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室内折返激动是引起室性早搏、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 ,多数室性早搏的配对间期、QRS形态是一致的 ,少数因折返径路内出现文氏 (Wenchebach)现象、多径路传导 ,致配对间期不等或QRS形态多变。兹对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作一探讨。  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有 8种类型 :   1 配对间期、QRS形态均一致的室性早搏 ,常呈显性或隐性二、三联律。   2 心室内双径路、多径路折返  ①传入双径路 ,可伴蝉联现象 (图 1) ;  ②传出双径路、多径路等速传导 (图 2、3) ;  ③传出双径路、多…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73岁。因摔伤后头晕胸闷 1d就诊。脑电图轻度异常。临床诊断 :脑震荡 ,心律失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各导联均有提前出现类似左束支阻滞型室性早搏 (PVS)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Ⅱ导联连续记录 (图 1)及梯形图示 :PVS联律间期即折返径路 (RP)逐渐延长至传出中断 ,周而复始 ,呈4∶3、3∶2、2∶1不等。符合折返径路内文氏现象。各PVS随联律间期由短到长 ,QRS波振幅由高变低 ,时间由窄变宽。下行R′1 6 形态介于正常QRS与PVS之间 ,属室性融合波。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频发PVS伴折返径路及心室内文氏现象 ,…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心电图见PP间期0.76~0.80s,连续发生室性早搏形成二联律。室性早搏形态一致,配对间期0.42s和0.58s短长交替,互差达0.16s,周而复始规则出现。在短配对间期室性早搏的T波上可见倒置的逆行P波,RP′间期0.18s。长配对间期室性早搏中埋有窦性P波。图1变化提示室性早搏折返径路内存在双径路,并在室房逆传过程中发生交替性窦房交界区和房室交界区的干扰现象。  讨论 室性早搏主要由折返机制引起,因为有固定的折返径路,且折返速度相等,所以折返性室性早搏均有固定不变的配对间期。本例出现互差达0…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1例VVI起搏心电图中早搏的特殊表现形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植入VVI起搏器合并早搏特殊表现形式患者的心电图,并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进行分类。结果VVI起搏-房性早搏(PAS)二联律8例;VVI起搏-室性早搏(PVS)二联律18例;起搏-PVS-夺获三联律2例;VVI起搏与PVS形成显性、隐匿性二、三联律各1例;VVI起搏PVS折返径路内的双径路传导1例。结论正常窦性心律时的早搏的特殊反应方式均可在起搏心电图中出现,但隐匿性二、三联律及PVS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十分罕见。早搏的反应方式必须受到起搏器的节律、类型及起搏器反应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室性早搏二联律发生过程中所伴发特殊心电现象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室性早搏二联律患者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中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结果 观察到6种特殊现象:①1: 1电交替现象;②交替性手风琴现象;③折返径路内文氏及反文氏现象;④偶联闻期文氏型室性并行心律中部分类性心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现象;⑤与房性早搏同步发生形成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⑥宣房双径路传导现象,间歇性1:2室房同步传导及心室回波.结论 这些现象常呈一过性或暂时性改变,心内电生理检查不易复制,认识这些心电现象并了解其形成机制,有助于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并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折返径路内存在双径路传导和多水平阻滞现象,国内外已见报道。笔者最近发现1例室早二联律,其特点是室早配对间期一致,但由二种形态规律地交替出现,说明室早双径路内存在折返时间相同,但折返途径不同的交替性室内传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遇见室性早搏二联律伴折返径路中顺与逆文克白现象各1例。前者国内已不乏报道,今将后者报道于下。病人男性、54岁,冠心病。因心悸、胸闷3天作心电图检查。图1为V_5导联连续记录,其窦性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另可见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代偿间期完全,为室性早搏。联律间期呈逐渐缩短的周  相似文献   

8.
经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室双重反应及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合文献及1例患者的全程动态心电图中提供的典型心电图,总结归纳为(1)类似于插入性早搏的心电图;(2)二联律性的快速心动过速且伴有R波振幅和形态的交替变化;(3)房室结传导的文氏现象;(4)伴有极少见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9.
折返型室性早搏伴折返径路中的反文氏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群安 《心电学杂志》1992,11(2):112-113
反文氏现象(即逆转型文氏现象)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但希氏束以下部位者较为少见。而在折返型室性早搏的折返径路中出现反文氏现象更属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女性,36岁,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心肌炎。心电图为 aVF 连续记录(附图),示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稍不齐,频率68次/min,可见频发的插入性室性早搏呈间歇性二联律,室早与前一心动的配对间期不一,但呈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50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半年入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系1986年1月23日描记的心电图Ⅱ导联,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室性早搏的联律间距呈390毫秒与470毫秒短-长交替出现,而来见在390—470毫秒之间者;室性早搏之QRS波形态相同。其机理是由于折返径路内存在纵向分离而形成双径路,快径路的绝对不应期长于窦性心动周期(S_1-S_2),其上方共同径路存在着单向传导阻滞,亦即窦性冲动不能通过上方共同径路进入双径路、而来自双径路的冲动则可通过上方共同径路;慢径路之绝对不应期短于窦性心动周期,当  相似文献   

