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高热惊厥(FC)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占3%~4%。现就我科1990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FC20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8例FC患儿中,男115例,女93例。年龄5个月~6岁,其中5个月~18个月82例,~3岁95例,~6岁31例。体温38~42℃(肛表)。家族中有惊厥史者25例。FC的诊断标准[1]]:初次发作在1个月~6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患。FC分单纯性和复杂性,单纯性FC为全身1次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5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预防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6月在10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10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自6个月-4岁;上呼吸道感染者66例,细菌性痢疾者24例,病毒性肠炎者10例;体温在38.5℃以上者89例,病程中惊厥发作1次者90例,2次及以上者10例,经过积极抢救全部控制症状,未发生并发症,随访(17.45±4.45)月,高热惊厥复发5例5.00%(5/100).结论:高热惊厥常常发生突然,应该积极处理,对复杂性热性惊厥可长期口服丙戊酸或苯巴比妥预防.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1983年来,对大量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了长期广泛的观察与治疗,并设健康儿童进行对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02例患儿中,男68例,女34例。类型:单纯型高热惊厥7例,复杂型高热惊厥95例。家族史:家属中有高热惊厥史者34例,精神病史者2例。出生史异常15例,其中有新生儿窒息史3例,产钳助产史2例,羊水早破4例,剖腹产6例,脑外伤史2例。高热惊厥首发年龄:6~12个月者21例,12~36个月者68例,48个月以上者13例。引起高热惊厥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57例,急性扁桃体炎25例,支气管炎、肺炎16例,其它4例。高热惊厥时体温38CC…  相似文献   

4.
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convulsion,FC)属儿科常见急症,是指小儿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排除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可由任何突发的高热引起,临床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病率3%~4%,复发率为30%~50%。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6个月~3岁间,平均18~22个月。绝大多数6岁后不再发作,男孩多于女孩,患儿常有热性惊厥家族史,表现先有发热,随后突然发作发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多发生在病初体温初骤然升高阶段,应及时进行抢救,现将我科收治小儿热性惊厥患者25例的急救与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热性惊厥 (FC)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是一种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疾病。 3个月~ 5岁婴幼儿患病率在2 %~ 5 %。近 8%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惊厥 ,其中约 5 0 %为 FC。 1998~ 2 0 0 0年 ,我科共收治热性惊厥患儿 2 8例 ,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12例 ,女 16例 ;年龄 6个月~ 3岁 19例 ,~ 6岁 8例 ,6岁以上 1例。来院前惊厥已发作 2例 ,正在发作 2例 ,来院后查体突然发作 7例。首次发作 17例 ,复发 11例。1.2 临床表现 :2 8例均有高热 ,体温在 38.5℃以上 ,最高 4 0 .5℃。 …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临床中抢救治疗高热惊厥患儿23例,采用十宣刺血治疗11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2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1例年龄5个月~4岁;体温38.7℃~40.3℃;惊厥时间3~6min。对照组12例年龄5个月~5岁,体温38.8℃~40.1℃;惊厥时间6~15min。治疗方法治疗组: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儿十指,以三棱针,点刺患儿十宣穴,使出血如豌豆粒大小,用消毒干棉球拭去血迹,轻按针刺部位,待其自凝即可。严重者同时留针人中穴。对照组采用针刺人中、合谷穴,并予物理降温,镇静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治疗组11例均在6min内症状缓解,且无反复,患儿…  相似文献   

7.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属中医温病范畴。笔者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本病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5例患儿中,男8例,女7例,年龄在6个月至1岁者5例,1岁以上至3岁者8例,3岁以上至8岁者2例。其中1例伴高热惊厥,1例伴有支气管肺炎,3例伴轻度贫血。持续高热5天以上者8例,8天以上者7例。15例患儿均经抗炎、抗凝、扩管、支持疗法等治疗,临床症状仍未缓解。临床主要症状:持续高热5~10天不等(T38~39C之间),发热3~4天后,出现双眼球结膜充血…  相似文献   

8.
我院儿科自1995~1996—12,应用自拟“柴葛退热净”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百余例,退热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外感高热急症治疗规范》,凡属急性发热、恶寒,咽喉及乳蛾肿痛、头痛、身痛、咳嗽、口渴欲饮,脉浮数等表热症,体温在38.5℃以上者为治疗对象。选择典型病例100例,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14岁。100例患儿中体温38℃~40℃者46例,40℃以上者16例。以上患儿中有7例并发高热惊厥,其中邪在卫分3例,卫气热炽型4例。  相似文献   

