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0例临床以胆汁性呕吐为主要表现并行彩超检查的患儿;观察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的位置关系,并采用二维切面加彩色追找有关旋涡征,仔细观察SMV旋转的方向及圈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7例小儿肠旋转不良,均可见胃及十二指肠降段中部以卜允盈扩张,胃内容物在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移动;6例SMV与SMA关系异常;5例有旋涡征;5例并肠扭转;1例为幽门狭窄并肠道感染.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根据SMV与SMA的位置关系诊断肠旋转不良,并依据有无旋涡征判断是否并肠扭转;其对此类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及时挽救重症患儿生命起重要作用.影像学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彩超在诊断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是严重的急腹症,需要及时诊断及早手术。文献报道彩超检查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依据它们的位置变化及有无“漩涡征”(whirlpool sign)可以确诊,为了证实彩超检查对肠旋转不良患儿的诊断价值而进行了病例观察。方法 对19例肠旋转不良术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B超检查;自1997-200年8月对12例因呕吐胆汁样液的≤2个月婴儿进行了术前的彩超检查,确定SMV珠关系。部分病例同时作了消化道造影。结果 19例回顾性检查中15例SMV与SMA关系异常;前瞻性术前彩超检查组10例SMV与SMA关系异常,其中8例有“漩涡征”。结论 彩超检查能够快速、无比较准确的诊断肠旋转不良及其合并的中肠扭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是一种特殊的疾病,主要在新生儿期发现,为避免肠坏死,早期诊断很重要。本文通过与上消化道造影对比,探讨超声检查在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并手术证实的48例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行超声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术后诊断作为金标准,对两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患儿的手术结果均为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旋转度数90~720°,超声诊断符合率89.58%(43/48),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漩涡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肠道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螺旋状环绕形成;上消化道造影诊断符合率72.92%(35/48),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远端和邻近空肠呈“螺旋状”位于中腹部。与上消化道造影相比,超声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89.58%v s.72.92%,P﹤0.05)。结论超声是非侵入性、无放射线和低成本的检查,可动态观察并判断中肠扭转的方向和度数,“漩涡”征被考虑为诊断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在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时具有很高价值,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上消化道梗阻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并与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0例手术患儿中,85例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并中肠扭转74例(87.06%,74/85例),超声诊断73例,漏诊1例,敏感度为98.65%(73/74例);未合并中肠扭转11例,超声均未检出.45例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前超声42例符合,3例误诊.超声诊断总敏感度为85.88%(73/85例),特异度为93.33%(42/45例),准确率为88.46%(115/ 130例),假阳性率为6.67%(3/45例),假阴性率为14.12%(12/85例).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 =0.76).85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55例术前同时接受超声及消化道造影检查.46例经手术证实合并中肠扭转,超声诊断符合率97.83%(45/46例).消化道造影具有直接征象的为63.04%(29/46例).超声与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及消化道造影均可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而超声对并中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6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入院年龄1~28 d,平均(11±8.2)d;体重1.9~4.2 kg,平均(3.1±0.5)kg。均以呕吐人院,出生后有胆汁性呕吐;6例有便血,无腹胀及腹膜炎体征。90例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十二指肠降部或水平部不全梗阻,其中74例空肠起始部位于脊柱右侧,6例便血患者未行消化道造影检查。9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肠系膜血管呈漩涡症。结果 96例为肠旋转不良,92例合并中肠扭转,旋转360°~900°;6例术前有血便者存在肠系膜水肿,其中3例有乳糜腹,均无血运障碍。手术时间32~112 min,平均(59±18)min。1例肠系膜血管损伤,中转开腹止血,术中出血30 mL;2例结肠系膜撕裂行修补术;术后1~3 d进食。96例术后随访3~48个月,2例术后1个月出现呕吐,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十二指肠梗阻,再次手术发现为肠扭转并肠粘连,均在腹腔镜下再次完成手术。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实为肠系膜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致,腹腔镜下采用适当的复位方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筛查儿童肠扭转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疑诊肠扭转患者的超声声像,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疑诊肠扭转137例,手术符合率95%,其中肠旋转不良所致肠扭转119例,肿块所致肠扭转11例。