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血友病A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数据,了解医院就诊血友病A临床分型、抑制物存在情况及获得性血友病的诊断思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方法 对患者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筛查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定量检测抗体.结果 359名血友病A患者以重型和中型居多(共占81%),亚临床型仅14例.抑制物筛查22例阳性,FⅧ抗体定量检测平均抗体滴度35 BU.获得性血友病1例;2例患者同时存在FⅧ∶C、FⅨ∶C低下和抑制物阳性.结论 医院就诊的血友病A患者主要为重型和中型,亚临床型少见;FⅧ抑制物筛查及抗体滴度在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及其重要;获得性血友病诊断思路应该为实验室数据结合临床、遗传学、自身免疫性检查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的诊断水平,对1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实验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了解患者病史,复习静脉彩超记录和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项目有: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TT)时间、血浆FⅧ:C、FⅨ:C、FⅪ:C和FⅫ:C。结果表明:APTT99.3秒,PT13秒,TT13.5秒,FⅧ:C2%、FⅨ:C7%、FⅪ:C9%、FⅫ:C21%。患者血浆加等量正常新鲜血浆不能使APTT延长完全纠正;患者血浆和等量正常新鲜血浆混合后于37℃温育情况下,APTT随温育时间延长而延长;患者血浆稀释10倍后加等量未稀释正常血浆重复测定结果显示:FⅧ:C6%、FⅨ:C75%、FⅪ:C95%、FⅫ:C123%。抑制物滴度测定表明:FⅧ抑制物〉32 Bethesda 单位/ml。获得性血友病A确诊后,经强的松、硫唑嘌呤治疗1月余,复查APTT为33.3秒、FⅧ:C为128%、FⅧ抑制物消失。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分析影象学所见,进行APTT纠正试验、稀释试验和抑制物滴度测定,能减少获得性血友病的误诊和误治,免疫抑制治疗能消除FⅧ抑制物,恢复正常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出血是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首要死亡原因.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使APL患者出血风险增高.初治APL患者合并DIC的比例高达77.6%.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凝血因子Ⅷ(FⅧ)或FⅨ抑制物阳性的血友病、获得性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及血小板无力症等.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们应用rFⅦa治疗8例合并重度出血且常规止血措施无效的APL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友病A伴抑制物的免疫耐受诱导(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ITI)治疗,提高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重型血友病A患者用APTT标准曲线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FⅧ∶C);用Bethesda法定量测定FⅧ抗体;用长距离PCR方法检测内含子22倒位.结果 经检测发现患者为FⅧ基因22内含子倒位;ITI治疗3个月后,患者FⅧ抑制物滴度下降为0,输注FⅧ后回收率>66%,治疗6个月后达到抑制物清除标准,停止治疗.结论 该患者是国内首例采用ITI成功治疗血友病A伴抑制物的病例,ITI是目前最有希望根除血友病抑制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友病A(HA)及获得性HA(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产生情况,探讨Nijmegen法结合APTT纠正试验在FⅧ抑制物检测中的应用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用一期凝固法对42例临床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FⅧ活性检测,进一步采用APTT纠正试验进行筛选,阳性患者用Nijmegen法进行FⅧ抑制物浓度的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均为FⅧ活性减低患者。39例HA患者中有2例存在FⅧ抑制物(5.1%),浓度分别为3.7 BU/m L和83.2 BU/m L。3例非HA患者经APTT纠正试验未能纠正到正常范围,其中2例AHA患者的抑制物浓度分别为3 686 BU/m L和61 BU/m L,另1例SLE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不具有时间依赖性,抑制物浓度仅为0.1 BU/m L。结论 Nijmegen法结合APTT纠正试验检测FⅧ抑制物,方法简便准确,可为FⅧ活性减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横县中医医院于2018年10月28日收治1例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该患者因面色苍白10余天,右侧大腿及膝关节肿胀,局部可见片状瘀斑,拟"贫血原因待查"收入院。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APTT纠正试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凝血因子Ⅷ水平测定等发现,该患者APTT显著延长,APTT纠正试验不能被纠正,血小板计数(PLT)和肝功能正常;经进一步检测发现,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为9.6 BU/mL(Bethesda法);抗核抗体(ANA)为核颗粒型(1:320),ANA谱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故诊断为获得性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所致出血。当患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贫血伴可见片状瘀斑时,应考虑是否伴有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APTT纠正试验对诊断是否存在循环抗凝抑制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1例获得性血友病A(AHA)合并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相关的AHA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及文献报道,对本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AHA是由针对凝血因子Ⅷ的自身抗体导致的罕见出血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与其相关的常见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约50%的AHA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出血最常累及软组织。AHA患者存在的各种促血栓形成因素(先天性、获得性)均有助于静脉血栓形成。AHA患者的治疗包括凝血因子替代止血治疗和抗体清除治疗,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则有可能加重患者出血倾向。本例患者为一66岁男性胃癌患者,术前APTT延长,术后软组织血肿,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下降,FⅧ抗体滴度128BU,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CTX)抑制抗体生成、输注FⅧ、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止血;此后,出现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停用PCC,并予胃癌联合化疗,出血和血栓症状消失,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AHA合并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罕见,治疗相互矛盾。