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T2DM组108例和健康体检者30人进行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4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6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32例)。测定各组血清VEGF、HIF-1α、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的VEGF水平分别为(382.66±50.83)、(452.37±61.35)、(582.29±52.76)ng/L,HIF-1α分别为(78.33±21.02)、(98.46±32.55)、(120.17±31.46)p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1.18±51.26)ng/L和(52.17±17.38)pg/L(P〈0.01);VEGF和HIF-1α水平均随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T2DM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VEGF和HIF-1α可能在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常见疾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报告统计调查指出至2025年全世界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将达38亿[1],其中约有35%患者存有糖尿病心肌病,而近年来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缺氧诱导因子的研究近况及其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无颈动脉粥样斑块者49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颈动脉粥样斑块者51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的血脂指标。结果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脂结果分析表明,TG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无颈动脉粥样斑块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血脂结果分析表明,TC,HDL-C,TG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对血脂各项指标注意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纠正血糖及降脂,排除和减少引发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汤广锋  徐雯  李昉 《安徽医学》2014,(11):1506-150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54例)和非斑块组(5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尿酸(UA)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块组患者年龄、吸烟及高血压比例、糖尿病病程、IMT、LDL-C、TC、CRP及UA水平与无斑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LDL-C、CRP以及UA水平与CAS形成显著相关(P﹤0.01或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LDL-C、CRP以及UA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C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莉 《中外医疗》2010,29(14):171-171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颈总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的IMT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明显高于颈总动脉的IMT,P〈0.05。结论彩超可以准确诊断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为临床及时治疗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茂  罗定兰 《四川医学》2021,42(12):1220-122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锌 α2糖蛋白(ZA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56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伴CAS分为CAS组和不伴CAS组(NAS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ZAG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2DM患者血清Z...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选择冠脉造影未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入选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IF-1α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和UAP组HO-1和HIF-1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SAP组患者增高不明显.总体水平上,HIF-1α与HO-1呈正相关(r=0.76);在AMI、UAP、SAP组HIF-1α与HO-1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HIF-1α/HO-1通路被激活,HIF-1α可能通过诱导HO-1蛋白表达参与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不同血糖浓度组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糖尿病(DM)组.其中糖尿病组采用STZ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制模成功后用胰岛素使其血糖分别控制在<10、10~14、>16.7mmol/L 3个不同水平(分别作为DM1、DM2和DM3组), 8周后处死大鼠,取眼球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几乎不表达HIF-1α,DM1组有少量表达,DM2组阳性细胞数量增多,DM3组表达更强,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升高会引起HIF-1α的表达增强,提示HIF-1α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颈动脉CTA对颈动脉病变进行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对32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DM组),35例非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NDM组)行颈动脉CTA成像及工作站后处理,对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DM组颈动脉中发现斑块56支血管轻度狭窄39支,中度13支,重度5支,稳定斑块35处,不稳定斑块42处;NDM组发现斑块48支血管,轻度狭窄44支,稳定斑块40处,不稳定斑块23处,中度4支。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2型糖尿病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低氧是恶性肿瘤微环境的特征之一,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细胞适应低氧环境的重要调节因子.HIF-1是低氧环境下的氧调节型α亚基与组成型β亚基形成的稳定的异二聚体,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上调并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赖氨酸氧化酶等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诱导特异性微RNA生成,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相关生...  相似文献   

11.
刘浪浪  袁曦  王新  靳玉欣  王晓光  赵国宏 《广西医学》2023,45(7):745-748+75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3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颈动脉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分为有斑块组292例与无斑块组138例,再按照颈动脉斑块分级标准将斑块组患者分为3个亚组:Ⅰ级组30例、Ⅱ级组113例、Ⅲ级组149例。比较不同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bA1c、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SH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体质指数、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血清FT4水平及血清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12.