超声疑合并肠壁缺血水肿64例,经手术证实62例(97%);合并肠穿孔3例,经手术证实3例(100%),手术证实肠壁血管内径增宽6例,内径5~6mm,彩超测量与之相符。肠旋转度数B超与手术结果比较符合率55.7%。结论“漩涡征”可以作为超声提示肠扭转的依据,超声检查可提示肠扭转的病因及合并症,为临床进一步评估肠扭转患儿病情及为手术复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影像学资料。2000-2004年我们对在本院就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34例进行超声检查,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儿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10岁。患儿均以腹痛就诊,17例伴有发热。使用仪器为ACUSON公司生产的ASPE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常规观察腹腔内有无肿块,肠间隙有无积液,有无肠梗阻、肠蛔虫、肠套叠,以及肠系膜有无增厚,阑尾有无增粗等异常征象,着重观察回盲角及肠系膜淋巴结数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超声诊断仪器的不断完善、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超声显像对胃肠道解剖层次的分辨率有了显著提高.目前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小儿胃肠道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食管反流、肠旋转不良、中肠扭转、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肠重复畸形、肠套叠、胎粪性腹膜炎、胎粪性肠梗阻以及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该文...  相似文献   

9.
再发性腹痛患儿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反复腹痛即再发性腹痛(RAP),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以往常诊断为肠痉挛等功能性腹痛,而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者较少。为了解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小儿反复腹痛的关系,我们对120例反复腹痛患儿进行了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及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990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肠旋转不良39例患儿进行分析。本组生后2~20d者占89.7%(35/39例),生后10d内呕吐大量草绿色胆汁者占84.6%(33/39例)。上腹可见胃形及蠕动波7例,腹膜炎及血便1例,已出现肠坏死;余患儿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X线片可见“双泡征”者16例;下腹无气影、提示高位肠梗阻者7例。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远端及空肠近端螺旋形下降7例,十二指肠水平段及上升段不全梗阻或空肠起始部在右上腹者5例。钡剂灌肠检查发现阑尾及回盲部位于右上腹15例、脐区5例。伴畸形12例,占30.7%。患者均行Ladd手术,术中肠扭转28例,占71.8%(28/39例)。结果治愈34例,放弃2例,死亡3例。肠闭锁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5d出现腹膜炎,2例切口裂开,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多并肠扭转,对于大量草绿色胆汁样呕吐患儿,应尽早检查,钡剂灌肠造影阑尾及回盲部位置正常者亦不能排除肠旋转不良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梗阻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47例十二指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6例,十二指肠闭锁狭窄15例,环状胰腺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患儿均予手术治疗,其中行Ladd手术31例次,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手术9例,隔膜切除十二指肠成型手术10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手术1例.结果 47例中,42例存活,3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狭窄、环状胰腺,部分病例存在两种病因;一旦确诊应尽早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应注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术前诊断、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产前B超筛查。64例均经手术探查,59例术前行上消化道造影。肠旋转不良34例(合并肠坏死6例),33例行Ladd手术,4例加做肠切除、肠吻合术;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12例,7例行隔膜切除及肠壁纵切横缝术,2例行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其余3例及环状胰腺5例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侧侧吻合术;2种原因梗阻者13例,其中十二指肠闭锁并肠旋转不良6例,十二指肠闭锁并环状胰腺1例,十二指肠闭锁并多发隔膜3例,环状胰腺并肠旋转不良2例,肠旋转不良并幽门隔膜1例,根据患者情况行单一或联合术式。结果行产前B超筛查患儿中12例(12/18,66.7%)怀疑十二指肠梗阻。上消化道造影的临床符合率为98.3%。64例患儿中58例痊愈(治愈率为90.6%),4例医院内死亡,2例放弃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黏连性肠梗阻5例,肠扭转、吻合口狭窄、漏诊多发畸形各1例,其中需要二次手术4例。结论产前B超有助于胎儿高位肠梗阻的早期发现;上消化道造影和B超是诊断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漏诊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发生肠扭转并长段肠坏死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CT检查单一出现涡旋征作为肠扭转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 收集了从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临床拟诊肠扭转手术探查的39例患儿,术前均行CT检查.