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分别检测了受γ射线照射后小鼠及从事X射线探伤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ssb),结果发现0.5Gy和5.0Gy的γ射线照射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事X射线探伤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百分率也显著升高。提示SCGE检测的DNAssb可作为射线对健康影响的早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张俊平 《职业与健康》2006,22(12):897-898
目的了解多环芳烃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探讨职业性肺癌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分别检测43名多环芳烃接触者(接触组)和21名非接触者(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断裂情况。结果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为3.27%,对照组为0.67%,二者相比,P〈0.01;损伤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环芳烃接触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已出现损伤,应用SCGE方法检测多环芳烃职业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可作为职业性肺癌发生的一种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链断裂(DNAsb)单独作为潜在的人体健康危害早期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了正常健康人、肿瘤患者、X射线接触者和肿瘤放射治疗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链断裂。结果:X射线探伤工人、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百分率及DNA迁移距离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结论:SCGE检测DNAsb可望成为患癌风险评估的生物学标志。适合于肿瘤易感人群、辐射敏感人群的筛选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的DNA损伤情况,探讨三氯乙烯对作业工人的遗传毒性.方法 检测作业工人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作业工人班后尿中三氯乙酸浓度,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50名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班后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大于对照组(P<0.01),DNA损伤情况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尿中三氯乙酸浓度与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长期接触三氯乙烯可导致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氯丹、含砷化合物对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灭蚁药物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研究灭蚁药物对职业接触人群的遗传毒性,观察指标包括DNA断裂分级(将DNA断裂损伤细胞按其损伤程度分级)及DNA彗星尾长(彗头末端到彗尾的长度)。并对工龄、吸烟、饮酒和体内毒物的浓度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各项指标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接触灭蚁药物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断裂程度及DNA彗星尾长两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与体内毒物水平、接触工龄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吸烟、饮酒能加重含氯丹、砷化合物对DNA的损伤水平。[结论] 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可对职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造成损伤,并存在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家具企业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DNA损伤。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32名混苯接触组和30名餐饮业对照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检测。结果:混苯接触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不同工龄组工人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混苯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γH2AX分析法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甲醛职业暴露工人遗传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醛对职业接触人群的遗传毒性效应及寻找其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在一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工人外周血1ml,抗凝处理并进行外周血微核试验(甲基纤维素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结果 在作业场所甲醛浓度为0.18mg/m^3的情况下,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的工人外周血细胞的微核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暴露组出现的DNA损伤细胞的比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甲醛可导致接触工人外周血白细胞DNA发生明显断裂损伤,其带来的遗传损伤不容忽视,DNA断裂可能是其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制革业铬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方法]选取33名铬鞣岗位工人和35名对照,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总铬量,用彗星试验检测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接触组工人外周血中总铬含量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平均尾长(MTL)分别为(5.59±1.50)μm和(4.51±1.27)μm,平均尾相(MTM)分别为(1.14±0.49)和(0.83±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革业铬鞣岗位工人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9.
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DNA损伤。方法:应用新型彗星图象分析系统对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的制鞋厂112名接触混苯作业工人进行DNA损伤分析。结果:发现接触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尾长、矩迁移比、尾矩、尾惯量、惯量迁移比尾长/头长比、尾D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并且混苯浓度越高的工种DNA损伤程度越大。结论:苯、甲苯与二甲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作者开发的彗星图象分析系统能较好地应用于单细胞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10.
甲醛对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甲醛对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DNA损伤水平。方法选择65名甲醛暴露工人和非甲醛暴露工人7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纤维素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析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DNA断裂损伤。结果暴露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DNA断裂损伤的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随工龄、暴露浓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但甲醛浓度为0.5mg/m^3~3.11mg/m^3时,DNA断裂损伤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暴露可导致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DNA断裂损伤明显增高,DNA断裂可望成为暴露人群的早期效应标志物和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