11.
例1 患者女性,32岁。心悸、胸闷20余天就诊,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STⅡ、Ⅲ、avF水平压低0.05my。TⅡ、Ⅲ、avF浅倒、V_2—V_6低平。同时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二联律,配对间期呈规律性的短(0.05s)—长(0.06s)交替,未见介于两者间的配对间期,提示可能为室性早搏折返径路内的双径路传导。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不断深入和不断发现,室性早搏(VP)折返径路内的文氏现象、反文氏现象,多水平阻滞以及双径路多径路等已渐被认识。本文主要探讨折返型VP双径路传导ECG的若干罕见表现。 1 资料 1.1 由快、慢径路传出的VP 例1女性患者,47岁。因急性胃炎住院期间同次描记的ECG。Ⅱ、Ⅲ导联均可见到VP。联律时间(CT)不一致,同导联QRS形态相同,粗看似不属折返型VP,但仔细测量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5 4岁。因心悸、心前区不适 1W来院 ,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史 2年。查体 :18 6 12KPa( 140 90mmHg) ,平均心率 79次 min ,心律不齐 ,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图示基本心律为窦性 ,PP间期规整。平均心室率 47次 min。于每隔 1次窦性激动后提前出现 1次前无P波、形态与窦性相似的QRS波 ,形成二联律。交接性早搏 (PJS)与窦性心律的配对间期固定于长 ( 76ms)、短 ( 5 6ms)两种。心电图诊断 :窦缓、早搏(PJS)二联律伴折返径路中双径路传导现象讨论 本图示窦性心律合并频发PJS形成二联律 ,夹有PJS的两…  相似文献   

14.
室性期前收缩伴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传导系统的双径路传导以房室结最常见 ,而发生在心室折返径路内则罕见 ,现报告 3例。1 临床资料  例 1 女 ,49岁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 1 3498次成对出现 1 79次 ,连续出现 3次呈短串性室性心动过速 31次。图 1系模拟 V5导联 1 3时 37分连续记录一个片段 ,示窦性搏动的 T波振幅低平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偶呈成对出现 ,其QRS形态一致 ,偶联间期为 0 .46s、0 .41 s交替出现 ,符合心室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图 1 例 1心电图  例 2 女 ,1 3岁 ,病毒性心肌炎。 导联连续记录 ,P- P间期 0 .68~ 0 .84s,较长 P- …  相似文献   

15.
患男,79岁,因咳嗽、气喘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图为Ⅱ导联记录:基本心律为窦性,图中可见室性早搏(PVS)二联律成组出现,其联律间期逐渐延长,分别为400ms→470ms→510ms和400ms→460ms,随着早搏联律间期的逐渐延长,早搏消失,出现连续4个窦性搏动。之后,PVS再次呈二联律出现,联律间期又逐渐延长,提示折返径路中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室性早搏折返径路内反文氏期心电图的报导散见于心电学杂志上,其大致特征是早搏的联律间期逐搏缩短,终至一次或数次早搏脱落,其发生机制的解释多认为是在室早折返径路中存在着双层阻滞,由于双层阻滞可能呈A型或B型,相似于交替性房室交界区文氏周期那样,由于上层呈文氏型阻滞下层呈2:1阻滞或上层旱2:1阻滞下层呈文氏型阻滞,再加  相似文献   

17.
室性早搏折返径路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阻滞可使折返性早搏的出现规律发生改变,报告1例如下。 患者女性,47岁。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心电图(附图)系术前描记,avL.a.b为连续记录。avL—a前半段窦性P—QRS—T基本均齐,两个窦性心搏之间插入一宽大畸形之室性早搏,呈一种特殊的三联律;后半段若按前半段规律预期出现的间位性室早未能出现,说明折返性早搏在其折返传出径路上被阻滞了,推  相似文献   

18.
报道 1例室性早搏诱发的房室结室房传导双径路现象 ,并分析其两种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中的双径路传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庄亚纯 《心电学杂志》1997,16(3):157-158
目前对期前收缩发生的机制尚未充分了解,但有几种解释:(1)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激动,(2)折返激动。目前公认折返激动是引起期前收缩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期前收缩有固定的偶联间期,少数情况下可出现折返径路中的文氏、交替性文氏,或反文氏现象而使偶联间期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但作者最近遇到1例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中的双径路传导现象,国内外文献仅见零星病例报道,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持续性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在常规12导联中,同一导联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群形态基本相同,但偶联间期呈长短不规则交替。从图中显示的几个导联来看,Ⅱ、aVR导联为长-长-短-短;V_1为短-长-长-长;V_5为短-短-长-长。长者520ms,短者410ms,相差甚大。交替找不出规律,偶联间期长短与窦性周期长短也无关系。显示心室内产生期前收缩的折返径路中的双径路传导现象。  相似文献   

20.
室性早搏折返反复径路的交替文氏传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室或房室交接区冲动折返至心房出现的文氏现象常见;而以室早形式出现的折返未见文氏传导,却在反复径路再次下传激动心室时,出现文氏传导者不多见或未被注意。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室早三联律,室早后出现逆传的P波以及经反复径路再次下传时,在反复径路表现交替文氏传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