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血友病的预防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血友病儿童的现状血友病是遗传性、伴随终身的出血性疾病.身体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出血,以关节最为常见,肌肉出血次之,内脏出血少见但病情较重.重型血友病儿童多于2岁左右发生关节出血,此后反复的关节出血导致慢性血友病性关节炎进而因关节畸形而致残,几乎是血友病患者的共同结局.  相似文献   

2.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及血友病B,多于儿童时期起病.长期反复出血易导致关节畸形,而按需治疗并不能逆转关节损伤,因此血友病的预防治疗逐渐受到重视.预防治疗旨在预防关节出血及关节病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预防治疗的有效性.然而,预防治疗在最佳方案的选择、抑制物的产生、高昂的治疗费用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血友病作为先天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关节、肌肉.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将危及生命,而特殊部位(如眼部、咽喉部等)出血也十分重要.对血友病患儿出血的正确识别和恰当治疗至关重要,将减少致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文介绍血友病患儿的几个特定部位的出血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血友病属先天性基因缺陷病,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措施,因此,血友病儿童生活质量差,出血严重,致残率高。重型血友病儿童多于2岁左右发生关节出血,此后反复的关节出血导致慢性血友病性关节炎进而因关节畸形而致残,几乎是血友病患者的共同结局。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实施了血友病综合关怀的治疗模式,尤其是对重型血友病儿童实行预防治疗,使得重型血友病由威胁生命、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转变成终生携带但可以正常生活的疾病。本文就儿童血友病预防治疗的相关问题及进展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友病患儿出血与关节病变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及成都市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7岁重型血友病A且有关节出血记录的患儿,以患儿关节出血为研究关节,收集前3个月研究关节的出血次数,应用超声、X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评分系统对关节进行评估。将关节出血次数与超声、X线、MRI和HJH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超声、X线、MRI和HJHS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共收集重型血友病A患儿18例,年龄(5.6±1.8)岁,共30个出血关节,中位年关节出血次数为4次(4~16次),中位年靶关节出血次数为8次(4~16次)。2.关节出血次数与超声、X线评估有相关性(r=0.390,P=0.033;r=0.517,P=0.008),与HJHS评估、MRI评估均无相关性(均P>0.05)。3.超声、X射线、HJHS和MRI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5(超声与X线),r=0.510(超声与HJHS),r=0.812(超声与MRI),r=0.666(X线与HJHS),r=0.911(X线与MRI),r=0.781(HJHS与MRI),均P<0.01]。4.关节超声和/或MRI评估异常的关节中,出血次数与关节评估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关节出血与关节评估获得的关节病变程度结果不一致,因此准确判断关节病变情况需综合评估关节结构、功能等,以便更加全面地指导血友病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血友病关节出血情况和关节结构、功能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三者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4-8岁男性中型-重型血友病A且有关节出血记录的患儿,以每位患儿出血次数最多的1个关节为研究关节。收集患儿研究关节的出血情况,包括研究关节的首次关节出血年龄、年关节出血率、近3个月关节出血次数及总出血次数。同期采用Pettersson评分系统对关节结构评分,采用HJHS评分系统评估关节功能。(2)将研究关节的关节出血情况分别与该关节X线Pettersson评分和HJHS评分进行分析,并将X线评分与HJH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共收集16例血友病A患儿,16例研究关节的总出血次数与HJHS评分呈正相关(P0.05),年关节出血率、近3月总出血次数、首次出血年龄与HJH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首次关节出血年龄、年关节出血率、近3月关节出血次数及总出血次数与Pettersson评分相关性均较小。(2)16例研究关节的Pettersson评分与HJHS评分呈正相关(P0.05)。(3)4例无出血的研究关节,Pettersson或HJHS评分异常;3例Pettersson和HJHS评分均为0的研究关节,有关节出血;5例Pettersson或HJHS评分异常的研究关节,出血及另一项评分为0。结论关节总出血次数越多,对关节功能影响越明显。但仅根据出血评估关节病变情况来调整治疗是不全面的,需结合关节结构及功能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血友病综合关怀模式在血友病患儿及家庭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成立血友病综合关怀团队,对血友病患儿实施综合关怀模式,了解血友病患儿的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庭治疗开展情况。结果2006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血友病综合关怀模式的114例患儿中,3岁~6岁血友病患儿入托率为80%;6岁~18岁患儿入学率100%;31.6%患儿进行长期预防治疗;仅有34.1%的患儿在校(含幼儿园)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29.8%患儿存在靶关节/慢性血友病性滑膜炎,37.7%患儿发生过关节出血;2010年北京市将血友病列入(门诊)大病报销范围;年度首诊患儿较综合关怀模式开展前增加33倍。结论北京地区血友病综合关怀模式的开展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预防性注射和家庭治疗的开展,缩短了疾病的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8.
血友病作为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由于其伴性遗传、外伤后出血和实验室的特殊改变而被人们认识。血友病诊治水平的发展很好地体现了医学、科技发展的历程,其经历了面对死亡的昨天、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和期待摆脱疾病束缚的明天。现代儿童血友病治疗理念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诊断和出血后替代治疗,更强调的是如何减少致残,使患儿获得与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生活的机会。综合治疗、家庭治疗和预防治疗的开展是实现血友病患儿正常生活的保障。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儿童患者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但是随着国家、社会的逐步重视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儿童血友病患者必将有着更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9.
正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或Ⅸ(FⅨ)缺陷引起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关节和(或)肌肉出血,反复关节出血可导致关节损伤、甚至是残疾。血友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外源性凝血因子替代疗法。现有的替代治疗方法有按需治疗和预防治疗两种。如果仅接受按需治疗,中重型患儿将在学龄期前后出现不可逆的关节病变~([1-2])。预防治疗能够预防出血的发生,减少出血所致滑膜损伤,预防关节病变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3])。早在1994年,预防治疗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血友病联盟定为重型儿童血友病的最佳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93例血友病患儿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患儿的发病年龄、病例特点、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血友病甲78例(84%),血友病乙15例(16%),其中重型45例(48%),中型33例(35%),轻型14例(15%),亚临床型1例(1%)。各种类型的出血为小儿血友病的主要表现,重型多见于婴幼儿,其中6例发生颅内出血(6%);关节病变及严重关节畸形多见于年长儿,共6例(6%)。初次出现出血症状的中位年龄为1.5(0~12.0)岁,但初次诊断的中位年龄为5.4(0.4~12.0)岁。延迟诊断的原因多种多样。结论延迟诊断、延误因子替代治疗是导致脏器出血和关节畸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4月1日~2011年4月1日我院16位2~16岁重度血友病A患儿进行FⅧ预防性静脉输注(每次5~15 U/kg,间隔3 d),记录治疗前1年与治疗后1年的关节出血次数,同一关节反复出血的情况,治疗前后FⅧ抑制物产生情况,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丁肝、戊肝感染情况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1年关节出血次数为(29.69±4.48),治疗后1年关节出血次数为(10.94±3.30)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为45.2%,治疗后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为14.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FⅧ抑制物产生率为12.5%,产生率低及抗体滴度低,治疗前后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均阴性,肝功能正常。结论 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输注可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次数,同时可有效减少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关节的功能,且FⅧ抑制物产生率及滴度低,无相关疾病传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规律低剂量预防治疗重型血友病A患儿长期随访,采取磁共振等方法评估患儿的长期关节结局,并对影响关节结局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友病中心,接受规律低剂量FVIII预防治疗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随访,收集其临床病例资料,统计患儿开始低剂量预防治疗年龄、随访时间、预防时间(总周数)、预防剂量等,应用年关节出血次数(AJBR)、靶关节数、关节磁共振评分(IPSG MRI评分)等评估患儿在长期规律低剂量预防治疗方案下关节的状态及其损伤程度。结果 21例患儿入组年龄为1岁9个月~17岁11个月,随访时间为6~10年,其关节MRI评分为2~24分(13.52±6.17),21/21(100%)有关节损伤,19/21例(91%)患儿有关节软骨损伤,17/21例(81%)患儿有骨质损伤。IPSG MRI评分越高,关节损害越严重;关节MRI评分与年关节出血次数、开始预防年龄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低剂量预防治疗下,长期随访100%患儿仍然有关节受损,说明低剂量方案有待提高;(2)儿童尽早开始低剂量预防性治疗,可有效减少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次数,可能改善关节结局;(3)关节MRI检查敏感发现关节结构破坏,可能是评估关节早期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为遗传性疾病,通常在儿童时期起病,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各种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血友病是最常见的因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而致的出血性疾病,已为大家所熟知,在此不作赘述。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少见的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治,供临床参考。血管性假血友病虽不少见,但新的中文文献少,本文仍作描述。  相似文献   

