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岚杉  崔驰 《西部医学》2010,22(3):454-455,457
目的比较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我院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身体状况、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P〈0.05)。结论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比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形成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亦随之上升 ,据文献报道 ,有症状者 2年内自然破裂率高达 5 0 % [1 ]。我院 1990~ 1998年共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 6例 ,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例患者中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37~ 76岁。 6例患者均为肾下腹主动脉瘤。其中 2例为夹层动脉瘤 ,1例为假性动脉瘤。伴高血压者 3例 ,冠心病者 1例。全组均行开腹手术治疗 ;5例在切开瘤体后行人工血管移植术 ,3例使用直人工血管 ,2例采用分叉型人工血管。 1例假性腹主动脉瘤在瘤体近端阻断后 ,切开瘤体作腹主动脉破口修补。 1例死于术后…  相似文献   

3.
对1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其中5例合并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均采取腔内隔绝术治疗。术前均行彩超、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术后即刻DSA显示,12例动脉瘤消失,近远端带膜支架与腹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渗漏;4例动脉瘤消失,近远端带膜支架与腹主动脉结合处见少量渗漏。5例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消失,带膜支架通畅。术后1年CT随访显示带膜支架无移位,无渗漏,动脉瘤腔无增大;5例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者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结果 表明,腔内隔绝术对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近期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创医学》2012,(3):217+226+231+237+242+254+267+308+313+32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功为90岁老人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管外科顺利为90岁高龄的患者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刷新了该科腔内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最高年龄记录。患者林婆婆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物伴疼痛1周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心肝功能基本正常,但有中度肺气肿和泌尿系感染,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及双侧髂总动脉真性动脉瘤,大小约8.6 cm×6.5 cm,左髂总动脉巨大动脉瘤伴大量附壁血栓形成,管腔几乎闭塞,双侧髂外动脉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8例患者中,合并结直肠癌21例,胃癌6例,肝癌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分期手术治疗,其中21例选择先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2期行肿瘤手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动脉瘤破裂、肠缺血、肠瘘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存在Ⅱ型内漏,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性死亡。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由于微创、不改变腹腔内解剖结构等特点,缩短了分期手术时间间隔,降低了消化系统肿瘤手术难度,是治疗方案中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1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经过.其中真性动脉瘤13例,假性动脉瘤4例(外伤性1例、炎性3例),12例真性动脉瘤手术切除、人工血管移植,余5例腔内隔绝术.结果 本组手术和腔内修复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腔内治疗的5例患者中1例术后9个月死于支架近端再发假性动脉瘤破裂.结论 传统的经腹术与现代的腔内治疗,各有其优越性.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价后,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3月应用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后,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1例。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瘤体破裂,无患者死亡,术后1周行CT增强复查,均无支架移位,无内漏,血流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臀肌间歇性跛行,7例出现栓塞侧臀部胀痛以及会阴区域疼痛,给与镇痛治疗以及局部热敷治疗后1周,症状基本缓解或消失,无性功能障碍。结论:用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瘤后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20例。结果:20例患者腹主动脉瘤均成功隔绝,术后3~6月CT复查,无支架移位、狭窄变形、内漏,被隔绝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外科开腹手术的缺点,为老年高危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4月~2005年1月行腔内隔绝术的4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1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动脉假腔立刻消失,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方法:使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结果:9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腹主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瘤具有安全、微创、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开展腔内隔绝术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李金环  廖旭嘉 《当代医学》2013,(33):129-129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整合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腔内隔绝术实施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详细说明术前和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痊愈出院。结论对腹主动脉瘤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腔内隔绝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探讨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42例不累及肾动脉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并对结果及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P<0.05).结论 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比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其中、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成功置入支架。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动脉栓塞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1例术后第2d出现牙龈出血外,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股动脉切口血肿和主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细致的准备和术后精心的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导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膜支架治疗Ⅲ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及腹主动脉瘤4例。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带膜支架行近侧内膜破口封堵。4例腹主动脉瘤选用分叉延伸型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带膜支架释放均获得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第3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项新的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Talent支架移植物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瘤颈长20~39mm,直径17~21mm,累及腹主动脉分叉处和/或髂动脉,均植入Talent分叉型支架移植物治疗。结果 7例支架移植物植入术均获得成功,术后住院8~10d。2例动脉瘤腔即刻完全隔绝,5例出现原发性内漏,其中4例于1个月内CT复查,内漏自行封闭,1例出现移植物向下滑移,6个月复查内漏仍存在。5例动脉瘤体直径缩小,2例动脉瘤大小无改变。结论 Talent支架移植物治疗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人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人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伤、血管内支架闭塞、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对不同并发症采取覆膜支架置人、人工血管移植、股-股搭桥、Fogarty导管取栓等处理措施,并于术后30 d采用超声多普勒随访术后情况.结果 57例均完成EVAR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伴有髂动脉扭曲>90° 7例,股动脉直径纤细(<7 mm)3例,一侧髂动脉闭塞4例,合并髂动脉瘤5例(双侧髂动脉瘤2例,单侧髂动脉瘤3例).入路血管并发症7例(12.28%),其中髂动脉破裂1例,血管内支架闭塞2例,股动脉内膜损伤3例,股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30 d随访,发生Ⅱ型内漏3例,1例人工血管移植后吻合口狭窄.结论 重视术前入路血管的评估,同时掌握腔内及开放手术技巧,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降低EVAR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夹层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10月至今共开展主动脉腔内隔绝术31例次,男30例,女1例,夹层动脉瘤26例,StandfordA型4例、StandfordB型22例,其中5例行动脉腔内隔绝术后再次出现主动脉夹层,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一般资料、复发原因及处理见表1。2讨论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65%~70%的患者死于急性期(2周内)。未及时治疗的患者25%死于24h内,1年内病死率达90%,发病年龄的高峰期为50~60岁。DAKE等[1]1994年率先报道以腔内隔绝术治疗13例主动脉夹层及降主动脉瘤获得成功。在我国,有学者1998年报道了国内首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10…  相似文献   

18.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文锋  杨康  廖克龙  吴蔚 《重庆医学》2004,33(12):1779-1781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手术指征、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方法 2002年5月~2004年8月, 对多病并存的3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全麻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动态监控下施行了腔内主动脉修复术.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39~83岁.其中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2例,腹主动脉瘤1例.其中2例经腔内人工血管支架修复后动脉夹层消失,1例腹主动脉瘤消失.3例随访1~24个月,螺旋CT提示血管内移植物无移位.结论腔内主动脉修复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缩短了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护理重点。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1±1.5)d,手术均成功置入支架。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动脉栓塞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外,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股动脉切口血肿和主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腔内隔绝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后,可以提高腔内隔绝术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护理重点.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1±1.5)d,手术均成功置入支架.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动脉栓塞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外,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股动脉切口血肿和主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腔内隔绝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后,可以提高腔内隔绝术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