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十二指肠间位症是部分胃及十二指肠位于肝脏的上方与右侧隔肌之间的位置变异性改变。X线检查无特殊征象,很似间位结肠的X线改变。临床极为罕见。我院曾于1980年4月份在胸腹部常规透视时偶尔发现一例,曾误诊为间位结肠,后经手术证实,并非结肠间位,而是由于胃窦、十二指肠积气扩张,向前向后向上而间于右侧膈肌与肝脏之间,造成与间位结肠相类似的X线征象,现报告如下: 患者张××,女性,43岁,农村主妇,陕西兴平籍,住院号66471。于1980年4月1日以饭后呕吐四年,加重二年之诉,经检查以幽门梗阻之诊断收容住院。患者于四年前无明显原因,饭后腹胀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腹膜间位结肠外伤性破裂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9例小儿腹膜间位结肠外伤性破裂(升结肠3例、降结肠6例)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照不同部位破裂肠管行相应术式治疗。结果 9例腹膜间位结肠外伤性破裂后2h内手术的6例均治愈,48h内手术的3例,存活1例。死亡2例。结论 提高对小儿腹膜间位结肠外伤性破裂的认识,动态的综合观察可早期诊断、适当的手术治疗可提高小儿腹膜间间位结肠  相似文献   

3.
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又称肠囊样积气症,较少见。结肠发病更较小肠少,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7岁,主诉粘液性血便半年余。既往无溃疡病、肺气肿等病史。体检:消瘦,心肺正常,腹软,无包块。X线检查(片号32553):心肺正常,上消化道及小肠所见正常,胃膈间位结肠。钡灌肠:乙状结肠冗长,其肠腔边缘见多个透光的息肉样充盈缺损,压之可变形;排钡后,见大小不等轮廓光滑园形、半园形囊状透光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例间位结肠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探讨间位结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胡家连 《海南医学》2007,18(11):145-145
目的 探讨间位结肠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于2例间位结肠患者的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后病理发现两例间位结肠患者其中一例为直肠癌,而另一例为肠系膜淋巴肉瘤.结论 间位结肠病例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但也会给其它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正确诊断与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肠壁囊样积气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为少见疾病,据我处能收集到的资料,国内仅报导37例,有关 X 线表现基本上是以多房状气囊、小肠间位及囊破裂形成气腹为其特征。37例中包括小儿11例,但其中9例无 X 线资料。余2例亦无特征性 X 线表现。文献曾有结肠肠壁积气之描述,但对小肠平行积气未见记载。另有文献对肠壁平行积气有所描述,其  相似文献   

7.
腹裂1例报告     
患儿:第二胎,足月顺产,男婴。出生时发现患儿肠管突出在腹壁外,1980年4月13入院。检查:发育尚可,体温不升。体重3公斤,轻度脱水,口唇微发绀,心肺正常,从十二指肠下横部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整个肠管,从脐部右旁5×4平方厘米之腹壁缺损处突出(附图)。小肠与结肠有共同系膜,肠管呈阶梯状排列,未见结肠带及结肠袋。腹部右侧可见1.5厘米之短粗兰尾,结肠、小肠管径相同,肠壁肥厚、水肿,色泽暗红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75岁,因"发现CEA升高1个月。"于2014年3月4日入院。2014年3月5日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占位,活检病理示腺癌。2014年3月11日行结肠癌根治术(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病理:(部分结肠+部分小肠)中分化腺癌(位于回盲瓣,溃疡型,4cm×3cm×0.8cm,图1a见封二),侵透肌层达肠周脂肪组织,并形成癌结节(1枚,直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合并小肠结肠炎(enterocolitis E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先天性巨结肠中21例合并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小肠结肠炎21例中术前并发小肠结肠炎18例,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3例;8例行结肠造口术,7例痊愈,1例死亡;13例未造口患儿,均保守治疗,11例痊愈,2例死亡.造口与未造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结论结肠灌洗及结肠造口术是治疗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发生小肠结肠炎与手术时间间隔是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9(AQP9)在大鼠消化道不同部位的表达规律及差异性,旨在初步探讨AQP9与消化道各部生理功能的关系.方法 SD大鼠经灌注固定后取食管、前胃、腺胃、近端小肠、远端小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9的分布情况,并利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比较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AQP9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结肠柱状上皮、小肠和结肠腺及杯状细胞,腺胃壁细胞.图像及统计学分析表明:消化道不同部位AQP9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强到弱依次为近端小肠、远端小肠、近端结肠、腺胃及远端结肠、食管及前胃.结论 在大鼠消化道,AQP9在近端小肠、远端小肠、近端结肠呈高表达,AQP9分布及表达强度与各部位吸收分泌功能及水电解质转运活跃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蒋昌和 《实用医技杂志》2014,(11):1196-1196
<正>间位结肠系由希腊学者Chilaiditi等于1910年首次报道,亦称Chilaiditi综合征,指结肠(多为肝曲)由肝前间隙或肝后间隙进入肝脏与横膈之间。本文结合实际病例,探讨间位结肠对超声检查的影响。1病历摘要患者女,30岁,平时无不适,常规健康体检。超声检查:肝上缘可见片状气体强回声影,可随呼吸与肝同步上下移动,与腹腔内肠管回声无明显分界。受此强回声气体影干扰,肝脏仅部分可见,胆囊显示不清。素食隔天超声检查无明显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便秘模型大鼠小肠和结肠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及自然恢复情况,了解大黄所致便秘的可恢复性。方法Wistar大鼠60只,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便秘组、恢复组、对照组各20只,便秘组和恢复组给予大黄建立便秘大鼠模型,恢复组于建立模型完成后任其自然恢复6周。以放射免疫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比较各组大鼠小肠和结肠VIP和S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便秘组和恢复组大鼠的小肠、结肠S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恢复组小肠SP含量显著高于便秘组(P<0.05),恢复组结肠SP含量与便秘组比较无差别(P>0.05)。便秘组小肠和结肠VI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恢复组VIP表达较便秘组高(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应用大黄等蒽醌类泻剂对肠道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小肠和结肠SP含量降低,VIP反应性降低,停用大黄恢复性饲养6周后肠道神经递质VIP和SP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李文 《国外医学情报》2000,21(11):30-30
以色列和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无痛性的小肠全部位成像检查的内窥镜,并已将这种无线胶囊式内窥镜成功地用于人体试验。光纤内镜的发明使对全胃、小肠上端和结肠的观察成为可能,但这些内镜检查(胃镜、小肠内镜和结肠内镜)由于柔韧性差和插进小肠内的导线相对较粗(所用导线需通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E检查2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顺利吞服胶囊,1例未完成检查。通过幽门时间平均为52.45 min;27例未能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进入结肠时间平均为5.44 h.173例患者检出病变359处,上消化道病变43.45%(156/209),小肠病变196处(54.59%,196/359),结肠病变7处(1.96%,7/359)。98例(56.6%)检出小肠良性病变,小肠溃疡性病变检出21例,肿瘤占位性病变2例,小肠出血4例,小肠异物(寄生虫)2例,其他小肠病变(小肠黏膜隆起、息肉、静脉瘤及憩室等)15例。结论CE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小肠疾病的诊断,尤其对于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医学问答     
小肠是对肿瘤形成具有高度抵抗力的唯一器官。虽然与小肠邻近的胃和结肠的肿瘤发生率高,而小肠本身作为摄入食物的通道,并长期与外界环境接触,且具有庞大的有生癌危险的表面积,但小肠肿瘤却很罕见,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小肠内容物的流体性质可减轻小肠与经口摄入的致癌物接触的强度。 (2)小肠内容物通过迅速,减少了小肠与任何摄入的致癌物的接触。 (3)已证实,结肠癌的发生与结肠内  相似文献   