及时识别这两种疾病同时存在并采取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措施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与探讨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门诊与住院病例并分为2组,FⅧ抑制物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6例;狼疮抗凝物(LAC)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15例,检测相关凝血指标,分别将2组稀释3个梯度(1∶2、1∶4、1∶8)后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对比分析稀释前后数据。结果 FⅧ抑制物组:6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显著且纠正试验均不纠正;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均减低,其中FⅧ活性减低最显著,经3个梯度稀释后FⅧ活性变化均较小,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LAC组:稀释前后FⅧ、FⅨ、FⅪ、FⅫ活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FⅧ抑制物阳性与LAC阳性均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并导致其出现假阳性,但FⅧ抑制物阳性组稀释3个梯度后FⅧ检测结果变化较小,未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而LAC阳性组FⅧ、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血友病凝血因子抗体(抑制物)的诊断、分型及影响因素.对500例血友病采用一期法检测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用Bethesda法检测FⅧ抗体(FⅧ:Ab)、FⅨ抗体(FⅨ:Ab).结果表明,500例血友病中,HA 411例,FⅧ抗体阳性者151例(30.2%),滴度为3.50±2.84 Bu/ml;HB 79例,FⅨ抗体阳性者18例(3.6%),滴度为(2.92 ± 2.19)Bu/ml;自身获得性血友病10例(2.0%).抗体分型:高、中、低反应型依次为3例、47例、119例,以中低反应型抗体为主(98.22%).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169例抗体阳性者的92.90%(157/169例)年龄在30岁以下;89.35%(151/169例)为HA;81.66%(138/169例)为中、重型血友病;98.22%(166/169例)为中、低反应型抗体;同种特异性杭体阳性者158例均有输血史.结论:抗体以中、低反应型为主,患者年龄及输血史是影响的因素.本研究为血友病凝血因子抗体的诊断、分型及其产生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依据,并说明血友病反复输注血液制品对抗体的产生有直接影响,对防治血友病出血及预防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性联隐性遗传的出血疾病。其临床上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陷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陷症)2型,分别由凝血因子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FIX)基因突变所致。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000;所有血友病男性患者中,血友病A约占80%-85%,血友病B约占15%-20%。而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患儿的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及抑制物存在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6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凝血功能筛查,并且筛查结果显示单独APTT延长的2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凝血因子缺乏试验和APTT纠正试验.结果 ①本研究278例单独APTT延长患儿中,凝血因子(F)缺乏患儿为131例(47.1%),其中,FⅧ、FⅨ、FⅪ、FⅫ缺乏患儿分别为13例(4.7%)、12例(4.3%)、8例(2.9%)和79例(28.3%),有2种及以上凝血因子缺乏的混合缺乏患儿为19例(6.8%);其他原因所致的单独APTT延长患儿为147例(52.7%).②年龄<6个月的20例患儿中,FⅧ缺乏患儿为1例(5.0%),FⅨ缺乏患儿为1例(5.0%),FⅪ缺乏患儿为0例,FⅫ缺乏患儿为2例(10.0%),有2种及以上凝血因子缺乏的混合缺乏患儿为10例(50.0%).③本研究21例FⅧ缺乏患儿均为男性,其中,存在即刻抑制物和时间温度依赖抑制物患儿分别为3例(15.8%)和4例(21.1%),非特异性抑制物或其他原因患儿为12例(63.2%).27例FⅨ缺乏患儿中,男性患儿为21例,女性为6例;存在即刻抑制物和时间温度依赖抑制物患儿各为3例(11.1%),非特异性抑制物或其他原因患儿21例(77.8%).结论 对单独APTT延长患儿进行凝血功能筛查、凝血因子检测、APTT纠正试验,对单纯APTT延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患者的延长原因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衢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凝血功能常规筛查后,显示单独APTT延长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APTT纠正试验,并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狼疮抗凝物,确认延长原因并进行分组,采用单样本K-S检验,对各组的延长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9例单独APTT延长的患者中,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70例,占比41.4%。其中凝血因子FⅫ(FⅫ)、凝血因子Ⅺ(FⅪ)、凝血因子Ⅸ(FⅨ)、凝血因子Ⅷ(FⅧ)、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激肽原(HMWK)缺陷患者分别为17例、31例、3例、12例、4例,两种或以上凝血因子缺陷的病例共3例。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者共12例,占比7.1%,以FⅧ抑制物为主。因狼疮抗凝物存在而延长者共87例,占比51.5%,病例主要来源于风湿免疫科、血液科、生殖中心、儿科等。三种延长原因导致患者APTT延长时间的均值分别为74.8 s,91.5 s和65.1 s,在两组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对单独APTT延长病人进行APTT纠正实验,检测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的检验诊断方法.方法 检测13例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包括长期服用氯丙嗪的精神分裂症5例、抗磷脂综合征2例、天疱疹1例、原因未明5例)、1O例血友病A患者和48名健康志愿者的凝血因子活性、凝血因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以及凝血酶的生成.结果 13例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因子Ⅷ、Ⅸ、Ⅺ活性(FⅧ∶C、FⅨ∶C、FⅪ∶C)降低,针对这些凝血因子的抗体及LA均为阳性,6例ACA为阳性.其中LA阳性、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组中,11例无出血患者的凝血酶生成试验(TGT)的延迟时间值为(5.60±1.18)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8±0.2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5,P<0.01);达峰时间值为(8.11±1.91)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0±0.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3,P<0.01);凝血酶生成潜力(ETP)值为(1640.87±279.80)nmol·L-1·min-1,高于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734.59±118.30)nmol·L-1·min-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1);ETP比值为(86.00±14.66)%,高于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38.50±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1).