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73-1575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颅内压变化、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NIHSS评分及术后即刻颅内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及术后24h、72h及7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对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梯度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6月课题诊疗组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其他诊疗组收治的及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梯度减压术,对2组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和6个月后ADL预后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梯度减压干预组患者术后24小时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24小时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急性脑膨出发生率的差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DL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梯度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应用有利于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开颅手术重型颅脑损伤96例患者(3≤GCS≤8)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2例,常温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的颅内压、GCS、病死率。结果:(1)颅内压:亚低温组术后24、48、72小时均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CS评分:亚低温组第7、14、2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死率:随访6个月,亚低温组死亡4例(7.69%),常温组6例(1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尽早予以亚低温治疗,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宁亮  钱令涛  李严  梁卫东  朱司阳 《安徽医学》2015,36(9):1106-1108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47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的4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和常规治疗,试验组2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疗效评估。结果试验组脑梗死、脑积水、纵裂积液、硬膜下积液、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29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64例和常温组6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颅内压及GCS评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第1、3天颅内压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第7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亚低温组GCS评分在第3、7、14天均高于常温组.亚低温组CK-MB及CRP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常温组.亚低温组并发症和预后有效率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改善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吴虹  蔡俊杰  方升 《四川医学》2014,(2):183-185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及常温治疗组(n=23).亚低温组接受体温控制在32℃~35℃的亚低温治疗,常温治疗组除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与亚低温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伤后ICP显著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应激性溃疡、肝肾功能异常和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预后显著优于常温治疗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亚低温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亚低温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的改变以及治疗结局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术后2、7d颅内压分别为(3.43±0.42)kPa和(2.83±0.42)kPa,对照组为(4.03±0.37)kPa和(3.69±0.28)kPa,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实验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脑外伤的作用.方法 对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组(实验组)和常规开颅术后常温治疗组(对照组).其中选择性亚低温采取亚低温治疗机给予头颈部降温,持续4天左右后自然复温.监测两组患者的颅内压、伤后6月GOS和主要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24、48、72 h的颅内压分别为19.5±2.6、20.3±1.7、17.3±1.9 mmHg,而对照组分别为23.1±2.1、20.1±1.5、20.7±1.4 mmHg,在24、72 h前者较后者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43.8%、9.5%,6月后预后较佳率(GOS评分4-5分)分别为81.3%、47.6%,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有降低硬膜外压力和改善预后的作用,但增加了硬膜下积液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血管痉挛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血管痉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温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的第1、3、5、7天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血流速度,测定其痉挛指数,然后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CVS)的出现情况、痉挛指数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亚低温组术后CV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痉挛指数比较显示: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5天、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间的痉挛指数的差异性逐渐增大。亚低温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致残率及死亡率也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尤其是能平抑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高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明显减少伤灶脑水肿体积,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典骨瓣开颅术;随访6个月,评估Glasgow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7d颅内压下降程度、术后预后疗效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效果优于经典骨瓣开颅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脑损伤患者亚低温(33~35℃)治疗前后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O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及对照组,放置ICP脑组织PO2光纤探头,持续监测ICP及脑组织PO2结果 亚低温治疗24h后ICP逐渐下降,脑组织PO2逐渐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改善脑组织氧代谢,使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效的手术减压方法。