14.
<正>血友病作为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早在两个世纪前就被认识和逐步了解。血友病A和B分别是由凝血因子Ⅷ(FⅧ)和Ⅸ(FⅨ)缺乏造成的。据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血友病被分类为:重型(<1%),中间型(1%~5%)和轻型(5%~25%)[1]。血友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多以出血为主,其出血部位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关节和肌肉出血多  相似文献   

15.
普通门诊和急救科医务人员通常缺乏血友病诊治经验,因此,建立针对血友病的急救体系和诊疗标准十分必要.急救科医务人员需要识别未获诊断的出血性疾病患儿,对急诊就诊的血友病患儿应进行出血状况评估,尽快给予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等止血措施,并要警惕抑制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正血友病作为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多在儿童时期起病。据估计,在中国,14岁以下的血友病患儿大约有5~6万人。但现阶段,这些儿童的生活现状却不容乐观。北京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6~18岁的血友病患儿中,90%存在血友病关节病变,超过半数以上的患儿有2个或2个以上的关节受累。出血所导致的疼痛、疾病导致的残疾、高昂的治疗费用、社会对于疾病的不了解等诸多因素,使得血友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随着血友  相似文献   

17.
血友病A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友病A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携带者的检测及早期产前诊断显得更加重要。直接检测基因突变位点的方法是最理想、最准确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然而凝血因子VIII基因突变的异型性和复杂性使得直接法在血友病A的诊断中变得困难,因此作为间接法的连锁分析仍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本文拟简要阐述近年来血友病A携带者的基因检测与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外科临床见到的血友病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余年收治5例血友病A患儿患有外科疾病或误诊为外科疾病。其中3例术前未诊断出血友病,术中、术后伤面及切口渗血不止,经抢救痊愈。详细询问出血史对诊断血友病有重要参考价值,最终需经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消耗试验(PCT)、Bagg's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等检查确诊。对已发生出血、渗血者输入正常人新鲜血、血浆或Ⅷ因子浓缩剂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出对已确诊为血病A患儿发生外科疾病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血友病是儿科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乏)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乏).患儿有自发出血或轻微损伤、手术后出血不止的倾向.本文简单介绍血友病患儿在手术需要时,术前诊断及分型、凝血因子动态监测、制剂选择、输注剂量和疗程等围手术期相关问题,以指导血友病患儿的手术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假血友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性假血友病是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生机制是由于血浆中von Willebrand因子的缺乏或结构与功能异常。随着对von Willebrand蛋白结构与功能的了解,以及其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缺陷的检出,人们已从分子水平对该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本文综述血管性假血友病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