16.
一、克隆氏病在小肠以外者少见,作者观察256例克隆氏病,侵犯食管、小肠、结肠者1例;胃、小肠者2例,小肠、结肠者2例,十二指肠、结肠者1例。胃部的侵犯多在其远端,这与Johnson等报告相同,侵犯全胃者仅1例。二、结肠克隆氏病合并憩室2例,诊断很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靶向片剂与普通片剂体内药物组织分布的不同,评价该制剂的结肠定位性。方法:选择大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定位片剂及普通片剂,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HPLC法测定大鼠胃、小肠上段、小肠中段、小肠下段、盲肠及结肠内容物中迷迭香酸的浓度,即采用测定药物组织分布浓度的方法比较结肠定位片剂与普通片剂在大鼠胃肠道各段分布。结果: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定位片组大鼠口服给药后在大鼠胃和近端小肠不释放,进入小肠后,肠溶衣膜逐渐溶解,4 h左右于大鼠远端小肠开始释放药物,4~6 h在盲肠和结肠内大量释药,结肠组织中迷迭香酸的Cmax是普通组的3.6倍。结论: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定位片组迷迭香酸在大鼠结肠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分布量,具有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释药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江苏地区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对本地区C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临床资料完整的江苏地区CD243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CD的发病率近6年逐渐增高.C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5.68±12.38)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21~30岁.小肠型CD68例,结肠型CD84例,回结肠型CD91例.小肠型CD的平均诊断年龄为(38.45±13.59)岁,明显高于结肠型和回结肠型CD的平均诊断年龄(P<0.05).回结肠型重度患者明显比另两型多见(P<0.05),结肠型中度患者明显比回结肠型多见(P<0.05),小肠型与结肠型之间的轻度、中度和重度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型肠梗阻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型CD(P<0.05).结论 江苏地区C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病程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近.需重视小肠CT三维重建和内镜检查的重要作用,早期发现病变,减少并发症和手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肠结核(ITB)的临床病例特点,提高对非传统好发部位的不典型ITB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最终诊断为ITB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4例中,男性48例,女性26例,年龄17~73岁。病变仅累及小肠11例(14.86%)、仅累及结肠12例(16.22%)、小肠和结肠均累及51例(68.92%)。累及的部位数<4个42例(56.76%)、≥4个32例(43.24%)。肠腔非狭窄非穿透38例(51.35%)、肠腔狭窄33例(44.59%)、肠腔穿透2例(2.70%)、肠腔狭窄并穿透1例(1.36%)。结论 ITB可表现为仅累及小肠、结肠或同时累及小肠和结肠,也可表现为累及多节段肠管。  相似文献   

20.
间位结肠并非十分少见,但同时伴发结肠梗阻、胃溃疡合并穿孔者却极为罕见。兹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一例报告于下。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1岁,住院号553,1971年9月14日以大量呕血入院。以往5年来经常有上腹痛,食后加重,和吐酸史。胸腹部单纯X线透视所见:(1)间位结肠(完全型)(2)心肺未见重要病变。入院后10天,患者突感腹胀、剧痛、烦躁不安、少尿,42小时未大便。查体:腹部稍膨胀,腹壁较紧张,上腹部扪之较硬,疼痛,肠型不明显。临床印象: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