不告知临床资料,分别请3位高年资的CT诊断医师,3位普外科主治医师回顾性阅片.阅片的内容为是否有涡旋征、扭转的角度(扭转的角度以相差不超过180°为符合),记录结果,将肠扭转阅片结果与手术所见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敏感率、特异率、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总准确率为81.7%,敏感率89.4%,特异率55.6%,Youden指数44.9%,阳性似然比2.18,阴性似然比0.21.6位医师阅片之间结果x2检验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一出现涡旋征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肠梗阻症状,CT扫描出现涡旋征应该急诊手术;肠管或肠系膜的占位同时出现涡旋征应该急诊手术;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涡旋征出现的位置可能会有变异;CT平扫不能准确反应肠扭转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中肠扭转的临床X线造影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肠旋转不良是指胚胎期肠管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旋转时发生障碍 ,导致肠管位置发生变异及肠系膜附着不全 ,是易引起肠梗阻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大多数病例伴有临床症状 ,部分病例没有临床症状 ,当合并中肠扭转时 ,可能会导致小肠坏死甚至死亡 ,所以对中肠扭转早期及时的诊断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本文总结 46例新生儿中肠扭转的胃肠透视诊断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院自 1987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 ,经胃肠透视检查诊断为中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的患儿 6 3例 ,其中 :男 5 5例 ,女 8例 ,男∶女 =6 .9∶1,发病于…  相似文献   

15.
小儿睾丸附件扭转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睾丸附件扭转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月~2005年11月收治的小儿睾丸附件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在所有病人中,发现蓝斑征9例(8.6%),痛性结节23例(21.9%),74例超声检查资料完整的病例中,超声检查在睾丸上极发现无血流回声结节67例,均经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若发现睾丸上极附近无血流回声团,则提示睾丸附件扭转。超声检查在小儿睾丸附件扭转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期36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5例腹部平片显示十二指肠完全梗阻,钡剂不通过。8例显示三泡征,21例显示双泡征,7例无明显梗阻征象。28例显示梗阻段位于十二指肠远段,8例梗阻段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与水平段交界处。结论腹部立位片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特异性不大,上消化道造影以及钡灌肠具有确诊意义,可为临床医生拟订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001年5月至2011年5月我们收治54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对及诊治经过。结果所有患儿均以胆汁性呕吐为首发症状;伴血便22例,中肠坏死7例。中肠坏死组与非中肠坏死组的肠扭转度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出现症状至就诊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出现血便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49例cT检查见肠系膜根部漩涡征,其中15例见肠壁增厚,腹水,扭转肠管扩张积液等。54例患儿中,7例死于中肠坏死,其余47例顺利康复。结论新生儿期发生胆汁性呕吐者,应高度警惕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86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旋转不良是新生儿期引起十二指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常伴发中肠扭转及多种消化道畸形,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现总结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与膀胱炎性增生性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膀胱增生性病变进行诊断,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二维超声观察增生性病变的位置、大小、外形、表面、内部回声、与膀胱肌层的关系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增生性病变的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0例中,11例为膀胱横纹肌肉瘤.11例为炎性增生性结节,8例为不均匀性膀胱壁增厚;其中1例增生性结节误诊为横纹肌肉瘤。膀胱横纹肌肉瘤与炎性增生性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有各自的特点。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横纹肌肉瘤与膀胱炎性增生性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急性中肠扭转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8~2011年作者收治的11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急性中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彩超确诊后行Ladd式手术。结果患儿术前均经彩超检查确诊,均提示有“漩涡征”,均经手术得以证实。1例术后1年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行粘连松解术,其余10例无并发症,无肠扭转复发。结论腹部彩超是确诊合并中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方法。Ladd手术是本病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