缺氧普遍存在于多种疾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适应缺氧微环境的关键转录调节因子,Notch信号是传递缺氧反应的关键中间体,缺氧状态下Notch信号的激活独立于HIF-1α,HIF-1α与Notch1信号存在串扰,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现就HIF-1α/Notch1通路在缺氧致病机制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靶向缺氧途径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患者的年龄、病程、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病史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关。斑块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IMT、空腹和餐后血糖、胆固醇等因素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有作用。除控制血糖外,应该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8例住院的T2DM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非斑块组(颈动脉IMTGl.5mm和无颈动脉斑块)、斑块组(颈动脉IMT≥1.5mm和颈动脉斑块),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0.01或PG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BI呈负相关,与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SBP、LDL—C、Hcy、HbAl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年龄、SBP、LDL—C、Hcy、HbAIc、AB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SBP、年龄、LDL—C、Hcy、HbAlc、ABI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ABI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2型糖尿病合并CAS斑块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加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用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数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 月,患者血脂明显改善,双侧颈动脉IMT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并CAS斑块患者的血脂及血清CRP,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对粥样硬化斑块起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及VEGF蛋白的表达,用CD3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MVD.结果 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 cm者占68.4% (67/98),淋巴结转移率为59.2% (58/98);对照组患者中肿瘤直径>2 cm者占54.2% (58/107),淋巴结转移率为43.9% (47/1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1α在两组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糖尿病组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6% (79/98),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为64.5% (69/1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VEGF在两组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85/98)及68.2% (73/1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MVD在两组乳腺癌组织中的计数分别为113.7±32.0及104.7 ±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中HIF-1α阳性表达组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91.1% (72/79),HIF-1 α阴性表达组为68.4% (13/19),HIF-1 α阳性表达组明显高于HIF-1α阴性表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两组的MVD计数分别为117.1 ±30.3和99.5 ±35.1,HIF-1 α阳性表达组明显高于HIF-1α阴性表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0).结论 糖尿病可能是导致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较晚、预后较差的一个因素.合并糖尿病可能促使乳腺肿瘤组织中微血管生成作用增强,从而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因素及糖尿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69例,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糖尿病无斑块组(男17例,女15例)和糖尿病伴斑块组(男20例,女17例),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测定收缩压(SBP)、腰围(W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等指标,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vaspin水平。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后,糖尿病无斑块组的血清vasp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66±0.22 ng/mL vs (0.46±0.12)ng/mL,P< 0.01],而糖尿病伴斑块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无斑块组[(0.52±0.22)ng/mL vs (0.66±0.22)ng/mL,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aspin与HOMA IR呈负相关(r=-0.276,P=0.0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和vaspin水平是糖尿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vaspin水平在初发T2DM人群中升高,血清vaspin水平下降可能与初发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在制模成功后2、4、8、12、16周取肾脏组织,以年龄匹配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石蜡切片中HIF—1α与HO-1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显示HIF—1α在两组均有表达,但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HO—1在对照组无明显表达,但模型组有明显表达,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模型组HIF—1α和HO-1表达量均于8周时达高峰。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HIF-1α和HO-1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存在HIF—1α和HO-1的表达上调,糖尿病肾脏存在缺氧状态,其缺氧状态可能与其微血管结构的改变有关,并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牛磺酸对缺氧大鼠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高原缺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对视网膜缺氧适应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C)、模拟5 500 m高度缺氧组(H)与平原牛磺酸组(T)、模拟5 500 m高度缺氧牛磺酸组(HT),分别以基础饲料和添加了2.4%牛磺酸的饲料喂养1周,营养干预后平原对照组、平原牛磺酸组在平原继续饲养,模拟缺氧组、模拟缺氧 牛磺酸组放入低压舱模拟5 500 m高原缺氧,分别在处理0、2、6、12、24、48、72 h后取视网膜.应用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中HIF-1α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缺氧后视网膜中HIF-1α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内层,内核层(INL)中细胞免疫阳性率从缺氧2 h开始增加,到72 h阳性率下降到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mRNA与蛋白的表达在缺氧早期高于后期.牛磺酸处理后细胞免疫阳性率增加,HIF-1α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强.结论牛磺酸能通过缺氧诱导因子途径促进视网膜缺氧适应性调节,保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2):152-154
<正>国际肿瘤研究机构编制的《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中报道,2018年全球有1 81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是最常见的诊断癌症(占总病例的11.6%),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总癌症死亡的18.4%).在男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在首位的肿瘤是肺癌,其次是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在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其次是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1].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