的系列研究、热证可(贵)灸的科学内涵指出艾灸抗炎的特异性;从艾灸对慢性炎性反应的4个基本通路均可以产生影响的系列研究结果说明艾灸抗炎的整体性;从对炎性反应的过度与不足均具有调整作用说明艾灸抗炎的双向性,论证艾灸温通效应机制主要在于其抗炎作用.最后提出灸法抗炎与温热觉感受TRPV(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家族)通道蛋白相关的可能性机制.艾灸温通效应机制在于抗炎,而艾灸抗炎机制的明确将为艾灸防治重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气凉营注射液对风温肺热病(热在肺卫证)患者体内血清促炎及抗炎因子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风温肺热病(热在肺卫证)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清气凉营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以双黄连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促炎、抗炎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IL-8)下降幅度及抗炎因子(IL-4、IL-10)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清气凉营注射液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细胞因子、平衡促炎/抗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比较东北铁线莲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东北铁线莲经提取、萃取、浓缩得到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利用小鼠醋酸扭体疼痛模型和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性反应模型评估4个提取部位的镇痛活性和抗炎活性。结果:在镇痛实验中,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扭体的抑制率最高;抗炎实验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抑制NO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东北铁线莲不同部位的抗炎镇痛效果不同,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抗炎镇痛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后的炎性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损伤诱导的炎性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一系列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参与。本文对近几年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针刺和中药对脑缺血损伤炎性反应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结合现代医学对肥胖症主要病理机制是持续的慢性低炎性反应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反应中"促炎"和"抗炎"平衡被破坏的认识,围绕中医理论关于肥胖是气虚基础上"郁热、痰热、湿热、瘀热"滞留所致的正虚邪实病理本质,探讨了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发机体的先天固有免疫反应模式,产生新的炎性反应,增强了机体免疫系统中抗炎吞噬清除能力,从而起到纠正脂肪组织的分泌紊乱、缓解代谢性炎性反应状态的作用。这种"以炎制炎"的作用模式,可能是穴位埋线疗法改善肥胖症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着重报道炎清灵对兔局部皮肤的刺激性与过敏性反应的实验结果。在兔局部皮肤连续7d使用炎清灵高、中、低剂量和连续5d使用炎清灵,同时加强紫外光照射,观察炎清灵有无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和光过敏反应的毒副作用。实验结果提示:炎清灵无论是高、中、低剂量还是外加紫外光照射,炎清灵对局部皮肤均无任何刺激性和光过敏性反应的毒副作用,皮肤颜色完全与正常皮肤颜色一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肛肠炎痛消颗粒的镇痛与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肛肠炎痛消颗粒低剂量组、肛肠炎痛消颗粒高剂量组。通过观察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巴豆油致大鼠肛门肿胀模型实验,考查肛肠炎痛消颗粒的抗炎作用;通过小鼠热板致痛实验、醋酸致小鼠疼痛实验,观察肛肠炎痛消颗粒的镇痛作用。结果:肛肠炎痛消颗粒能够明显减少小鼠耳廓肿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小鼠肛门肿胀,对热刺激和化学物质刺激致痛动物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结论:肛肠炎痛消颗粒具有消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