9.
高热惊厥(FC)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小儿惊厥5%左右。FC是指首发年龄在4个月~4岁,伴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体温在38℃以上,出现全身惊厥发作,持续数分钟,发作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的症状。多数国家报告的儿童期患病率为2%~5%,我国调查为3.9%。FC的预后一般良好,但有部分病例可转变癫痫,遗留有智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严重者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0.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 ,笔者通过对 19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分析总结 ,认识到护士在整个抢救过程中给予患儿必要的、及时的抢救护理措施 ,对解除患儿惊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一般资料2年内急诊科收治高热惊厥患儿 19例 ,发病年龄 10个月~ 3岁。腋下体温在 38.3~ 38.7℃发生惊厥的 4例 ,其中 2例首次发病 ;腋下体温在 39~ 39.8℃发生惊厥的 15例 ,首次发生惊厥的 13例。惊厥持续时间 5min以内的 17例 ,超过 15min的 1例 ,发生惊厥 3次的 1例。追踪调查 :病愈后 18例体格、智力发育及脑电图检查均正常 ,1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用升降散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1 69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并与口服对照组 42例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取以发热为主症 ,体温 >38℃之患儿 1 69例为治疗组 ,患儿年龄 4个月~ 1岁者 1 6例 ,1~ 3岁者 39例 ,3~ 7岁者 5 8例 ,7~ 1 3岁者 5 6例 ;发热38℃~ 38.5℃者 86例 ,38.6℃~ 39℃者 71例 ,>39℃者 1 2例。另设发热患儿 42例为对照组 ,其中4个月~ 1岁者 4例 ,1~ 3岁者 5例 ,3~ 7岁者 1 7例 ,7~ 1 3岁者 1 6例 ;发热 38℃~ 38.5℃者 2 1例 ,38.6℃~ 39℃者 1 9例 ,>39℃者 2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林文谋 《四川中医》1999,17(7):38-38
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病。笔者以中西区不同的方法治疗90例患儿,现将比较观察的结果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均为住院患儿,符合1994年7月第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随机分2组。中药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2个月~5岁,平均128个月;病程在3天以内者9例,4~10天者30例,10天以上者6例,平均6.4天。体温在37.5~38.5℃者20例,38.5℃以上者8例。西药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12.6个月;病程在3天以内者9例,4-10天者33例,10天以上者3例,平均5.9天…  相似文献   

13.
退热灵合剂治疗小儿感冒发热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翠 《四川中医》1998,16(5):40-40
1992年5月~1995年12月期间,笔者在门诊以自拟方“退热灵”合剂治疗观察了108例感冒发热患儿,在24小时内退热者明例,24小时~48小时内退热ZI例,分别占观察病例的768%和19.4%,共占96.2%,疗效较好。[临床资料]全组108例,男55例,女53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9岁,以1-3岁者为多,病程在1天之内占33例,1-3天者53例,3天以上者22例。108例患者均有发热、流涕、喷嚏,大部份患儿有咳嗽,部份兼有咽癌。体温最高超过39.5℃,最低为37.2℃;38.5-39.5℃以上者有28例,37.5℃-38.4℃者有51例,37.5℃以下者有29例,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临床观察和治疗,探讨及时降温对预防高热惊厥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及临床表现,对2012年1~10月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年龄为4个月至6岁的86倒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治疗,制定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儿86例,其中6例转院,80例无复发及并发症,治愈出院;患儿出院后,有10例因家长忽视了体温观察导致惊厥再次发生。结论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对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发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近3年收治32例。为减少其复发及进一步惊厥而致的脑损伤,应用安定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8月~6岁。其中1岁以下12例,1~2岁10例,2~3岁7例,4岁以上的3例。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初发惊厥体温>39.5℃的23例,<39.5℃的9例。发热24小时内惊厥1次21例,2次10例,3次1例。既往有发热惊厥病史的12例,占37.5%。复发情况:①年龄:1 6/12岁以下的9例,1 6/12~3 6/12岁3例。②体温;初发惊厥体温>39.5℃的8例,<39.5℃的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发病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发生的小儿热性惊厥10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未做处理惊厥自行缓解者36例(占36%),分别给予吸氧、按压人中穴等刺激缓解者4例(占4%),用止惊药物缓解者60例(占60%);本组病例中复发者31例;其中体温37.6~38.5℃20例(占65%),体温38.6~39.4℃10例(占32%),体温39.5~40.8℃1例(占3%);3~15个月23例,15个月至3岁5例,3~6岁3例;复发2次22例,一级或二级亲属中热性惊厥家族史4例,家族成员中有癫痫患者1例。结论小儿热性惊厥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入院时采取急救措施并加强护理。结果:经过3h-3d的治疗与护理后,惊厥控制45例,占97.8%。高热缓解至正常者42例,占89.1%;降低在38.5℃以下3例,占6.5%;仍处于39%以上者1例,占2.2%。原发病临床治愈41例,好转5例。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并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组160例,男90例,女70例;年龄1个月~6个月者98例,6个月~1岁者42例,1岁~4岁者20例。临床均表现为突然起病,其中106例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2℃~38℃之间。中毒症状不重,大便次数日3~5次,水样、蛋花样便者130例,轻度脱水者30例,肛周红肿者85例。  相似文献   

19.
小儿高热惊厥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我院近5年来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高热惊厥76例,收效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6例中男性44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5岁,平均3.5岁;发生惊厥至就诊时间最短5min,最长1h;诊时体温(肛温,下同)最高42.0℃,最低38.7℃,平均39.6℃;上呼道感染42例,支气管肺炎18例,脑炎6例,肠炎4例,中毒性菌痢3例,诊断不明3例;首次就诊58例,再次就诊12例,3次以上(含3次)就诊6例;发生高热惊厥后使用过退热药物者12例,未使用退热药物者64例。1.2治疗方法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给予安乃近0…  相似文献   

20.
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高热症状,因病原种类不同及患儿体质差异,部分可呈现连续几天发热不退现象。笔者自1993—10~1995—02运用清热解毒汤治疗小儿上感高热105例,获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105例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就诊的患儿(均排除其它发热性疾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55例,男35例,女2O例;年龄3.5~11岁;体温38°~39℃者23例,39℃~者32例;病程第1d2例,第2d12例,第3d以上31例:伴汗出者42例,咽红咽痛者54例,咳嗽32例,肢体酸痛者24例,肺部散在干鸣音者28例。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岁8个月~11岁;体温38~39℃20例,39℃~30例;病程第1d10例,第2d13例,3d以上27例;伴出汗者38例,咽红咽痛者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