方法 将同期住院确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周连续监测颅内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及预后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颅内压监测结果、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轻、中度残疾者比率及术后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类马赛克肌骨瓣一次性颅骨成形减压术能够获得明显的减压效果,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且避免了二次颅骨成形术。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and brain tissue oxygen tension (PO(2))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severe head injury treated by moderate hypothermia (33-35 degrees Celsius).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were treated with moderate hypothermia group and probes were deployed in the cerebral cortex for measuring their ICP and PO(2) under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other 14 similar patients receiving the same treatment but without hypothermia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In moderate hypothermia group the ICP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PO(2) increased after 24 hours of hypothermia, with obvious difference from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oderate hypothermia can obviously reduce ICP and improve brain tissue oxygen metabolism to lower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of severe head injury.  相似文献   

14.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共 6 8例病人 (GCS昏迷≤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 34例 ,均于伤后 2 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 33~35 .5℃ ,持续 1~ 7天 ,平均 (6 5 .3± 2 8.2 )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 (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 34例 ,直肠温度控制在 36 .5~ 37.5℃ ,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显著下降 (P <0 .0 5 ) ;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降低 ,恢复良好率提高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犬额叶脑内血肿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 18只犬随机分为正常颅压组(Ⅰ组,颅内压<18 mmHg)、颅压中度增高组(Ⅱ组,颅内压25~40 mmHg)和颅压高度增高组(Ⅲ组,颅内压>40 mmHg)3组(每组各6只),全麻,气管切开插管,应用肌松剂,机械通气,右额叶脑内注入自体血制成颅内高压模型,PEEP从0开始每次增加3 cmH2O,直到18 cmH2O,每个水平持续20 min,在对侧用光纤颅内压探头监测脑内颅内压(ICP)的变化,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并计算出脑灌注压(CPP).结果 随着PEEP的递增,Ⅰ组颅内压上升,脑灌注压下降;Ⅱ、Ⅲ组颅内压略有下降,但Ⅱ组MAP、CPP上升,而Ⅲ组MAP下降,CPP下降;3组CVP都随PEEP增加而升高,但Ⅲ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另两组(P<0.01).结论 应用PEEP通气时由于中心静脉压升高、脑静脉回流受阻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ICP和CPP.在正常颅内压状态下,PEEP使颅内压上升,在已有颅内高压存在时,PEEP对颅内压影响不明显,但在重度高颅压情况下,PEEP使CPP明显下降,提示在重度颅内高压需要应用PEEP通气时必须维持MAP,以保证足够的CPP.  相似文献   

16.
郑绍俭  熊建平  邱政  陈晟 《浙江医学》2010,32(9):1349-135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二次脑损伤(SBI)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近4年来收治的1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异常等SBI指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使患者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显著增加(P〈0 01).结论 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异常均属于SBI指标,均直接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继发性病理损害.高度重视监测和严格控制SBI指标的变化.对提高颅脑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对儿童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对44例重型颅脑创伤术后的儿童采用持续有创ICP监测,按照预后评定标准(出院时病死率;哥拉斯哥预后评分),观察其疗效。结果:ICP〈7.5 mmHg者(Ⅰ组)7例;ICP 7.5~20 mmHg者(Ⅱ组)18例;ICP 20~40 mmHg者(Ⅲ组)14例;ICP〉40 mmHg者(Ⅳ组)5例。12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发现ICP急骤升高,持续超过2 min,急诊复查CT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或对侧颅内血肿,及时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8例发生于术后6 h内。出院时,Ⅰ组患者存活6例,死亡1例;Ⅱ组患者存活13例,死亡5例;Ⅲ组患者存活8例,死亡6例;Ⅳ组患者5例全部死亡。不同ICP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内,存活者的平均ICP为(14.91±3.83)mmHg,死亡者的平均ICP为(27.16±5.62)mmHg,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伤后6个月时,不同ICP患者哥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创伤的儿童患者,持续有创ICP监测有助于客观评价创伤,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指导治疗,并可精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天,平均65.3±28.2小时。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三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20例,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4℃,持续1~7 d;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气、血电解质等治疗;对照组20例,除未应用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相同;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伤后第1、3、7 d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阳性细胞及CD4/CD8阳性细胞比值,两组间进行比较。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伤后第1、3、7 d T细胞亚群无统计学差异;预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不会加重T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急性猪在急性脑内血肿所致颅内高压时,脑组织PO2、PCO2、pH值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泵注射法建立猪急性脑内血肿模型,注血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组织氧分压(PtiO2),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PtiCO2),pH,HCO3^-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颅内注血后,ICP急剧上升,CPP下降,PtiO2下降(P〈0.01),PtiCO2升高(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