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达峰时问值为(8.01±1.81)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0±0.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0,P<0.01);而延迟时间值为(2.01±0.84)min,与正常对照组的(1.88±0.2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结论 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和遗传性血友病是以APTT、PT、PLT和APTT纠正试验作为筛选试验;以LA、FⅧ∶C、FⅨ∶C、FⅪ∶C和它们的抗体检测作为确诊试验;检测LA和ACA可为寻找病因提供依据;ETP值和ETP比值是判断LA阳性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临床是否出血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替代治疗后血友病A患者抑制物存在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方法 对病人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检测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方法进行抗体定量检测.结果 全部36例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定性试验有2例出现阳性,FⅧ抗体定量检测抗体量分别为33BU和61BU.结论 通过对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的检测分析,有利于了解血友病A患者的替代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快速而敏感的ELISA法检测血友病A患者血浆抗因子Ⅷ同种抗体,并探讨其与因子ⅧC区的关系.收集140例血友病A患者样本,其中重型(FⅧ∶C<1%)84例,中型(FⅧ∶C 1-5%)34例,轻型(FⅧ∶C>5%)22例;患者均已经过因子Ⅷ替代治疗.正常对照样本80例.以本室制备的抗因子Ⅷ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封闭后加入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洗涤后加入待测稀释血浆,再次洗涤后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IgG,OPD显色,记录A490,以正常人血浆为对照,样本A490大于正常人对照3 SD定义为因子Ⅷ抗体阳性.以抗His抗体包被酶标板,封闭后加入本室制备的rFⅧ-C1C2区蛋白,洗涤后加入待测稀释血浆,再次洗涤后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IgG,OPD显色,记录A490,以正常人血浆为对照,样本A490大于正常人对照3 SD定义阳性.结果表明,通过ELISA法检测,56例(40%)血友病A患者血浆抗因子Ⅷ同种抗体阳性,其中46例(82.1%)因子Ⅷ同种抗体阳性的血浆样本中存在与因子ⅧC1C2结合的同种抗体.结论:因子ⅧC功能区是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同种抗体的主要结合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 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以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抑制物阳性患者FⅧ12、14、16外显子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表明:58例HA患者中4例(6.9%)抑制物检测为阳性,FⅧ12、14、16外显子基因均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本组病例HA患者抑制物阳性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抑制物产生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Nijmegen测定法的简化及其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化的Nijmegen法在诊断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APTT孵育交叉试验以及FVⅢ:C活性、FIX:C活性测定对可疑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采用简化的Nijmegen法对4例初步诊断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患者进行抑制物的定量测定。结果:4例患者APTT均延长;APTT交叉试验和APTT孵育交叉试验结果:加1/10正常血浆及等量正常血浆均不能使延长的APTT恢复正常,而且加入等量正常血浆的APTT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延长;4例患者中有1例为甲型血友病并发FVⅢ抑制物,其血浆FVⅢ:C活性及FVⅢ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0%和320BU/mL;2例为获得性甲型血友病患者,其血浆FVⅢ:C分别为0.6%和1.3%,其血浆FVⅢ抑制物分别为92BU/mL和192BU/mL;另外1例为乙型血友病并发FIX抑制物,其血浆FIX:C活性及FIX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2%和100BU/mL。结论:简化的Nijmegen法适合于对血友病患者或者获得性血友病患者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的分析评价;对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FⅧ抑制物的特点及其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Ⅷ抑制物是人体内最常见的抗凝血因子抗体,通过抑制FⅧ∶C活性引起获得性血友病A(AH0 A)。AH- A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死亡率较高。与遗传性血友病相比,AH -A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早期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对AH-A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获得性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5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以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获得性血友病甲患者血浆FⅧ∶C低下,抑制物筛选试验阳性,抑制物滴度为2~3000Bethesda单位。结论实验室结果对获得性血友病的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获得性凝血因子V抑制物所致凝血障碍的认识.方法 报告3例获得性凝血因子V抑制物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诊治经过及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 3例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病史及家族史,亦无潜在相关疾病.轻者表现为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或肉眼血尿、黑便、重者表现为颅内出血.实验室检查均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凝血因子V活性(FV∶C)降低、抑制物定性实验或Bethesda法定量阳性.经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2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原有出血停止,无新发出血表现,但凝血指标、FV∶C恢复缓慢;另1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 获得性凝血因子V抑制物所致凝血障碍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出血症状轻重不一;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预后与患者基础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